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世聯付延慧:評中國文化產業政策 4

文化經濟支持政策包括價格政策、稅收政策、投融資政策、重點扶持政策等。由於發展文化產業不是文化主管部門的具體業務,而是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最高決策之一,因此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調動更多政府部門積極參與。2005年4月,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了《關於文化體制改革試點中支持文化產業發展若干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規定對政府鼓勵的新辦文化企業,自工商註冊登記之日起,免征3年企業所得稅。類似的政策還有《關於推動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若幹意見》(2006年財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商務部、文化部、稅務總局、工商總局、新聞出版總署聯合發布)、《關於部分貨物適用增值稅低稅率和簡易征收辦法征收增值稅政策的通知》(2009年4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關於推進文化企業境內上市有關工作的通知》(2010年文化部發)、《動漫企業進口動漫開發生產用品免征進口稅收的暫行規定》(2011年財政部發)等。經濟政策最具權威性的是2010年3月中宣部聯合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銀監會、證監會9個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金融政策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由黨的宣傳主管部門、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國家財政金融主管部門聯合發文,這在中國的當代史上還是唯一的一次,謂之為“舉全國之力”亦不為過。同年5月,文化部和中國工商銀行聯合發布《關於貫徹落實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的通知》,雙方分別就文化公司、產業園區、重點項目等重點內容,擇優由中國工商銀行提供支持金融服務達成一致。2011年1月,保監會和文化部聯合發布《關於保險業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就積極培育文化產業保險市場給出了具體規定和制度安排。中宣部直接對經濟政策的介入,不但表達了黨和國家對發展文化產業的積極關切,而且也表明執政黨將積極推動並進一步掌握有關文化產業的一些重要資源和重要領域。由於政府長期壟斷文化資源和文化生產,一直處於文化生產領域之外的企業和個人在投入文化產業時,需要一個學習和適應的過程,而文化產業又是高風險行業,因此與西方國家政府只補貼有關藝術生產的文化產業發展方式不同,中國政府直接安排資金或鼓勵金融機構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比如國家財政部2010年4月印發的《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2012年修訂)提出,為規範文化產業發展專向資金的管理,將由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有關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培育骨幹文化企業、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促進金融資本和文化資源對接、推進文化科技創新和文化傳播體系建設、推動文化企業“走出去”等六大領域。此後,各省市也大多設立了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目前中國若幹重點文化企業、重大文化項目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政府專項資金的支持。

體制改革打開了空間,經濟支持提供了條件,如果說這些政策還偏重於允許性、支持性的話,那麽習慣於“政府主導、政策推動”的執政模式還有更大的作為,它同時制定和發布了若幹更為積極而具體的產業發展規劃,這是中國文化產業政策的第三個方面。“十一五”和“十二五”兩個國家文化發展規劃綱要,都有文化產業方面的內容。2009年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把文化產業提升到與鋼鐵等產業一樣重要的國家戰略性產業的地位,並把文化創意、影視制作、出版發行、印刷覆制、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八大產業作為國家重點產業推進。在綜合、總結了此前若幹政策的基礎上,這一規劃還為文化產業發展提出了具體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政策措施和保障條件等,在中國文化產業政策史上具有裏程碑的意義。根據這份《規劃》,文化部、新聞出版總署、國家廣電總局等主管部門也分別下發了若幹促進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管理辦法、試點方案等,實際上是把文化產業發展當作政府主管部門的主要工作之一來落實。另一份最重要的政策文件是2010年10月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它的重要性在於提出了“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戰略目標,並從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推進文化科技創新,擴大文化消費等方面作了具體部署。這一戰略目標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於2011年3月被寫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黨中央的決定/決議、國務院的規劃/綱要等都是中國最具有權威性的政策文件,文化產業在其中被提到如此重要的地位、而其發展戰略又被規定得如此細密,表明國家對文化產業的關懷和重視已經達到最高點,表明發展文化產業已成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發展的主題之一。與國家級規劃相應,文化部等相關文化產業主管部門,各省市自治區,也都制定了本行業或本地區的發展規劃。正是在這些政策性規劃的指導和引領下,文化產業成為各級政府的工作主題,通過種種高規格的會議、權威性的領導機構、新聞輿論的積極配合、廣泛的社會動員和競爭性的發展戰略等,形成了規模浩大、聲勢逼人的“文化產業運動”。

在上述體制改革、經濟支持、產業發展之外,中國文化產業政策還包括一系列有關文化市場管理、重點產業扶持政策、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政策、文化內容管理政策等。如國家商務部就制定了多項支持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的政策措施,特別是對那些以北美、歐洲、非洲、東南亞等為目標市場的文藝演出、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文化產業核心領域的重大境外營銷項目給與各種支持。從目前文化產業發展的趨勢看,產業發展政策中有兩類政策,需要專門述評。

一是有關新興產業發展政策。中國文化產業的興起,幸運地契合了一個歷史性的機遇:科技的新突破,特別是網絡、數字技術的介入直接催生了一系列新興文化產業,如網絡文化、動漫遊戲、數字音樂、數字電影等。21世紀初,高新技術與文化生產的關系問題就在國內引起廣泛關註,政府的一些政策性文件提出要用高新技術提高文化產業競爭力,培植開發新興文化產業,相關要求在《國家十一五期間文化發展綱要》和《文化產業振興綱要》中有明確表述。2009年9月21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座談會,對新興產業表達了極大關註。2010年10月《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出台,對什麽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具體內容、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大意義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目標作出了具體規定。《決定》指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決定》立足我國國情和科技、產業基礎,指出現階段重點培育和發展的新興產業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七大產業。其中與文化產業有著密切關系的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決定》指出,加快推動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核心設備和智能終端的研發及產業化,加快推進三網融合,促進物聯網、雲計算的研發和示範應用。著力發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高端軟件、高端服務器等核心基礎產業。提升軟件服務、網絡增值服務等信息服務能力,加快重要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大力發展數字虛擬等技術,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2011年7月,國家發改委為落實《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和《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引導和鼓勵民營企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制定了《關於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實施意見》,就清理規範現有針對民營企業和民間資本的準入條件、戰略性新興產業扶持資金等公共資源對民營企業同等對待、支持民營企業提升創新能力等十大具體問題給出了實施意見。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在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指出,要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新變化,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更多依靠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在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促進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2012年12月,國家統計局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的要求,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基礎上,對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活動進行了再分類,制定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2)》(試行)。其中,與文化產業最直接的行業包括數字遊戲、數字動漫、數字文學、數字影音、數字學習、數字版權保護、動漫遊戲涉及制作和數字內容加工處理服務。在此前後,政府相關部門也對各具體行業中的新興產業發展制定了若幹具體政策。如果說傳統形式的文化產業在中國起步較晚的話,那麽,在新興文化產業方面,中國與發達國家的距離並不遙遠。更重要的是,傳統文化產業體制性障礙較多,且有意識形態方面的牽制,而新興產業因其更多地與科技、與實體經濟關系緊密,發展的障礙較少。所以,新興產業後來居上,其發展規模和經濟效益,明顯優於傳統文化產業,並逐步滲透到傳統文化產業之中。

Views: 8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