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陽谷炊餅(下)

吃炊餅不用菜,可以喝湯,或就涼白開吞咽。咀嚼時,有芝麻的破碎聲,芳香漫溢,進入深度咀嚼,韌性的面質炊餅含有麥子、水氣、鹹味和胡椒粉味,混揉一體,嚼成餅團吞咽,就成功地給食者以大力吞咽的快感。腹饑時吃炊餅,這種吞咽的快感尤甚。陽谷烘烤的炊餅與別處的鍋盔是一回事,稱呼叫法不同,讓人容易產生聯想。我認為,精制主義路線制造的炊餅並不見好,早晨攤檔出售的有焦糊點的炊餅,吃起來才體味得到炊餅真味,並且進入《水滸》時代的情境。離開陽谷時,旅遊局的李主任送行,他專門在車站門口給我買了五個炊餅,我吃兩個當早餐,路上吃兩個當中餐,帶一個到鄭州。唉,在路上吃炊餅,真個是香啊!我想要是生活在宋朝,我也是要背上一袋炊餅,穿上麻索納的千層底布鞋進京趕考,饑時到路邊討碗水就餐,如果討到一碗羊骨頭湯,把炊餅撕了扔進去,就成為羊肉泡饃,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原創版本吧。

陽谷建縣於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由原東阿縣管轄,取原東阿縣界陽谷亭為名。陽谷亭春秋時期為齊國之陽谷邑,地址在黃河以東平陰縣南端,因地處谷山(又稱谷城山、黃山,在今平陰縣東阿鎮駐地之北)谷城(今平陰縣東阿鎮)之間,故稱陽谷。陽谷縣隋屬濟北郡,唐、五代屬鄆州,宋屬京東西路東平府,元時屬山東東平路,明、清皆屬山東省兗州府,民國初年改屬山東省東臨道,後劃入聊城。相傳陽谷是孫臏的出生地,又據說,舊時進開封會考的秀才喜歡聚集在陽谷啃炊餅,讀詩書備考,那些落榜的人為等待來年再考也不離去,像今天北京雲集而成的考研街,學子無聊時編故事,編出個《水滸》和《金瓶梅》。我覺得是個悖論,為什麽這兩部書居然出在孔孟之鄉而不是別處?回答是,陽谷是齊文化的影響地,齊文化好戰,重商,與現代西方的文化理念相近,於是釋然。

吃了炊餅,二天接著陽谷遊,陽谷縣尚有些地方要去,孫臏戰龐涓的“迷魂陣”是一個村子,當地叫迷魂村,這村子是按八卦陣建的,據稱有兩千多年沒有兵寇和匪徒侵入,外人進去便無法走出來。迷魂村的人,為祖先的創意無比自豪,他們世世代代依原樣在原址建設新房,所以它的獨特防禦功能獨步世界村落,且是在村子的周邊不見一寸圍墻。這樣的村子,以前根本沒有聽說過。


接下來,去看蔡倫村,蔡倫村也叫魯莊,與迷魂陣相距不遠,它與迷魂陣的軍事防衛毫無關聯,它是一個造紙的村子,村里的一塊麥地上立有一塊碑,上面記載蔡倫於兩千年前發明造紙法,還在該村造紙,材料使用棉麻廢料,現今蔡倫村人在農閑季節仍然以蔡倫造紙法造紙,此紙極有韌性,是北方以及西北窯洞糊窗子的好紙材,也有縣里的業余書法家買去當宣紙習字。蔡倫村的房子,紅磚墻上皆有粉墻,粉墻在墻的半腰上,約一米五寬,沿房子的墻一周,是貼紙晾曬用的。村頭,巨大的石碾及抽水井仍在,它記錄著當年造紙的盛況。

陽谷縣還有海慧寺、天主教大教堂等建築群落,皆是原版,如同上述村落一樣,是陽谷縣繁華歷史的見證。陽谷也出過義和團的,殺過一位傳教士。天主教堂後來做了中學,陽谷縣城30歲以上的讀書人,多在這個教堂中學讀過書。我來這里的時候,教堂已經很荒涼,有一位老太太住在此,她喜歡不動聲色地站在門口,一雙深陷的眼睛好像能洞穿悠遠的時光。

Views: 2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