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拿哥's Blog (353)

蔡翔:作為方法和視野的文化研究

在《熱風學術》第一輯的編後記里面,我們已經介紹過,要關注當代中國,關注現代中國、革命中國,換言之,關注以中國為核心的一系列政治、歷史以及現實問題,我們希望為這些問題搭建起一個公共討論的平臺——這是我們當時的編輯思想之一;編輯思想之二呢,是我們力圖引入“文化研究”這一概念。



這里體現出我們對文化研究這一概念的兩個不同的思考路向:第一個路向,是將文化研究作一廣義的理解,這種廣義上的文化研究力圖對中國的歷史現實問題做跨學科的研究和討論,所謂跨學科就是把文化研究的視野和方法帶入各個專業之中,同時與原來各專業領域的專業性進行一種嘗試性的結合。這可能也是我們今後會著重關注的一個層面。…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October 22, 2020 at 8:30pm — No Comments

如實觀·遊牧思想:德勒茲,懷特海與思考的冒險 (14)

第三,幽默是歡樂與反諷的疊加。歡樂與反諷,都有一定阻力,幽默也有阻力。幽默常用反諷的方式,言意分離,因而理解是有阻力的。但是幽默不但通過突破阻力獲得存在感,也通過反諷的方式解除束縛。第四,幽默是狂歡與復仇的疊加。幽默只能通過主體間的相互證明獲得。幽默既從他者的痛苦中獲得快樂,發送與接受雙方互相認為自己比對方優越; 又從他者的快樂中獲得快樂,幽默的目的之一就是讓他人快樂,最終實現雙方的存在感都獲得滿足。



赫利茲認為,幽默有六個要素,分別是敵意、進攻性、現實性、懸念、誇張、驚奇,[48]( P271) 大多數都可以在此找到印證。老舍認為,“幽默者的心態較為溫厚,而諷刺與機智則要顯出個人思想的優越”。[49]( P204) 這里所謂的…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October 16, 2020 at 5:56pm — No Comments

如實觀·遊牧思想:德勒茲,懷特海與思考的冒險 (15)

四、結論: 喜感是被敘述的存在感



上述各類喜感,都不可能無故獲得,而是都必須在敘述中獲得。敘述的核心問題是情節,情節的核心問題是因果,所以喜感的核心是一種因果關係。愉悅是一種正常的前因後果關係的順利實現; 歡樂是因果關係有難度的實現; 驚喜是因果關係的突然實現; 狂歡是因果關係的交互實現,因與果互為因果。在存在感威脅解除的各類型中,輕鬆感是解除否定因得到肯定果; 滑稽感是突然解除否定因得到肯定果; 反諷是解除肯定因得到否定果; 復仇是從否定果到解除否定因。…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16, 2020 at 10:31pm — No Comments

如實觀·遊牧思想:德勒茲,懷特海與思考的冒險 (13)

還有一種喜感,不是因為仇恨而希望他者痛苦,而是僅僅因為他者痛苦而喜。這種喜感,程度較輕的叫 “幸災樂禍”,程度較重的 叫“施虐狂心理”,由於缺乏正常的、公眾可以接受的邏輯關係,所以是一種變態的喜感。這種喜感與復仇感有一種深層聯系。



(
) 復合型: 存在感威脅解除並實現期待。復合型喜感的形式主要是幽默。幽默是喜
感的最高形態,也是最復雜的喜感。幽默並不是一種單純的存在感的實現或威脅的解除,而是二者兼而有之,而且必須依賴傳達與接收的交互作用實現。…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16, 2020 at 10:27pm — No Comments

如實觀·遊牧思想:德勒茲,懷特海與思考的冒險 (12)

這兩種滑稽,原理相同,都是期待突然化為虛無。然而如果真是崇高的期待突然化為虛無,引起的只能是荒誕感,而不是滑稽感。例如史鐵生小說 《命若琴弦》,老瞎子抱著復明的 “崇高”期待,翻山越嶺幾十年,彈斷一千根琴弦,打開琴看到的藥方卻是一張白紙,崇高期待瞬間化為虛無。此時他感到的就不是滑稽,而是荒誕。滑稽感是指一種喜感,而荒誕感顯然不是。喜感的核心,無論對象為何,最終都必須導致存在感被肯定。滑稽的一個主要方法是戲仿,羅斯認為: “戲仿滑稽效果的主要來源之一在於文本不調和的並置,其中偽造在激發讀者對模仿的期待時會起到一種準備作用,而這些期待又以某種滑稽的方式被顛覆或改變。”[39]( P29)



當然,滑稽只是戲仿的效果之一,但是戲仿本身已經包含了一個…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16, 2020 at 10:24pm — No Comments

如實觀·遊牧思想:德勒茲,懷特海與思考的冒險 (11)

所謂 “刺激”,就是首先把自己置身於一種比較危險恐懼的、焦慮的、痛苦的處境之中,然後通過解除恐懼、焦慮、痛苦而獲得輕鬆感,例如極限運動、抽煙、吸毒、冒險。人之所以愛看悲劇、恐怖片,也與這個原理有關。在審美範疇中,崇高、悲劇、荒誕之所以是審美範疇,也與這個原理有極大的關係。輕鬆與歡樂很接近,二者都要突破一定的阻力,它們的區別在於目的性。歡樂的目的性是某種存在感的實現,輕鬆的目的性是解除威脅。例如越獄成功,重點在於監禁威脅的解除,所以獲得的是輕鬆感而不是歡樂感; 金科題名,重點在於題名成功,重重困難已不再是重點,獲得的就是歡樂感。範進中舉,弄錯了 重 點,輕鬆感與歡樂感同時呈現,所 以“刺激”過強,引發了悲劇。



滑稽感是因存在感的威脅突然解除而產生的喜感,是與笑感關係最密切的喜感類型。滑稽感之所以與笑感相關,是因為滑稽感的邏輯關係突然被破壞。上文說過,恐懼感的突然解除是笑感的一個重要原因。巴特在…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16, 2020 at 10:22pm — No Comments

如實觀·遊牧思想:德勒茲,懷特海與思考的冒險 (10)

狂歡與上述三種喜感的最大不同是,前三種喜感是個人化的,而狂歡是非個人化的,將自我的存在擴展為集體自我的存在。在狂歡狀態中,個人往往從他人的快樂中獲得快樂,因自我是集體的一員而獲得快樂。



簡單地說,狂歡是從他者的存在中獲得的自我存在感。巴赫金將狂歡式的特點總結為四個突出的範疇,一是 “人們之間隨便而又親昵的接觸”; 二 是“人與人之間形成了一種新型的相互關係”,“這種關係同非狂歡式生活中強大的社會等級關系恰恰相反 ”; 三是 “俯就 ”; 四是 “粗鄙”。[35]( P158 - 159)…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16, 2020 at 10:19pm — No Comments

如實觀·遊牧思想:德勒茲,懷特海與思考的冒險 (9)

根據存在感被確認的方式及由此導致的激烈程度,至少可以分為如下類型: 愉悅、歡樂、驚喜、狂歡。這與朱立元將喜感分為 “合意、欣喜、快樂、歡樂、狂喜等不同層次”[31]( P169)不同,喜感不僅有程度差別,還有發生機制的差別。下述四種喜感,發生機制不同,其中每一種都還有程度的差別。



愉悅是存在感的自然確認。康德舉的例子是當我們看到綠色的草地時,就會產生愉悅的感覺,但是他把這看作先驗的能力,是一種屬於情感範疇的先驗能力。“對綠色所感到的愉快卻屬於主觀的感覺,通過這種主觀感覺沒有任何對象被表現出來,也就是說,這種感覺屬於情感。”[33]( P385)…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16, 2020 at 10:13pm — No Comments

如實觀·遊牧思想:德勒茲,懷特海與思考的冒險 (8)

三、喜感的主要類型



潘智彪把喜劇笑的情感結構分解為五個方面: 自我肯定的優越感、純粹的生命感、清醒

的理智感、強烈的道德感、包容萬方的曠達心胸。這是在總結了各種喜劇理論之後得出的一個比較全面的總結,討論的是導致喜劇笑的五種可能原因。他認為,之所以選擇幾種成分來分析,“旨在證明喜劇的笑是由多種情感組合成的復雜的整體動力所促發”, “任何一種片面的解釋、單一的情感,都不可能在喜劇心理學中獨擅勝壇。”[30]( P270)…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16, 2020 at 10:10pm — No Comments

如實觀·遊牧思想:德勒茲,懷特海與思考的冒險 (7)

事實上,大多數的笑並不是本能,哭才是本能。新生兒只會哭不會笑,必須經過一段時間才會笑,就很能說明問題。又如被別人胳肢會笑,起因為恐懼被突然釋放。英國科學家布萊克莫爾發現,自己胳肢自己不會笑,別人胳肢自己就會笑,是因為自己胳肢的時候,小腦發出了一個信號,告訴人腦的其他部分不要給這種刺激以反應。[27]( P79 - 80)筆者也做過多次試驗,即使由他人胳肢,如果讓被胳肢的人做好足夠

的心理準備,在內心深處確認被胳肢不會受到傷害,就不會覺得癢,也就不會笑。這就證明,恐懼感是先於笑感的。胳肢的笑,其實首先是一種心理反應,而不是生理反應。剛生下來的嬰兒,怎麽胳肢都不會笑,因為他還沒有敘述能力,過一段時間胳肢他就會笑了。動物也是如此,絕大多數動物不怕胳肢,或被胳肢後不會發笑,但是有科學家發現小黑猩猩被撓癢時會發出特別的笑聲。…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16, 2020 at 10:07pm — No Comments

如實觀·遊牧思想:德勒茲,懷特海與思考的冒險 (7)

事實上,大多數的笑並不是本能,哭才是本能。新生兒只會哭不會笑,必須經過一段時間才會笑,就很能說明問題。又如被別人胳肢會笑,起因為恐懼被突然釋放。英國科學家布萊克莫爾發現,自己胳肢自己不會笑,別人胳肢自己就會笑,是因為自己胳肢的時候,小腦發出了一個信號,告訴人腦的其他部分不要給這種刺激以反應。[27]( P79 - 80)筆者也做過多次試驗,即使由他人胳肢,如果讓被胳肢的人做好足夠

的心理準備,在內心深處確認被胳肢不會受到傷害,就不會覺得癢,也就不會笑。這就證明,恐懼感是先於笑感的。胳肢的笑,其實首先是一種心理反應,而不是生理反應。剛生下來的嬰兒,怎麽胳肢都不會笑,因為他還沒有敘述能力,過一段時間胳肢他就會笑了。動物也是如此,絕大多數動物不怕胳肢,或被胳肢後不會發笑,但是有科學家發現小黑猩猩被撓癢時會發出特別的笑聲。…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16, 2020 at 10:07pm — No Comments

如實觀·遊牧思想:德勒茲,懷特海與思考的冒險 (6)

再進一步說,如果沒有符號, “思”就是不可能的。笛卡爾論證中最大的未解問題,正在於此。笛卡爾認為,“在嚴格意義上我只是一個在思維的東西; 也就是說,我是一個心靈,一個理智,一個智力,或者一個理性”, “是一個在思維的東西”,[23]( P15)此結論中已經預設了一個我 “能夠”思維的前提。而他假定的 “我”沒有 身 體、沒有感官等前提,也只能存在於“我”通過身體、感官獲得了符號能力之後;

他假定的 “沒有天空,沒有大地,沒有心靈也沒有物體”,[23]( P12)也是存在於我的心靈獲得了關於這些東西的概念之後,不然,思維以什麽為素材? 現在我們假定我對外物的思維是存在的,如果不思維 “我在思維”,我又如何知道我的思維的存在? 例如,我們可以假定動物有對外物的思維,鳥兒知道在哪兒可以找到食物,老虎知道捕獵,這證明在動物的 “思維”世界中一定有一個外在世界的存在,即動物都有對…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16, 2020 at 10:04pm — No Comments

如實觀·遊牧思想:德勒茲,懷特海與思考的冒險 (5)

此問題超出了本文論述的範圍,所以我們只能暫時將其作為一個本源問題看待。如海德格爾所言,“在對存在者之為存在者的任何行止中,在對存在者之為存在者的任何存在中,都先天地有個謎。”[21]( P5 - 6) 我們也可以說,謎後面還有謎,永無止境。但是至少在討論情感問題時,可以暫時以存在感作為起點。





人第一次發現自己的存在,會獲得怎樣一種感受? 柯小剛這樣描述: “原始人初次從水面上看到自己的形象,小孩初次照鏡子,在他們心中引起的波瀾當不亞於盤古開天地 的壯闊。”[22]( P199)…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16, 2020 at 10:01pm — No Comments

譚光輝·論喜感被敘述的存在感(4)

這里的 “快樂”略不同於 “愉快”,但是快樂以愉快為基礎。弗萊認為 “構成喜劇情節的是主人公願望受到阻礙,而克服這些阻礙即構成了喜劇的情節”。[17]( P221) “克服”即意味著主人公的生命價值得以實現。簡克爾認為, “在悲劇中彌漫在兒子心中的犯罪感,在喜劇中似乎移置到父親身上,有罪過的是父親”,因而 “喜劇是癲狂的審美關聯物”。[18]( P324、332)



父親象征著生命的老化,兒子象征著生命的活力。父親的犯罪感,就是對生

命的超越,也是新生命價值得以確認。所以,生命價值的實現,就是 “喜”之所以產生的基本規定性。蘇珊·朗格說得更直接: “喜劇情感是一種強烈的生命感,它向智慧和意志提出挑戰,而且加入了機運的偉大遊戲,它真正的對手就是世界。”[19]( P404)…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16, 2020 at 9:57pm — No Comments

譚光輝·論喜感被敘述的存在感(3)

這就說明朱光潛是把笑感納入喜劇進行論述的。朱光潛還討論了柏格森的 “發現

旁人的 欠 缺”,德國哲學界的 “乖訛說” 和“失望說”,康德的 “一種從緊張的期待突然轉化為虛無”,斯賓塞的 “精力過剩說”,英國的薩利、法國的杜嘉、美國的莎笛斯等人支持的“遊戲說”,弗洛伊德的 “心力節省說”等。朱光潛列舉的這些學說大部分都是談的 “笑感”。



他認為,“笑的來源既不同,所生的快感也就不一致”,[13]( P375) 比 如 嬰 兒 的 笑,可能只是喜悅,並不 “好笑”,但還是與 “笑”有關,似乎感到 “喜”必然想 “笑”。



常識告訴我們,笑不一定意味著喜,比如悲傷極了可能反而發笑; 有喜感也不一定發笑,高興至極反而可能…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16, 2020 at 9:56pm — No Comments

譚光輝·論喜感被敘述的存在感(2)

近現代哲學對喜感的來源解釋,總體傾向於認為起源於心靈。舍勒認為 “作為感性欲望的愛不可能是認識的結果,而是認識實現自身過程中的障礙和阻力”,[7]( P94)

既然 “愛”不是認識的結果,當然就可以與認識對象無關。舍勒認為一切情感起源於愛,所以喜感就是關於心靈自身的問題,與認識對象本身的性質就沒有關係。康有為的觀點非常接近舍勒: “故人之生也,惟有愛惡而已。欲者愛之征也,喜者愛之至也,樂者又極其至也,哀者愛之極至而不得,即所謂仁也,皆陽氣之發也。”[8]( P7) “欲”是傾向性, “喜”就是傾向性得到實現後的情感,“樂”就是 “喜”的最高狀態。用現代的話說,“樂”就是幸福。



王陽明認為: “樂是心之本體,雖不同於七情之樂,而亦不外於七情之樂。雖則聖賢別有真樂,而亦常人之所同有。”[4]( P46) 很多學者都認為這里的…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16, 2020 at 9:53pm — No Comments

譚光輝·論喜感被敘述的存在感(1)

作者簡介: 譚光輝,男,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摘 要: 喜感是人從敘述中獲得的存在感,與笑感既相聯系又相區別。笑感是恐懼等緊張期待突然消失產生的情感。喜感按產生的原因可分為三個大類: 一類為存在感期待實現的肯定型,包括愉悅感、歡樂感、驚喜感、狂歡感; 二類為存在感威脅被解除的否定型,包括輕松感、滑稽感、反諷感、復仇感; 三類為存在感威脅解除並實現期待的復合型,主要是幽默感。通過各類喜感的分析可知,喜感就是被敘述的存在感。敘述的邏輯關系形態不同,喜感的類型也就不同。敘述是動態的,所以喜感也是動態的。人為了尋求存在感,需要不斷體驗不同的敘述。



一、喜感的兩種解釋方向



本文所說的 “喜感”,是一種情感,而不…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16, 2020 at 9:22pm — No Comments

王小雨·論德勒茲的“潛在”概念 (5)

難點在於,潛在的存在模式——潛在/現實這個對子是否有分裂或者二重性之嫌?是否可稱得上真正的單義性?德勒茲為了規避一種辯證主義或多義性的矛盾,宣稱存在的潛在部分與現實部分是“全然殊異卻不可分辨”——這是一種不對稱的相互轉換。存在完美地存儲著一切記憶,同時又與此刻一起向不可預知的現實轉化,這種轉化不是一種量的逐漸累加,而是一種強度和質的變化。土壤是果實的潛在,而當果實成熟墜地,重又成為土壤的潛在。 …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16, 2020 at 8:49pm — No Comments

王小雨·論德勒茲的“潛在”概念 (4)

在《差異與重復》當中,德勒茲提出了“時間的三次綜合”,詳述人何以在不借助主體能力的前提下也能完成認識,以此來挑戰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所建立的人類認識論框架。二人擁有共同的出發點,休謨(David…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April 18, 2020 at 4:52pm — No Comments

王小雨·論德勒茲的“潛在”概念 (2)

對於17世紀的哲學家來說,“必須努力確立最高真理,根據這些真理的邏輯組合可以推導出一切知識”[3],也就是說,一切認識都可以通過概念展開,無須以感覺質料為憑。這與基督教的神學框架同理:上帝在虛空中創世,不借助任何質料。因此,在人的認知活動中,感性僅是從屬於理智的次等能力。認識“不是在實質上而是在結果上仍然取決於形式—上帝,以至於我們能從任何一種勢力(force)中抽取出上帝存在的證據”。[4]



此時人還未在哲學中建立起來。康德則認為,感性和知性是完全平等的異質能力——“經驗和理性都不能獨立地提供知識,前者提供沒有形式的內容,後者則提供沒有內容的形式”。[5]人的認識依賴於外在事物,但並不意味著人的認識是純然被動的,人自身的先驗活動將感覺質料構造為知識,這便是所謂對世界的奠基活動。“存在於人中的勢力在新的深刻有限的維度上突然轉向或發生折疊,這個新維度在那時成了人本身的有限。”[4]136此時,創世之上帝在哲學中隱退,接替他位置的便是人。…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April 18, 2020 at 4:49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