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近年來,中國大陸的長視頻平台——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合稱「愛優騰」)——積極推動海外業務,試圖在全球串流影視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與 Netflix、Disney+、Amazon Prime 等國際巨頭相比,中國平台的資源與經驗仍然有限,必須尋找適合的突破口。在這樣的背景下,Boy’s Love(BL)/耽美題材成為愛優騰的重要出海先鋒。
耽美劇的海外走紅已有先例。泰國 BL 劇近年在亞洲與拉美風靡一時,中國的耽改劇如《陳情令》、《山河令》也在國際市場上掀起波瀾。因此,平台選擇以 BL 為開路者,並不令人意外。但問題在於,BL…
Continue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August 15, 2025 at 1:00am — No Comments
一、引言
在當代文化研究領域,尚・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的「擬象」(simulacrum)理論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思想資源。他在《擬像與仿真》(Simulacres et Simulation, 1981)中提出,後現代社會中的符號早已不再忠實映照現實,而是自我封閉、自我指涉,最終導向「超真實」(hyperreality)的境地。這意味著,真實與虛假的區分不再具有意義,人類生活被符號與影像所構造出的世界取代。…
Added by 鮮拿哥 on August 14, 2025 at 6:30am — No Comments
在《卡夫卡 — — 逝世十週年紀念》這篇文章裡,班雅明先是整理了幾種卡夫卡作品的詮釋,之後又一一推翻他們。最後他指出,遺忘,其實才是卡夫卡一個最重要的主題。
「被遺忘的東西從來不會只跟個人有關……所有被遺忘的東西都已不確定的、變化的方式,持續地和史前時代被遺忘的東西融合在一起,而不斷形成新異的產物。」
靈光的產生,藝術的意義,正是為了讓某些重要的片段、感受不要遺忘。我們雖然沒有經歷過藝術品或者歷史遺跡被創造時的年代,但這不代表我們無法從中感受到和我們相似且同樣重要、深刻的經驗。因為就像之前所說的,藝術見證的歷史,並非歷史的資訊,而是一段時空間的感受。…
ContinueAdded by Suan Lab on August 14, 2025 at 3:30am — No Comments
駱頴佳讀出詹明信(Fredric Jameson)於80年代寫在Pleasure: A Political Issue的一段話,句句鏗鏘:「快感政治既要針對本土問題作出回應,但也需要一種帶來社會轉化的,革命性的烏托邦想像,才能真正推動具有進步意義的快感政治。要不然,這種快感政治不會走得很遠,也總會困在本土或個別小圈子的關注之內,僅屬圍爐取暖的頹廢舉動,永遠不能帶來真正的解放。」猶如羅蘭巴特的狂喜論,詹明信肯定快感具有革命潛力,是因為相信快感能夠動搖主體的身體。…
ContinueAdded by Dushanbe 杜善貝 on August 12, 2025 at 10:00am — No Comments
閃電令我存在下去。
只有與我相似的人,妻子或丈夫,能將我從昏沉中喚醒,掀起詩,把我拋給古老荒漠的尺頭,讓我去戰勝,決不是其他人。不是天空,不是幸運的土地,也不是讓我們戰栗的事物。
龜,我只伴你起舞。
人們不會這樣開始一首詩:沒有他自身或世界的一塊錯誤的土地,沒有最先那些詞的無知的稻草。
在詩中,每個字,或幾乎每個字,必須在它原初的意義上被使用。有些字鬆動,成為多意義的。遺忘症患者的字。孤獨之星高高舉起。
詩,從我身上盜走了我的死。…
Continue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August 11, 2025 at 10:30pm — No Comments
故事敘事可被視為一種論述進行分析,因其內含建構性與模式性(Fernandes, 2017, p. 7)。本研究採取批判取向,旨在透過敘事的運用,提升公眾對政治行動者及其政治行動之認識與理解。在批判範式與質性研究方法的框架下,研究將以整全且具脈絡關聯的方式展開。
本研究之分析對象為政治演說、政治辯論,以及總統候選人在記者會或媒體訪談中的公開言論。研究資料僅取自具公信力之線上新聞媒體,且僅限於研究對象之直接引述。研究者自至少一百篇主流線上新聞報導中篩選,最終收錄六篇涉及候选人敘事之文本。
在分析階段,本研究結合論述心理學取向與批判性論述心理學(Critical Discourse Psychology,…
Continue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August 10, 2025 at 11:00pm — No Comments
我們說「標凖」,有兩個意思。一是不自覺的,一是自覺的。不自覺的是我們接受的傳統的種種標凖。我們應用這些標凖衡量種種事物種種人,但是對這些標凖本身並不懷疑,並不衡量,只照樣接受下來,作為生活的方便。自覺的是我們修正了的傳統的種種標凖,以及采用的外來的種種標凖。這種種自覺的標凖,在開始出現的時候大概多少經過我們的衡量;而這種衡量是配合著生活的需要的。本文只稱不自覺的種種標凖為「標凖」,改稱種種自覺的標凖為「尺度」,來顯示這兩者的分別。「標凖」原也離不了尺度,但尺度似乎不像標凖那樣固定;近來常說「放寬尺度」,既然可以「放寬」,就不是固定的了。這種「標凖」和「尺度」的分別,在一個變得快的時代最容易覺得出:在道德方面在學術方面如此,在文學方面也如此。 …
ContinueAdded by triste chateau on August 8, 2025 at 10:30am — No Comments
31
我寫得簡短。我不能再長久缺席。鋪陳會導致執念。牧羊人的朝拜在這個星球上再無用處。
32
一個沒有缺點的人是一座沒有罅隙的山。他讓我興趣索然。
(地下水勘探者與不安於現狀者的法則。)
33…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ugust 7, 2025 at 6:00pm — No Comments
在Netflix進入之前,韓國三大無線電視台於2012年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內容聯盟平台(Content Alliance Platform)」,並推出了串流服務 POOQ。同時,SK電信於2016年推出了自家的串流服務Oksusu。根據無線電視台與SK電信之間的協議,POOQ與Oksusu合併成為 Wavve
直到2011年,政府公共主管機關仍限制收費電視網路製作新聞節目,僅允許兩個新聞頻道——聯合電視新聞(YTN)與每日經濟放送(MBN)播出。然而,在 2009…
Continue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August 7, 2025 at 5:30pm — No Comments
/ 愛墾學術
《拉契特:黯衣天使》中的權力、科學與情動—從福柯到情動轉折的跨理論分析
引言
Netflix 心理驚悚影集《拉契特:黯衣天使》(Ratched, 2020)藉由描繪 1940…
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7, 2025 at 5:30pm — No Comments
在社交媒體的時代,幾乎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經歷過「Fear of missing out」(FOMO,錯失恐懼症)。當朋友們在 Instagram 打卡演唱會、展覽或旅行,而自己只能滑手機「隔岸觀火」時,心裡那種被排除在外的不安感,恐怕再熟悉不過。FOMO 不只是心理學上的小詞彙,它更是一種廣泛蔓延的時代病,甚至成為社會隱憂。
法國社會學者布赫迪厄…
ContinueAdded by iPLOP on August 7, 2025 at 5:30pm — No Comments
这个谜团,至今不解。
话说有一天,有一条鱼,从天上掉了下来。
鱼会从天上掉下来?我笑死了。
真的会。他斩钉截铁的说。
这不是寓言故事。他说是真的是真的。
我活在这个现实世界里并不相信这个超现实的事。
这可能是一个传说,是他要来逗我的。他知道我的右脑积水严重,常常脑开花,尚时不时有镜花水月的异象频频浮现。…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August 7, 2025 at 5:00pm — No Comments
醒來後,他仍然記得這件事,並趕快把在夢中「想到」的學名寫下來。但他困惑的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曾經看過這種蜥蜴,當然更不知道自己為何會想到這種動物的學名。直到有一次拜訪一個朋友時,他才在朋友的書房裡想起他似乎曾在這裡看過一本爬蟲圖鑑,遂開始尋找那本書,最後在那本書的某頁裡找到了那種蜥蜴,而且旁邊紀錄的學名正是他在夢中夢見的,且看看那個筆跡,還驚訝地發現,這蜥蜴學名還是他自己親自抄寫的!這時,他才想起自己曾經在幾年前在此本書上抄下一堆動物的學名,方便朋友的孩子閱讀一些資訊。但這件事他早已忘記了。…
ContinueAdded by Suan Lab on August 7, 2025 at 4:30pm — No Comments
通過炮筒的嘴,下起了雪。這是我們頭顱中的地獄。同時,這是我們指端的春天。這是重新被允諾的步伐,熱戀的土地,茂盛的草。
精神,像每一件事物,戰栗了。
鷹在未來。
每一次進入靈魂的行動,盡管對靈魂一無所知,都以遺憾或痛苦為結局。必須答允它!
作品是怎麼來的?就像冬天,一根羽毛落在我的窗玻璃上。馬上,壁爐裡升起了劈柴之戰,至今尚未結束。
日常目光的絲一般的城市,坐落在其他城市之間,在只有我們足跡的大道上,在閃電的翅翼下,閃電應和著我們的期望。…
Continue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August 7, 2025 at 11:30am — No Comments
其中一種左翼角度,就是看人的情感如何在資本主義下受剝削。上文提到Meštrović的著作,他提出的「後情感主義」(postemotionalism)即現代社會所設計的一個防止情緒失調(emotional disorder)的系統。狂野的情緒須要被教化,社會機器才能保持運作順暢。…
Added by Dushanbe 杜善貝 on August 7, 2025 at 2:00am — No Comments
21
苦澀的未來,苦澀的未來,玫瑰花叢間的群舞……
22
致審慎者:雪落在游擊隊基地上,這是針對我們的無盡追捕。你們的房屋沒有哭泣,你們的吝嗇碾碎愛意,在那一個又一個動盪的日子裡,你們的爐火只是病患的護工。太晚了。你們的癌症已開口說話。故鄉不再有任何權力。
23
築起雉堞的當下………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ugust 5, 2025 at 11:30pm — No Comments
閱讀了〈學術殿堂叙事(虚構個案)〉,我感受到文中作者對於學術堅持與自我要求的誠意。然而,在其筆下,也浮現出一種值得討論的…
Added by 文創 庫 on August 5, 2025 at 11:3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思潮 庫 on August 5, 2025 at 11:3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水牆 繪 on August 5, 2025 at 11:00pm — No Comments
高畑勳的《螢火蟲之墓》,從一句平靜卻刺骨的開場白展開──「昭和二十年九月二十一日夜,我死了。」冷冽的自白立即確立了死亡敘事的立場。清太不再只是小說裡的第三人稱,而是化身為一個自彼岸回望的「我」。
這種調度,使觀眾的情感立即產生矛盾:我們既貼近少年的聲音,又被推到一個冷靜的觀看距離。於是,悲劇不再僅是直線的悲痛堆疊,而是帶著多重折返與情緒轉折的體驗。
這樣的設計並非偶然。高畑早在《LITTLE…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August 5, 2025 at 11:00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