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2017 Blog Posts (119)

〔美國〕切特·威廉森:私人接觸

“種子目錄”——丟掉;“頂點”的廣告單——留給瑪莉;“體育畫刊”——留著;電話單、電費單、瓦斯賬單——留著、留著、留著。去他的。

 …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November 8, 2017 at 3:42pm — No Comments

朱湘·書

拿起—本書來,先不必研究它的內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經很夠我們的賞鑒了。

那眼睛看來最舒服的黃色毛邊紙,總是紙色已經在我們的心目中引起一種幻覺,令我們以為這書是一個逃免了時間之摧殘的遺民。他所以能幸免而來與我們相見的這段歷史的本身,就已經是一本書,值得我們的思索、感嘆,更不須提起它的內含的真或美了。…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November 8, 2017 at 9:27am — No Comments

劉金雄·跳房子

單腳跳房子

就是在意你的房子多過我的

不能侵入別人的地盤

必需單腳跳過你的領空

幸好當時沒有高樓



總是可以一跳再跳

從正午跳到黃昏



還記得當時站在起點

背對天空手中握著寶貝破瓦片…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November 8, 2017 at 8:49am — No Comments

2017-2021年中國文化旅遊業前景及規模預測

中投顧問對中國旅遊業發展因素分析

一、特色小鎮的建設促進文化旅遊的發展

在《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明確要加快特色鎮發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創新機制,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推動小城鎮發展與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區功能相結合、與特色產業發展相結合、與服務「三農」相結合。發展具有特色優勢的休閒旅遊、商貿物流、信息產業、先進位造、民俗文化傳承、科技教育等魅力小鎮,帶動農業現代化和農民就近城鎮化。提升邊境口岸城鎮功能,在人員往來、加工物流、旅遊等方面實行差別化政策,提高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和人流物流便利化程度。…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November 7, 2017 at 10:36pm — No Comments

周濂:關於理由的那些事兒(上)

人天生求理解,凡事總要問個為什麽。

小時候我們拉住父母問為什麽天是藍的、草是綠的,弟弟的蘋果比我的大?稍大一點,我們問為什麽水會結冰,恐龍會滅絕,漂亮的女人是老虎?再往後,我們問為什麽我愛你但你不愛我,為什麽安娜·卡列尼娜要自殺,魏瑪共和國會失敗,“9·11”恐怖襲擊會發生,為什麽1850年前後世界歷史發生逆轉,曾經強盛的亞洲開始衰落而落後了千年之久的歐洲開始崛起?

雖然問題的角度有千千萬,答覆的內容也有萬萬千,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按照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中的觀點,當人們追問“為什麽”的時候無非指以下兩種情況:我們要麽在問“這一事件是為著什麽目的而服務的?”要麽在問“是什麽樣的事前情況造成了這一事件?”羅素說,對前者的回答屬於目的論的哲學解釋,對後者的回答屬於機制論的科學解釋。…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November 7, 2017 at 10:26pm — No Comments

陳映芳:變中之痛(下)

影片中有兩段著名的對白,是影片最後紀子即將回東京前與小姑京子和公公周吉的對話,也可以被看作是導演對這個故事的一個表態。

京子:哥哥姐姐他們該多留幾日才對。

紀子:大家都忙呀。

京子:但是也太自私了。只顧自己,(葬禮一結束)馬上就回去了。

紀子:那也是沒辦法,回去要工作。

京子:那姐姐你也有工作的。是他們太自私了。媽媽一死就要拿東西做紀念品,我想起媽就覺得傷心。外人還有感情呢,骨肉之間不該這樣的。…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November 7, 2017 at 10:19pm — No Comments

陳映芳:變中之痛(中)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November 7, 2017 at 10:19pm — No Comments

陳映芳:變中之痛(上)

由日本著名導演小津安二郎導演的《東京故事》(一譯《東京物語》,一九五三),講的是發生在戰後日本一個普通家庭中的尋常故事。其實那裏面幾乎沒什麽可稱為故事的情節,但是,這部電影打動了一代又一代的日本人,以及世界各國的無數觀眾。二○○三年的十二月十二日,是小津安二郎一百周歲的冥誕,同時也是他逝世四十周年的忌日。因了這個契機,“小津電影”再次在世界各國引起了人們廣泛、熱切的關注。

小津的電影,內容多描述戰後急劇變化的日本社會中人們的家庭生活,藝術手法上以近似於還原生活原生態的細致白描見長,而《東京故事》堪稱其中的集大成者,以致有的大學社會學教師,會將它當作講授戰後日本城市化與家庭關系演變的歷史的視覺教材。…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November 7, 2017 at 10:14pm — No Comments

尹虎彬:荷馬與我們時代的故事歌手(上)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起,美國學者帕里和洛德共同創立了比較口頭傳統研究新領域,揭示口頭史詩傳統的創造力量,確立了一套嚴密的口頭詩學的分析方法。帕里和洛德把口頭詩歌的概念運用於荷馬史詩以及其他西方古代、中世紀史詩研究中,這在方法論上具有廣泛的借鑒意義。這一方法在基本架構上利用了語文學、人類學的研究成果,以史詩的類比驗證,揭示了傳統史詩的口述性的敘事特點、獨特的詩學法則。

帕里—洛德學說主要討論的是關於口傳史詩敘事學的三個層面上的問題:口頭傳統詩歌語言;傳統的場景,即主題;還有故事模式。帕里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比較感興趣和深入探討的問題,是口頭詩學的一些較低級層面的問題,如傳統的詞語、韻律學、屬性形容詞,還有史詩的一些微小的不一致問題。六十年代後,洛德開始主要研究更高一個層面的問題:那就是主題和故事模式層面上的問題。現在的新分辨派學者,則關注於更大的敘事結構,即情節結構的分析。…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November 7,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尹虎彬:荷馬與我們時代的故事歌手(下)

24族志學者。帕里和洛德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起研究了口頭詩人,認為他們是在不借助寫的前提下傳播和創作詩歌的人。

我們應該反思這樣一個流行的觀點:口頭詩歌的創作是匿名的或集體的。洛德在《故事歌手》自序裏有一段耐人尋味的話:“荷馬是我們的故事歌手”,“南斯拉夫的阿夫多是我們時代的荷馬”。這句話充滿了濃厚的古典學的氣息,但是,把一個現代目不識丁的屠夫、巴爾干的歌手與荷馬並駕齊驅,的確需要一種膽略。阿夫多是南斯拉夫的一位歌手,一九三三年被帕裏發現,洛德在此後的二十多年裏曾對他進行了反复的訪談與調研,關於歌手的傳記和演唱篇目在過去的四十年間陸續被出版。帕里和洛德對阿夫多的研究可以成為民間藝人研究的典範。…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November 7,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桑克·“通向現實的新途徑”(4)

詩人北島敏銳地意識到“檢查員所代表的防線(即語言邊界)”,從而將現實的屏障與語言的邊界結合起來,具有歷史與語言的雙重深度。他進而闡釋第二句和第三句,“語言所具有的行為能力,是對檢查員所代表的防線的挑戰。”[20]238明確地指出,詩人的私人語言具有對抗現實(即未來的歷史)/強權政治的可能性。

饒有意味的是,如此鮮明的關於檢查制度的歷史性問題,本應對此更敏感的俄文版譯者卻說,“特朗斯特羅姆在詩里不涉及政治或者社會主題,他讓我們看到的只是現實。”[21]64表達貌似高妙,實則取締政治主題的存在,因為類似的內容不僅出現在《給防線背後的朋友》之中,也出現在其他的詩篇之中,如《里斯本》、《東德的十一月》以及前面提及的部分作品。…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November 2, 2017 at 11:15am — No Comments

桑克·“通向現實的新途徑”(2)

全詩只有9行,卻被特朗斯特羅姆分成3個相對獨立的詩節。在詩歌的形式構成中,詩節比段落具有更強的封閉性和獨立性,它使極為簡短的9行詩具有了更長的時空停頓。讀者完全可以從中體會到特朗斯特羅姆的嚴肅、隱忍與遲滯。…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November 2, 2017 at 11:14am — No Comments

桑克·“通向現實的新途徑”(1)

在歷史與語言的交匯之中——以特朗斯特羅姆的中文譯本個案為中心

摘要:本文通過比較由於譯者李笠反覆修訂詩人特朗斯特羅姆《給防線背後的朋友》中文譯本而生成的四種版本之間的文本差異,闡釋特朗斯特羅姆的詩歌寫作不僅具有歷史性,且以多種隱蔽的語言方式呈現,進而論述詩歌翻譯之中歷史性與創造性的具體表現。同時揭示,這種歷史與語言的雙重交匯其實正是我們“通向現實的新途徑”。這一新途徑,既直接通向我們處身其中的新鮮而荒謬的社會現實,也曲折地通向我們朝思暮想的新鮮而特殊的藝術境界。

 

1.對特朗斯特羅姆的翻譯、誤讀及其歷史性…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November 2, 2017 at 11:13am — No Comments

中國特色產業小鎮

看小鎮,見未來:長三角特色小鎮引領中國產業發展轉型

在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一個叫椏溪的小鎮以“慢”聞名。在這里,不僅工作生活節奏慢,吃飯行動慢,就連開車也將要限速20公里/小時。

這樣的速度,與中國連續數十年的高速經濟增長相比,是一個鮮明的反差信號,這表明中國的發展方式正在轉型。



位在南京的旅遊勝地,夫子廟。中國民間創造力強,科技應用代際更迭迅速,脫實入虛的經濟轉軌,仍有內生動力。…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November 2, 2017 at 11:00am — No Comments

桑克·“通向現實的新途徑”(3)

4.修訂版2重新考慮節奏並且延伸歷史經驗

 

2011年12月底到2012年1月初,我在雲南大理參加“天問中國新詩新年峰會”期間,與李笠面對面探討特朗斯特羅姆的作品。他說他仍在修訂10月份的修訂譯本(即上面提到的譯本,下面簡稱“修訂版1”)。1月7日,他通過電子郵件給我發來《給防線背後的朋友》修訂版2——

 

給你的信寫得如此乾癟。而我不能寫的

像一隻古老的飛船膨脹,膨脹…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November 2, 2017 at 11:00am — No Comments

頓巴澤:預演

見江我們是老同學,當時我倆並排坐在最後一排課桌。當老師轉身在黑板上寫字的時候,我們常在一起沖著他的後背做鬼臉。我們還一起參加期末補考。

這是15年前的事了。15年來我們一直沒有見過面。今天,我終於懷著激動的心情登上了四層樓……“不知道他是否還能認出我來?”我心裏暗想。

我毅然按了一下電鈴。

“不怕爛掉你的臭爪子。可惡的東西!震得整個房子嗡嗡響。什麽時候你才能改掉這個壞習慣?”裏面傳出一陣叫罵聲。

我羞得滿面通紅,連忙把手塞進口袋。前來開門的是一個淡黃頭發的女孩,看上去約莫有八九歲。…

Continue

Added by 客家 庫 on November 2, 2017 at 10:56am — No Comments

黃佳琪·說故事掀起的文化風潮(下)

以下舉一則國語日報發出的新聞為例:

臺灣師範大學昨天公布一項調查報告指出,有高達八成五的民眾認為,由於子女的教育費用太高,降低父母生小孩的意願。研究推估,少子化現象如不改善,五年後,國小一年級的學生人數將低於二十萬人,二十年內,國小到大學各階段學生人數,都將比現在減少將近三成。臺灣師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廖遠光表示,少子化是全球先進國家的共同現象,美國婦女平均生育數為兩人,法國為一點九人,日本為一點三人,但臺灣卻是全球先進國家中少子化現象速度最快的國家,生育數由一九五○年的五人,降低到二○○五年的一點一八人,原因與社會經濟不振、家庭教育支出攀升有密切關係。…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November 1, 2017 at 3:00am — No Comments

黃佳琪·說故事掀起的文化風潮(中)

參、說故事文化產生的現象



一、說故事女性團體

其實在台灣,自我成長已蔚然成風,更有趨勢專家認為,二十一世紀將是志願服務的新世紀(王安娜,1996;張英陣,2000)。陳佩甄(2004)亦指出,婦女從事志願服務的這股趨勢,是當今社會上不可漠視的潮流。因此,社會上出現一群用心良苦、熱心的婦女選擇利用說故事的方式,主動地陪孩子在故事中閱讀、摸索、學習、思考、並發問。然而這群有愛心的媽媽們-就是「故事媽媽」,雖然故事媽媽無法替代家人與老師的溫情,卻能幫孩子的世界開啟另一扇窗,以及引領孩子翻開書本,進入奇妙的書中世界,找到心靈的遊樂場和智慧的寶庫,開啟這扇閱讀大門的鑰匙。…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November 1, 2017 at 2:00am — No Comments

黃佳琪·說故事掀起的文化風潮(上)

本文作者:黃佳琪為南華教社所研究生



壹、前言…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November 1, 2017 at 1:0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