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783)

鄭小瓊“我不斷探索著事物與語言的可能性”(7)

姜:女工,過去我們稱謂其為打工妹,你也曾是其中的一員。現在,你顯然已經成功地成為一個詩人,並因此而走出了這一群體。大多數打工妹的命運仍然不會有太太的改變,或者說,我們只能寄希望於現在或未來的一些改變?你對這樣的狀況如何看呢?是否還是如同你面對媒體時的話:她們找不到可以預期的未來。 …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September 8, 2017 at 12:55pm — No Comments

鄭小瓊“我不斷探索著事物與語言的可能性”(6)

姜:但在《鄭小瓊詩選》里,像《小鎮》,顯然已經涉及到關於“輕”的主題。還有,你的《情詩百首》,也已經不再是工業題材與流水線上的沈吟。這樣,我又便想問一句,你想設定多少詩歌主題呢?你想開拓出多大的詩歌疆域?

鄭:《小鎮》等幾首寫鄉村的作品應該來自於《鄭小瓊詩選》的前一本詩集《兩個村莊》,《鄭小瓊詩選》出版時,林賢治老師從我以前出版的幾本詩集中選用了一部分。2007年,我出版了這本詩集,這應該是我第的一本詩集。在這之前出版過一本散文集《夜晚的深度》。《兩個村莊》寫於2006年,當時我回故鄉,寫了一部有關於鄉村的詩集,屬於鄉土田園的詩集。

姜:這可能跟你的出生有關。你說到底還是來自於鄉村。…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September 8, 2017 at 12:55pm — No Comments

鄭小瓊“我不斷探索著事物與語言的可能性”(5)

姜:與之相關,“水”的意象也在你的詩歌中隆重亮相。“水”確實可以展現農民工身份的焦灼以及無根的漂泊感和內心的無助、迷茫的情愫。《河流》《水流》《完整的黑暗》《流水線》都寫出了水的極具農民工生態的品質,《零點雨水》中將女工比作“零點的雨水”,在漆黑的夜空無聲地“漂泊”,固執地要為自己尋找一個家。這些詩篇都有著直擊人心的沖擊力。這是你的“重”。…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September 8, 2017 at 12:54pm — No Comments

鄭小瓊“我不斷探索著事物與語言的可能性”(4)

姜:有很多論者認為你的詩歌意象是那麽陌生。但其實在你那里,這些不但一點都不陌生,而且你是熟稔於心,每天都在工業化、信息化的生產線上。只不過,在你的工作與生活的領域,鮮有人將這些記錄下來並作為文學形式。我們可不可以說,過去,我們的文學與我們的文學讀者,其實是忽略甚至忘記了世界上還有這樣的人群。當然,我說忽略與忘記似乎也欠妥貼。不知道怎麽說,說不好,這得由你說。…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September 8, 2017 at 12:54pm — No Comments

鄭小瓊“我不斷探索著事物與語言的可能性”(3)

姜:我再一次發現了另一個有意義的話題。從題材出發,我們的小說家也好,詩人也好,其實是題材決定了的。只不過,文學從題材出發,走向了對人的塑造,也完成了對人的指引和對人的熏染。我這里想問一點,你擁有的這些題材,其實都可以寫成小說。你的文學表現力,也足以能夠使你成為優秀的小說家,可你為什麽選擇了詩歌呢?…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September 8, 2017 at 12:53pm — No Comments

鄭小瓊“我不斷探索著事物與語言的可能性”(2)

姜:他們不僅僅變成城市的陌生人,同時也變成了故鄉的陌生人。這樣的體驗,我們也有。現在都有。

鄭:他們的精神無處安放,比如我寫作《女工記》時,大部分女工進城,在城市無法立足,實際上故鄉的那個鄉村她們同樣也無法回去,這種無根狀態讓她們只能漂著,像無腳鳥一樣只能永遠在天空飛著。在2003年,我打工接近兩年多了,我所在的東莞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它的變化,感受到由鄉村向工業城市過渡的巨大力量,當時的東莞,在大量的工廠里會夾著一小片農業,我想寫一首詩來表達這種變化,我首先想到的便是橋,橋是一種隱喻,人行天橋連接著路的兩邊,我們何嘗不是走在這樣一座橋上,它幾乎構成了中國轉型的隱喻。

姜:詩歌里有這樣深刻隱喻與理性。難怪張莉那樣極口稱讚於你。…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September 8, 2017 at 12:53pm — No Comments

鄭小瓊“我不斷探索著事物與語言的可能性”(1)

時間:2015年3月

問:姜廣平

答:鄭小瓊



關於鄭小瓊

鄭小瓊:女,1980年6月生,四川南充人,2001年南下打工,有作品散見於《人民文學》《詩刊》《獨立》《活塞》等,出版詩集《女工記》《黃麻嶺》《鄭小瓊詩選》等十部,有作品譯成德、英、法、日、韓、西班牙語、土耳其語等語種。作品入選年度最佳詩歌、年度最佳散文詩、年度散文等選本,曾獲2006中國年度先鋒詩歌獎、華語傳媒獎年度新人提名、莊重文文學獎等獎項。



導語:…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September 8, 2017 at 12:53pm — No Comments

余華《古典愛情》(8)

看看天色已黑,柳生遲疑起來,是在此露宿,還是啟程趕路。思忖良久,才打定主意在此宿下一宵,待明日天亮再走。想到此生只與小姐匆匆見了兩面,如今再匆匆離去,柳生有些不忍。故而留下陪小姐一宵,也算盡了相愛的情分。

夜晚十分寧靜,只聽到風吹樹葉的微微聲響,那聲響猶如雨沙沙而來。又聽到河水潺潺流動,似瑤琴之音,又似吟哦之聲。如此兩種聲音相交而來,使柳生重度昔日小姐繡樓下的美妙光陰。柳生坐在小姐墳旁,恍惚聽得墳內有輕微的動靜,那聲響似乎是小姐在繡樓裏走動一般。

柳生一夜未合眼,迷迷糊糊墜入與小姐重逢的種種虛設之中。直到東方欲曉,柳生始才回過魂來。雖是一夜的虛幻,可柳生十分留戀。這虛幻若能伴其一生,倒也是一樁十分美滿的好事。…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September 8, 2017 at 2:30am — No Comments

魏微·愛思想 下

 

我的兩個三娘就這樣服從了命運的安排,認領了妻妾的身份,從此消失於街巷間;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們不再劍拔弩張了;戰爭是需要體力的,從前,她們已消耗了太多,都傷了,怕了,疲憊了。仇恨把我的兩個三娘給毀了,但看她們滿目瘡痍的神情,顯得那樣的蒼老、壓抑、若有所思。在她們的後半生,她們很少有過真正的安寧,即便一個人坐在太陽底下發呆,偶爾一想起對方,她們就會打激靈;光天化日之下,她們也是彼此的噩夢!…

Continue

Added by Chiron人馬 on September 8, 2017 at 2:05am — No Comments

魏微·愛思想 中

 

三娘和溫姑娘的第一次會面來得非常偶然,想來這也不奇怪,我們城很小很小,只有三五條主街道,幾萬人口;也許她們早就見過面,在上下班途中的一個路口,她們迎面走過,說不定也會互相打量一眼;在擦肩而過的那一瞬間,她們不會註意,太陽底下她們的影子怎樣在糾纏撕打。那時她們還認不出對方,一直要等到三爺把她們喚醒,她們的一生才算真正發生了關系;共同擁有一個男人使得她們成了自己人,那感覺是如此迫近、微妙、疏離,使得她們即便隔著蕓蕓眾生,也能一下子就有所感應。…

Continue

Added by Chiron人馬 on September 8, 2017 at 2:04am — No Comments

魏微·愛思想 上

 

我們那地方,向來把父親的兄弟稱作爺,把父親兄弟的配偶稱作娘。比方說,我有一個爺,是我父親的遠房堂兄,行三,所以我們小孩子就叫他三爺了。

我的這個三爺,說起來也是個正派人,他一生勤勤懇懇,為人老實厚道,十八歲就進廠當了檢修工,三十年如一日,到頭來還是個檢修工,帶了幾個徒弟,榮升為師傅而已。他是1988年得肺癌死的,才四十八歲,身後留下五個孩子,系兩個女人所生。

這兩個女人,一個姓黃,一個姓溫,現在都還活著,帶著她們各自的兒女分住兩處。我們做小輩的一視同仁,都喚她們三娘。私下裏,則是依著大人的叫法,把她們稱作大房二房,以示區別。…

Continue

Added by Chiron人馬 on September 8, 2017 at 1:30am — No Comments

余華《古典愛情》(7)

這一年清明來到,主人家中大班人馬前來祭掃祖墳。丫環婆子家人簇擁著數十個紅男綠女,聲勢浩蕩而來。滿目琳瑯的供品鋪展開來,一時間墳前香煙繚繞,哭聲四起。柳生置身其間,不覺淚流而下。柳生流淚倒不是為墳內之人,實在是觸景生情。想到雖是清明時節,卻不能去父母墳前祭掃一番,以盡孝意。隨即又想起小姐的孤墳,更是一番感慨。心說父母尚能相伴安眠九泉,小姐獨自一人豈不更為淒慘。

次日清晨,柳生不辭而別。他先去祭掃了父母的墳墓,而後踏上黃色大道,奔小姐安眠的河邊而去。…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September 8, 2017 at 1:30am — No Comments

余華《古典愛情》(6)

小姐尚沒咽氣,依舊呻吟不止。難忍的疼痛從她扭曲的臉上清晰可見。只因聲音即將消耗完畢,小姐最後的聲音化為呻吟時,細細長長如水流潺潺。雖然小姐杏眼圓睜,可她並未認出柳生。顯示在她眼中的只是一個陌生的男子,她用殘留的聲音求他一刀把她了結。

任憑柳生百般呼喚,小姐總是無法相認。在一片無可奈何與心如刀割裏,柳生驀然想起當初小姐臨別所贈的一縷頭發,便從包袱中取出,捧到小姐眼前。半晌,小姐圓睜的杏眼眨了一下,呻吟聲戛然終止。柳生看到小姐眼中出現了閃閃淚光,卻沒看到小姐的手正朝他摸索過來。

小姐用最後的聲音求柳生將她那條腿贖回,她才可完整死去。又求他一刀了結自己。小姐說畢,十分安然地望著柳生,仿佛她已心滿意足。在這臨終之時,居然能與柳生重逢,她也就別無他求。…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September 8, 2017 at 1:00am — No Comments

余華《古典愛情》(5)

店主答應一聲,便抓起幼女的手臂,拖入棚內。

婦人又說:

"行行好,先一刀刺死她吧。"

店主說:

"不成,這樣肉不鮮。"

幼女被拖入棚內後,夥計捉住她的身子,將其手臂放在樹樁上。幼女兩眼瞟出棚外,看那婦人,所以沒見店主已舉起利斧。婦人並不看幼女。

柳生看著店主的利斧猛劈下去,聽得"哢嚓"一聲,骨頭被砍斷了,一股血四濺開來,濺得店主一臉都是。…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September 8, 2017 at 12:30am — No Comments

郝建:荊軻護秦王——一個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格分裂與美學暴力(下)

其實,我不應該奇怪。陳凱歌的思想是一以貫之的。他的思想有強烈的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色彩。早在拍《大閱兵》時,他就有這樣的宏大信念:“我們民族千百年來飽受外來欺淩,就在於人民內部的不團結,在百廢待興的時代,每個人只有聚合起來才能形成一個統一的力量和步伐。雖然閱兵本身沒有什麽更值得介紹的,但它正是由個體組成了群體的方隊,方隊就是顯示了群體的力量,表達了一個民族的精神……為了民族、國家的利益,克服個人的不足,這在今天的社會裏仍然是很需要的。在《黃土地》中有覆興的力量,在《大閱兵》中又具體的現出來了。如果我們每一個人不去努力就不可能匯成集體的、民族的力量。 ”…

Continue

Added by 1 Dimensional Man on September 7, 2017 at 5:53pm — No Comments

郝建:《可可西里》:敘事削減與境遇凸現(4)

四、境遇敘事與最高任務

 

那麽這種環境展示和人物的慘痛、非英雄化死亡到底有沒有完成思想的聚焦呢?對於這個“立主腦”這個劇作的首要問題,有的評論認為沒有完成:“而在《可可西里》中,我們很難看到“意義”的建構。在電影中,我們看到巡山隊員和盜獵者之間追逐、殺戮,有時相互幫助,時時沈浸於其中,然而到最後卻很難看出有什麽意義凸現出來。”(劉錚《《可可西里》:遺憾的缺失》載2004年10月14日《新京報》)…

Continue

Added by 1 Dimensional Man on September 7, 2017 at 5:45pm — No Comments

郝建:《可可西里》:敘事削減與境遇凸現(3)

三、角色:主要人物的非英雄化和沙漠化的自然環境

 …

Continue

Added by 1 Dimensional Man on September 7, 2017 at 5:44pm — No Comments

郝建:《可可西里》:敘事削減與境遇凸現(2)

二、敘事:削減戲劇性和冷高潮

 

本片的劇作方法或者敘事形態有哪些引人註意的地方?我看到,作者顯示出雄心勃勃的姿態,在與觀眾的對話關系,與現存藝術成規的對話關系等方面都表示了自己的大膽。本片的敘事是一種反主旋律敘事,就商業故事片來說也是脫離常規的。這是一種另類對話的方法,它顯示了創新沖動,同時也是一種常見的吸引眼球的方法。但是,後面我要分析到,我認為這種新異的風格設計具有平穩紮實的基點、是跟作者強烈的現實感相聯系的。

就常規劇作的規範來說,我看到只有時間的清晰座標被作者規矩地遵循,其它敘事因素都跟常見的“故事片”有很大或者是帶根本性的不同。…

Continue

Added by 1 Dimensional Man on September 7, 2017 at 5:44pm — No Comments

郝建:《可可西里》:敘事削減與境遇凸現(1)

《可可西里》給當下的中國電影觀眾帶來了許多問題:本片幾乎沒有故事,作者怎樣讓我們在觀看中維持註意。許多事件是偶然發生的,在這種時間流逝中,有沒有生產意義?如果有意義生產出來,什麽是導演感到最有力、最震撼、最想傳達給我們的?他怎樣傳達的,他這種敘事方法本身對於中國電影有什麽意義,這種方法在今天大陸的電影氛圍和話語引力場中處於一個什麽地位?此前,我看到中國的“現實”被許多電影做了完全不同的呈現、也看到它在許多影片中被明顯地強暴或者了無痕跡地虛化、遮蔽掉。本片導演明確地表示本片“想表現的是真實”。那麽,中國的現實在本片中是怎樣被對待的?導演又是怎樣突破那種壓制著每一個作者的“影響的焦慮”的?情節這個要素在這部影片中是怎樣處理的?為什麽一部被認為沒有故事的影片在各種不同的觀眾群中都得到“有力”,“強烈”、“真實”這類的評語呢。我試圖從主要從劇作分析的角度來考察這些問題。

 …

Continue

Added by 1 Dimensional Man on September 7, 2017 at 5:43pm — No Comments

郝建:遊戲精神、對話性敘事與現實質感——讀解《瘋狂的石頭》(3)

沒有黑色是由我們當下的文化語境決定的,在我們的主導文藝觀和電影藝術管理機構規定的文藝形態中,不允許有黑色電影的位置。在創作中,就是出現一些黑色調侃的趣味和黑色的風格意味,也會被刷上亮色的上光油漆。香港的《無間道》第一、二集是比較典型的黑色電影。到了《無間道》第三集,不知是否因為與大陸的制片機構合拍,從敘事到影像上發生重大轉向,黑色電影的意味一掃而空。在我眼中,黑色幽默是另一種品質的藝術,是另一個級別的藝術,一個人、一個社會,有幽默,有笑聲,是很要點藝術營造天分和藝術感悟力的。要欣賞黑色幽默,需要的是更高的藝術感悟、會心的微笑和社會的平穩心態,需要更多的觀念交流和藝術交流中的寬容氛圍。黑色幽默是共同倫理建立、人道主義成為默契、成為真正的社會主旋律之後必然會有的藝術形態,它是在藝術和倫理邊緣探索的藝術,是一種唯美主義的無邊界追求。

 …

Continue

Added by 1 Dimensional Man on September 7, 2017 at 5:37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