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halak Khalayak's Blog (459)

陳玉箴·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下的澎湖傳統飲食(2)

根據該公約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的是:

 

被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相傳,在各社區和群體適應周圍環境以及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被不斷地再創造,為這些社區和群體提供認同感和持續感,從而增強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尊重。2 …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February 29, 2020 at 6:23pm — No Comments

陳玉箴·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下的澎湖傳統飲食(1)

本文作者:陳玉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摘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03年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February 29, 2020 at 6:19pm — No Comments

張永勛 等:日本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4)

3.4   國際合作

 

為了擴大自己的國際影響力和分享遺產保護經驗,日本還積極與其他國家農業遺產地進行合作。日本與菲律賓在 GIAHS 方面開展包括遺產地地方政府間 (如石川縣、佐渡市與伊富高省) 與學術機構間 (如金澤大學和伊富高州立大學) 的全面合作。主要內容為圍繞提高遺產地民眾能力建設和年輕農業勞動力培訓,進行了“結對子”式的合作, 如2015年日本與菲律賓在伊富高梯田舉辦第二屆可持續發展和能力建設培訓, 課程主要涉及農業品種、農業生產過程、生態平衡問題、傳統文化和生態旅遊等內容。此外,2014—2015年, 日本還與不丹、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國進行了農業文化遺 產的保護工作交流與合作。…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February 26, 2020 at 12:39am — No Comments

張永勛 等:日本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3)

2.3    監測評估



為了確保 GIAHS 的保護效果,2015年8 月,日本開始組織 GIAHS 專家委員成立評估小組, 對已成功申報的 GIAHS 進行監測評估, 主要采取的辦法有:遺產地提交自我評價表  (包括過去的行動概要、未來的動行計劃、主要的遺產保護與利用指標、對申遺後保護行動的綜合評價); 遺產申報者匯報保護行動計劃進展; 遺產委員會專家實地考察, 進行綜合評價並提出保護行動建議; 發布監測評估結果。



日本農業文化遺產動態保護…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February 26, 2020 at 12:32am — No Comments

張永勛 等:日本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2)

日本農業文化遺產的工作進展



2009 年, 在聯合國大學的推動下, 日本開始 GIAHS的申報工作, 並於2011 年成功申報   “日本佐渡島稻田—朱鹮共生系統”“日本能登半島山地與沿海鄉村景觀” 兩個 GIAHS,2013 年和2015年又依次成功申報3 個和5 個 GIAHS。截至2015年年底,日本的 GIAHS 數量達到8 個, 成為全球擁有 GIAHS數量第二多的國家。為了規範農業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2014年日本農林水產省成立了GIAHS專家委員會, 負責  GIAHS 的評選工作, 規範了 GIAHS的申報程序。日本雖然參與 GIAHS 的申報較晚,但由於政府的高度重視, 如2015年日本政府已將 GIAHS寫進其下一個五年規劃的國家農業政策中。為了擴大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範圍,2016年 4月,…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February 26, 2020 at 12:30am — No Comments

張永勛 等:日本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5)

4.2   產業體系開發



為了充分利用遺產品牌價值, 促進農業文化遺產地經濟發展, 日本許多遺產地還進行了農業遺產創意產品開發設計、遺產地產業鏈開發和多功能農業及加工業發展。能登半島里山里海地區通過發展種植業、牧業、水產業等復合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 創立出了  “Noto—no—Ippin” 品牌, 該品牌旗下包括鹽、蠑螺貝、柿子、能登米等32 種產品。佐渡市的許多公司也以農業遺產系統的農產品為原料發展加工業,生產出一系列的深加工產品, 如印有農業文化遺產Logo 和朱鹮圖片的壽司、餅乾、大米、雜糧、牛奶等食品; 印有朱鹮圖案的衣服、玩具、掛飾、模型、刺繡和畫框等裝飾品, 作為旅遊紀念品出售[3-4]。還利用農業文化遺產的優美景觀和文化資源,發展遺產旅遊業。如能登市在梯田梯埂上安裝上霓虹燈, 營造梯田夜景,…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February 26, 2020 at 12:30am — No Comments

張永勛 等:日本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1)

(原題《張永勛 等:日本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

本文聯合作者:張永勛 焦雯珺 劉某承 閔慶文

作者服務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摘要:東亞地區是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 的主要分布區, 其 GIAHS 的發掘與保護工作也走在世界的前列。作為東亞地區的農業遺產大國, 日本各級政府對農業文化遺產工作高度重視,研究工作者的積極參與, 在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方面已經開展了大量的工作。日本的自然條件和農業經營模式與中國有許多相似之處, 其在農業保護與發展方面的經驗對中國相關工作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本文從日本農業文化遺產發展進程、遺產保護措施和遺產地產業發展措施3大方面,總結了日本農業文化遺產工作經驗,並指出了其對中國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的借鑒意義。…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February 26, 2020 at 12:00am — No Comments

李勝傑:社會倫理語境下的民族鄉村旅遊演進與反思(7)

五、結語

旅遊發展,使西江千戶苗寨由一個傳統的農業古村落變成了一個現代化的商業“集鎮”。西門和北門服務區的修建,讓西江苗寨從一個開放性的自然村寨變成一個由寨門、寨墻封圍起來的旅遊“產品”。在西江苗寨的商品化、景觀化和現代化過程中,其內部的傳統文化和村落空間不斷地遭受著侵蝕和破壞。因此,培育村民的文化自覺,增強村民的文化自信,提高村民的跨文化交往能力;設置前臺與後臺的區域隔離,保護傳統文化核心以及村民日常生存方式和社會倫理免受破壞和騷擾;加強鄉村生態環境保護,守住地方感和留住鄉愁等,則成了助推民族地區鄉村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註釋:…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December 16, 2019 at 10:16am — No Comments

李勝傑:社會倫理語境下的民族鄉村旅遊演進與反思(6)

(一)培育村民的文化自覺,增強村民的文化自信,提高村民的跨文化交往能力

對於西江苗寨村民而言,這種被裹挾著卷入現代社會的進程是不可逆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過程。不管村民是抵觸也罷、擁抱也罷,其與現代主流社會的互動與交往都將成為一種新的存在方式。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魅力,民族文化是鄉村旅遊的靈魂,是民族地區人文旅遊資源的核心。…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December 16, 2019 at 10:13am — No Comments

李勝傑:社會倫理語境下的民族鄉村旅遊演進與反思(5)

為了旅遊表演的需要,情歌到處飄揚,遊方的場景隨處呈現。如今開發到家門口了,除老少體弱的兩極人群外,青壯年們要麼自己開農家樂或在農家樂裏做事,要麼在街上開門面或幫別人守店鋪,或在旅遊公司上班等等,很少有人閑待在家裏。一旦遇上紅白喜事,往日那種不約而同前來幫忙的景況已經一去不復返。只有非常親的幾個房族兄弟礙於面子,迫不得已而來之外,其餘的人一般很難叫上。在田野時,筆者經常聽到有村民抱怨這一現象。村民們說不要指望他們來幫忙了,你就煮熟了都找不到人來吃。傳統血緣紐帶的凝聚力在利益面前漸漸被淡化,苗族社會的親緣關係在旅遊過程中發生了變化,使原本具有強勁約束力的禁忌倫理陷入困境之中。 …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December 16, 2019 at 10:06am — No Comments

李勝傑:社會倫理語境下的民族鄉村旅遊演進與反思(4)

()民族傳統文化的商品化與村民日常生存方式的前臺化…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December 16, 2019 at 10:02am — No Comments

李勝傑:社會倫理語境下的民族鄉村旅遊演進與反思(3)

為了迎接旅發大會,在上級財政的支持下,雷山縣委政府貸款投入8000多萬元對西江苗寨進行建設,用半年多的時間完成了民族歌舞表演場、西江苗族博物館、民族文化精品一條街、觀景臺、古街、白水河生態水體、河濱道民族特色、風雨橋、鼓藏堂、夜景燈光系統、西寨門和北寨門、朗西公路等26個工程項目的改造和建設。特別是35公里的郎利至西江柏油公路修通後,極大地縮短了西江與外界的時空距離。2015年12月凱雷高速公路開通後,把之前從州府凱里到西江苗寨的40分鐘再次縮短為10多分鐘,交通道路的便利把西江推置到了現代社會的面前。 …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December 16, 2019 at 9:59am — No Comments

李勝傑:社會倫理語境下的民族鄉村旅遊演進與反思(1)

內容提要:在政府行為和經濟政策雙重力量作用下,西江苗寨的鄉村旅遊業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在給村民帶來可觀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對傳統村落的社會文化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影響。這些影響包括旅遊景觀的人為塑造,與村民傳統互動方式產生對抗,民族傳統文化商品化,村民日常生存方式前臺化,傳統的禁忌倫理難以執行,各類噪音對村民生活造成干擾等。針對上述問題,從社會倫理的角度提出三項對策:一是培育村民的文化自覺,增強村民的文化自信,提高村民的跨文化交往能力;二是設置前臺與後臺的區域隔離,保護傳統文化核心以及村民日常生存方式免受破壞和騷擾;三是加強鄉村生態環境保護,守住地方感吸引遊客,留住鄉愁圈住本地人。  

  …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December 16, 2019 at 9:49am — No Comments

向勇·創意旅遊:地方創生視野下的文旅融合(6)

創意旅遊,地方創生的一種選項 



文化和旅遊的融合發展是晚近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超越獨自發展現實的重大命題。文化旅遊、文旅融合是這種超越發展的產業實踐和政策引導,也是我國地方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地方創生作為更加綜合、更加系統的地方發展策略,通過統籌「人、文、地、景、產」的地方元素,聚焦「地、產、人」的關鍵要素,將給文旅融合帶來更大的發展機遇和想像空間。 …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December 16, 2019 at 12:44am — No Comments

向勇·創意旅遊:地方創生視野下的文旅融合(5)

創意旅遊不僅讓地方居民成為文化旅遊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者,而且要讓在地居民重塑地方自信,建立地方生活的未來想像。因此,地方創生的主體力量需要在地養成,需要一段時間的陪伴式輔導。 

成都市浦江縣明月村以生態旅遊為導向,推動地方創生和鄉村振興,效果非常好,其主要原因正是作為地方陪伴的明月鄉村研究社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經歷四年寒暑的在地陪伴式輔導,明月鄉研社通過引進新村民,幫助老村民,不斷悉心引導和創新示範,引導在地居民自覺參與,讓他們感受地方生態保育、規模種植的景觀效果和綜合效益,慢慢養成涵養能力。明月鄉研社將政府的公共設施建設和地方自發的生態營造融合,在地方政府和地方農戶之間扮演恰當的中介角色。地方居民建立起健康、優質、樂活的地方意識和生活自信,才能在地方創生和創意旅遊發展中占據主導地位,主宰自己與地方的發展命運。…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November 10, 2019 at 7:10pm — No Comments

向勇·創意旅遊:地方創生視野下的文旅融合(4)

喬根申(Jorgensen B S)等認為,地方感包括地方依戀(place attachment)、地方依賴(place dependence)和地方認同(place identity)等三個維度。[18]…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November 10, 2019 at 7:00pm — No Comments

向勇·創意旅遊:地方創生視野下的文旅融合(3)

創意旅遊開發的地方資源對象包含了有形物質資源、非物質文化資源和人力資源,是一種綜合資源總體開發觀。其中,創意旅遊應以地方文化為根本,其核心是文化價值的開發。創意旅遊是文化和旅遊融合的高級階段,注重審美性文旅產品的消費體驗。格雷·理察指出,創意旅遊推動了旅遊資源從有形資源(歷史建築、博物館、紀念物、海灘、山林)向無形資源(形象、符號、生活方式、氛圍、故事敘事、創意和媒介)的轉換。[11]文化資產不僅能展示地方文化,而且也是文化旅遊重要的吸引力。



象徵經濟已成為文化旅遊消費的重要形式,創意旅遊設法運用地方文化 資產,創造獨特的地方文化風格,促進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November 10, 2019 at 6:59pm — No Comments

向勇·創意旅遊:地方創生視野下的文旅融合(2)

文化旅遊的經驗發生在一個特定的「地方」。作為一個人文地理學和文化社會學的概念,地方是一個被賦予特定意義和價值的地理空間,包括集體信仰、地方認同、文化想像、區域發展和產業開發等地方性感知和地方性生產等範疇。「地方創生(place making)」是鄉村振興、城鄉統籌和社區營造等社會行動進入到新時代的新理念和新實踐。地方創生包括了「人–文–地–景–產」等多維度的綜合概念,是以實現資源節約、環境優化和綠色發展為目標的新增長模式。 

「地方創生」源於2014年9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出的「激勵地方小經濟圈再生」(地方創生的日語:ちほうそう せい)政策,2014年日本國會主題也被定位為「地方創生國會」。[4]2016年中國台灣提出「設計翻轉、地方創生」計劃,並將2019年確定為「台灣地…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November 10, 2019 at 6:56pm — No Comments

Joel Fukuzawa·地方創生、宗教與人心救贖

在人類歷史演進的過程中,「宗教」總扮演著安定人心的角色,不過當現代人生 100 年成為常態,宗教或許會成為人生第二階段的一種職業選項。現在日本有不少六、七十歲屆齡退休的銀髮族,退休之後立刻報考「佛教學院」,他們選擇的第二人生居然是當一個寺廟的住持?!今年四月「東京國際佛教塾」新學期正式開始, 31 名的新生報到男女比例各佔一半,而且有七成以上的學員都是年紀超過五十歲的退休人士。







對於佛教有興趣…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November 10, 2019 at 6:43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