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23, 2016 at 5:28pm — No Comments
這裏我談談和大家相關的文化產業方面的兩大產業業態的現狀,一個是出版業,一個是廣電業。先說出版產業,出版產業盡管已經市場化了,但很大部分仍被國有企業牢牢占著,哪怕是負債經營。與此相反,民營經濟在這方面卻做的很紅火。從數據是看,現在40%的暢銷書的策劃出版功能都已經轉向了總數達到近4000家的民營工作室,50%的發行渠道實際上已經是民營機構的天下了。國家只給國有文化企業培植書號資源,完全拒絕直接給民營文化企業配置書號資源,這樣的資源配置格局,在出版業也作為文化產業的今天,在市場經濟體制走向完善的今天,無論怎樣的解釋,都無法說明這樣的格局是與市場經濟體制相吻合的。…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23, 2016 at 5:20pm — No Comments
5、區域布局正在出現。…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23, 2016 at 5:2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23, 2016 at 5:19pm — No Comments
——2008年1月5日在金手指傳播公司三年戰略研討會上的講演
我一直都非常關註金手指。我知道張建華董事長是一位有著全球眼光的文化經營人才,經過這十年來發展實踐的磨礪,他不僅在經營中國文化產業方面,而且在帶領金手指這個團隊方面,都有可圈可點的業績。所以我認為,這樣的領導帶領出來的中層幹部,要麽你已經是文化產業的人才,要麽你有成為人才的潛質,你們都可能成為文化產業的精英。今天的對話,是這麽一個層面上的對話。
在進入主題之前,我想先說說中國文化產業所處的大的背景。…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23, 2016 at 5:18pm — No Comments
3、文化產業政策的經驗教訓…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23, 2016 at 4:46pm — No Comments
二是有關文化產業園區政策。文化產業在中國興起之時,也正是中國城市文化的自覺與重建之時。發展文化產業是建設新的城市文化與城市空間的主要內容和主要方式,而新型城市化也是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其結合點就是各類文化產業園區。產業園區之所以被認為是實現文化產業內涵式增長,集約化發展的有效途徑,不僅是基於文化資源主要集中於城市、文化產業化與中國城市化進程高度契合的現實,也是基於中國經濟開發區的經驗和模式。根據文化部2010年6月頒發的《文化部關於加強文化產業園區基地管理、促進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的解釋,文化產業園區、基地是指“主要從事演藝、動漫、文化娛樂、文化旅遊、藝術品和工藝美術、藝術創意和設計、網絡文化、文化產品數字制作與相關服務等文化產業門類活動的園區、基地。”…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23, 2016 at 4:30pm — No Comments
2、文化產業政策的基本邏輯
中國文化產業政策是在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語境中發布和實施的。這既是一個持續開放、不斷展開的改革系統,也是一個日益完善、具有內在邏輯的規範系統。
文化產業政策的起點是體制改革。在國家壟斷全部文化資源和生產資料、直接設計安排公民文化生活的歷史背景下,發展文化產業的起點只能以體制改革為起點。實際上,這也是近十多年來中國文化產業政策最重要的內容。體制改革的核心有兩條,一是政府由辦文化向管文化的方向轉變,二是國有文化院團的轉企改制。…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23, 2016 at 12:07pm — No Comments
在此背景下,“文化產業”的觀念開始醞釀。1985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統計局關於建立第三產業統計的報告》,第一次把教育、文化、廣播等“事業”納入第三產業服務業的範疇,界定為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1988年,文化部、國家工商局聯合發布《關於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工作的通知》,第一次正式提出“文化市場”的概念,文化部並於次年成立“文化市場管理局”。1991年,國務院批轉《文化部關於文化事業若幹經濟政策意見的報告》,第一次使用了“文化經濟”的概念。1993年,國務院下發《關於進一步完善文化經濟政策的若幹規定》,明確提出要拓寬文化事業資金投入渠道,推動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籌資機制和多渠道投入機制的要求。所有這些都表現出政府對文化的一種新的認知:文化具有產業屬性,文化機構和企業同時也屬於經濟部門。與之伴隨的是八十和九十年代之交,在中國大中城市和相對發達的沿海地區,文化產業已處萌芽狀態。當然,這是一個充滿論爭和曲折過程,各種陳舊的觀念和體制也都在頑強地抵制文化改革。…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23, 2016 at 12:06pm — No Comments
第一,文化競爭不是自然競爭。
“競爭”首先是生物學概念,然後才轉用到人類世界、尤其是經濟領域。但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生物競爭的擴張使用,只會使人類社會屈從於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為赤裸裸的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張目。即使在經濟領域,如果沒有政府幹預和社會抵抗,市場競爭的結果只能是壟斷。所以,不能簡單地以生物競爭解釋文化競爭。
對於一個謀求發展與復興的文化來說,競爭是文化變革和文化創新的動力。當然,競爭就免不了有勝敗,完全可能導致弱勢文化的消失,人類歷史也是不同文化興衰起伏的歷史。
20世紀中期英國學者湯因比(下圖)以“文明”(即“社會”)為歷史研究的單位,指出在28個已知的文明中,有18個已經死亡、9個正在衰落或解體,只有西方文明也許也還勉強地活著。…
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23, 2016 at 12:00pm — No Comments
進入21世紀以來,以體制改革為起點,以經濟全球化為語境,中國文化產業迅速興起並蓬勃發展。一個樂觀的評估是:文化產業增長勢頭強勁,總量和規模逐年遞增,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持續增強;文化企業迅速成長,骨幹企業開始壯大,生產能力極大提高;文化與科技的融合日趨緊密,產業門類漸趨齊全,新興產業異軍突起;投融資體系建設與文化資源開發走向規範,集群化趨勢基本形成;文化產品出口增加,文化貿易繁榮;文化市場空前活躍,文化產品和服務內容日益豐富。據統計,2004年以來,文化產業年均增長率在15%以上,比同期GDP增速高6個百分點。原文化部副部長歐陽堅認為:“總體看,我國已步入了演藝、影視、出版、藝術品、動漫遊戲和網絡文化生產及消費大國的行列。”…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23, 2016 at 12:00pm — No Comments
然而,中國現代性的特點卻在於自覺而激烈地批判傳統文化、主動而熱情地地以西化為標準和範式。陳獨秀明白指出:之所以要否定中國文化,是因為它不符合西方的標準:
要擁護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孔教、禮法、貞節、舊倫理、舊政治;要擁護那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國粹和舊文學。[29]…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23, 2016 at 11:57am — No Comments
中國歷史上,多次發生漢民族敗於北方遊牧民族的先例,但那時的中國人沒有文化失敗感。明清之際的王夫之當時就認識到:“夫夷狄所恃以勝中國者,朔漠荒遠之鄉,耐饑寒,勤牧畜,習射獵,以與禽獸爭生死。故粗獷悍厲,足以奪膏粱豢養之氣。而既入中國,沈迷於膏粱豢養以棄其故,則乘其虛以居其地者又且粗獷悍厲以奪之。”[21]所謂胡虜無百年之運,滿清終將敗於中國文化。那麽何以近代國人在中央政府依然有效地控制著絕大部分疆域並基本有效地行使著主權的背景下,會有失敗之感呢?雷海宗指出的,盡管二千年的歷史大部分是在外禍之下呻吟,但…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23, 2016 at 11:53am — No Comments
其實,梁啟超在大倡“新民”的同時沒有忽視“力”,他認為國勢之一統、儒教之流失、霸者之摧蕩、習俗之濡染,終至於“二千年之腐氣敗習,深入於國民心腦,遂使群國之人奄奄如病夫。”“其人皆為病夫,其國安得不為病國也。”並提出“心力”、“膽力”、“體力”三個改造國民性的方向。[12]雖然“五四”一代對梁的接受主要是“新民論”,但其以“力”代“德”的主張也是中國的努力方向之一,以至於一些人把“野蠻其體魄”置於“文明其精神”之先。蔣智由說得明白:“今日為異族所憑陵,遂至無抵抗之力,不能自振起,而處於劣敗之列,考其最大之原因,未始不由於此。此尚武之聲,所以日不絕於憂時之國也。”[13]“尚武主義”、“軍人之精神”、“軍國民主義教育”是如此地響徹域中,以至於魯迅1908年觀察到:“舉世滔滔,頌美侵略;暴俄強德,向往之如慕樂園。”有人寫詩“援德皇威廉二世黃禍之說以自豪,厲聲而嚎,欲毀倫敦而覆羅馬,巴黎一地則以供淫遊。”…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23, 2016 at 11:51am — No Comments
文化產業的蘊育與和崛起,不但改變了21世紀以來中國文化的基本格局和發展方式,而且深刻地重塑著當代中國的經濟、政治與社會。這不是偶然的,近代以來,文化就是中國的核心概念和問題之一,20世紀初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世紀中葉的“文化大革命”以及80年代的文化批判,都絕非單純的文化運動,而是中國社會政治生活發生重大變化的表現和動力。本文以現代中國文化思想為線索,在中國現代性的圖景中討論文化產業問題。
1、文化失敗與現代性論說…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23, 2016 at 11:50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