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RQ1:閱聽人如何透過觀看旅遊節目實踐符號蒐集與消費?
RQ2:旅遊節目如何重塑閱聽人感知結構與身分再造?
RQ3:探討旅遊節目之於閱聽人之「賦權」的可能?
一、 旅遊之於閱聽人
二、 台灣旅遊節目發展進程
三、 旅遊節目的凝視與回響
四、 旅遊節目之賦權
一、 文本分析法
二、 旅遊節目文本的選擇
三、 深度訪談法
四、 訪談者招募
一、 旅遊節目文本分析
去鮮少有研究「旅遊」一詞明確定義。臧國仁、蔡琰曾以古今中外對於旅行的字面意義整理,以身體實質脫離地理空間之位移解釋居多,所指從一地至他地之移動意涵,亦不盡然是娛樂或帶有喜悅性質的出遊(筆者按:可能是出差、洽公,甚至是被資本強迫之移動,如移工),尚難做為學術探討之用,遂以閱聽人旅行書寫探討旅者諸多心境的轉變(臧國仁、蔡琰,2011)。本研究則延續上述初探性的觀點,跳脫過去對於旅遊時空移動定義之窠臼,以閱聽人對於旅遊多樣貌的感知描述,作為研究根本。
筆者則認為,旅遊一詞對於閱聽人過於曖昧,閱聽人在旅遊享受的過程中,並不會意識到自己正在旅遊或觀光,亦不會為自身行為下定義。是故,旅遊之於閱聽人,更應屬一意象 ,是個人心境的主觀感受,並無法用嚴謹的字眼來定義與涵括。因此,本研究在接下來的討論,將上述「觀光」、「旅行」和相關意象的概念綜以「旅遊」一詞概括。
Urry認為,人們以「凝視」的行為方式進行旅遊,是藉由一種特別敏銳的觀察能力,來感知有別於平常的景致。在其論述中,旅遊是種白日夢般的想像,是種對於有別於日常生活經驗的想像。但是,這種想像並非憑空出現,而是受到外在種種刺激而來(如人際溝通、媒體消費),不斷建構與強化閱聽人對於旅遊的種種想像(Urry, 2007)。此外,閱聽人更能透過媒體的中介,將過去「身體的旅行(Corporeal Travel)」轉換為「感官的旅行(想像的旅行)」。其中牽涉時空壓縮的過程,在特定的意義上,使得世界縮小了。筆者也將延續此觀點,探究電子媒介(此即旅遊節目)作為真實世界與閱聽人凝視的中介者,在消費實踐中,閱聽人為何投身進旅遊節目為其建構的世界圖像?以及旅遊節目如何將其與閱聽人腦海中的世界圖像連結?
在科技日新月異之下,過去旅遊在地理上的屏障逐漸被傳播科技所瓦解,讓ㄧ般的消費者得以藉由電子媒介的中介,產生多樣的認同參考架構,同時更擁有更多文化消費的可能性(魏玓,1999)。於是,台灣在1993年8月《有線電視法》公告施行後,有線電視台逐漸在台興起,各家電視台也紛紛推出各具特色之旅遊節目供國人消費收看。至今,作為觀光產業不可或缺一環的旅遊節目,已遍及各大有線電視頻道,呈現百家爭鳴之態(莊麗薇,2006)。
筆者依旅遊節目在內容及策略方面,大致以「世界風情類」、「文化探索類」與「自然生態類」分類。本研究即以台灣探索海外國家之「旅遊節目(行腳類節目)」為研究標的。
回顧台灣社會自80年代末期開始,政府開始逐步放寬國人出國觀光政策,配合工作時間縮短、休閒時間增加等諸多社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90年代起政府推動周休二日政策,台灣逐漸朝向重視旅遊等休閒活動的消費型社會轉型,台灣民眾也逐漸地接受「旅遊是一種普遍的休閒活動」的想法。
Chen(2005)過去研究台灣閱聽眾本土劇與海外戲劇的收視經驗,歸納出「審美投入」與「擬社會投入」為閱聽人主要的黏著因素。審美投入(Aesthetic Engagement):指涉節目中的音樂、場景、劇情與藝術表現的手法運用,建立起閱聽眾的收視習慣;擬社會投入(Parasocial Engagement):則是一種閱聽人對於節目腳色(或情節)的感知反身性、藉由內容張力渲染閱聽人情緒的效果。此二種情感導向的節目涉入因素,也是筆者亟欲尋找與應用之理論觀點。
本研究亦關注閱聽人的主體認知變化。透過過往的文獻描述與討論,我們發現,現今閱聽人在進行旅遊節目消費時,化身為賽伯人 (cyborg),在真實世界與想像世界邊界內報的同時,自身的感知結構早已與節目中的內容無法分離。於是,將接由研究設計之研究方法,分析節目與訪談並進,以更深入探討閱聽人節感知結構內之審美、反身性邏輯。
Webster曾對「賦權」一詞定義:是一個賦予權威、權力,始能獲取機會的過程。賦權能使個人獲得文化定義的詮釋權,使其思考、行動及採取措施,進而影響生活的資源與決策的能力。於是,當人們獲得賦權,就能支配或選擇更好的生活(Webster,2005)。
Frits Wils(2001)在研究賦權架構的著作中指出,賦權一概念首先應瞭解「賦了哪些權?(Empowerment for what?)」再依此脈絡找出達成目標的各項指標。Wils歸納出可透過賦權達到的三個層次的目標,分別為「社會目標」、「經濟目標」與「文化目標」。「社會目標」指涉一種對於某些事物較均等的機會、近用;「經濟目標」則是達到更好的經濟狀態;「文化目標」則是獲取更多認同。本研究也將在爾後的訪談中,試圖歸納閱聽人透過觀看旅遊節目獲得何種賦權?達到何種層次的目標?
(一) 反身性符號:
(二) 替代性符號:
(三) 敘事軸線:
如節目中,音部「各位注意囉!」、「我跟你說…」、「你看!」、「前面有動靜,快跟我走!」主持人的語氣(人稱使用);影部「隨主持人眼光移動」、「景色縮放」、「第二人稱視角」的運鏡手法,皆以建立閱聽眾收視習慣與提高感知反身性為目標。
如「味道像米粉湯」、「雪松之於黎巴嫩,如同梅花之於台灣一樣重要;就功能性來說,雪松如同檜木一樣堅硬。」、「這裡就如同台灣的五分埔一樣」此種以閱聽人熟悉事務、過去既存經驗的符號拼貼,協助閱聽人想像,建立閱聽人視、聽、觸、嗅、味五感的真實感受。
摘要:開場白介紹(建立關係與想像)→方向:尋找當地特色、過去傳說(主題浮現)→行動:與當地人互動(尋找過程)→評估:遭遇未知狀況(堆積懸念 )→解決:真相大白→結尾:主持人仔細描述形象、口味等(任務完成)。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