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浦友久:關於李白“捉月”傳說(1)

——兼及臨終傳說的傳記意義

 (一)引言

 李白晚年在長江采石磯醉酒入水捉月沈溺而死——這一傳說已成為李白詩風和人品的象征而廣泛流傳於世。

 在一般中國詩人中,可以說李白是傳說最多的一人,“捉月”傳說只就其描繪了詩人一生中臨終場面這點而言,也已具有獨特的傳記方面的意義。本文擬就“捉月”這一傳說的形成、流傳以及對李白詩歌與生平傳記具有怎樣意義,從而占據什麽位置這一問題,進行探討。並且與杜甫和李賀臨終傳說比較,可以發現其相互間不同等一系列問題;通過不同的臨終傳說差異之處的比較,“捉月”這一傳說所體現的文學史性格特征也就更為明確。

 (二)關於“捉月”傳說的文獻再確認

 現今流行有關捉月著述,大都以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為最早。但清王琦①《李太白年譜》(王注本,卷三十五)中寶應元年(762)條中,只記有:

 《摭言》曰,李白著宮錦袍,遊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無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

 由於只照引未被確認的原典,至少在現行的《唐摭言》諸本中,不見這一記述。②或許,乾隆年間③王琦所用的《唐摭言》原文中可能有這一條,因有這種可能性,所以從王注本再轉引此條時也應注明。④

 接下而來,作為現存的確實的最早資料也是為王琦注所引的北宋梅堯臣(1002-1060)詩。

 采石月贈郭功甫

 采石月下聞謫仙,不應暴落饑蛟涎,

 夜披錦袍坐釣船。便當騎魚上青天。

 醉中愛月江底懸,青山有冢人謾傳,

 以手弄月身翻然。卻來人間知幾年。

 ……

 (四部叢刊本《宛陵先生集》卷四十三)

 此系每句皆韻七言古詩。省略部分六句,系吟詠郭功甫(祥正)現狀。換“王·忌……羊”韻*

 此外,郭功甫自己也有同樣吟詠之作傳世:

 騎鯨捉月去不返,空餘綠草翰林墳。

 (《采石渡》⑥七言古詩二十句中第十一、十二句)

 郭功甫(《宋史》卷四四四中本傳中“甫”作“父”),采石磯當塗人,晚年隱居李白墓旁青山,著有《青山集》。⑦此外,據梅堯臣這首詩說,郭乃其母夢李白而後生,堪稱李白後身,⑧僅此,便可看作是捉月傳說早期傳承者。

 這兩首詩作特別引人注目之處,即以采石磯、飲酒、江月、溺死等一連串要素為基礎⑨,使李白關於捉月而終傳說故事以完成形態出現。就是加上屬於空想、奇聞類的“騎鯨”⑩要素的話,作為這一故事的流傳,可以說也並非是先前所完全沒有的附加要素。

 一般的傳說都帶有這樣性格,即由讀者和聽眾的期待和需求而逐漸形成,其期待、需求在大體得以滿足階段以後,傳說的基本方面也大都不再變化。而關於李白這一傳說故事卻是在一開始就以完成形態出現。(11)

 在北宋前期梅堯臣之後,是北宋中期趙令(德麟)《侯鯖錄》(卷六稗海本)所記:

 世傳,太白過采石,酒狂捉月。竊意,當時殯於此,至範侍郎(傳正)為遷青山焉。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捉月溺死”被當作傳記方面事實、實例而論列。隨後,南宋前期洪邁(1123-1202)的《容齋隨筆》(卷三)作了更詳細論述:

 世俗多言‘李太白在當塗采石,因醉,泛舟於江,見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台。’

 予按,李陽冰作太白草堂集序雲:‘陽冰試弦歌於當塗,公疾亟,草稿萬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為序。’又李華作太白墓志,亦雲‘試臨終歌而卒。’

 乃知俗傳良不足信。蓋與謂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洪邁以博學與考證著稱,據其開頭“世俗多言”一語,可見在這一時期,關於李白捉月傳說已成世間周知話題。在此應注意的是,與梅堯臣、郭功甫的詩和《侯鯖錄》記述相比,雖都具有作為傳說的完整形態,但同時又與杜甫食牛肉白酒而死傳說一樣,被當作應予以否定的世俗之說。

 王琦按語本身,及其所引《千一錄》——除只在論證重點稍有轉移外,已很清楚地表明將“捉月”傳說當作世俗之見的態度。王琦首先由《舊唐書》、《新唐書》本傳及李陽冰《草堂集序》完全不見有“捉月”傳說這點而作出如下判斷:

 豈古不吊溺,故史氏為白諱耶。抑小說多妄,而詩人好奇,姑假以發新意耶。

 即因古時有溺死者為不吉的習俗(12),故可能史家為李白之溺死避諱,或小說一類東西本多虛妄,由於詩人好奇,故假借捉月傳說以抒發新意。而且更有《千一錄》下面一段記述:

 杜子美之沒,旅殯岳陽,四十余年,乃克襄事於首陽。元微之之“志”詳矣,李太白卒於當塗,以集托族叔邑令陽冰。陽冰之“序”明矣。而稗家之說,乃雲皆以溺死。二公生同聲,而沒亦同毀。豈相嫉者流言,而志奇者不察耶。

 這裏就李白與杜甫溺死(13)之說推測其之所出現這“生同聲、死同毀”現象原因,乃是因嫉妒二人才能者所散布的流言,不被志奇者所明察而致。

 不管是善意的(為君諱)也好,惡意的(相嫉者流言)也好,貫穿其中的是明確的“溺死”乃不祥之死意識,從而為大詩人之死打上了負面印記。

 由於關系到中國知識階層某種生死觀,這種負面的印記就具有很強的傳承性,在近年的論著仍時時被論及。(14)但至少將涉及詩人李白臨終之事的“捉月溺死”傳說當作負面印記來論列並不妥切。下面將以此為中心稍加詳說。

Views: 15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