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2017 Blog Posts (196)

愛墾文創技能培訓札記·泰勒考恩:創造性破壞(中)

在經濟學語言裏,氣質指的是個體態度(attitude)的“互相依賴”,或使用更為技術性的字眼,即態度間的“網絡效應”。在某種程度上,一個人的態度是共同體內其他人態度的一個函數。根據標準的經濟學模型,氣質是產品中無法定價,不能交換的內置物(input),通過許多人的行動和態度被集體生產出來。(61頁)

良好的氣質能夠讓相對小的群體創造文化奇跡。根據最標準的估計,古代伯裏克利時期的雅典,居住人口不足20萬(自由公民的數量更少),但它在哲學、詩歌、歷史、戲劇和政治學方面實現了至今無可比擬的成就。雅典人並不比我們當代人更優秀,但他們的時代提供了一個有利於大膽和創造性思考的精神氣質。雅典人以渴望發現、渴望奇跡、想要嘗試第一次的情緒感染了它的創作者。(61頁)…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September 12, 2017 at 10:03pm — No Comments

愛墾文創技能培訓札記·泰勒考恩:創造性破壞(上)

跟很多技術知識不一樣,藝術能力(capability)不能輕易地被轉移到其他時代或其他社會。納瓦霍(Navajo,北美一支印第安人)人有很高的編織才能,卻無法制造出第一流的阿米緒拼布(AmishQuilt)。這不僅因為他們沒有制造阿米緒產品的精確知識,而且也因為他們欠缺審美上的正確感覺,就像啊米緒人不能生產第一流的納瓦霍地毯一樣。今天的納瓦霍人也無法復制1860年代最著名的產品中所蘊藏的那種觸感和品質,盡管如果能做到這一點的話,就有大把的金錢等著他們。(64頁)(陳明發註:阿米緒,美國與加拿大境內一支原自十六世紀瑞士蘇黎世的移民社群,在地理與生活上和主流社會及現代文明隔絕;不開車,不用家電,嚴守信仰,專心農作。)…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September 12, 2017 at 10:03pm — No Comments

愛墾創造力培訓札記·榮格:夢的重要性(中)

由於我們理智的限度,當我們說某物是“神聖的”,我們充其量只是給了它一個稱號,這樣或許是基於某種信念,卻絕非出自任何確實的明證。

由於有太多的事情超越了人類理解的範圍,我們便經常用象征語言來表述我們無法界定或完全理解的概念,這也是為何所有的宗教都使用象征語言或形象的理由之一,但是,像這樣有意識地運用象征,只是一項極度重要的心靈事實的一面,其實,人類也會以潛意識、自發發夢的形式創造形式。…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September 12, 2017 at 10:00pm — No Comments

愛墾文創敘事培訓札記:故事與夢想社會(10)

關於未來的結構性對話,是由一些一針見血的提問所引發的。1997年1月的《新聞周刊》就曾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文章這樣開始:林肯總統是個偉大的演說家,他擅長與人溝通,人們傾聽他的演說,便能夠很好的理解他。羅斯福總統是著名的廣播演說家,在30年代--廣播的黃金時代--他發表的“爐邊談話”就是一篇傳世佳作。而登峰造極的電視總統則非約翰肯尼迪和羅納德裏根莫屬。然後,作者一針見血地提出:“誰將成為互聯網總統?誰能理解如何使用互聯網--我們最新的通訊手段,並把它的作用發揮到極致?”(23-24頁)

在信息時代,工作被信息技術所驅動;而夢想社會,工作不僅受數據的驅動,還受故事和情感的驅動。我們在哥本哈根未來研究院進行的研究表明:未來主要的消費增長不再是物質性的,這就使得每家公司都應該立即發掘情感市場的增長機會。……我們仍然需要吐司機和冰箱來拷面包、冷藏食物,不過產品所蘊藏的的故事一面將成為購買決策中最重要的部分。(51頁)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September 12, 2017 at 9:59pm — No Comments

愛墾文創敘事培訓札記:故事與夢想社會(9)

關於未來的對話結構

如果我們對於未來的思索僅僅局限於現實、事實和知識,那麼就大錯特錯了,因為未來不是由確知的東西所構成。未來不存在於有形的世界中,而存在於我們的頭腦和夢想裏。……生產隨身聽的想法不是索尼公司精疲力竭搞市場調查的結果。它曾經是一個想法,一個夢想,而現在夢想成真,世界上千萬的人在分享這項成果。……每一個重大技術突破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夢想,每一種新產品之中都蘊含著一個夢想。是夢想創造出現實--通過辛勤的勞動。(夢想社會,羅爾夫詹森著,23-24頁)…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September 12, 2017 at 9:59pm — No Comments

林燕妮《男癡女迷》途人

近日頻頻到外地,見到不少精彩的人物,連不算精彩的都別具一格,筆者背後有個新奇的故事,一時間腦袋里有太多新臉孔晃動著,擠塞著,像患了消化不良癥。

每次見完一個人便努力記住他的相貌和話語,錄影機似的,有時做夢會播了些片段出來。

對有形的東西,如皮包、身分證、機票,我什麽都會丟掉,但對無形的東西,如一個人的影像,一幀畫的構圖,一朵花的香氣,卻老是牢記著,莫失莫忘,結果變了恍恍惚惚,手上拿著什麽都失掉了。

碰見舊同學,他說:“我中學時最愛看的是……”

“無名氏的小說,《塔里的女人》。”我自動接上去。…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September 12, 2017 at 9:31pm — No Comments

黃順來小小小說《新蛤蟆》

女兒越長越美,追求的男生越來越多。

做父親的不想女兒這麽早就談戀愛,對於那些追求者很反感.


最近,女兒又交了一個新男朋友。

由於長得又帥家裏又有錢,女兒有意向父親炫耀,拿了男朋友的照片給父親看:

‘爸爸!這是我的新男朋友,你說帥不帥?’


父親一看,這個男生果然帥得不得了,於是贊道:

“這只新品種的癩蛤蟆果然不差. 但還是沒有資格吃天鵝肉!”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September 12,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愛墾文創敘事培訓札記:故事與夢想社會(8)

醇和心境的市場:一期《紐約時報》有關變化的信息,可能超越一個普通的19世紀農夫一生所累積的經驗。熟悉的對新事物、新信息的比例嚴重改變。有太多的新東西出現,而我們熟悉的事物越來越少。在一個瞬息萬變、沒有安全感的世界裏,我們需要醇和的心境和永久性。而在靜態的世界裏,人們需要變化和新事物。換言之,我們所需要的總是供給不足的東西。19世紀末,當現代報紙出現時,是為了給讀者日復一日平淡無奇的生活增添新聞--傳播變化的訊息;而今天,報紙的作用在逐漸改變:它應該為人們理解每天生活中的喧囂紛亂提供一個有利的視角。……冒險市場與醇和心境市場,彼此互補。(97頁)

……大多數威士忌商標都講著同一版本大同小異的故事。焦點在於永恒的一面==產品是按經年累月不變的配方生產出來的,蒸餾過程完全跟最初一致,商標也紋絲不變。一則百威啤酒廣告描述並展示出歷經一個多世紀,其商標幾乎完全保持了原樣,第一批啤酒要追索到卡斯特將軍時代。(98頁)…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September 12,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李興濂:山村的記憶 下

泥火盆

火盆對我來說,是古典的,詩意的。很久以來,我對火盆有著一種迷戀的情緒。我喜歡在雪花翩翩起舞的冬日,回憶一切與火盆有關的細節,那是一種溫暖和溫馨的感覺。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在這寒冷的冬日,輕吟著白居易的這首詩,我不由思念起母親的黃泥小火盆了。…




Continue

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September 12, 2017 at 9:28pm — No Comments

賀天琪:左搖右晃——遠去的記憶 14

五 外婆 

在我童年及後來的日子裏,還有一個最親近的人,那就是我的外婆。她老人家對我恩重如山、影響深遠。

 一九五一年,父親響應支援大西北的號召,應聘到西北局財經委員會工作,五二年我們舉家遷往西安。為了讓媽媽能全力以赴工作,不為兒女和家務所拖累,姥姥決定讓她的弟媳——媽媽的舅媽——來照顧我們。我們都一直尊稱她叫她外婆。

 姥姥這個決定真是太英明了,外婆不僅把家裏收拾得井井有條,對我們姊妹照顧得無微不至,解除了父母的後顧之憂讓他們好一心撲在工作上;而且在一九五七年父親蒙冤去職、勞動教養;六六年又被紅衛兵遣送回老家,家裏經濟拮據陷入困境的十幾年裏,她老人家一直沒有離開我們。…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September 12, 2017 at 9:25pm — No Comments

申丹:文體學和敘事學:互補與借鑒(下)

在說明“敘事文體學”對“情節”或“故事”的研究時,辛普森采用了我國讀者所熟悉的普羅普的行為功能模式來分析兩部電影的情節:一為迪斯尼的動畫片,另一為故事片《哈裏•波特和哲學家的魔石》。辛普森從情節發展中,抽繹出普羅普的模式所涉及的種種行為功能,譬如第二種功能“主人公收到禁令”(德斯利斯夫婦不讓哈裏上霍格沃特的魔法學校);第三種功能“違反禁令”(哈裏上了霍格沃特的魔法學校)。辛普森成功地將普羅普的結構模式用於對這兩部電影情節的分析,但這種“敘事文體學”分析既脫離了語言,又脫離了語言學。辛普森的本意是用“敘事文體學”來涵蓋敘事學,而這種分析實際上是敘事學取代了文體學。…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September 12, 2017 at 8:26pm — No Comments

白天鵝餐廳:《共產黨宣言》誕生地

12世紀之前,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廣場曾是一片沼澤,成群的白天鵝棲居在這裏。後來,位於廣場的那棟5層的建築因此得名白天鵝咖啡館,1959年更名為白天鵝餐廳。

1845年2月,一位叫做卡爾·馬克思的德國年輕人,因為“傳播反動言論”,被法國當局驅逐出境。他輾轉來到布魯塞爾,所幸在“白天鵝”,他找到了思想與心靈的居所。

白天鵝咖啡館的大廳沒有窗,所以光線略顯昏暗。馬克思總是習慣選擇進門左手的小角落坐下,或是獨自思考,或是與人討論。…

Continue

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September 11, 2017 at 9:21pm — No Comments

沙漠中的“駱駝圖書館”

在肯尼亞東北省(肯尼亞8省之一,首府加里薩)的一些村落,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與夢想的,就是系在金合歡樹下的那幾頭駱駝。每隔兩周,孩子們總會充滿期望地凝望著幹旱的荒野大道,等待著駝鈴響起,馱來一座“圖書館”。

這座在沙漠中“行走”的圖書館的創始人是肯尼亞國家圖書館加裏薩分部的負責人威克利夫·奧洛奇。由於當地牧民逐水、草而生,居無定所,建固定的閱覽室有些不切實際。於是奧洛奇和他的同事們想到,既然孩子們不能來到圖書館,何不讓圖書館去孩子們身邊?

他們沒錢買汽車,更何況,汽車在沙漠中經常會拋錨。怎麽辦?奧洛奇想到了能在沙漠中背負重物長途跋涉的駱駝。…

Continue

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September 11, 2017 at 9:19pm — No Comments

在台北尋訪胡適生命的終點

這是胡適先生的墓,生於中華民國紀元前二十一年,卒於中華民國五十一年。這個為學術和文化的進步,為思想和言論的自由,為民族的尊榮,為人類的幸福而苦心焦慮,敝精勞神以致身死的人,現在在這裏安息了!我們相信,形骸終要化滅,陵谷也會變異,但現在墓中這位哲人所給予世界的光明,將永遠存在。

這是胡適墓前用金字鏤刻在黑色大理石上的墓志銘,末尾署“中央研究院胡故院長適之先生治喪委員會立石 中華民國五十一年十月十五日”。這是台灣學者毛子水模仿胡適的白話文口氣撰寫的。

胡適安葬在“中央研究院”旁的胡適公園裏。穿過胡適公園的拱門,迎面是座小山,胡適墓就在山坡上,正對著“中央研究院”。仿佛這位院長駕鶴西去之後,依然日夜關註著“中央研究院”。墓碑上刻著“中央研究院院長胡適先生暨德配江冬秀夫人墓”。…

Continue

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September 11, 2017 at 9:19pm — No Comments

美國人的年齡觀

生、老、病、死,乃人生規律,中國人如此,美國人也不例外。

近兩年,我在美國的鄉村和城市分別生活了一段時間。無論走到哪裏,都可以看到臉有皺紋、肥肥胖胖、大腹便便的老年人。除了行動遲緩外,他們的面部表情是歡樂的,語言動作是風趣而幽默的。

在新澤西州達威爾鎮,93歲的瑟茲拉老太太,每天開著名車在她兒子的公司按時上下班。她對我說:“只要您心裏不長皺紋,您就會有年輕人一樣的心態!”

美國老年人樂觀風趣,是他們年輕的秘笈之一。而全社會對老年人的一視同仁,更讓他們自立自信。美國大多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年齡要求只有年滿18歲的下限,卻沒有上限。…

Continue

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September 11, 2017 at 9:18pm — No Comments

龐貝見聞

龐貝的故事,我童年時代就從書中讀到過。公元79年8月24日,維蘇威火山突然爆發,坐落在火山腳下的古城龐貝,被火山熔巖吞沒,從人間消失。很多年後,人們才發現這座已經被埋在地下的城市。

從蘇連托趕到龐貝,時近黃昏,通向古城的大門已經關閉。舉目遠眺,青灰色的維蘇威火山默立在天邊,山頂纏繞著白色的雲煙,燃燒的晚霞漸漸將山影和天空融為一體……神秘的龐貝古城仿佛沈思在夕照中,靜靜地面對著我這個萬裏之外前來探詢的東方來客。

第二天清晨,從那不勒斯出發,早早趕到龐貝,古城博物館剛剛開門。…

Continue

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September 11, 2017 at 9:18pm — No Comments

開放的埃及博物館

埃及人有句俗語:“世界怕時間,時間怕金字塔”,形象地說出了古埃及文明的漫長悠久。將以金字塔為典型代表的古埃及文明精華濃縮於一處,便有了埃及博物館。

埃及博物館位於開羅市中心解放廣場邊,1902年11月15日正式對參觀者開放,迄今已有逾百年歷史。

它是古埃及歷史長河的全程見證——這裏收藏了自古埃及法老時代至公元6世紀等各個時期的古跡。建館之初,博物館內的文物只有8000多件。隨著文物發掘工作的不斷深入,埃及博物館的收藏不斷增加。目前,館內所藏文物已達到近20萬件,其中陳列文物7萬多件。…

Continue

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September 11, 2017 at 9:17pm — No Comments

張德明:後殖民史詩與雙重化敘事策略(4)

荷馬首先表現為一個半身胸像,是西方文化熟悉的希臘雕塑,它是白色的、堅硬的、盲目的、冷冰冰的大理石制品;這個形象從其原生地地中海被剝離出來後,經過歐洲人的加工,作為帝國主義的文化符號而出口到全世界,尤其是新世界,占據了至高無上的文化地位,成為古希臘民主和藝術的最高理想。在《奧梅羅斯》中,詩人諷刺性地對"民主"一詞進行了解構:他把democracy這個詞拆解開來,前半個"demos"與demonic同構,暗示"魔鬼或有魔力的",後半部分ocracyg與crass諧音,意為粗魯的, 粗糙的,

......它的粗魯

以其疾病侵蝕了藍色血管的大理石,

像一個死產的屍體,因為所有的理想在其強烈仇恨中…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September 11, 2017 at 9:16pm — No Comments

張德明:後殖民史詩與雙重化敘事策略(3)

隨著敘事視角的變化,這些背煤婦女的形象逐漸縮小,變形為爬行的螞蟻,隨後,這些螞蟻的形象再次轉化為人的形象,進入阿基琉斯想像中的非洲之旅。通過他的目光,史詩重現了"中間通道"奴隸販賣的場景,而煤山-金字塔的形象則轉化為奴隸販運的"黑三角"。

阿基琉斯爬上一個山包。他點數著這些男人

他們的手腕被繩索牽連;他看著直到

這支隊伍化為螞蟻。他發出輕輕的嘆息

直到最後一只螞蟻消失。然後他下了山。

螞蟻到達海邊…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September 11, 2017 at 9:15pm — No Comments

張德明:後殖民史詩與雙重化敘事策略(2)

羅克忒忒的漁民正在向西方旅遊者講解制造獨木舟技藝,為了獲得額外的報酬,他卷起褲腿,向他們展示了自己腳踝上的傷疤。這個傷口是被生銹的鐵錨弄傷的。但是他相信水腫來自他的祖先被鎖鏈綁過的腳踝。要不然為何沒有痊愈?他背的十字架不僅僅是那個錨的也是他的種族的,村子裏的黑人和窮人像豬一般紮根在燃燒的垃圾堆裏,然後被掛到屠宰場的鐵鉤上。21-3-3

顯而易見,這裏,無論是創傷本身還是展示傷疤的行為都具有某種象征意義。法蘭茲·法農指出,在最基本的層次上,殖民主體是創傷性的。帝國主義話語(尤其是在種族主義的層面上說)阻礙了(阻礙著)健全統一的自我的建構,造成了自我異化。殖民的精神分裂癥不但影響到被殖民者,也影響到殖民者以及處在兩者之間的其他人。(PAULA…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September 11, 2017 at 9:15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