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普陀山,是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島,島上寺院甚多,自古以來是佛教勝地,香火不絕。浙江人有一句老話:「行一善事,比南海普陀去燒香更好。」可知南海普陀去燒香是一大功德 。
因為古代沒有汽船,只有帆船;而渡海到普陀島,風浪甚大,旅途艱苦,所以功德很大 。現在有了汽船,交通很方便了,但一般信佛的老太太依舊認為一大功德。
我赴寧波旅行寫生,因見春光明媚,又覺身體健好,遊興濃厚,便不肯回上海,卻轉赴 普陀去「借佛游春」了。我童年時到過普陀,屈指計算,已有五十年不曾重遊了。事隔半個 世紀,加之以解放後普陀寺廟都修理得嶄新,所以重遊竟同初游一樣,印象非常新鮮。
我從寧波乘船到定海,行程三小時;從定海坐汽車到沈家門,五十分鐘;再從沈家門乘…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March 5, 2017 at 10:59pm — No Comments
高洪波(1951~),內蒙古開魯人,作家。著有《人生趣談》、《柳桃花》、《文壇走筆》等作品。
竹文化是中國特有的文化,假如我們判斷不錯的話,竹文化應是與儒文化相利益彰的一種文化。在竹子身上,儒生們或看到氣質、風骨、或看到虛心、謙虛,《歲寒三友圖》是這方面最突出的典型,松竹梅從此成為屢屢出現的各種器皿上的圖案。
中國文人中與竹子最親近的當屬蜀人蘇軾,他的名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使人俗”,道破了蘇東坡酷好竹的心態,而他策竹杖的風姿,也從此凝固為一種“何妨從容且前行”的造型,如果沒有竹林襯映在蘇東坡的身邊,他迷人的魅力會大大削減。…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February 25, 2017 at 3:03pm — No Comments
因為我的畫中多楊柳,就有人說我喜歡楊柳;因為有人說我喜歡楊柳,我似覺自己真與 楊柳有緣。但我也曾問心,為甚麼喜歡楊柳?到底與楊柳樹有甚麼深緣?其答案了不可得。
原來這完全是偶然的:昔年我住在白馬湖上,看見人們在湖邊種柳,我向他們討了一小 株,種在寓屋的牆角裡。因此給這屋取名為「小楊柳屋」,因此常取見慣的楊柳為畫材,因 此就有人說我喜歡楊柳,因此我自己似覺與楊柳有緣。假如當時人們在湖邊種荊棘,也許我 會給屋取名為「小荊棘屋」,而專畫荊棘,成為與荊棘有緣,亦未可知。天下事往往如此。
但假如我存心要和楊柳結緣,就不說上面的話,而可以附會種種的理由上去。或者說我 愛它的鵝黃嫩綠,或者說我愛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說我愛它像小蠻的腰,或者說我愛它是陶 淵明的宅邊所種,或者還可引援「客舍青青」的詩,「樹猶如此」的話,以及「王恭之貌」…
Added by Bleach on February 20, 2017 at 10:50pm — No Comments
史鐵生(1951~),河北涿縣人,作家。著有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散文集《自言自語》、《我與地壇》、《務虛筆記》等。
想念地壇,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靜。
坐在那園子裏,坐在不管它的哪一個角落,任何地方,喧囂都在遠處。近旁只有荒藤老樹,只有棲居了鳥兒的廢殿頹檐,長滿了野草的殘墻斷壁,暮鴉吵鬧著歸來,雨燕盤桓吟唱,風過檐鈴,雨落空林,蜂飛蝶舞,草動蟲鳴……四季的歌詠此起彼伏從不間斷。地壇的安靜並非無聲。…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February 9, 2017 at 10:45pm — No Comments
去年除夜買的一球水仙花,養了兩個多月,直到今天方才開花。
今春天氣酷寒,別的花木萌芽都遲,我的水仙尤遲。因為它到我家來,遭了好幾次災難 ,生機被阻抑了。
第一次遭的是旱災,其情形是這樣:它於去年除夕到我家,當時因為我的別寓裡沒有水 仙花盆,我特為跑到磁器店去買一隻純白的磁盤來供養它。這磁盤很大、很重,原來不是水 仙花盆。據磁器店裡的老頭子說,它是光緒年間的東西,是官場中請客時用以盛某種特別餚 饌的傢伙。只因後來沒有人用得著它,至今沒有賣脫。我覺得普通所謂水仙花盆,長方形的 、扇形的,在過去的中國畫裡都已看厭了,而且形式都不及這傢伙好看。
就假定這傢伙是為 我特製的水仙花盆,買了它來,給我的水仙花配合,形狀色彩都很調和。看它們在寒窗下綠…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February 9, 2017 at 10:45pm — No Comments
肖復興(1947~),北京人。著有長篇小說“青春三部曲”《早戀》、《一個女中學生的日記》、《青春回旋曲》等。
一般人認為北京話就是愛帶兒字音;要不就像電視劇的侃爺一樣能侃,把個稻草說成金條。這實在是對北京話的大大誤解。
我敢說,全國各地方言之中,唯北京話最為豐富多采,它的形象、厚實、一語雙關、俏皮、幽默,尤其是後一點,大概是沒得比的。這不是自誇,是和北京特殊的歷史,特殊的政治、經濟、文化位置分不開的。現代北京話中仍能找到秦漢魏晉唐宋元明朝代的古詞;還能找到不少少數民族的語詞。比如“嗷糟”(心煩或不凈)、“水筲”(水桶),就分別是元明兩代的古語。…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February 2, 2017 at 4:12pm — No Comments
陰曆八月十八,我客居杭州。這一天恰好是星期日,寓中來了兩位親友,和兩個例假返 寓的兒女。上午,天色陰而不雨,涼而不寒。有一個人說起今天是潮辰,大家興致勃勃起來 ,提議到海寧看潮。但是我左足趾上患著濕毒,行步維艱還在其次;鞋根拔不起來,拖了鞋 子出門,違背新生活運動,將受警察干涉。但為此使眾人掃興,我也不願意。於是大家商議 ,修改辦法:借了一隻大鞋子給我左足穿了,又改變看潮的地點為錢塘江邊,三廊廟。我們 明知道錢塘江邊潮水不及海寧的大,真是「沒啥看頭」的。但凡事輪到自己去做時,無論如 何總要想出它一點好處來,一以鼓勵勇氣,一以安慰人心。就有人說:「今年潮水比往年大 ,錢塘江潮也很可觀。」「今天的報上說,昨天江邊車站的鐵欄都被潮水沖去,二十幾個人 爬在鐵欄上看潮,一時淹沒,幸為房屋所阻,不致與波臣為伍,但有四人頭破血流。」聽了 這樣的話,大家覺得江幹不亞於海寧,此行一定不虛.我就伴了我的兩位親友,帶了我的女 兒和一個小孩子,一行六人,就於上午十時動身赴江邊。我兩腳穿了一大一小的鞋子跟在他…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January 30, 2017 at 8:11pm — No Comments
本研究好奇的是,旅遊電視節目是如何帶來此種獨特的觀賞經驗,節目主持人透過何種表達方式向觀眾傳情達意,塑造出一起旅遊的感受;旅遊節目作為異地與閱聽人「中介者」(intermediary)的視角,是如何使閱聽人坐在沙發打開電視機,就能一一造訪世界名勝,猶如「親身經歷」般直達異地?
(一) 旅遊經驗的分享與再現
(二) 「旅遊」、「旅行」與「觀光」
三、身體旅遊
四、虛擬旅遊
五、相關研究…
Added by Bleach on January 22, 2017 at 8:27am — No Comments
實際上,大多數的「在地人」是遙望著「全球人」的自由移動興嘆?抑或是選擇坐在沙發上,將他們的頭轉向電視機;透過旅遊電視節目,有意識地連結到另一個時空情境,使那些旅遊勝地不再遙不可及?
如今,透過旅遊電視節目的觀看經驗,人們得以看見旅人之所見、感受旅人之所感受;能輕鬆與他人聊著世界風情、談論各大旅遊名勝,就如同自己去過一般。
問題一:旅遊電視節中包含哪些符號元素?其意義為何?
二、台灣旅遊電視節目發展進程
那些透過電視機得以穿越時空限制、感受朝聖現場熱烈氣氛的觀眾,彷彿正在進行一場『扶手椅上的朝聖』。某種形式上,他們已經從自己家裡『旅遊』到了遠方…-(Hoover, 1988/蔡琰、臧國仁譯,頁5)…
Added by Bleach on January 18, 2017 at 9:34am — No Comments
二、 閱聽人深度訪談
(一) 旅遊節目的感官旅行團:
(二) 閱聽人自由行的想望:
(三) 閱聽人特徵:
上述訪談結果更再度印證過去Urry(2007)所強調的觀點,想理解當代觀光旅遊的本質,傳播媒體與廣告便可作為進入人們想像世界的操作對象。經由媒體中介的旅遊想像,能夠以最直接的方式協助閱聽人安全且輕易地抵達曾未到過的地方,不僅滿足人們逃離現實社會生活的需求,同時也促進其在異地身歷其境的感知與體驗。…
Added by Bleach on January 7, 2017 at 6:53am — No Comments
1. 符號生產:
符號生產係指從文化商品的符號資源中攝取社會認同與經驗的意義。當那些觀看女性羅曼史的粉絲,爭取女性價值觀、反對父權體制時,即是從事符號生產的過程。符號生產在本質上是內向的;但是,當創造出來的意義被言說、面對面討論,或口述分享時,此時即為下一範疇的表明生產形式。
2. 表明生產:
表明指的是一種符號系統的運用,此系統有具體說話的人、明確的社會與時間脈絡。粉絲交談(fans…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January 5, 2017 at 9:54pm — No Comments
迷文化
「迷文化」是在工業社會中的流行文化普遍特徵。粉絲(Fans)是一群從一長串娛樂清單中自主挑選出表演者、文本等類型,並將其整合進一種極度愉悅的特殊文化的一群人,同時也是迷文化的基本組成份子。然而,迷文化又與一般較為「正常」的大眾受眾文化有所不同,反而與社會上主流價值系統所詆毀的各種文化形式較為接近,其中包括流行歌曲、小說、漫畫及電影明星等。於是,迷文化便與那些因為性別、年齡、階級及種族因素,被主流價值系統去權化(disempowered)的人們的文化品味息息相關。
Bourdieu「資本」的概念
1.…
Added by Bleach on January 3, 2017 at 4:11pm — No Comments
RQ1:閱聽人如何透過觀看旅遊節目實踐符號蒐集與消費?
RQ2:旅遊節目如何重塑閱聽人感知結構與身分再造?
RQ3:探討旅遊節目之於閱聽人之「賦權」的可能?
一、 旅遊之於閱聽人
二、 台灣旅遊節目發展進程
三、 旅遊節目的凝視與回響
四、 旅遊節目之賦權
一、 文本分析法
二、…
Added by Bleach on January 3, 2017 at 4:08pm — No Comments
「桂林山水甲天下」,我沒有到桂林時,早已聽見這句話。
我預先問問到過的人:「究竟有怎樣的好?」到過的人回答我,大都說是「奇妙之極, 天下少有」。這正是武漢疏散人口,我從漢口返長沙,準備攜眷逃桂林的時候。抗戰節節扔 失利,我們逃難的人席不暇暖,好容易逃到漢口,又要逃到桂林去。對於山水,實在無心欣 賞,只是偶然帶便問問而已。然而百忙之中,必有一閒。我在這一閒的時候想像桂林的山水 ,假定它比杭州還優秀。不然,何以可稱為「甲天下」呢?
我們一家十人,加了張梓生先生家四五人,合包一輛大汽車,從長沙出發到桂林,車資 是二百七十元。經過了衡陽、零陵、邵陽,入廣西境。聞名已久的桂林山水,果然在民國二 十七年六月二十四日下午展開在我的眼前。初見時,印象很新鮮。那些山都拔地而起,好像 西湖的莊子內的石筍,不過形狀龐大,這令人想起古畫中的遠峰,又令人想起「天外三峰削…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December 22, 2016 at 11:45am — No Comments
抗戰勝利後八個月零十天,我賣脫了三年前在重慶沙坪壩廟灣地方自建的小屋,遷居城 中去等候歸舟。
除了托庇三年的情感以外,我對這小屋實在毫無留戀。因為這屋太簡陋了,這環境太荒 涼了;我去屋如棄敝屣。倒是屋裡養的一隻白鵝,使我戀戀不忘。
這白鵝,是一位將有遠行的朋友送給我的。這朋友住在北碚,特地從北碚把這鵝帶到重 慶來送給我。我親自抱了這雪白的大鳥回家,放在院子內。它伸長了頭頸,左顧右盼。我一 看這姿態,想道:「好一個高傲的動物!」凡動物頭是最主要部分。這部分的形狀,最能表 明動物的性格。例如獅子、老虎,頭都是大的,表示其力強。
麒麟、駱駝,頭都是高的,表 示其高超。狼、孤、狗等,頭都是尖的,表示其刁奸猥鄙。豬玀、烏龜等,頭都是縮的,表…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December 18, 2016 at 6:48pm — No Comments
鐵凝(1957~),河北趙縣人,女作家。著有長篇小說《玫瑰門》、《大浴女》,中短篇小說集《哦,香雪》、《午後懸崖》,散文集《女人的白夜》等。
夏天,我在廬山遇到一只小蟹。它生活在石縫裏、山泉邊,大名叫石蟹。
人們要是親近誰,常愛叫他的小名。我喜歡這只石蟹,況且,它比海蟹、河蟹小得多,所以我願意稱它小蟹。…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November 19, 2016 at 12:46pm — No Comments
現年五十四歲的柯姆.托賓(Colm Toibin,科爾姆.托賓)是當今文壇非常重要的一位愛爾蘭作家。他的創作涵蓋小說、非虛構類作品、文學評論以及劇作。此外,他也編纂文集、撰寫書評,是一位知名的文學評論家,曾在史丹佛、普林斯頓、紐約等多所大學教授英語文學與創意寫作。自1990年出版第一本小說《南方》(The South)以來,他一共創作了六部長篇和一部短篇小說集。其中,《大師》(The Master)榮獲2001年IMPAC都柏林文學獎,《大師》和《黑水燈塔船》(The Blackwater Lightship)兩度入圍布克獎最後決選名單,新作《布魯克林》(Brooklyn)則入圍今年布克獎的初選名單。
能談談是什麼激發您寫《大師》這樣一本關於亨利.詹姆斯的小說?…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November 5, 2016 at 2:30pm — No Comments
酒,應該說飲,或喝。然而我們南方人都叫吃。古詩中有「喫茶」,那麼酒也不妨稱吃 。說起吃酒,我忘不了下述幾種情境:
二十多歲時,我在日本結識了一個留學生,崇明人黃涵秋。此人愛吃酒,富有閒情逸致 。我二人常常共飲。有一天風和日暖,我們乘小火車到江之島去遊玩。這島臨海的一面,有 一片平地,芳草如茵,柳陰如蓋,中間設著許多矮榻,榻上鋪著紅氈毯,和環境作成強烈的 對比。我們兩人踞坐一榻,就有束紅帶的女子來招待。「兩瓶正宗,兩個壺燒。」正宗是日 本的黃酒,色香味都不亞於紹興酒。壺燒是這裡的名菜,日本名叫tsuboyaki,是 一種大螺螄,名叫榮螺(sazae),約有拳頭來大,殼上生許多刺,把刺修整一下,可 以擺平,像三足鼎一樣。把這大螺螄燒殺,取出肉來切碎,再放進去,加入醬油等調味品, 煮熟,就用這殼作為器皿,請客人吃。這器皿像一把壺,所以名為壺燒。其味甚鮮,確是侑 酒佳品。用的筷子更佳:這雙筷用紙袋套好,紙袋上印著「消毒割著」四個字,袋上又插著…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November 1, 2016 at 8:57am — No Comments
肖復興(1947~),北京人。著有長篇小說“青春三部曲”《早戀》、《一個女中學生的日記》、《青春回旋曲》等。
北京人愛喝酒。
到了夏天,不管男女、不分老少,一律都喝啤酒,這兩年都改喝紮啤。北京人喝啤酒,講究抱著“紮”,驢一樣豪飲,喝出北京人的氣派。為此,北京人搞過隆重的啤酒節,在啤酒節表演過喝啤酒比賽,一個個喝得肚子像皮球一樣滾圓,嘴角如螃蟹一樣掛滿白色泡沫,依然叫著陣不肯停歇。
北京人喝酒就是厲害。不僅是為喝酒而喝酒,而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性情和性格。…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October 10, 2016 at 2:56pm — No Comments
像吃藥一般喝了一大碗早已吃厭的牛奶,又吞了一把圍棋子似的、洋鈕扣似的肺病特效 藥。早上的麻煩已經對付過去。兒女們都出門去辦公或上課了,太太上街去了,勞動大姐在 不知什麼地方,屋子裡很靜。我獨自關進書房裡,坐在書桌前面。這是一天精神最好的時光 。這是正好潛心工作的時光。
今天要譯的一段原文,文章極好,譯法甚難。但是昨天晚上預先看過,躺在床裡預先計 劃過句子的構造,所以今天的工作並不很難,只要推敲各句裡面的字眼,就可以使它變為中 文。右手握著自來水筆,左手拿著香煙,書桌左角上並列著一杯茶和一隻煙灰缸。眼睛看著 筆端,熱中於工作,左手常常誤把香煙灰落在茶杯裡,幸而沒有把煙灰缸當作茶杯拿起來喝 。茶裡加了香煙灰,味道有些特別,然而並不討厭。
譯文告一段落,我放下自來水筆,坐在椅子裡伸一伸腰。…
Added by Bleach on October 8, 2016 at 10:05am — No Comments
2023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