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關於情感,二十世紀到底發生了什麼?在一九四零年間,為了吸納那些由於產能過剩而無人問津的商品,美國產業部門開創了市場營銷學(早在在三十年代,弗洛依德的侄子愛德華・巴奈就已經想到了這個概念),這門學科在整個二十世紀蓬勃發展,投資的剩餘價值依賴於經濟規模越來越大的大眾市場。為了獲得更大的大眾市場,工業發展出了一套以視聽媒體為主導的美學,根據工業發展的需要來重新功能化(refonctionnaliser)個人的美學范疇,目的就是刺激個人的消費行為。由此形成的符號貧困同時也是性欲和情感的貧困,這將導致所謂「原始自戀」(narcissisme primordial)的消失:個人在美學上對獨特的事物和獨特性的欣賞能力漸漸消失。
洛克(Locke)早在十七世紀就明白了一個道理:我之所以是獨特的人,是因為我與那些獨特的事物產生了聯系。換言之,我代表了我和我的物品之間的獨特關係。然而,隨著人與工業產品之間的關係被逐漸標准化,此種關係被定型並按區域分類,在市場營銷學看來,每一個區域都是市場的一個部分;而在這個過程中,「獨特」(le singulier)被轉化為「特殊」(particulier)-從而引發各種形式的社群主義(communautarisme)的出現[5]。這是因為,對獨特的特殊化處理就是對個體獨特性的抹殺、是把獨特性徹底溶解在商品的洪流里。
隨著影音技術被運用於營銷,我每天看到的影像和聽到的聲音也就是我鄰居看到和聽到的,如此一來,我過去的個人經歷也逐步等同於我鄰居的經歷。而各種連鎖店的多樣化發展也遵循同樣的道理:這是對(客戶)目標的特殊化處理——這也就是為什麼每一家連鎖店都在做同樣的事情[6]。我的過去與其他人的過去之間的差別越來越少,因為媒體不斷地往我的意識里灌入各種影像和聲音,我個人的過去逐漸被這些影音佔據,也被各種商品佔據(而我會購買這些商品正是因為受到了媒體的影響)。我的過去正在失去它的獨特性,這也就是說,我自身的獨特性也在消失。
一旦我失去了自己的獨特性,我就不再愛自己了:因為愛自己的前提條件是我知道自己是獨一無二的,這也是為什麼「共同體原本是由個人與個人之間的親密性構成的」。這種感性的獨特性通過藝術來體現,並得到藝術的支撐,或者說藝術邀請人們參與符號活動、在集體時間里生產、邂逅這些痕跡(trace)[7]。所以,美學問題、政治問題和工業問題是同一個問題。
消費時代的符號:一個全球性的大貧困
人化(l‘hominisation)指用生命以外的方式(moyen)延續生命,這意味著一種共同生活的出現,也意味著職責分配的基准不再是遺傳,而是命運——即一個人的現在與他的家族史,[8]也就是說一個人的過去影響著這個人的當下——命運在人的歷史中形成,而人作為一個種類,不再是一個普通的生物種類:人化就是個體的獨特經驗的功能性外置(extériorisation fonctionnelle),並被傳遞到他的後代。遠古人類鑿刻礈石的動作是獨特的,後來人在洞穴壁上作畫時的動作也是獨特的——我在這里所說的獨特性是存在的獨特性(ex-sistere,即在自身之外存在),這個獨特性因為各種人造器物(無論是岩壁上的畫還是打磨過的工具)而保存下來並傳遞與後人;這些器物雖然形式多樣,但都是記憶的載體,或者說記憶的技術(mémotechnique ,這個概念尼采曾經研究過,我在後面的章節里也還會談到)。
但是,似乎早在人化一開始,社會就是集體個性化(individuation collective)的產物,這也就是說,所有人(tous)都要參與到一個單一整體( l‘un)的構建過程中去。換句話說,我們通過建立一系列群體性的機制(比如語言、宗教、家庭結構、生產模式等等)來構建某種必要的幻象,並把這個假定的統一體稱作「社會」。而這些被我們稱為結構、系統或者機構等等的群體性機制,都預設了命運本原輔助性的外置化(supposent l』extériorisation originaire supportant des destins.)。而這些組成所謂「整體」的群體性機制意味著社會或者共同體並不實際存在,存在的僅僅是一系列機制的組合。而為了構建「單一整體」,這個組合必然是雙重性的,即同時兼備「獨特」和「共同」的特點。
(原題:斯蒂格勒·論符號的貧困、情感的控制和二者造成的恥辱;翻譯:許煜;校對:王舒柳;De la misère symbolique, du contrôle des affects et de la honte que cela constitue,本文節選自《論符號的貧困》第一冊:超工業時代De la misère symbolique :Tome 1. L‘époque hyperindustrielle,Editions Galilée,2004)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