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LOP
  • 馬六甲
  • Malay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IPLOP's Friends

  • Malacca 皇京港
  • Suyuu
  • ucun estutum
  • ili 河
  • Scarborough 黃岩
  • Spratly Island
  • 馬厩 儺淄
  • TV Plus
  • 楊薇
  • 有格 台
  • Jambatan Tamparuli
  • Cheung Po Tsai Cave
  • 水牆 繪
  • Ratna Man Tirwa
  • 字詞過度

Gifts Received

Gift

iPLOP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iPLOP's Page

Latest Activity

iPLOP posted a blog post

嫣然·起跑點之外:AI世代的地圖新課題 下

從依賴AI到駕馭AIAI能幫助我們,但也可能讓人懶惰。小故事:AI幫忙的作文比賽 一位高中女生,用AI激發靈感,再用自己的語言完成文章,最後奪冠。她說:「AI幫我開了腦洞,但故事是我自己的。」 這就是駕馭AI的關鍵:把AI當作工具箱,而不是拐杖。父母的新角色:同行而非導航陪孩子問問題鼓勵跨領域探索允許嘗試錯誤以身作則,持續學習父母不再是「導航員」,而是孩子的「同行者」。文化評論:安全幻覺的崩解「贏在起跑點」與「找地圖焦慮」都是一種文化幻覺。…See More
15 hours ago
iPLOP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我求

"6.在照片中的畫布 一幅二維的圖像,在身體上成為立體的存在,而透過攝影,它又再度轉化為二維的形式。在這個過程中,活生生的畫布「以根本性的方式改變了原本繪畫圖像的語境詮釋」[56],照片亦然。除了身體彩繪之外,攝影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自我體驗,可與照鏡子的經驗相比。 「它讓我有機會從一個外部的角度看自己,而且不帶批判——這在照鏡子的時候很少發生。」(Lucy) 「我在照片裡,但不知為何又不像是我自己。」(Alisa)…"
Tuesday
iPLOP posted a blog post

嫣然·起跑點之外:AI世代的地圖新課題 上

起跑線的焦慮:一代父母的心病在家長群組裡,「贏在起跑點」大概是最常出現的關鍵詞。有的爸媽一邊抱怨補習費太貴,一邊又擔心孩子慢一步就會輸掉一生。這種焦慮,幾乎成了一代父母的共同語言。但是,冷靜想一想:人生真的有一條「起跑線」嗎?即使有,AI時代到來後,那條線還存在嗎?…See More
Sep 8
iPLOP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我求

"駱頴佳: 流行文化快感 回到法蘭克福學派(The Frankfurt School)的傳統,流行文化工業所產生的快感一直是其批判所在。阿多諾在(Theodor W. Adorno)《美學理論》(Aesthetic…"
Aug 30
iPLOP posted a blog post

愛墾主張·錯失的焦慮:FOMO如何吞噬我們的生活

在社交媒體的時代,幾乎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經歷過「Fear of missing out」(FOMO,錯失恐懼症)。當朋友們在 Instagram 打卡演唱會、展覽或旅行,而自己只能滑手機「隔岸觀火」時,心裡那種被排除在外的不安感,恐怕再熟悉不過。FOMO 不只是心理學上的小詞彙,它更是一種廣泛蔓延的時代病,甚至成為社會隱憂。法國社會學者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有個著名的概念——「習態」…See More
Aug 26
iPLOP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气韵、神韵

"故事的敘述實際上可以幫助人類生活與人性,鼓勵同理心、動員對社會變革的支持,以及支持社會運動(Fernandes,2017,第5頁)。George Landow(1997)與 Michael…"
Aug 16
iPLOP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我求

"Jonathan Kramnick《Criticism & Truth》:為批評辯護,為閱讀復權 耶魯大學英語教授 Jonathan Kramnick 在 2023 年出版的《Criticism & Truth》中為當代文學批評發聲。他所面對的背景,是人文學科在大學與公共領域的制度性衰落:與過去的輝煌相比,如今的文學研究不僅在高等教育體系中失去核心地位,也在與 STEM…"
Aug 12
iPLOP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气韵、神韵

"愛墾APP:文學批評與真理~~ 1.耶魯大學英語教授克拉姆尼克(Jonathan Brody Kramnick)在其2023年著作《Criticism & Truth》中為批評辯護,他證明其價值的基礎是:「文學研究學科特別理解自己相對於其前身地位,和我們現在稱為 STEM…"
Aug 9
iPLOP posted a blog post

愛墾APP:陳明發《濾思場》271

陳明發短語篇章風格濃縮而具有詩意,結合哲理與日常意象,對比捷克作家卡爾·齊爾曼(Karel Čapek,1890-1932,捷克作家)在《口袋故事》(Tales from Two Pockets)中的短篇段子,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來理解:一、語體與形式:詩性片語 vs 敘事段子特點陳明發《濾思場》齊爾曼《口袋故事》形式詩性短語,濃縮意象,有文人語感小故事、懸疑/諷刺小說式段落語氣含蓄、婉轉、諷刺中帶抒情幽默、機智、直接,但富有哲理篇幅短至百餘字,具“警句體”特質約數百至數千字,有完整人物與情節 二、主題比較:真誠與偽雅、碎裂與無人肯領陳明發語句重點:「一群雅人忙敬酒,詩句全浸酒。 溫泡掌握不好熱度,玻璃瓶破了。 真性情再怎麼千雲,此時誰也不願意嚐碎片。」這三段話可視為一種文人社交場域的隱喻批判: “雅人敬酒” → 象徵文人圈子中表面的詩意與禮節; “詩句全浸酒” → 藝術或靈感的過度消費與商品化; “玻璃瓶破”、“碎片無人願嚐”→…See More
Aug 7
iPLOP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我求

"愛墾APP:學術工作不應只有一種樣貌 閱讀了〈學術殿堂叙事(虚構個案)〉,我感受到文中作者對於學術堅持與自我要求的誠意。然而,在其筆下,也浮現出一種值得討論的學術價值觀。身為同樣關注學術生態的成員,我希望從三個角度,與圈中同仁共同反思當代學術發展的多元可能。 一、資源優勢與學術價值的關聯性 作者在文中提到,自己在任職期間擁有穩定的研究經費,能夠持續購書、投入田野調查與研究,並以此作為嚴謹學術態度的表現。這樣的自律精神值得肯定,但也顯示出對資源充足與學術成就之間強烈的連結假設。 然而,當前全球的學…"
Aug 6
iPLOP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我求

"愛墾APP:學術殿堂叙事~~以前在社群聊過學術研究與藏書的事,今天想更直白地說清楚一點。 在這個資訊爆炸、學術快速演進的時代,不持續更新就等於出局。別說什麼研究,「不讀新書」在某些領域(像歷史、考古)根本等於落伍。新資料隨時可能推翻你過去引以為傲的論文,還自稱學者?太勉強了。 當然,買書真的不便宜。但如果你想做研究,這就該是你投資自己的一部分。當年我還在國立大學時,每年研究經費很夠用,該買的書一本沒少。關鍵在於:有心,就該自己去爭取資源,何必抱怨沒錢。 比較令人無言的是,有些退休老學者,不願退休…"
Aug 5
iPLOP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气韵、神韵

"愛墾APP:德勒兹藝術情動~~ 藝術與感受性(sensation):藝術不是一種裝潢或風格,不是為了使素材變得更加好看或者更便於消費。藝術或許也有意義或者信息,但是使其成為藝術的,不是它的內容而是它的感受性、它的可感性力量或風格。 對應文本:《The Logic of Sensation》(Francis Bacon: The Logic of Sensation)~❝ What makes a work of art is not its form or its…"
Jul 29
iPLOP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气韵、神韵

"愛墾APP:馬赫对“情動轉折”的啓示~~奧地利物理學家、心理學家、科學史學家與哲學家恩斯特·馬赫(Ernst Mach;1838年—1916),提倡「經驗唯實論」(empirio-criticism),主張所有知識應基於直接感官經驗,而非抽象的形上學推論。他的學說,對“情動轉折”(affective turn)下的認知心理學有何貢獻? 恩斯特·馬赫(Ernst…"
Jul 29
iPLOP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我求

"達馬西奧《當感受湧現時》 對曾經真實地感知到的某個客體的那些痕跡性記憶,不僅包括對該客體的感覺方面的記錄,如顏色、形狀或聲音,而且包括對動作調節的記錄,這些動作調節必然伴隨著感覺信號的收集;另外,這些記憶還包含著對該客體的必然的情緒反應的記錄。因此,當我們回憶一個客體的時候,當我們允許這些痕跡把它們內隱的信息變成外顯的時候,我們提取的不僅是感覺數據,而且還有相應的運動和情緒數據。當我們回憶一個客體的時候,我們回憶的不僅是一個實際客體的感覺特點,而且是有機體對該客體的過去反應。(達馬西奧[Anto…"
Jul 27
iPLOP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气韵、神韵

"達馬西奧《當感受湧現時》~~意識使我們知曉到悲傷或快樂、苦難或幸福,感受到尷尬或驕傲,哀悼失去的愛或生命。意識的起源與本質,自古以來深深吸引著人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揭開其神秘面紗,一方面對釐清我們人性的根本所在至關重要,另一方面又對人類全體的認知限度構成了巨大挑戰。在千百年來探尋意識的漫長征程中,有無數理論和作品誕生,但僅有少數是開創性的、突破性的,成為裡程碑式的存在,值得作為新研究的基礎,《當感受湧現時》便是其中之一。 《當感受湧現時》是達馬西奧有關意識在心理層面以及在人腦中如何構建的思考,更…"
Jul 25
iPLOP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风度

"主體間性 主體間性,是20世紀哲學中出現的一個基本范疇,它的主要內容是研究一個主體怎樣與另一個主體相作用的。 從十七世紀笛卡爾提出「我思故我在」形成西方哲學主體主義的開端,到胡塞爾借由「先驗自我」提出主體間性概念,再到海德格爾、哈貝馬斯等人對主體間性理論的完善和延伸,西方哲學的研究范疇經歷了從主客體二分的主體主義到主體交互關係的主體間性,雖然主體間性理論在此過程中不斷完善,但始終存在問題,最突出的是主體間性理論中對客體實踐基礎的忽視。 主體間性是有別於傳統主客體關係的「主體—&mda…"
Jul 22

iPLOP's Photos

  • Add Photos
  • View All

IPLOP's Blog

嫣然·起跑點之外:AI世代的地圖新課題 下

Posted on August 21, 2025 at 2:00am 0 Comments

從依賴AI到駕馭AI

AI能幫助我們,但也可能讓人懶惰。

小故事:AI幫忙的作文比賽



一位高中女生,用AI激發靈感,再用自己的語言完成文章,最後奪冠。她說:「AI幫我開了腦洞,但故事是我自己的。」



這就是駕馭AI的關鍵:把AI當作工具箱,而不是拐杖。…

Continue

嫣然·起跑點之外:AI世代的地圖新課題 上

Posted on August 20, 2025 at 5:30pm 0 Comments

起跑線的焦慮:一代父母的心病

在家長群組裡,「贏在起跑點」大概是最常出現的關鍵詞。有的爸媽一邊抱怨補習費太貴,一邊又擔心孩子慢一步就會輸掉一生。這種焦慮,幾乎成了一代父母的共同語言。

但是,冷靜想一想:人生真的有一條「起跑線」嗎?即使有,AI時代到來後,那條線還存在嗎?…

Continue

愛墾主張·錯失的焦慮:FOMO如何吞噬我們的生活

Posted on August 7, 2025 at 5:30pm 0 Comments

在社交媒體的時代,幾乎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經歷過「Fear of missing out」(FOMO,錯失恐懼症。當朋友們在 Instagram 打卡演唱會、展覽或旅行,而自己只能滑手機「隔岸觀火」時,心裡那種被排除在外的不安感,恐怕再熟悉不過。FOMO 不只是心理學上的小詞彙,它更是一種廣泛蔓延的時代病,甚至成為社會隱憂。

法國社會學者布赫迪厄…

Continue

愛墾APP:陳明發《濾思場》271

Posted on June 27, 2025 at 2:05pm 0 Comments

陳明發短語篇章風格濃縮而具有詩意,結合哲理與日常意象,對比捷克作家卡爾·齊爾曼(Karel Čapek,1890-1932,捷克作家)在《口袋故事》Tales from Two Pockets中的短篇段子,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來理解:

一、語體與形式:詩性片語 vs 敘事段子

特點…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