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以上我們看到,無論「氣韻生動」與「游牧藝術」,無論德勒茲還是謝赫對於藝術的理解,二者雖未經有章可循的系統對話與嚴謹質詢,其聯系卻是如此直接且真實,他們在中、英、法文間跨文化語境的翻譯里奇異交匯,在面對同一藝術問題的嚴肅思考中,實現了穿越時間與歷史的殊途同歸,從這個角度而言,中國藝術與德勒茲理論,也完成了真正意義上差異與重複的連接,被共同置於了中西方藝術與文化動態交流的平台或「高原」。
可以這樣認識,在宗白華為代表的美學研究下,中國古老的宇宙觀,是一種道生萬物的紛繁圖景,而宇宙之中的生命,則是一種富於節奏的運動變化,至於如何以心觀物,如何將自身與外物連接,則需要與萬物生長同呼吸、共節奏,需要始終保持一種流動與持續的運動,而這一切,也都在中國古代的藝術作品,尤其是文人水墨畫中得到體現。在這里,實際上無論老子的「道」與尼采的「權力意志」、德勒茲的「慾望」,還是謝赫的「氣韻生動」與「無器官的身體」的生成運動,均有可以比對與呼應之處。
然而正如上文所提出的,無論在德勒茲的《感覺的邏輯》還是其與加塔里合著的《千高原》中,他對於中國傳統思想,尤其是「道」與身體理論的理解,難免存在偏頗,難免有從中國古籍的只言片語出發,建構並契合於自己思想脈絡的傾向。如有學者指出,中國傳統宇宙觀的「道」雖然包羅萬象,但與德勒茲所說的純粹多樣性,一種完全去中心、充滿偶然與斷裂的運動模式,仍有所區別,如在《論語·里仁·下》中,孔子一再向學生強調:
「參乎,吾道一以貫之。」而老子也有名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莊子亦在「天地篇」中如此闡釋:「天地雖大,其化均也;萬物雖多,其治一也。」也就是說,無論如何,無論中國傳統宇宙觀怎樣豐富多彩,無論「道」蘊藏著怎樣瞬息萬變的因子,中國的東方式思維,仍難稱得上德勒茲的「塊莖」式的自由生長,它的表征是「多」,但其最終,仍然指向「一」,仍然指向一個形而上的預設與制約。[33]
與此相對的,也有學者認為,德勒茲一方面將「無器官的身體」等同於「道」,另一方面,實則也看到了「道」之背後生成力量的躍動:「『道』中的『一』並不是專制的,而是一種陌生奇怪的『一』,其實隱含著多......」[34]實際上,關於德勒茲這一方面的研究,關於他的差異與生成背後,究竟是否也有某種形而上的先驗存在,抑或如他所言,純粹的多樣性可以在概念的創造與思考中實現——也即德勒茲所強調的,究竟是「多」還是「一」?學界仍存有爭議;而中國傳統思想與藝術理論中的「身體」形象,也可稱得上不勝枚舉、包羅萬象,從「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嚴謹恪守,到「解衣磅礴」的自由創造,受篇幅與能力所限,在此無法過多展開,而在這一領域,也早有諸多學者做出了富有見地的研究。[35]這里僅希望通過頗為淺顯的中西理論對比,更多地窺見德勒茲身體理論的來龍去脈,希望在「無器官的身體」「慾望機器」與「道」「氣韻生動」等一系列中西方概念的背後,對於作為理論、作為藝術與作為日常生活的身體,能夠有更為深刻的體認與更加全面的理解。
33 張琦,《讀德勒茲<千高原>有感》[J],《當代外國文學》,2015-10-15:139。
34 韓桂玲,《吉爾·德勒茲身體創造學研究》[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70。
35 具代表性的相關研究有:[法]弗朗索瓦·于連,《本質或裸體》[M],林志明、張婉真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美]馮珠娣,《饕餮之欲:當代中國的食與色》[M],郭乙瑤、馬磊、江素俠譯,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及國內:熊十力,《境由心生》[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4;張再林,《作為身體哲學的中國古代哲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等等。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3 Comments 83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