All Blog Posts (44,791)

余秋雨《藝術創造論》第12章 宏觀的創造(2)

二,創造適應,也就是創造人的審美感知系統和人格系統。



這種認識,極大地提高了藝術在與生活的比照關係中的地位。

在許多藝術家一再申言藝術對生活的模仿之后,有的藝術家一語驚人,提出了生活對於藝術的模仿的主張,很快遭到眾多的貶議。其實,這個問題若要引向深刻,並不是誰模仿誰,而是兩者互相塑造的問題。我們歷來聽熟的所謂藝術的教化功能,只是把藝術作為傳達某種社會意圖的工具。藝術,失去了目的性的意義,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自身。工具論的癥結不在於“誤找主人”,而在於取消藝術,取消藝術的本體力量。





藝術的主要職責不是謳歌創造者,它本身更是創造者。…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November 11, 2019 at 8:06pm — No Comments

余秋雨《藝術創造論》第12章 宏觀的創造(1)

經過一步步論述,始終無法離開的是創造的命題。 

藝術創造是具體的,但我們卻處於一種宏觀的創造環境中。這就決定了,我們的創造必然離不開背景。 

因此,在全書的最后,讓我們離開藝術實例和具體分析,從宏觀上來伸張一番創造的本義。因為時間必將證明,創造的命題,直接關係到中華文化的沒落和新生。 

藝術的創造,從狹義而言創造了藝術作品;從廣義而言則創造了新的精神天地,構建了新的人格質素。…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November 11, 2019 at 8:04pm — No Comments

也斯《不欲教人仰首看》曹雪芹與風箏

新近發現的曹雪芹佚著中,《南鷂北鳶考工志》的序文讓我們看到曹雪芹與風箏的一段淵源。《南鷂北鳶考工志》是一本關於風箏的書,寫風箏的扎、糊、繪、放的技術。他寫這麼一本書,其中有一段故事。據說有一趟他的朋友于叔度來訪,說起生計困難,求曹雪芹幫助。閒談中提起京城中某公採購風箏,一擲就是數十金,這樣的錢,實在夠他整家人幾個月的生活費了!曹雪芹傾囊以助之餘,戲為他扎幾隻風箏,讓他一併帶回去。不想這幾隻風箏,卻使于叔度獲得重酬,解決了生活的困難。其後這老于就以扎風箏為業。曹雪芹由這事獲得啟發,就搜集更多材料,寫成《南鷂北鳶考工志》一書,讓一切「鰥寡孤獨廢疾」的人,可以學習這種技能以自養。我們由這事可以看出,曹氏不但是一位偉大的小說家,而且是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11, 2019 at 5:10pm — No Comments

虹影《53種離別》姐姐

太陽升起之時,我站在窗前梳妝。我不是妓,雖然我的五官輪廓生得並不嫵媚,但我有著夜來香的香味和顏色,男人見了就會多看我幾眼,但我不是妓,跟葵樹街上所有的妓都不一樣。 

我是妹,跟著姐姐來到馬尼拉。這個城市里,住了不少美國兵。常來姐姐這兒的是三個年輕中士,其中一人名叫莫西,老家在密執安州底特律,是牧師的第三個兒子,他皮膚偏咖啡色,下樓時腳步聲穩而均勻。三人喜歡結伴而行,進同一家妓院。 

這兒太吵鬧,傍晚到天亮都是喧喧嚷嚷的,女人的笑穿插在男人的罵聲中。他們來,他們走,酒氣,髒氣,身上什麽味兒都有,又混合著女人的各種味兒。…

Continue

Added by Dushanbe 杜善貝 on November 11, 2019 at 5:00pm — No Comments

喬治·奧威爾《1984》(18)

賽麥拿出一張紙來,上面有一長列的字,他拿著一支墨水鉛筆在看著。

“你瞧他吃飯的時候也在工作,”派遜斯推一推溫斯頓說。“工作積極,噯?夥計,你看的是什麽?對我這樣一個粗人大概太高深了。史密斯,夥計,我告訴你為什麽到處找你。你忘記向我繳款了。”

“什麽款?”溫斯頓問,一邊自動地去掏錢。每人的工資約有四分之一得留起來付各種各樣的志願捐獻,名目之多,使你很難記清。

“仇恨周的捐獻。你知道——按住房分片的。我是咱們這一片的會計。咱們正在作出最大的努力——要做出成績來。我告訴你,如果勝利大廈掛出來的旗幟不是咱們那條街上最多的,那可不是我的過錯。你答應給我兩塊錢。”…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November 11, 2019 at 1:30pm — No Comments

喬治·奧威爾《1984》(17)

溫斯頓看著那張沒有眼睛的臉上的嘴巴忙個不停在一張一合,心中有一種奇怪的感覺,覺得這不是一個真正的人,而是一種假人。說話的不是那個人的腦子,而是他的喉頭。說出來的東西雖然是用詞兒組成的,但不是真正的話,而是在無意識狀態中發出來的鬧聲,像鴨子呱呱叫一樣。



賽麥這時沈默了一會,他拿著湯匙在桌上一攤稀糊糊中劃來劃去。另一張桌子上的那個人繼續飛快地在哇哇說著,盡管室內喧嘩,還是可以聽見。

“新話中有一個詞兒,”賽麥說,“我不知道你是不是知道,叫鴨話(duckspeak),就是像鴨子那樣呱呱叫。這種詞兒很有意思,它有兩個相反的含意。用在對方,這是罵人的;用在你同意的人身上,這是稱贊。”…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November 11, 2019 at 1:30pm — No Comments

喬治·奧威爾《1984》(16)

這僅僅是個自覺問題,現實控制問題。但最終,甚至這樣的需要也沒有了。語言完善之時,即革命完成之日。新話即英社,英社即新話,”他帶著一種神秘的滿意神情補充說。“溫斯頓,你有沒有想到過,最遲到2050年,沒有一個活著的人能聽懂我們現在的這樣談話?”

“除了——”溫斯頓遲疑地說,但又閉上了嘴。

到了他嘴邊的話是“除了無產者,”但是他克制住了自己,不完全有把握這句話是不是有些不正統。但是,賽麥已猜到了他要說的話。…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November 11, 2019 at 1:29pm — No Comments

喬治·奧威爾《1984》(15)

他狼吞虎咽地啃著他的麵包,咽下了幾大口,然後又繼續說,帶著學究式的熱情。他的黝黑瘦削的臉龐開始活躍起來,眼光失去了嘲笑的神情,幾乎有些夢意了。

“消滅詞匯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當然,最大的浪費在於動詞和形容詞,但是也有好幾百個名詞也可以不要。不僅是同義詞,也包括反義詞。說真的,如果一個詞不過是另一個詞的反面,那有什麽理由存在呢?以‘好’為例。如果你有一個‘好’宇,為什麽還需要‘壞’字?‘不好’就行了——而且還更好,因為這正好是‘好’的反面,而另外一字卻不是。再比如,如果你要一個比‘好’更強一些的詞兒,為什麽要一連串像‘精采’、‘出色’等等含混不清、毫無用處的詞兒呢?…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November 11, 2019 at 1:28pm — No Comments

喬治·奧威爾《1984》(14)

“這可太差勁了,”賽麥說。

他的嘲笑的眼光在溫斯頓的臉上轉來轉去。“我知道你,”他的眼睛似乎在說,“我看穿了你,我很明白,你為什麽不去看吊死戰俘。”以一個知識分子來說,賽麥思想正統,到了惡毒的程度。他常常會幸災樂禍得令人厭惡地談論,直升飛機對敵人村莊的襲擊,思想犯的審訊和招供,友愛部地下室里的處決。同他談話主要是要設法把他從這種話題引開去,盡可能用有關新話的技術問題來套住他,因為他對此有興趣,也是個權威。溫斯頓把腦袋轉開去一些,避免他黑色大眼睛的探索。

“吊得很乾凈利落,”賽麥回憶說。“不過我覺得他們把他們的腳綁了起來,這是美中不足。我歡喜看他們雙腳亂蹦亂跳。尤其是,到最後,舌頭伸了出來,顏色發青——很青很青。我喜歡看這種小地方。”…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November 11, 2019 at 1:28pm — No Comments

喬治·奧威爾《1984》(13)

溫斯頓考慮了很久,要不要授與奧吉爾維同志特殊勛章;最後決定還是不給他,因為這會需要進行不必要的反復核查。

他又看一眼對面小辦公室里的那個對手。似乎有什麽東西告訴他,鐵洛遜一定也在干他同樣的工作。沒有辦法知道究竟誰的版本最後得到采用,但是他深信一定是自己的那個版本。一個小時以前還沒有想到過的奧吉爾維同志,如今已成了事實。他覺得很奇怪,你能夠創造死人,卻不能創造活人。在現實中從來沒有存在過的奧吉爾維同志,如今卻存在於過去之中,一旦偽造工作被遺忘後,他就會像查理曼大王或者凱撒大帝一樣真實地存在,所根據的是同樣的證據。…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November 11, 2019 at 1:28pm — No Comments

《培根隨筆》論權位(下)

要善於尋求並接受對你有益的忠告和建議,不要把那些“好管閑事”的熱心人拒之門外。…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師 on November 10, 2019 at 10:43pm — No Comments

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對美的擁有 (9)

我開始了語言描畫。描述性的文字非常容易地源源湧出: 辦公樓很高,其中一座的頂部就像金字塔,它兩側面有紅寶石般的亮光,天空不是黑色的,而是呈現出一種橘黃。但是由於一種寫實性描述似乎無法幫助我將景致如此動人的原因清楚地表達出來,我嘗試著用比較偏向於心理的語言去分析它的美。這片景致的特別之處似乎是那彌漫於高樓頂上的夜與霧。夜晚讓人將注意力轉向了白天被忽視的辦公樓的方方面面。在陽光的照射下,辦公樓顯得很普通,人們不會對它心生好奇,就像樓體上的玻璃不會吸引人的注意一樣。然而,夜晚卻傾覆了這種在白天被認為是普通的東西; 它允許人們看到室內的情景,並且心生困惑,一切竟然都是如此奇特,令人吃驚和令人讃嘆!辦公室象征幾千人之間的秩序與合作,同時還代表嚴格管制與煩悶無聊。官僚視角的嚴肅性在夜晚被削弱了,或者至少遭到了質疑。在黑暗中我們不禁感到好奇,活動掛圖和計算機終端有什麽用呢?這並不是說它們是多余的,只是它們在黑暗中看起來比較怪異,可疑。…

Continue

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November 10, 2019 at 10:17pm — No Comments

馮唐在香港清炒一盤樓花 页 10 Pabango也是馮唐

如果權衡物欲,衣食住行和美女,除了美女,我最在意房子。 

衣服,我最喜歡褲頭、老頭衫和拖鞋,舒服,省錢,掩蓋身體缺陷,披掛這身打扮在夏末秋初的北京遊蕩,是人生最大的“不亦快哉”。如果沒有美女和老朋友在,好食物的唯一標準是快,麥當勞大叔和狗不理是我的最愛。至於車,SUV是小雞雞男人的形象補償,我的夢幻車型是長安奧拓都市貝貝,停車太方便了。還是房子需要投入,建得好了,可以躲進去,關門拉窗簾,面壁點炮,幹什麽誰都管不著。 …

Continue

Added by SRESCO on November 10, 2019 at 10:14pm — No Comments

馮唐·你一定要少讀董橋

在走過的城市里,香港最讓我體會後現代。我對後現代的定義非常簡單:不關注外在社會,不關注內在靈魂,直指本能和人心,仿佛在更高的一個物質層次回到上古時代。 

在長江中心的二十五層看中環,皇后大道上,路人如螞蟻,耳朵里塞著耳機,面無表情,汽車如甲蟲,連朝天的一面都印著屈臣氏和湯告魯斯(內地譯為湯姆克魯斯)新片《最後的武士》的廣告。路人和汽車,都仿佛某個巨型機器上的細小齒輪,高效率高密度地來來往往,湧來湧去,心中絕對沒有宏偉的理想和切膚的苦難。絕大多數人的目的簡潔明了:衣食住行,吃喝嫖賭,團結起來為了明天,明天會更美好。 …

Continue

Added by SRESCO on November 10, 2019 at 10:00pm — No Comments

馮唐·擠呀擠

香港真擠,每條街都是王府井,都是淮海路。 …

Continue

Added by SRESCO on November 10, 2019 at 9:54pm — No Comments

馮唐·人活不過手上那塊玉

對於肉體凡心的俗人,最大最狂妄的理想,是對抗時間,是不朽。 

千百年後,肉體腐爛,凡心消亡,而某些俗人的事功文學,仍然在後代俗人的凡心里流轉,讓這些凡心痛如刀絞,影響他們的肉體,讓這些肉體激素澎湃。在這樣的理想面前,現世的名利變得虛妄:掙一億美金?千年後,誰會記得股神巴菲特?幹到正部級?現在,有幾個人記得禦准柳永淺吟低唱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是宋朝哪位皇上? 

對抗空間沒有那麽困難,趕巧了,在白宮里抱住克林頓的腰,在雅典抱住馬拉松高手的腰,一夜間能名滿天下。對抗時間,實現不朽,不能靠養育後代。生個兒子,仿佛撒一把鹽到大海,你知道哪一瓢鹹味兒是你的基因? 



中國古人總結的對抗時間的路數是:立德立功立言。…

Continue

Added by SRESCO on November 10, 2019 at 9:51pm — No Comments

Fire Jacky:罗兰·巴特谈摄影

明室一書中一再強調,刺點是只存在於靜態的影像之中(更侷限來說是相片之中),然而我認為電影也是有刺點的,如果刺點的定義不止侷限在羅巴特所闡述的觀點內。我認為羅蘭巴特提出的刺點,不是一種創新而是一種發現,他只是創造了一個詞彙。他自己也說道:「刺點早在那裡。」



所以重點再於提出刺點讓人正視自己看見影像的觸動(被刺痛),以及能夠用刺點來具體攬住那一團聚大莫可名狀的心理感受,每個人都不同(相同的細節對於另外一個人也許毫無意義),但是他可以用一個名詞來指稱,那就是「刺點」。…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November 10, 2019 at 9:01pm — No Comments

林燕妮《情為何物》鬧劇

有位女友,住在外國,男朋友卻調來了香港工作。



女友非常之惡,規定男朋友要天天至少打一次長途電話向她報到。




男朋友聽話之極,不但一天至少打一次,有時還會打兩次三次。




我羨慕極了,我說:“我的男朋友三個星期也不打一次長途電話給我。”




女友說:“你以為他那麽好人嗎?一天打幾次來查查我是不是去了風騷而已,煩死了!”嘴里雖然這麽說,但小姐仍是心系電話,少個電話來也坐立不安,睡不著覺。…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November 10, 2019 at 8:58pm — No Comments

向勇·創意旅遊:地方創生視野下的文旅融合(5)

創意旅遊不僅讓地方居民成為文化旅遊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者,而且要讓在地居民重塑地方自信,建立地方生活的未來想像。因此,地方創生的主體力量需要在地養成,需要一段時間的陪伴式輔導。 

成都市浦江縣明月村以生態旅遊為導向,推動地方創生和鄉村振興,效果非常好,其主要原因正是作為地方陪伴的明月鄉村研究社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經歷四年寒暑的在地陪伴式輔導,明月鄉研社通過引進新村民,幫助老村民,不斷悉心引導和創新示範,引導在地居民自覺參與,讓他們感受地方生態保育、規模種植的景觀效果和綜合效益,慢慢養成涵養能力。明月鄉研社將政府的公共設施建設和地方自發的生態營造融合,在地方政府和地方農戶之間扮演恰當的中介角色。地方居民建立起健康、優質、樂活的地方意識和生活自信,才能在地方創生和創意旅遊發展中占據主導地位,主宰自己與地方的發展命運。…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November 10, 2019 at 7:10pm — No Comments

向勇·創意旅遊:地方創生視野下的文旅融合(4)

喬根申(Jorgensen B S)等認為,地方感包括地方依戀(place attachment)、地方依賴(place dependence)和地方認同(place identity)等三個維度。[18]…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November 10, 2019 at 7:0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