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hgabat's Blog (174)

未来學:藝術與人類的「時代之問」8

深圳大學戰迪副教授 《短視頻展演的數字審美與情感邏輯——基於「非常規數據庫」視角》

短視頻平台以「非常規數據庫」的樣貌索引、編輯、合成了一幅幅生動、新穎的藝術展演圖景,使得長久以來條塊分割的類型化藝術獲得交流、對話、雜糅的無限可能。短視頻的創作者實現了從情感勞動到情感演繹的藝術蛻變,而研究者從媒介現象中提取關乎文化技術、文化邏輯、文化習俗的深層次動因和規律,以建設性而非批判性的姿態融入其中。

英國創意藝術大學比吉塔·霍齊亞教授 《裂變:數字藝術策展》…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July 26, 2024 at 5:30pm — No Comments

未来學:藝術與人類的「時代之問」7

第五單元:藝術傳播與媒介融合

日本北海道大學應雄教授 《藝術:在當下中經驗未來》

藝術就是當下,當下的藝術就是未來。藝術是虛構,但虛構不是捏造而是創造,創造必然關涉未來。他通過對讓·魯什、埃裡克·侯麥等導演作品的相關闡釋,說明電影與未來的必然關聯。正是無可捉摸的未來,才是藝術的持久動力,也是虛構的魅力所在。

復旦大學湯筠冰教授 《速度理論視閾下的當代藝術傳播轉向》…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June 8, 2024 at 7:00pm — No Comments

未来學:藝術與人類的「時代之問」6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包新宇副研究員 《自由、解放、奴役、異化——基於「社會加速批判理論」視角的反思》

近幾年多個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及其作品,如攝影、裝置藝術、聲景療愈等,我們能夠借助由科技和藝術內容兩個參數所構建的、具有原創性的分析框架工具,探討科技發展背景下藝術未來新形態的發展趨勢,對藝術的使命和方向、科技倫理、藝術家的創作動力和受眾心理等趨勢性問題作出探索。

第四單元:文化遺產和傳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新加坡萊弗士音樂學院蔡曙鵬教授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新加坡個案研究報告》…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June 6, 2024 at 3:30am — No Comments

未来學:藝術與人類的「時代之問」5

中國人民大學郭春寧副教授 《開放的作品與去中心的元宇宙:追溯NFT數字藝術機制源頭》

NFT數字藝術藏品已經成為近來藝術界熱議的話題,「加密藝術」也在區塊鏈等新技術和新系統的加持下登上嶄新的舞台。對於這種新的文化藝術現象,我們需要從更為深入和具有比較視域的角度中透視。加密藝術的生成機制和去中心化,是通過對數字身份、公平交易和游戲性進行的討論。而NFT作為一種指向未來的「元宇宙」,將帶來開放的作品在新時期的革命性。

中國人民大學丁方教授 《新文科視閾下的新建一流學科「藝術技術學」》…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May 12, 2024 at 11:00am — No Comments

未来學:藝術與人類的「時代之問」4

日本東京大學施堯博士 《沖繩神歌的再語境化實踐:以首裡庫爾納保存會為例》

現代沖繩社會中,神歌的再語境化過程中並沒有一個完全意義上的主導者,多方行動者對神歌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期待,合作與對抗發生在每一次演出中。對於神歌在現代沖繩的復興和發展,我們既不能用「本質主義」的「連續性」觀點來看,也不能僅從「功能主義」的角度考察民俗表演對於當下社會的功能性,這樣得到的結論一定是片面而偏頗的。

四川大學徐新建教授 《當藝術轉向「成為」:一種改變,多個問題》…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May 10, 2024 at 6:30pm — No Comments

未来學:藝術與人類的「時代之問」3

第二單元:藝術與人類未來社會生活

日本神奈川大學周星教授 《從「生活機器」到「生活藝術」——當代中國生活革命的方向》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余年的歷程給人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巨變,引發了深刻的「生活革命」,期間經歷了從「生活機器」到「生活藝術」的發展過程。生活的變化使民俗學的關注對象也發生了改變,日常與非日常的區別越來越模糊,民俗的概念從被污名化到被審美化,喚起了國民的鄉愁,使各種民俗藝術獲得了新生的機會。

北京師范大學高丙中教授 《國家藝術基礎設施建設與大眾參與藝術的新形式》…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May 10, 2024 at 4:00am — No Comments

未来學:藝術與人類的「時代之問」2

北京大學彭鋒教授 《黑格爾與顛倒黑格爾——關於中國藝術史的構想》

在同一個藝術門類內部,中國藝術的發展也遵循著黑格爾的規律,這種規律稱之為「黑格爾」;在一個藝術門類向另一個藝術門類的發展中,中國藝術的發展體現出來的規律與黑格爾剛好相反,這種規律稱之為「顛倒黑格爾」。中國藝術在境界的發展上遵循「黑格爾」規律,在門類的發展上遵循「顛倒黑格爾」規律。用黑格爾與顛倒黑格爾,可以對中國藝術發展的脈絡作出更加合理的解釋。

北京師范大學王一川教授 《藝術與人類的未來之魂》…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May 7, 2024 at 9:00pm — No Comments

未来學:藝術與人類的「時代之問」1

編者按:面對日新月異的世界格局和不斷更迭的時代風潮,人類社會如何良性發展,人類如何迎接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未來,是每個人都應關注的時代命題。2022年11月9日至13日,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舉辦「2022年國際藝術理論研究學術論壇」,以「藝術與人類未來」為主題,邀請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法國、日本、新加坡等6個國家的58位學者進行對話交流。現將學者的精彩觀點摘編如下,以饗讀者。



中國傳媒大學校長張樹庭致辭:…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April 26, 2024 at 8:30pm — No Comments

李志民·文化與文明的區別

文化與文明兩個詞語含義相近,但所指不同。文化是中性概念,文明具有褒義概念。

文化指一種存在方式,有文化意味著某種程度的文明,但沒有文化並不意味是野蠻。文化是人類征服自然、適應社會和改造社會的活動、過程、成果等多方面內容的總和。具體內容指人類群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工具、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學藝術、道德規範,律法制度、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情趣,精神圖騰等等。文化分爲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哲學思想(包括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等)。…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December 24, 2023 at 1:00am — No Comments

敬文東:漢語的農耕經驗 下

[17]參閱周策縱:《棄園詩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4年,第150-185頁。明人謝榛說得更為明確:「自然妙者為上,精工者次之。此著力不著力之分,學之者不必專一而逼真也。」(謝榛:《四溟詩話》卷四)金聖嘆對直尋理解 得十分直白。他在《選批唐詩》中評溫庭筠《經李征君故居》「一院落花無客 醉,五更殘月有鶯啼」一聯時指出:「逐字皆人手邊筆底尋常慣用之字,而合來便成先生妙詩。」

[18]顧隨:《中國古典詩詞感發》,前揭,第215頁。《詩品•序》:「若乃經 國文符,應資博古。撰德駁奏,宜窮往烈。至乎吟詠情性,亦何貴於用事?『思 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臺多悲風』,亦惟所見;『清晨登隴首』,羌無故實;『明月照積雪』,詛出經史。觀古今勝語,多非補假,皆由直尋。」 美國小說理論家韋恩·布斯(Wayne…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October 31, 2023 at 5:30pm — No Comments

敬文東:漢語的農耕經驗 中

注釋:

[1]龔鵬程說:「先秦諸子及大小戴記中充滿著這樣的問答形式:『何謂x?』『所謂x者,謂……』或『所謂x者,y也。x謂之y者,以……』問題 是,x不只是y,它更常是a、b、c、d、e……」但這並不意味著直觀特性的被破壞,恰好相反,是對直觀原則的維護,因為連龔氏也不得不承認,這樣的問答方式表面上是「以字解字」,但實質是以事釋字,而事必將被直觀洞見(龔鵬程:《漢代思潮》,前揭,第112頁)。

[2]盧卡奇:《小說理論》,燕宏遠等譯,商務印書館,2013年,第19頁。…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October 23, 2023 at 10:30am — No Comments

敬文東:漢語的農耕經驗 上

祖傳的農耕經驗隨身攜帶著無法被掩飾的直觀特性,它清澈、質樸[1],恰如盧卡奇(Georg Lukács)所說:「星空就是可走和要走的諸條道路之地圖,那些道路亦為星光所照亮。」[2]按其本義(或本意),直觀特性更傾向於強調人與各類情、事、物藹然相雜處,更願意全方位委身於人所遭逢的各種物、事、情。而所有的激情和詩意,還有從一開始就必須配備的人倫物理,向來只存乎於情、人、物、事的藹然相雜處,不內在於也不外在於有緣和人相遭逢的一切物、事、情,當然,還包括除自己之外的其他各色人等[3]。所謂道器不二,所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4], 所謂「人與天調,然後天地之美生」[5],都建立在這個數千年來堅不可摧,後來卻慘遭崩解的基礎之上[6]。這樣一種植根於泥土樸素觀念,這樣一種出自於谷物的清澈念想,更願意歡喜於「心傳目擊之妙」[7],傾情於「目擊道存」[8]所表征的境界,波德萊爾(Charles Pierre…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October 18, 2023 at 7:00pm — No Comments

張尕︱藝術意義:創造個人獨特宇宙(5)

藝術家要擁有自己觀看世界的“取景器”

孫嘉:是否有很多從事媒體藝術、生物藝術的藝術家會與科學家進行合作?在您看來,藝術家和科學家的合作通常是怎樣的?您也曾提到過,許多藝術家也會自己編程、做硬件。在您看來,這是否算作“跨界”?在媒體藝術等領域,是否諸如編程這樣的技能已成爲一種必需品?

張尕:我經常打這樣一個比喻,那就是當你使用一個135畫幅或120畫幅相機的時候,不管是數字的還是膠片的,你看世界的視角是已經被預先設定的,被相機的設計所固定,即一個是135的長方形,另一個是…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August 24, 2023 at 7:30am — No Comments

張尕︱藝術意義:創造個人獨特宇宙(4)

我在“媒體藝術21—2000年以來全球媒體藝術實踐與反思,及其教學探索”的後人類章節的序言里提到過,“後人類狀況”其實始於後現代。而後現代則是被遮蔽的後人類。最簡單的原因即:如果説人類中心論是現代性立足之本,像海德格爾所説:“我們所謂的現代時期,是由人類成爲存在的核心和標準這一事實來界定的。而人就是一切存在的基底,用現代的話來説,就是一切客觀性和表現的基底。”( [德]…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August 11, 2023 at 8:00am — No Comments

張尕︱藝術意義:創造個人獨特宇宙(3)

我們認爲,近二十年來,在日益顯著的人類世印記中,媒體從是人的延展這一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的經典論斷,演變爲媒體與人共生的新的生態狀況;從媒體是人的機器外延,到人與機器的互爲關聯。也因此,後人類主義成爲一種主導媒體藝術走向的趨勢。

就當代藝術更廣泛的大語境來説,從2012年卡塞爾文獻展對後人類話題非命名式的關注開始,到今年(2022)威尼斯雙年展以後人類作爲橫貫主題展的框架來看,全球藝術界對於人類紀以及後人類話題已形成普遍的共識。這個項目正是以“後人類”(Posthuman)、“生態”…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August 7, 2023 at 1:30am — No Comments

張尕︱藝術意義:創造個人獨特宇宙(2)

孫嘉:我們比較熟知的紐約Bitforms Gallery、Bryce Wolkowitz Gallery,以及德國ZKM媒體藝術館等都是專門展示媒體藝術的畫廊,又或者像新媒體藝術團隊teamLab也在日本東京創立了數字藝術博物館。這些畫廊或博物館與展出傳統形式藝術的場館是否存在區別?

張尕:Postmasters1996年展出了“Can you…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August 5,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張尕︱藝術意義:創造個人獨特宇宙(1)

內容摘要:中央美術學院特聘教授、科技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張尕,多年來關注並持續討論藝術領域中對技術媒介的應用、後人類主義、新藝術中的生態平等等問題。本文介紹了媒體藝術的定義、歷史、收藏和展出機構,以及與媒體藝術相關的教學及項目實踐,媒體與人的關係,從媒體是人的延展演變爲媒體與人共生;從媒體是人的機器外延,到人與機器的互爲關聯。因此,後人類主義成爲一種主導媒體藝術走向的趨勢。另外,張尕分析了建立在廣義生態論基礎上的生物和生態藝術,以及具有自身發展邏輯的機器與人的關係,並對元宇宙問題給出了自己的理解。

媒體藝術有其不可替代的當代性和在場性

孫嘉…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August 3, 2023 at 3:00pm — No Comments

曹鏡明:詩歌、文學與文明(下)

綜述,在上述內容中便解決了首要的兩個問題:

一是怎麼看待詩歌?

詩歌無非就是「表現」內在的情感,或是「再現」外來的印象的一種以「文字」為藝術的表現形式;

二是詩歌與文學的關係?

最早的文學形式就是「詩歌」,也就是說任何以「文字」為形式的藝術作品,都是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從「詩歌」衍生出去的;

最後一個問題:詩歌對人類文明產生什麼影響?…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January 26, 2023 at 6:09pm — No Comments

曹鏡明:詩歌、文學與文明(上)

筆者以為,凡知所以然才能知其然;如若想要對「詩歌」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知,首先需要弄清的就是「詩歌」是什麼?與「文學」有什麼關係?如此對「人類社會」產生什麼影響? 

是什麼?朱光潛在《詩論》中談到:「詩是人生世相的返照」 

筆者深以為然,並作出如下分析: …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January 22, 2023 at 6:00pm — No Comments

習近平: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 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摘錄 下)

第二,深化研究中華文明特質和形態,為人類文明新形態建設提供理論支撐。



在五千多年漫長文明發展史中,中國人民創造了璀璨奪目的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西方很多人習慣於把中國看作西方現代化理論視野中的近現代民族國家,沒有從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角度來看中國,這樣就難以真正理解中國的過去、現在、未來。



要把中華文明起源研究同中華文明特質和形態等重大問題研究緊密結合起來,深入研究闡釋中華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發展路向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演進格局,研究闡釋中華文明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質和發展形態,闡明中國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蘊。…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October 20, 2022 at 3:3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