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詞過度
  • Male
  • Jarkata
  • Indone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字詞過度's Friends

  • INGENIUM
  • Crna Gor
  • Syota ElNido
  • Paetiyo
  • Bayrut Alhabib
  • Chiron人馬
  • Suyuu
  • baku
  • Dushanbe 杜善貝
  • Ashgabat
  • 比雷艾弗斯
  • Taklamakan
  • SRESCO
  • ucun estutum
  • Zenkov

Gifts Received

Gift

字詞過度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字詞過度's Page

Latest Activity

字詞過度 posted a blog post

趙天舒·一條通向神聖的僭越之路—試論喬治·巴塔耶的《天空之藍》1

對不太熟悉巴塔耶的讀者而言,《天空之藍》這部小說便如同巴塔耶的整體思想一樣,既充斥著神秘而晦澀的個人體驗,又不斷挑戰著社會道德底線。因此,閱讀這部作品時,讀者可能會產生強烈的「不適之感」①。這再正常不過,因為巴塔耶終其一生游走在傳統經驗與知識的邊緣,研究被現代社會所摒棄的「異質」(hétérogène)世界,這也讓他的作品本身具有了異質性,沖擊著讀者的價值觀與認知。值得注意的是,這部小說在巴塔耶的所有文學作品當中,也是一個異質的存在,「也許是巴塔耶唯一一部真正的小說」②。這是因為,與作者的其他敘述作品相比,《天空之藍》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眾多形象鮮明的人物,以及確切的時代、社會與政治背景。巴塔耶將小說置於西班牙內戰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使其具有了在作者其他文學創作中罕有的政治色彩。然而,異質性在此又一次顯現出來:這部作品創作於「二戰」前夕,寫於歐洲左翼知識分子革命情緒高漲、法西斯勢力抬頭的年代,但全篇卻充斥著對政治介入的漠不關心,對革命消極悲觀的態度。因此,在文學創作與政治介入交相呼應的年代,這部小說顯得格格不入。通過這種異質性,巴塔耶想表達怎樣的政治觀點?在政治介入的背後,又隱藏了哪些…See More
2 hours ago
字詞過度 posted a blog post

喬治·巴塔耶《內在體驗》書摘 下

犧牲了虛假國王的農神節,允許人們暫時地回歸黃金時代。角色被顛倒了:主人侍奉了奴隸一次,而這樣一個代表主人權力——這個權力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分裂——的人,隨後就被處死,這確保了每個人在一場唯一的舞蹈(甚至在一種唯一的苦惱、在一陣快樂的唯一的迸發)當中,實現融合。但人對一切可挪用之資源的挪用不只限於活生生的有機物。我說的不是近來對自然資源的無情開采(不是一種產業,雖然我常常驚訝於它的災禍——失衡——幾乎沒有在它造就繁榮的同時得到察覺),而是人的心靈:全部的挪用為了人的利益而進行,但人的心靈——由此不同於只消化食物、而從不消化自身的胃——最終把它自身變成了一個物(一個被挪用的對象)。人的心靈已經成為了它自身的奴隸,並且,通過操作所假定的自家消化(autodigestion),它已經消耗、抑制、毀滅了自身。正如他所裝配的齒輪內部的一顆齒輪,人的心靈把自身變成了一種濫用,並且,其後果逃避了他——以至於這種後果只是到了最後才出現,而人身上持留的沒有一樣不是有用的東西。包括上帝在內的一切都被還原為奴役。一種齧齒動物的工作最終把他切碎,給他指派了位置;然後,由於一切是變動的、被不停地修改的,它又剝奪了…See More
yesterday
字詞過度 posted a blog post

喬治·巴塔耶《內在體驗》書摘 上

[VI]尼采·關於一場以萬物為祭品的獻祭當我寫作時,焦慮來臨。記述(récit)一旦開始,便在我眼前,始終被涂改得一團黑,它渴求墨水。但對我而言,設想它已經足夠。不得不完成它且不從中期待什麼,這讓我惶惑。回憶著洛特雷阿蒙(Lautréamont)的《詩》(Poésies),我設法顛倒主禱文(Pater)的用詞。我想像如下的對話,作為一個後續的故事:我沉睡。縱然緘默,上帝對我述說,用低沉的聲音,暗示影射,如在愛中:——我在塵世的父,願人尊你的惡為拯救。願我誘你墮落。願你辱罵我,如同我辱罵那些愛我的人。我苦澀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免我在天國的意志,如同免了在塵世的意志。讓我脫離無能。乏味無趣,全是我的。猶豫著,煩惱著,我回應道:——阿們。人們在他的上帝面前最不誠實了:他不允許有罪過!——《善惡的彼岸》,65a我靠上帝來否認他自己,厭惡他自己,把他敢做的,把他所是的,拋入缺席,拋入死亡。當我是上帝的時候,我否定他,直至否定的深處。如果我只是我自己,我就不知道上帝。只要清晰的認知在我身上持續,我就命名了他而不認識他:我不知道他。我試著認識他:很快,我就變成了非知,變成了上帝,未知的、不可認知的無…See More
Saturday
字詞過度 posted a blog post

喬治·巴塔耶《內在體驗》序(下)

我們不是一切。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只有兩種確信,即對我們不是一切的確信和對死亡的確信。如果我們意識到我們不是一切,正如我們意識到我們終有一死,那麼,這就沒什麼。但如果我們沒有麻醉劑,一種無法呼吸的空虛就揭示了自身。我想要成為一切:我因此墜入這個空虛,但鼓起我的勇氣,我告訴自己:「我恥於想要成為一切,因為我現在看到了,那就是沉睡。」自此,一種獨一的體驗開始了。精神在一個讓苦惱和迷狂成形的陌異世界里運動。這樣一種體驗並非難以言喻,但我向那些未意識到它的人進行交流:其傳統是困難的(成文的傳統幾乎不多於一種口述傳統的介紹);它要求別人事先具備苦惱和欲望。這樣一種體驗並不源於一種只揭示未知者的啟示,體驗的特征在於它從不提供任何平息的東西。我的書完成後,我看到了其可憎的方面,看到了它的不充分性;但更糟糕的是,我在自己身上,看到了我對充分性的關注:我曾把這樣的關注融入其中,並且現在仍然這麼做。我同時憎惡無能和一部分的意圖。 本書是對一種絕望的記述。這個世界就像一個有待解決的謎題一樣,被給予了人。我的全部生命——其古怪、放縱的時刻,還有我沉悶的冥思——在解決這個謎題的過程中逝去。我的確走向了那些難題的盡…See More
Oct 22
字詞過度 posted a blog post

喬治·巴塔耶《內在體驗》序(上)

在黑夜中存在哈貝馬斯在《現代性的哲學話語》中,表述了一個著名的觀點:喬治 ·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和海德格爾是尼采最重要的繼承者,這兩個人,是尼采通往法國後現代思想的兩個必經之道。「我曾有一刻屬於我所使用的對象的領域並始終陌異於我所寫的東西。在黑夜中存在,淪入黑夜,而沒有足夠的力量看到它,知道自己就在這封閉的黑暗里,且無論如何要看清,我仍可以承受這樣的考驗,當我閉著眼睛,嘲笑我的「孩子氣」。——喬治·巴塔耶《內在體驗》喬治·巴塔耶 Georges…See More
Oct 20
字詞過度 posted a blog post

韓連慶·我們為什麼愛看電影?下

3.異化與分離斯洛文尼亞哲學家齊澤克在《無身體的器官:論德勒茲及其推論》中認為,在新科技湧現的初期,目前的科技倫理學有一定的作用,這類似於當我們踏入一個陌生的領域時,可以用舊的規則作為行為的臨時指南,但是這並不能取代我們制定出新的規則,否則科技倫理學就會喪失倫理學本身的意義。齊澤克的意思是說,目前科技的發展直接對我們原有的人文價值觀提出了挑戰,例如生物基因技術會改變我們關於自尊和自主的觀念。面對這些挑戰,如果我們固守以前的價值觀,試圖通過已有的倫理觀念來限制科技的發展,就會走向一種新的「蒙昧主義」,從而錯失了我們這個時代真正的問題:這些新的科技突破如何迫使我們改變和重新發明自由、自主和倫理責任的觀念?像斯蒂格勒這樣的固守人文價值觀的哲學家總是喜歡批判技術造成了人的異化,這從他的《技術與時間》的第二部和第三部的副標題中就可以看出來:「迷失方向」、「存在之痛」。異化總是從某種「本真狀態」中的異化,而人的「本真狀態」是什麼?《技術與時間》的第一部的副標題叫「愛比米修斯的過失」,斯蒂格勒借助這個古希臘的神話故事要闡明,人的「本真狀態」就是沒有本質,人只有借助技術才能在世界上生存,從這個意義上來…See More
May 7
字詞過度 posted a blog post

韓連慶·我們為什麼愛看電影?中

2.「哲學的貧困」或者「貧困的哲學」斯蒂格勒在《技術與時間2:迷失方向》的結尾曾說,像電影這樣的「時間客體」可以同時被成百上千萬、甚至數億人觀看,由此促生了與群體意識和群體下意識相符的、新型的事件結構。這就是說,由於電影的大眾化和普及化,電影會影響人的意識、經驗、知覺和記憶,塑造出「電影感知」(cinematic…See More
May 2
字詞過度 posted a blog post

韓連慶·我們為什麼愛看電影?上

 韓連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副教授)1.電影與意識的同構楊德昌的電影傑作《一一》中,有句很有名的台詞:自從電影發明以來,人類的「生命」延長了三倍。換句話說,電影讓我們閱盡人生,豐富了我們的生活。秋日午後,如果你郁郁寡歡、倍感煩悶,那麼你不太可能通過讀一本書來打發時間,更有可能去看一部電影或者網劇。動態的圖像之所以勝過書本中的字句,是因為有時候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無需動腦,只需觀看,甚至可以盯著畫面想別的事情。這或許也就是大量的平庸電影之所以存在的一個理由。假如一部電影的時長是一百分鐘,那麼在觀看的時候,你生命中的這一百分鐘也就在現實生活之外流逝了。如果萬一運氣好,你看的這部電影還不錯,對你有所啟發,那麼當看完電影的時候,你也許會對周圍的一切有了新的看法,又充滿了欲望和生命力,擺脫了看電影之前的那種無聊情緒。法國哲學家斯蒂格勒在《技術與時間3:電影的時間與存在之痛的問題》的一開篇就描述了這麼一個看電影打發時間的場景。總而言之一句話,我們之所以愛看電影首先是因為無聊。但是這個結論卻並不「無聊」。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在《形而上學的基本問題》中曾經專門把「無聊」作為一個嚴肅…See More
Apr 27
字詞過度 posted a blog post

維柯·反現代的創生 5

p225 維柯所認為的西西弗斯等神話與農奴地位的關係,很有意思,甚至可以說是對於馬克思分析的啟示。p236 十二表法的確立和授予平民婚姻權所引起維柯的重視。平民們的革命推動了神意的永恒歷史的來臨。p286 (維柯以柏拉圖來結束《新科學》,並稱贊由柏拉圖構思出的貴族政體是從諸民族的最初起源時就由神意安排出來的。維柯的見解可以說對我自己最近較為親近的康德和羅爾斯的政治觀點形成了很大衝擊。不過,維柯又如何解釋極權主義呢?也許他會認為,極權主義正是建立在理性對於以往秩序的徹底摧毀的基礎之上的,是一種雙重的墮落,即對於神意的離棄和對於自己墮落習性的無節制的放大。)p270 維柯的歐洲文明的兩個演進過程的說法。即洪水到羅馬的覆滅;羅馬覆滅到現代歐洲國家的頂點。維柯由此暗示,我們生活在另一個歷史演進的末日,這將歐洲置於類似精致的共和國的羅馬那樣的處境中。(這實際上與黑格爾的觀點十分相似,只是其是循環論的,在結局之後會重新開啟,而在循環之上則是神意的動力。而來自東方的文明呢。在維柯眼中這是異教徒的民族。不過,他同樣認為民族之間的興起與征服是完全正常的。)p272…See More
Nov 17, 2023
字詞過度 posted a blog post

維柯·反現代的創生 4

4世紀的雅典或羅馬帝國史:這就是維柯提出的兩個理想典範,借以拯救迫在眉睫的現代歐洲的頹廢。p64 維柯的《普遍法權》代表著他的早期著作宣布的神學和形而上學學說在政治學上的初次應用。但從教育學意義來看,它反映了維柯與其早期思想的重要分野。。。。從此以後,維柯把羅馬政治製度的興起看作是放之四海的人類政治發展的模型,無論是愚人(stulti)的民族還是智者(sapientes)的民族。只有研究羅馬,研究它的非理性的習俗、權威和法律,才能為現代政治懷疑主義提供必要的政治解毒劑。相反,希臘哲學遭到越來越多的質疑,對於政治的哲學理解(維柯在這里稱之為哲學家們的自然法,ius naturale philosophorum)被認為是荒誕的虛構,在面對懷疑主義的時候是無能為力的。維柯取而代之的是開始發展一門新的科學,來編製由神意引導的羅馬歷史。p70…See More
Nov 10, 2023
字詞過度 posted a blog post

維柯·反現代的創生 3

p19 維柯認為,他提供的這種上帝創造的模式與柏拉圖相一致,同時也是用來替代亞里士多德的經院追隨者們的理性形而上學。經院哲學家們的錯誤在於,他們消解了普遍形式和形而上學形式之間的區別,因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即通過探究事物的普遍顯現的物理特性,就可以理解它們的最終形式。(而實際上這種努力引出了現代科學的發展)p20 不過,如果一門科學運用人類的製造能力來模仿神的創造運用得越多,那麽這種確定性就越接近真理,因為真理部分地依賴於創造。(這里及之後的斷言與馬克思、海德格爾對於「工作」、「操勞」的關鍵性研究的比較)p24 (維柯把數學作為一種關鍵創造。對於數學的創造性的啟發。)p34 霍布斯和斯賓諾莎對於conatus的運用。p36…See More
Nov 8, 2023
字詞過度 posted a blog post

維柯·反現代的創生 2

p12 只要認識到維柯早期作品中的三個核心要素--神學、政治、羅馬,那麽他的最後作品《新科學》的目的和成就就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他的目標是始終不渝的:即抵抗現代性的侵蝕,特別是現代思想的侵蝕,為前理性的人和傳統社會辯護。他的成就也是非凡的--盡管不是自19世紀以來他的許多讀者們所歸功於他的那種成就。 維柯是披著現代社會科學的外衣,卻提出了一種根本反現代的政治理論的第一位歐洲思想家。他並沒有使用後來的反現代的語言來為傳統社會辯護,比如「血、大地和十字架」;他用的是分析的方法,他談論「家庭、宗教和財產」,這三種「人類的共同意識」(common senses of mankind)業經科學揭示為一切社會的基礎,因而應該得到支持。他並沒有為習俗社會提供獨斷論的辯護,來抵抗發達的共和政體;他運用他的科學揭示出一切民族在「神的」時代和「英雄」時代,在跨進共和主義之前那隱蔽著的光榮。…See More
Nov 6, 2023
字詞過度 posted a blog post

維柯·反現代的創生 1

譯者: 張小勇 作者: (美)里拉 副標題: 反現代的創生 ISBN: 9787802254404 頁數: 322 定價: 37.0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裝幀: 平裝 出版年: 2008-5-1很好的一本書。主要是從神學和法學角度來審查維柯,與以賽亞柏林關於知識論方面的研究相補充。p4 (以賽亞-伯林對於維柯的研究。維柯的被發現和兩大思想派系之間論爭。)。。。 其中一個派系植根於法國啟蒙運動,而另一個則旗幟鮮明地作為一種對應物而發展起來,那就是反啟蒙運動,特別是在19世紀的德國。前者的領軍人物包括偉大的法國哲學家們--笛卡爾、伏爾泰、狄德羅、達朗貝爾、愛爾維修、拉梅特里、杜爾哥、霍爾巴赫。而在後者之中只有孤零零的維柯,他在18世紀早期所寫的書已經被人遺忘了,但卻是後來偉大的德國反啟蒙作家們的先驅--Hamaan、Herder、Jacobi以及那些浪漫主義詩人們。p6 (柏林在《Vico and…See More
Nov 5, 2023
字詞過度 posted a blog post

程一身·警察詩歌:職業詩性與人性 4

盡管也有非警察作者寫警察的詩(大多是對警察的贊美詩),或許這些作品也能寫出警察的特點,甚至是職業精神,但他們畢竟是旁觀者,這類詩至多成為警察詩歌的側翼。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詩盡管寫到了警察,但如果警察是親人(如筷子兄弟的微電影《父親》中的父親),或把警察作為群體中的一員或背景性的人物,這種詩實際上也不是警察詩: 那個理髮師/現在不知怎樣了//少年時的一個/理髮師。屋里有爐火/紅通通的/有昏昏欲睡的燈光/忽然,兩個警察推門/像冬夜的一陣冷風//「得讓人家把髮理完」…See More
Oct 21, 2023
字詞過度 posted a blog post

程一身·警察詩歌:職業詩性與人性 3

這首詩真實複雜,極具張力。它啟發讀者思考的一個問題是:警察的工作對象是人,七情六欲的人,而警察本身也是人,也有人的七情六欲。無論是以警察的身份還是普通人的身份出現,靖東的詩只要寫到女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色情傾向,對此他從不遮掩,這是他寫作中非常可貴的地方。從這個角度來說,靖東的警察詩是人之詩。從詩中的句子不難看出他也是一個被女色誘惑的人,但同時他又有超越傾向,如果把這種傾向歸結為他的警察身份當然沒有問題,不過普通人在被誘惑時也會有警惕心理,如詩中提到的對「性病」的恐懼。 就此而言,作者仍然是把警察當成人來寫的,或者說靖東不僅寫出了妓女的人性,也寫出了警察的人性。在詩中,作者的超越傾向表面上體現為對妓女的批判,所謂「兜售性器官的活生生的肉體」。我注意到,作者把妓女寫成「女鬼」時,把嫖客寫成了「酒鬼和色鬼」,這種對應性書寫具有一石二鳥的功效,他不是單純地批判妓女,也深入批判了制造妓女的嫖客。「酒鬼和色鬼」顯然還活著,「女鬼」指的卻是死人,用「女鬼」命名還活著的妓女意在揭示她們隨時會死的命運。…See More
Oct 18, 2023
字詞過度 posted a blog post

程一身·警察詩歌:職業詩性與人性 2

盡管這首詩並未顯示警察的介入,但它由一個警察敘述出來顯然不同於常人,更不同於看客。如果說警察的職責是保護人民生命安全的話,面對這樣一樁殺人案,警察所有的就不只是普通人的憐憫,更多的是痛惜和提醒,正如題目顯示的,這是一首悼念詩。可以說,作為一名警察,把它寫下來而不是輕輕放過,這本身就是一種面向塵世的備忘和預警。正如侯馬本人所說的:「這個案子折射出特別深刻的中國的真實、人性的真實。我用人性追問殘忍,把一名警察對人的關心,放在了社會轉型期對農民階層的關懷之中,讓樸素率真的情感和流淌在血液里的愛,凝聚成直取人心的詩。」(石楊:《侯馬:從警生涯使詩歌更真實更理性》,《人民公安報》2014年6月20日)這里我要著重談談陜西詩人武靖東。他在派出所工作,寫了不少以從警經歷為題材的詩,如《冬夜,或「除根門」事件》、《非虛構的一個鄧玉嬌式的人物》,還有反思殺人案的《被馬加爵殺害的龔博的家,距我住處僅有》等,但他更樂於自稱為「此在主義」詩人,而不願受警察詩人所限。 筆和紙是配套的小何與有一個老婆3隻貓咪的老板是配套的昨晚發生了兇殺案,一男一女同時服毒女的先死了。男的(耍了花招?)在醫院洗後半生的胃警察忙著鑒…See More
Oct 12, 2023

字詞過度's Blog

趙天舒·一條通向神聖的僭越之路—試論喬治·巴塔耶的《天空之藍》1

Posted on September 26, 2024 at 9:00pm 0 Comments

對不太熟悉巴塔耶的讀者而言,《天空之藍》這部小說便如同巴塔耶的整體思想一樣,既充斥著神秘而晦澀的個人體驗,又不斷挑戰著社會道德底線。因此,閱讀這部作品時,讀者可能會產生強烈的「不適之感」①。這再正常不過,因為巴塔耶終其一生游走在傳統經驗與知識的邊緣,研究被現代社會所摒棄的「異質」…

Continue

喬治·巴塔耶《內在體驗》書摘 下

Posted on September 21, 2024 at 9:00pm 0 Comments

犧牲了虛假國王的農神節,允許人們暫時地回歸黃金時代。角色被顛倒了:主人侍奉了奴隸一次,而這樣一個代表主人權力——這個權力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分裂——的人,隨後就被處死,這確保了每個人在一場唯一的舞蹈(甚至在一種唯一的苦惱、在一陣快樂的唯一的迸發)當中,實現融合。…

Continue

喬治·巴塔耶《內在體驗》書摘 上

Posted on September 15, 2024 at 9:00pm 0 Comments

[VI]尼采·關於一場以萬物為祭品的獻祭

當我寫作時,焦慮來臨。記述(récit)一旦開始,便在我眼前,始終被涂改得一團黑,它渴求墨水。但對我而言,設想它已經足夠。不得不完成它且不從中期待什麼,這讓我惶惑。

回憶著洛特雷阿蒙(Lautréamont)的《詩》(Poésies),我設法顛倒主禱文…

Continue

喬治·巴塔耶《內在體驗》序(下)

Posted on September 6, 2024 at 9:00pm 0 Comments

我們不是一切。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只有兩種確信,即對我們不是一切的確信和對死亡的確信。如果我們意識到我們不是一切,正如我們意識到我們終有一死,那麼,這就沒什麼。但如果我們沒有麻醉劑,一種無法呼吸的空虛就揭示了自身。我想要成為一切:我因此墜入這個空虛,但鼓起我的勇氣,我告訴自己:「我恥於想要成為一切,因為我現在看到了,那就是沉睡。」自此,一種獨一的體驗開始了。精神在一個讓苦惱和迷狂成形的陌異世界里運動。

這樣一種體驗並非難以言喻,但我向那些未意識到它的人進行交流:其傳統是困難的(成文的傳統幾乎不多於一種口述傳統的介紹);它要求別人事先具備苦惱和欲望。…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