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從2004年起,每年盛夏時節,中國-東盟政商各界人士都會如約相聚廣西南寧。領導人會晤,貿易投資洽談,各種會議論壇活動,將這座南國都市渲染得五彩斑斕。這是已連續舉辦13屆的中國-東盟博覽會(簡稱東博會)帶來的豐碩成果。
除了東博會主展,每年各種類型的專業展,如農業展、輕工展、林木展、文化展、旅遊展等也接連不斷,從年初到年尾,不同的季節,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展商,各具特色的東盟元素在這裏匯聚、碰撞、交流、合作。
“東博會升級發展、延伸展會價值鏈,打造‘一主多專、巡展並行’辦展格局,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倡議,不斷夯實中國-東盟合作平臺,創新區域合作機制,形成各有側重、主題鮮明、特色突出的高層對話平臺及專業合作平臺。”東博會秘書處秘書長王雷介紹,東博會正沿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講述著別樣的中國故事。…
ContinueAdded by Malacca 皇京港 on September 2, 2017 at 10:08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Suyuu on September 1, 2017 at 6:54pm — No Comments
(二)規劃編制思路有偏差
現行的文化產業規劃模式奠基於計劃經濟時期,隨著經濟體制的市場化轉型,其弊病逐漸暴露無遺。我國各級“十一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的編制較多地延續了以往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發展計劃生成模式。文化事業的計劃編制意識依然牢牢地紮根於規劃編制者的頭腦中。從目前一些地方制定的文化產業規劃看,編制機構對“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之間關系的認識依然存在偏差,潛意識裏仍然認為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關系是簡單的主從關系,文化事業的重要性遠遠高於文化產業,文化產業只能依附於文化事業而存在。由於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關系認識存在誤區,並且,中國的文化產業發展迅猛、數據滯後,研究成果不足以支撐政府部門的決策,政府部門不得不使用早已習慣的計劃經濟的思維模式規劃文化產業,導致文化產業規劃被淹沒在文化建設(發展)規劃中,籠罩在文化事業規劃的光環之下。…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September 1, 2017 at 6:54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Baghdad Janim on September 1, 2017 at 6:20pm — No Comments
三、聽者與文飾
日記的解體及其本義的消解不僅來自日記文本與外部世界的不可通約性,還來自日記文本內部“隱身聽者”的存在。盡管這一“隱身聽者”是沈默的、無言的,沒有獨立的話語權,但其存在本身必然影響甚至左右日記的寫作。“文飾”就是日記隱身聽者存在的產物,從而在根本上導致了日記真實性和自由度是相對的、有限的。…
ContinueAdded by 思潮 庫 on September 1, 2017 at 5:59pm — No Comments
驢妹好不容易調了年假,帶父母去他們期盼已久的千島湖旅遊。車剛到杭州千島湖境內,就收到手機簡訊提醒,按提示下載了該地智慧旅遊的APP,驚喜發現,訂千島湖的酒店,可用VR全景虛擬看房,到了酒店也不用經歷前台登記等候、支付押金等環節就可入住,手機點點就能打開房門,酒店周邊的」哪裡好玩」「人多不多」「哪裡好吃」「價格如何」等當信息都有主動推送。「以前出遊前,需要華大量時間在各種APP上看攻略,看到頭昏眼花,而現在主動做攻略變成了被動推動,信息特別實用而全面,這才是旅行的意義吧。」
近幾年,無論是旅遊愛好者,還是旅遊從業人員,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就是越來越多依託網際網路,雲計算的服務項目被應用到旅遊行業中來,為大家的出行旅遊提供了更加便捷人性化的支持。其實這些跡象已足夠表明,智慧旅遊已經到來!…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September 1, 2017 at 5:58pm — No Comments
像迪金森這樣一生固守孤寂生活的人是少見的,這是她的天性使然;但是,孤獨的境遇或寂寞的時刻對於人生來說卻是常見的,於是,通過日記傾訴孤寂的自我就很自然和普遍。包括魯濱孫日記在內(盡管這是虛構的),古今中外許多優秀日記作品多為客居他鄉、出使域外之作,或為身陷囹圄、負荊流亡所寫的,還有“文革”期間的“知青日記”和“牛棚日記”等,都是作者身臨陌生世界,在孤獨和寂寞的煎熬中的自我傾訴。其中,《安妮日記》當是這類日記的代表。…
ContinueAdded by 思潮 庫 on August 30, 2017 at 11:29am — No Comments
【內容提要】 日記作為私語言說的典型文本,“記憶”被“時間”格式化是其存在的根本理由和主要文體特征。另一方面,由於私語言說屏蔽了語言的交流本性,從“記憶”走向“失憶”、從“真實”走向“失真”也就成為日記解構的必然趨向。日記文本內部“隱身聽者”的永遠在場及其普遍的文飾傾向也使日記的真實性和自由度只是相對的、有限的,將日記等同於現實中的全人和真人是對私語言說的過分信任,被文字編輯過了的“自說自話”必然呈現出一種有序的和純粹的境界。
…
Added by 思潮 庫 on August 30, 2017 at 11:28am — No Comments
有些定性目標過低,導致發展失去動力。《北京市“十一五”時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的發展目標定為“把北京建設成為全國的文藝演出中心、出版發行和版權貿易中心、廣播影視節目制作和交易中心、動漫遊戲研發制作中心、廣告和會展中心、古玩和藝術品交易中心、設計創意中心、文化旅遊中心、文化體育休閑中心”。國家首都成為國內文化產業各領域的中心應該是不難實現或者已經實現,目標太低,沒有站在全世界文化產業發展格局的高度看待文化產業,沒有考慮到北京在文化“走出去”戰略中、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甚至世界文化產業發展格局中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起不到首都在文化產業發展領域的引領和榜樣作用。其實目標過低不是個別現象,在不少省區市的規劃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還有些目標實際上是為指標下降預留了很大空間。…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August 29, 2017 at 12:32pm — No Comments
1998年文化部設立文化產業司以來,中國文化產業的戰略地位不斷提升並在國家相關政策的鼓勵、引導下,逐步發展壯大。文化產業的順利發展與黨和國家制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對文化產業的重視關系密切。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十五”規劃的建議》第一次明確使用了“文化產業”的概念。2001年3月,“文化產業”一詞被正式寫進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規劃綱要》,確立了文化產業作為中國當代文化建設的重要形態的地位。2006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中國第一個關於文化建設的中長期規劃《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把文化發展納入國家發展的總體戰略加以統籌規劃,進一步推動了文化產業發展。除此之外,國家文化部、新聞出版總署、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等分別出台了國家級文化產業行業內部專項規劃,多數省(區、市)、市縣制定了地方文化產業專項規劃和行業內部專項規劃,初步建立了文化產業發展規劃體系,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August 29, 2017 at 12:31pm — No Comments
新中國成立以後,新潮湧動,百廢待興,我們的文化生活仍然經歷了曲折與艱難。終於在今天,我們獲得了重提文化自信、繼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實現轉化與發展的空前歷史機遇。
我們背靠的傳統,曾經被激烈地批判和反思。那麽,我們為什麽還要強調以它為基礎的文化自信?
這是因為,我們今天所說的中華傳統文化,是一個龐大的體系,既有孔孟提出後被官方提倡的修齊治平、忠勇仁義;也有替天行道、造反有理,“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激越拼搏;還有“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余”的對階級剝削壓迫的指責。而這後者,正是馬克思主義能夠在中國的山溝裏成長壯大起來的理據。…
Continue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August 27, 2017 at 5:39pm — No Comments
編者按:近代以來,中國這個5000年文明古國,遭遇了“走向世界的挫折”,深陷過文化自卑。但中華兒女硬是在苦難中奮起拼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使今日之中國站在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新起點上,也使我們更有理由重新審視我們的文化,更加堅定我們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更深層次的“心理建設”,需要更加清楚地認知我們的文化對人民幸福、社會進步、國家富強的重要價值。“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充分而清醒的文化自信將支撐中華民族不斷煥發新活力、開辟新境界。
文化自信:有底氣的文化綱略…
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August 27, 2017 at 5:39pm — No Comments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重要講話中明確提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並對文化自信加以特別闡釋,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戰略命題,它破解的是中華民族當前和未來發展的根本性問題,並具有世界意義。只有在大歷史、大格局、大視野中認識文化自信問題,才能從本質上領會其蘊含的戰略意義。
深刻把握文化自信對確證中華民族的“精神自我”具有的文化戰略意義…
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August 27, 2017 at 5:36pm — No Comments
“跨文化戲劇” (intercultural theatre)是一個還比較新的概念,它和較早在西方流行的多元文化戲劇(multicultural…
ContinueAdded by 微影庫 on August 27, 2017 at 12:50pm — No Comments
9/11告訴我們,今天的世界確實是大大縮小了,噴氣式飛機能把天涯海角的人們輕松地連接到一起;但在這個交往日益頻繁的地球村里,沖突卻也更加尖銳了,本應該方便人們進行文化交流的噴氣式飛機竟會變成殺害文化他者的烈性炸彈。人們不得不承認,今天的這個世界距離我們所講的和而不同的理想境界還相當遙遠。十年前我也曾經對亨廷頓的理論十分反感,現在卻不得不承認,他的文明沖突論盡管聽來很不舒服,但作為一個對世界局勢的現實主義的判斷,實在有其過人之處。問題是,在亨廷頓所描繪的不可避免的文明沖突與我們所希望的“和而不同”之間,有沒有可能架起一座橋梁來?如果有可能的話,如何才能架起這座橋梁?要回答這些問題,有必要對世界范圍內文化沖突的過去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特別需要了解與有著我們十分不同的文化背景的西方人是如何應對這個問題的。…
ContinueAdded by 微影庫 on August 27, 2017 at 12:49pm — No Comments
內容提要: 9/11和其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給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提供了新的佐證。多數中國學者反對他的理論,主張文化的和而不同,這一理想建立在對中國境內歷史上的文化交融的研究。但現在世界上文化沖突的最主要一方是西方基督教文明,有必要認識歷史上西方人是怎樣對待他們與非西方的沖突的,充滿沖突的西方跨文化戲劇經典可以為我們提供這樣的教材。賽義德以兩個希臘悲劇為例正確地指出了“東方主義”的兩大母題:東方是被打敗的和危險的,但他忽略了第三母題:東方是浪漫的。全面研究西方人對東方的態度將有助於我們認識今天的文化沖突及其前景。
英文標題: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Conflicts on Stage
…
ContinueAdded by 微影庫 on August 27, 2017 at 12:48pm — No Comments
不僅古代作家和受眾常常這樣想,一些嚴肅的當代作家也有這種心理。梁曉聲在復旦大學的講座上解釋自己為什麼要改寫屠格涅夫等人的經典小說:如果說文學對人性有塑造作用,那麼文學作品應有怎樣的人文關懷?他不能接受幾部歐洲小說里小狗的悲劇命運(連狗的悲劇都受不了,人何以堪?),毅然顛復了屠格涅夫的名篇《木木》和莫泊桑小說《小狗皮埃羅》的結尾,讓原本或麻木或冷漠的人類良心發現,使木木和皮埃羅逃過悲慘的結局,以此表達他對文學中應有的人性關懷的期待。梁曉聲坦言,改寫的沖動緣自一次目睹小狗被殘忍對待的經歷,也緣於對文學的理想主義:"談文學的人文關懷,無非就是希望文學中多一些人性的溫暖,以此來提升人的心性。"…
ContinueAdded by 微影庫 on August 27, 2017 at 12:47pm — No Comments
作者的話:近年來我們寫了幾個取材於西方經典的戲曲劇本,總體上戲曲界和觀眾們相當歡迎,認為這些西戲中演的劇目既傳承了傳統的形式,又豐富了舞臺上的人物和故事;它們也得到了西方觀眾的青睞,多次應邀出國演出。《朱麗小姐》是其中第四個劇目,2012年一年就去了六個國家。但在朱麗的祖國瑞典,我們聽到一個令人驚訝的故事,不由開始反思這些劇目的創作方法。傳統戲曲偏好大團圓,極少西方式的大悲劇,而我們改編的西方經典卻全是悲劇(其中五個收入了《心比天高:中國戲曲演繹西方經典》,文化藝術出版社)。難道好故事一定要是激化沖突的悲劇?西方人不是喜歡說藝術摹仿生活嗎,生活中有那麼多可怕的悲劇嗎?那就是促使我們研究、寫作這篇論文的起因。我們的創作也開始探索新的敘事方法--除了一味激化矛盾,還有別的可能嗎? …
ContinueAdded by 微影庫 on August 27, 2017 at 12:45pm — No Comments
天哪,多大的一座城市啊!他還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地方。他的那座城市,每到夜里都是黑漆漆的,整個大街上只亮著一盞燈。低矮的木頭房子,房門用護板緊關著。街上天一黑就一個人也沒有了,大家全都關在家里,只有一整群一整群的狗(數以百計)在通宵達旦地狂吠。不過那里天氣暖和,而且有人給吃的。可這里,天哪,卻沒有吃的!這里到處是敲敲打打、轟轟隆隆的響聲。燈光多亮,行人多多,馬拉轎車多多,天氣有多麽冷啊!從被趕著奔跑的馬匹身上冒出的熱氣,氣喘籲籲的馬嘴里呼出的熱氣,已經冰結;馬蹄踩著稀松的積雪,落在石板路上,發出得得的響聲,車馬擁擠不堪。天哪,真想吃點東西,那怕是一小片面包也好!而且突然手指痛得要命!一個警官從旁邊走了過去,他把頭一扭,免得發現那個小男孩。…
ContinueAdded by 慕課 庫 on August 27, 2017 at 12:32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5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