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ung Po Tsai Cave's Blog (282)

董迎春 覃才·民族誌書寫與民族誌詩學(2)

顯然,「住在土著人中間」作為科學民族誌最重要的方法、原則,在創造最佳的田野調查工作條件之時,也暗指了田野調查的最佳田野狀態即是「浸泡」於某個民族和地方當中。因為開展田野調查的目標及最終的民族誌文本即是「理解土著人的觀點、他和生活的關係,認識他眼中的他的世界」,所以民族誌工作者在開展田野調查的過程當中,都會采取借力中間人或直接與當地人交流或訪談的方式,觀察、記錄當地人的民俗、儀式、制度、文化等,以求在一定時間內能夠較客觀、全面地觀察、記錄某個民族和地方的人及其生活。



可以說,民族誌工作者的田野調查即是在一種「浸泡」式的最佳田野條件和文化狀態下,觀察、記錄某個民族和地方的社會結構和價值世界。…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March 27, 2023 at 7:30pm — No Comments

董迎春 覃才·民族誌書寫與民族誌詩學(1)

【摘要】在西方20世紀初的民族誌理論、20世紀70年代的民族誌詩學理論及20世紀末的文學人類學轉向研究的綜合影響下,民族誌書寫和民族誌詩學話語理論越來越普遍地被用於概觀中國少數民族詩歌的創作和文本特征。從「文化書寫」層面看,民族誌關於遠方異地某個民族、地方的田野調查及文化「深描」,民族誌詩學對部落的、口頭的詩歌進行翻譯實驗及詩性構建,與少數民族詩人「浸潤」於本土、本民族、本文化的民族詩歌創作與轉譯有著本質的重疊和共通性。考察民族誌書寫和民族誌詩學理論與少數民族詩歌創作及文本的「嵌合」關聯,對消減當前學術界對少數民族詩歌創作和文本經驗性、感性的民族誌和民族誌詩學觀念,構築現代漢語詩歌中少數民族詩歌作為一種「文化書寫」的詩學特征具有重要意義。



新世紀以來,民族誌和民族誌詩學是學術界研究少數民族詩歌(文學) 創作、文體風格及話語特征時常用的概念和視角。美國學者馬克·本德爾…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March 26, 2023 at 7:30pm — No Comments

顏崑陽:詩是智慧的燈:「詩性心靈」特質與「詩意義」的感發(13)

「獨」另外有個「獨立」的意思,這就是莊子在〈大宗師〉所說的「見獨」。每個生命都是不可替代、不能複製的「獨體」。我今天生成這個樣子,不管外在的形體或內在的才性,都是獨一無二,沒有影印機可以完全複製。一個人能自覺其生命是「獨體」,而徹悟到他「當體自足,了無缺憾」,在精神上根本不必依賴別人的愛賞、讚譽,當然也就不必在乎別人的鄙棄或毀謗,甚至生命本身的死生壽夭也可以順其自然,這就是「見獨」了。



一個人假如不能徹悟自己的生命是個「獨體」,就經常會拿自己和別人比較。「比較」是挫折的来源,我比人美,固然高興;但是,相對的比別人醜,不就傷心了嗎?我比別人尊貴,固然高興;但是,相對的比別人卑賤,不就傷心了嗎?在這種「比較串」的世俗價值體系中,一輩子都比不完,因此人們就生活在悲喜哀樂的鎖鏈之中,解脫不開来。其實,一個人活著最好不要比来比去,只要活出自己最真實的樣子,便是「見獨」了。…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February 24, 2023 at 9:23am — No Comments

顏崑陽:詩是智慧的燈:「詩性心靈」特質與「詩意義」的感發(4)

今天自然生態之所以被破壞殆盡,就是因為我們總把自然景物當做「功利性」的資源,而不是將它當做「觀賞」的對象。什麼紅尾伯勞、黑面琵鷺,再珍貴的保育類動物,也會被吃光光。一個沒有詩的時代、人們普遍缺乏「觀賞心」,大自然中最美好56的景物就都逐漸在走向毀滅。想要讓自然生態回復生機,其「本」不在法律,而在「美育」;從生活教育去找回人們的「觀賞心」、找回人們的「詩性心靈」,才是「務本」之道。手握著權力的爺們,怎麼到現在還不能覺悟,我們這個社會最根本需要的並非人民在經濟上的「競爭力」,而是在生活上的「觀賞心」!(三)同情心「詩性心靈」的第三個特質是「同情心」。「同情心」與詩有何關係?我們就用蕭統〈陶淵明傳〉所記載的一段故事来說明:(淵明)為彭澤令,不以家累自隨,送一力給其子,書曰:「汝旦夕之費,自資為難。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這段故事很感人,其中蘊含著讓我們沉思的道理。陶淵明離家去擔任彭澤令,沒有攜帶眷屬。他很關愛自己兒子,就派遣一個僕人到家裡,協助砍柴挑水的勞務;但是,他又特別叮嚀兒子:「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這句話雖然沒有格律,卻是「詩…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January 20, 2023 at 9:30pm — No Comments

顏崑陽:詩是智慧的燈:「詩性心靈」特質與「詩意義」的感發(2)

桓溫從當年種柳到現在重過金城,前後已隔了二十八年。 他見柳樹老了,因而感受到自己也老了,都經不起歲月的摧殘, 因此才掉著眼淚說:「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桓溫是大將軍, 擁有那麼高的權力、地位,在沙場上又是何等驍勇!然而對著 自己手種的柳樹,卻怎麼脆弱到掉眼淚呢?這是非常深沉的生 命存在悲情。



生命存在的基底就是「時間」。用權力、金錢可以 買得一切,卻買不到「時間」。歲月的流逝,生命的有限與無常, 就是存在的本質;再大的權力、再多的金錢也改變不了它。人 一旦感受到這種生命存在的有限與無常,悲涼之情就會從心靈 深處湧現出来。 生命的「存在」,不能只從先驗本體,以抽象概念去認知, 那只是理論。柏拉圖所說的「理型」、亞里斯多德所說的「第一因」,對我們来說都非常遙遠,太抽象、太理論了;一點兒都不 切身、不實在。



依照中國莊子或西方存在主義者的說法,生命 的「存在」就是:一個獨特、具體的「自我」;沒有誰問過這個 「自我」同不同意,他就被「拋擲」到某個特定的時空場所而…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January 18, 2023 at 3:00pm — No Comments

顏崑陽:詩是智慧的燈:「詩性心靈」特質與「詩意義」的感發(1)

一、詩,是人生智慧的燈



今天,我来到這兒,想從年輕人的身上找到詩;因為年輕的生命,就是一首詩。大約二十幾年前,我在大學課堂上講詩, 向台下望去,一張張年輕的臉龐都是詩,教室氣氛非常「唐代」。 可是,二十幾年後,最近我在一些場合講詩,看到的臉龐就很少有詩意了。我懷疑,這果真是一個沒有詩的時代呀!



沒有詩的時代,不僅指我們這個時代不寫詩、不讀詩;更指的是我們的生活已不存在「詩」的質素,人們的心靈沒有詩的美感,也不需要有詩的美感。



或許,清華大學不一樣吧!這兒是頂尖的大學,最優秀的年輕人才可以到這兒讀書,所以我 期望今天在這兒,從各位身上能找到詩。 現在,我已經找到詩了,從一張張燦爛著笑意的臉龐,連接到窗外那排洋溢著生意的花樹,都是詩。



幾年前,我曾經提倡過「生活詩人」這個觀念,也幫一個 出版社主編過一系列稱為「生活詩人」的書。什麼是「生活詩 人」?從字面意義来說,就是「能將生活過得像詩一樣的人」。 …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January 17, 2023 at 3:00pm — No Comments

林德俊的詩《老街》

脫掉昨晚的那件寂寞

不小心踩到雨後老街的一灘鄉愁

「詩是童年派來臥底的嗎?」

突然我成了背著彩虹出遊的蝸牛

愈走愈慢愈走愈慢,趕不上

名叫急促的文明病

 

甘脆坐下來聽老樹下的阿公說故事…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December 10, 2022 at 10:37pm — No Comments

林德俊《在城市的身體中旅行》

一節一節的日子串起 生活

一格一格的窗景串起 人生

雖然心境時常被莫名的雨

下得一塌糊塗

今天卻意外聽見大廈和老樹辯論

誰是誰的家具

昏黃中行過一座呢喃的城市

一首詩隨電動車門驟然開啟…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December 10, 2022 at 9:30am — No Comments

葉櫓·詩性何物?(4)

一個詩人在面對現實時,是妥協迎合還是抗爭批判,是一種生存的姿態。這種生存姿態決定著他詩的視角和品質。記得多年前《詩刊》以“遠去的帆影”為題征請詩人寫“同題詩”,其中有寫得很優美的,但是唯獨牛漢的那首給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原因在於,他的視角是迥異於一般人的。他在詩題下寫了“這個美妙的命題,是立在岸上的人擬的”,明確地揭示出不同的觀察視角和“在場者”身份的不同,是怎樣決定著詩的內涵和品質的。被人們口耳相傳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成為一種悠遠遼闊的詩境而凝定成畫面,有多少人會想到這兩句詩也許還包涵著李白無盡的人生感慨呢。牛漢同樣在感嘆這一美妙的命題時,提醒著人們:

 

我是一葉帆

滿是補丁的粗麻布帆…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October 27, 2022 at 10:34am — No Comments

葉櫓·詩性何物?(3)

我說自由詩是“無體之體”,就是強調其無限的可能性,也就是基於詩性感受的無限可能性以及它會尋求新的形式表現要求。有許多經典名篇,如果從“形式”的角度看,根本就是不可重復的,但它們的詩性表現和表達,卻會給後人帶來啟迪性的激勵。其實,在詩歌寫作中,對形式模仿是相對容易的,而要在詩性的表現上有所創新的建樹是相當困難的。

作為一種精神的追求和探索,寫詩或出於感情的波瀾,內心的寄托,或基於對社會現實的慨嘆,對現象的深沈思考。但是不管是何種動因,均不能背離詩的本性。所以詩性是判斷一首詩成敗得失的根本標準。存在於我們一般詩作中的弊端,不外乎淺薄的濫情和理勝於情的偏執。…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October 26, 2022 at 9:30am — No Comments

葉櫓·詩性何物?(2)

說到感性方式,自然離不開人們在社會現實中的生活感受。詩之所以具有社會性和個人性相結合的特征,正是客觀與主觀相結合的精神產物。我們每每在詩人抒寫自身命運和人生感受的詩篇中,能夠讀出極具個人性特征而又富含社會性內容的佳句。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到“躺在時間的河流上/ 苦難的浪濤 /曾經幾次把我吞沒而又卷起”,我們讀到的是不同時代的偉大詩人對自身命運的感嘆和內心的呼喚,但是它也同時賦予了我們對自身人生經歷的審視和反思。這種精神上的共鳴,才是詩性力量的源泉。所以詩性的首要特征,即是它要能在感情上對讀者產生呼應。不能夠在感情上引起人們共鳴的文字方式,可能是別的意識形態,但不是詩。…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October 24, 2022 at 8:28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