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我們來到阿慶的代銷店時,阿慶早已在店外等候了。這不奇怪,一般要「區盤」,都會提前一二天通知被盤方,一來讓對方對庫存的貨品有個整理;二來也可將一些欠賬及時收回來。至於事先不通知、搞突然襲擊的盤店,那肯定是發現經濟上的蛛絲馬跡了。
我當然是第一次見到阿慶。
阿慶五十多歲的年紀,一個圓圓的光頭,更顯得體壯肉厚。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阿慶塌鼻梁兩邊的兩隻眼睛距離有點遠,這讓我忍不住想起麻餈早餿了的故事。…
Continue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October 24, 2025 at 9:00am — No Comments
照海德格爾的哲學路子走,如果一位文創工作者把歷史材料當成具有“形式質料”的“實體”,這位文創人恐怕要面對一個很根本的挑戰。
這問題切中了海德格爾思想與當代文化實踐(尤其是文創、設計、文化再製)之間最具批判性的張力。…
Added by Host Workshop on October 20, 2025 at 1:30am — No Comments
盤店也叫作盤點,兩者意思差不多,就是對店裡或庫房裡存儲的商品、物品,按品種、規格、數量、價格做清點或核查。我第一次去盤店時,帶隊去的老舒伯見我在記錄紙上寫下盤點二字時,頗不以為然,他說,小陳,你不能寫盤點,得寫盤店。
區供銷社每隔個一二年,都要對下屬的供銷分社、直屬商店包括農村代銷店做一次集中的盤店,叫「區盤」。雖然每季度甚至每個月各供銷分社、直屬商店和農村代銷店自己都會做一次常規的盤店,但「區盤」的力度和意義,與自盤不可同日而語。…
Continue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October 19, 2025 at 8:00am — No Comments
這個傍晚,我坐在一扇敞開的窗戶旁
讀著書,直到光線全都消失,書
沒入黑暗,成了黑暗的一部分。
我能很輕易地打開燈,
但是我想乘坐著這一日進入夜晚,
我獨自坐著,用灰暗的手的幽靈,
將那不能讀的書頁撫平。 …
Continue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October 17, 2025 at 12:30am — No Comments
哈菲茲的詩歌廣受伊朗人歡迎,這不足為奇,哈菲茲占卜的習俗也是如此。自遠古以來,伊朗人就一直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的民族,他們一直在尋找他們所處世界的意義和神秘。例如,根據哥倫比亞大學的《伊朗百科全書》(Encyclopaedia Iranica),拜占庭歷史學家阿加西亞斯(Agathias)曾寫道,索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的牧師們在火焰中看到了未來。在伊朗的民族史詩《列王記》(Shahnameh)中,菲爾多西講述(這本書的許多占卜之一)君主帕爾維茲(Khosrow…
ContinueAdded by 馬厩 儺淄 on October 16, 2025 at 5:30am — No Comments
漩渦中有無數彩線縈繞,仿佛星辰碎片在流轉,既柔軟又帶著吞噬的貪婪。
漩渦既是黑洞,又是映照五臟六腑的萬花筒,將所有色彩、意象、質地與情緒一併吞入,然後再吐出新的觸感。
有了色彩有了線條,便有萬千朵流螢,在旋轉裡掠過、掠過。留下瞬息的光痕,如同一個冷僻的比喻一瞬即逝。…
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October 15, 2025 at 3:45pm — No Comments
草葉濕漉漉,遍地的霜
踩著這些,還有散落的馬糞
安靜的院子後面晾曬的衣服
結了一層凍住的霜殼
搭在架子上的新剝下的羊皮
叫人看了心疼。草地上還有
廢棄的洗衣盆,壞了的冰箱
劈好了的預備過冬的大垛的柴…
ContinueAdded by CERI on October 15, 2025 at 9:00am — No Comments
這樣一件代表王室祭祀規格的重器,爲何會孤零零地埋在田間,而不是埋入地下深深的墓室?這樣的規格和等級,來自一個什麽樣的國度?商末周初,青銅時代的盛世,在這塊偏僻的荒野上,是如何悄悄完成輝煌的一頁?這給後人留下了巨大的想像空間。
在這一帶的山地,除了四羊方尊,還先後發現300多件種類繁多、風格神異的青銅器:人面紋方鼎、象紋大銅铙、獸面紋銅花觚、獸面紋巨型銅瓿、雲紋銅铙……在炭河裏遺址,考古工作者在青銅的銘文上,總算找到了一個方國的國名,這個南方荊莽中的蕞爾小國,卻聚集着一批沒有留下姓名的高超工匠。在這個方圓達14.5萬平方米、今存面積2萬平方米的古都城遺址裏,有宮殿建築的地基和柱洞,有堅實的夯土城牆,有整齊的護城河。…
Continue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October 14, 2025 at 7:30pm — No Comments
在楚地廣袤的田野裏,在約百年前的一個春天,植物在瘋狂生長,草芒上閃耀着殘存的雨水,昆蟲在地下掘進,鳥兒在天空歌唱,陽光刺目耀眼。有黃土翻動的地方,農人們正播下他們賴以生存的種子。洞庭湖之南的這片山地,野蒿蓊郁,散發着濃烈的苦味,蘆葦和蒲草在湖澤邊柔軟地搖曳,所有新鮮的葉片都在舒展。一浪浪的土地被翻耕出來,藍色的天空無邊無際,溈水緩緩流淌,山風陣陣吹拂。
就是在這塊土地上,三個姜姓農民在栽種紅薯的土溝裏,無意中把一件國寶青銅器給刨了出來。…
Continue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October 9, 2025 at 7:00am — No Comments
讓我們想像這樣的一個城市:所有的建築都在移動,地表有些地方像是回轉舞臺,有些則像是軌道,我們要去郵局辦事,我們得先在內建雷達的筆記本電腦上,找到郵局目前的所在位置以及移動方向,像是在預測臺風路徑,算好自己與郵局的互動速度,如此才能在下一個路口,攔截到郵局的大門,順利寄出一封包裹。
郵差也必須在電腦中,找到他欲投遞的收件人目前最新行蹤,他必須要有福爾摩斯偵探式的敏銳度,他必須事先閱讀很多關於這位收件人的數據,包括她常去的餐廳、她常光顧的店、她的自設網站、她公開出版的日記、她的行程,以及隨時改變計劃路徑的情緒,包括她即將發生的戀情,郵差必須守時,因為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悲劇不能再發生,通報必須實時。…
Continue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October 9, 2025 at 7:00am — No Comments
在我國中畢業的那個暑假,自己找來了《未央歌》這本書來看,當時我在報紙上看到一篇類似瓊瑤的那種的連續劇的文章,那個劇照上最後一句話是這樣寫:「宛如《未央歌》時代的重現。」我當時對這句話很好奇,什麼又是《未央歌》呢?所以就去找這本書來看,連續三天就把這本600多頁的《未央歌》看完了。後來我上了台中一中,高一時我們班的導師在上課的第一天就為我們介紹《未央歌》這本書,說是希望我們高中三年能像《未央歌》裡面的情境一樣,感到幸福,感到溫暖。這時我嚇了一跳,心想怎麼會這麼巧啊……後來班上大部份同學也都看了這本書,還常以這本書裡面的情境去講所有的事情,還自己分配角色,去扮演書本裡面的角色。不過由於我們讀的是男校,一半的角色分配無法平衡,大家還希望能去外面找女主角呢。…
ContinueAdded by 文創 庫 on October 7, 2025 at 9:00am — No Comments
[嫣然11.9.2025更新}
情動轉折」(affective turn)——為閱讀拉斯洛.卡撒茲納霍凱(László Krasznahorkai)的《撒旦的探戈》提供了一條極具洞察力的路徑。這部小說的力量,不只來自它的敘事結構與哲學思辨,而更深地體現在它如何透過語言生成一種情動性的經驗(affective…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October 7, 2025 at 8:30am — 14 Comments
藝術倫敦是沒有霧的,因為惠斯勒把這霧畫了出來,倫敦才有了霧。——王爾德(引自《旅行的藝術》)
藝術,以一種獨特的生命形式,傳遞著藝術家從靈魂底層蔓長出來的情緒與價值,引發了我們靈魂深深的顫動。
霍姆斯說:伸展至新思想的心靈,絕不會再回歸其原先的視界。
藝術家眼中的世界,是如此的與眾不同,於是我們有了一雙奇跡般的雙眼,有了一張全新的生活地圖,就如同伊塔羅卡爾維諾在所寫的:艾斯瑪拉達的居民,免於每天走同一條路的厭煩,在階梯、駐腳臺、拱橋、傾斜的街道之間上上下下,每個居民,每天可以享受從一條新路抵達相同地方的樂趣。…
Continue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October 4, 2025 at 9:00am — No Comments
中新社記者:數字遊戲如何能更好地傳播中華傳統文化?
何威:效倣王國維先生曾論及的“治學三境界”,我認為遊戲傳播傳統文化可以觸達三重不同的境界:“符號境”“知識境”和“觀念境”。而遊戲傳播文化的具體實踐,則是在“人”“環境”和“行動”三個維度上展開。
“符號境”,指遊戲中活用傳統文化元素與形式,以視聽表現、美學風格等方式呈現中華傳統文化相關的符號,以符號為基礎,承載文化內容和價值體系,重在喚起玩家情感。
“知識境”,指在遊戲中置入並傳播傳統文化相關知識和資訊,增進玩家的理性認知,寓教于樂。…
ContinueAdded by CERI on October 1, 2025 at 5:30am — No Comments
「生豬頭皮」!小時候常聽到這好玩的名字。
大人一本正經地說:虎能吃豬,所以在腫得圓滾滾的臉上寫個「虎」字,很快就會好。
那時候只覺得很神奇,好像真有隱身的虎神在守護着。正在看不見的某個地方厮殺着。
長大後才知道,這不過是醫書裡的腮腺炎,臉鼓得像豬頭,才落了個俗名。而那一筆「虎」字,其實塗的是青黛,藥理清熱解毒,不過是醫理的吻合。
鄉下人還繪聲繪影說:由屬虎的人來寫,效果更好。藥粉便化成符籙,治療也添了幾分傳奇。…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September 29, 2025 at 4:30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September 28, 2025 at 5:30pm — No Comments
人生是一場美麗的旅程,在每次不經意的駐足時,藝術便在我們眼前,慷慨地展現一望無際的驚奇。——華茲華斯 (引自《旅行的藝術》)
富邦藝術基金會自1997年開始,已經舉辦了上百場的展演與講座,所有由精彩生命所分享出來的驚喜,已經在上萬人的生命中,埋設了幾個重要的時間點,在他們心靈需要蛻變或升華時,悄悄地發生了作用。
富邦藝術基金會不只是一個藝術展演中心,而是一個讓生命交相激蕩的場域,每日每夜,進行著希臘哲學家所謂的“實踐的幸福”。
創意我的感官需要重新調整,來體會夜晚里堅實土地,風的感覺,以及沈靜的聲音。——阿蘭德波頓創意是什麼…
Continue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September 28, 2025 at 5:30pm — No Comments
[愛墾研創]嫣然:「事件」的雙重顯現·從事件視界到海德格爾的 Ereignis(上)
摘要:本文嘗試從科學與哲學的交叉角度,探討「事件」(event)一詞在現代物理學與海德格爾哲學中的雙重意涵。物理學中的「事件」指涉時空中的確定點,而「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則標誌著宇宙中可見與不可見、可知與不可知的邊界。另一方面,海德格爾的「事件」…
Continue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September 28, 2025 at 5:00pm — No Comments
86
最純粹的收成被播撒在不存在的土壤中。它消滅感激並僅僅受惠於春。
88
你們如何聽見我的聲音?我如此遙遠地說話……
90
過去我們曾為時間的不同片段命名:這是一天,那是一月,這空蕩的教堂,一年。現在我們靠近了秒,此刻死亡極至暴力而生命得到了最好的定義。…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September 28, 2025 at 5:00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5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