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吉斯's Blog (205)

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习惯(3)

德·梅伊斯特試圖將我們從被動狀態中晃醒。在他關於屋內的旅行的第二部作品《環繞我的臥室的夜間遠征》中,他走到了窗前,望向夜晚的天空。天空的美麗讓他感到沮喪,因為如此普通的景致沒有得到更加廣泛的欣賞: “現在正在從這片宏偉的景色中感到快樂的人真是太少了!天空對於困倦的人們來說毫無意義地呈現!對於那些出來散步或是擠出劇場人群的人們來說,擡頭望一會兒,讃嘆在他們頭頂閃爍的星群,會花費他們什麽呢?”他們沒有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從前從未這樣做過。他們已經陷入了認為他們的宇宙是令人厭煩的習慣中——於是這種消極的想法也就正當且自然而然地與他們對各事物的期待是相一致的。 



我試圖繞著我的臥室旅行,但是它這麽小,幾乎連一張床也容納不下,以至於我得出結論,如果德·梅伊斯特的理論應用於我居住的小區,或許會更有價值。…

Continue

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December 11, 2019 at 2:58pm — No Comments

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习惯(2)

塞維爾在準備他的旅行時解釋說: “在我之前,有成千上萬的人們不敢去旅行,還有一些的人不能去旅行,而更多的人甚至想都沒有想過去旅行。現在,他們都可以模仿我。最懶惰的人在出發尋找快樂之前將再也不會有任何借口猶豫不決,因為這既不會花費他們的金錢,也不需要努力。”他尤其向窮人和那些害怕風暴、強盜和險峻懸崖的人推薦屋內的旅行。 

不幸的是,德·梅伊斯特自己的開拓性的旅行,的確相似於他的飛行器,並沒有更深更遠的影響。 

故事開始很好。德·梅伊斯特鎖上門,換上他的粉紅色和藍色相間的睡衣褲。不需要行李,他走向沙發,即房間里最大的家具。他的旅行已經將他從往常的無精打采中晃…

Continue

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November 21, 2019 at 6:05pm — No Comments

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習慣(1)

我從巴巴多斯回到倫敦,發現這座城市依然固執地拒絕改變。我已看到蔚藍的天空和巨大的海葵; 我曾經睡在一間以酒椰纖維做屋頂的湖邊度假屋,吃下一條大魚; 我曾和小海龜一同遊泳; 在椰子樹的樹陰下讀書。但是故鄉卻沒有給我很好的印象。它仍然在下雨。公園滿是積水,天空仍然是陰暗的。當我們心情很好,而又看到陽光明媚時,我們會很容易將產生於我們自身之內的情緒歸因於周圍環境所給予的影響。然而在我返回的時候,倫敦的外表卻提醒我,世界對發生在人們身上的任何事件的冷漠。返回倫敦使我感到絕望。我註定要在這個可怕的城市生活下去。在這個地球,恐怕沒有幾個地方比這里更糟了。 …



Continue

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November 21, 2019 at 6:00pm — No Comments

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對美的擁有 (9)

我開始了語言描畫。描述性的文字非常容易地源源湧出: 辦公樓很高,其中一座的頂部就像金字塔,它兩側面有紅寶石般的亮光,天空不是黑色的,而是呈現出一種橘黃。但是由於一種寫實性描述似乎無法幫助我將景致如此動人的原因清楚地表達出來,我嘗試著用比較偏向於心理的語言去分析它的美。這片景致的特別之處似乎是那彌漫於高樓頂上的夜與霧。夜晚讓人將注意力轉向了白天被忽視的辦公樓的方方面面。在陽光的照射下,辦公樓顯得很普通,人們不會對它心生好奇,就像樓體上的玻璃不會吸引人的注意一樣。然而,夜晚卻傾覆了這種在白天被認為是普通的東西; 它允許人們看到室內的情景,並且心生困惑,一切竟然都是如此奇特,令人吃驚和令人讃嘆!辦公室象征幾千人之間的秩序與合作,同時還代表嚴格管制與煩悶無聊。官僚視角的嚴肅性在夜晚被削弱了,或者至少遭到了質疑。在黑暗中我們不禁感到好奇,活動掛圖和計算機終端有什麽用呢?這並不是說它們是多余的,只是它們在黑暗中看起來比較怪異,可疑。…

Continue

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November 10, 2019 at 10:17pm — No Comments

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對美的擁有 (8)

羅斯金的語言描畫十分有力,因為他不僅描繪場景看上去像什麽,如: “草是綠色的,大地是灰棕色的”,而且還用心理學的語言分析它們的力量,"草地很張揚,土地則怯生生的"。他承認許多場景因為美麗而打動我們,但這並不是建立在美學標準基礎之上——因為色彩搭配協調或者事物之間呈現的比例和對稱,而是建立在心理學標準的基礎之上,因為它們體現了一種對於我們而言十分重要的價值或心境。

在倫敦的一個早晨,羅斯金透過窗戶看到了一些積雲。如果只是描述事實,可以說它們形成了一堵墻,幾乎全是白色的,其中有幾個缺口,使得一些陽光可以穿過。但羅斯金以更豐富的心理語言來看待他的對象: "真正的積雲,是雲中最宏偉的……是最不受風勢影響的; 它的整體移動顯得沈重、連續不斷、無法說明,是一種穩定的前進或是後退,似乎它們被一種內在的意願所驅動,或被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所操縱。"…

Continue

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November 6, 2019 at 5:37pm — No Comments

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對美的擁有 (7)

羅斯金不僅鼓勵我們在旅行的時候作畫,同時他覺得我們應該寫,他覺得,寫作就是用文字畫畫,這樣做可以鞏固我們對於美的印象。在他的一生中,他的繪畫非常受人尊敬,但是他的語言描畫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它吸引了公眾的想像力,並且在維多利亞時代晚期給他帶來了顯赫的名聲。…

Continue

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October 23, 2019 at 2:56pm — No Comments

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對美的擁有 (6)

我們可能從繪畫中獲得的另一個好處是: 我們可以對某些風景和建築吸引我們的深層原因有一種清醒了解。我們為自己的品位找到了解釋,我們培養了一種"審美能力",一種對美和醜進行判斷的能力。我們更加確切地知道一座建築物所缺乏的什麽,而這也是我們不喜歡它的理由; 同時我們也可了解我們讃嘆的建築之美緣何而起。我們更快地分析一種令我們感動的景色,並且明確指出它令我們感動的力量從何而來——"石灰巖和夕陽的結合",或是"樹枝越近河邊越稀"。我們從一種麻木的"我喜歡這個"轉變為"我喜歡這個,因為……",最後也能歸結出自己喜歡的特點。即使我們只是在做著試驗和嘗試,關於美的法則也會進入腦中: 光從旁邊照向物體會比從頂部照射下來更好; 灰色與綠色搭配很好; 一條街要給人以空間感,建築物的高度不能超過街道的寬度。…

Continue

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October 23, 2019 at 2:56pm — No Comments

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對美的擁有 (5)

照相本身並不能保證這樣的收獲。對於一片景色真正的擁有,實質是通過有意識的努力注意到各種元素並且了解它們的結構。只要將眼睛睜開,我們就能見到許多美景,但是這份美在記憶中存留多久卻要依賴於我們領悟它的用心的程度。照相機模糊了觀看和注視之間、觀看與擁有之間的區別; 它或許可以讓我們擇取真正的美,但是它卻可能不經意地使意欲獲得美的努力顯得多余。照相機暗示我們,只需拍攝一張照片,我們就做完了所有的功課,然而就清晰地了解一個地方(如一片樹林)而言,就必然包含詢問我們自己一系列的問題,比如,"樹幹是如何與樹根相連的?""霧是從哪里來的?""為什麽一棵樹的色澤似乎比另一棵更深?"——在素描的過程之中,類似的問題不斷出現並得到回答。…

Continue

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October 23, 2019 at 2:54pm — No Comments

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對美的擁有 (4)

有一種標準可以衡量我們是多麽習慣於對細節的疏忽: 如果我們停下來注視一地的風景,停留時間約為完成一幅素描的時間,那我們將被認為是反常,甚至是危險的。十分鐘敏銳的專注是描畫一棵樹所必需的; 然而最好看的樹也很少能讓過路人駐足一分鐘。

羅斯金認為,假若我們只想旋風式地造訪一個遙遠的地方,就難以從這個旅途得到快樂,正如如果我們行色匆匆,就無法注意到垂在籃邊的歐芹這樣的細節。有一段時間他對旅遊業感到非常沮喪,1864年,羅斯金在曼徹斯特向一批富有的工廠老板大聲疾呼: "你們認為火車旅行其樂無窮。你們已經在沙夫豪森瀑布上架了一座鐵路橋; 你們在盧塞恩的泰爾教堂旁的高崖開挖隧道;…

Continue

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October 23, 2019 at 2:52pm — No Comments

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對美的擁有 (3)

為了矯正時弊,羅斯金出版了兩本書,一本是1857年的《繪畫的元素》,另一本是1859年的《透視畫法的元素》,同時他還在倫敦的工人學院里作了一系列的演講。在那里,他教授學生(大多是倫敦的手工藝者)有關明暗法、色彩、尺寸、角度和構圖等方面的技巧。他的演講大受歡迎,他寫的書更是獲得了巨大的商業上的成功,因此,他更深信繪畫不該只是屬於小眾的藝術: "如果想學繪畫的話,每個人身上都有不錯的能力,就像學習法語,拉丁語或數學一樣,可以達到某種程度並且學以致用。"

什麽是繪畫的要點?羅斯金強調為了追求美而畫與一心畫出好的作品或成為藝術家並沒有衝突: "人生來就是藝術家,就像河馬生來是河馬一樣; 你不能把你自己變成別人,就像你不能把你自己變成長頸鹿。"如果他倫敦東區的學生們在完成所有課程後,無法畫出任何可以掛在畫廊里展出的作品,他也並不介意。他在1857年對皇家委員會作了此種表述:…

Continue

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October 23, 2019 at 2:50pm — No Comments

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對美的擁有 (2)

照相機提供了一種選擇。拍照可以稍稍滿足那種擁有的渴望,這種渴望是被一個地方的美麗所激起的; 我們對將要失去一幅珍貴的圖景的焦慮,會隨著快門的每一次閃動而逐漸消失。也許我們還可以嘗試著讓自己完全置身於一個美麗的地方,希望通過讓自己更加接近於這地方而使它們在我們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在亞歷山大港,站在龐培石柱前,我們可以將自己的名字刻在花崗巖上,就像福樓拜那個來自桑德蘭的朋友湯普遜。一種更加合適的方式也許是買一些紀念品——一個碗,一個塗漆的盒子或者一雙拖鞋(福樓拜曾在開羅買了三塊地毯),用以提醒我們已經失去的東西,就像是我們從分離的愛人那兒剪下的一縷髮絲。

約翰·羅斯金出生於1819年2月的倫敦,他大多數作品都圍繞著一個主題,即如何擁有美景。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羅斯金就不同尋常地敏感於視覺世界里最細小的特征。他曾回憶起自己三四歲時的情形:…

Continue

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October 23, 2019 at 2:48pm — No Comments

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對美的擁有(1)

很多地方,我們去過了,但卻只是走馬觀花,或者不以為意; 然而,它們之中,偶爾也會有幾個地方非常特別,給我們強烈的震撼,迫著我們去注意它們。這些地方共有著一種特質,可以用"美"這個籠統的字來概括。這種品質並不見得是指漂亮,也不意味著它包涵任何旅遊手冊所描繪的美麗景點的特征。求助於語言或許是另一種表達我們對一個地方的喜愛的方式。

在我的旅途中有許多美麗的東西。在馬德里,距離我所住的旅館幾個街區的地方,有一塊荒廢的空地,周邊是公寓式的建築物和一個大型的帶有洗車間的橙色加油站。一天晚上,在黑暗中,一列長長的、造型優美、幾乎空無一人的列車在距離加油站屋頂幾米的上方經過,與公寓中間樓層擦肩而過。列車行駛的高架軌道在黑夜里難以辨析,所以列車看上去像是飄浮在半空中,加之列車新潮的造型和從窗戶玻璃散發出的蒼白如幽靈般的綠光,它看上去更像一項傑出的技術成就。公寓里,人們在看電視或是在廚房里忙碌;…

Continue

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October 23, 2019 at 2:46pm — No Comments

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令人眼界大開的藝術(8)

那時有錢人都喜歡到國外旅行。意大利是最受歡迎的目的地,尤其是羅馬、那不勒斯及周邊的鄉村。這些地點常常出現在英國貴族欣賞的藝術作品中,如維吉爾和賀拉斯的詩集,普桑和克勞德的繪畫作品。其中的繪畫作品描繪了羅馬的鄉間風景和具有那不勒斯特色的海岸線。畫作通常表現的是黎明或是薄暮,天空中是一些輕柔的雲朵,雲邊是粉色和金色的。有人想像那天將會,或者已經是,非常炎熱的一天。天空中似乎很安靜,只有潺潺的溪水和劃槳聲劃破寂靜。幾個牧羊女在原野上嬉戲,看管羊兒或照顧金髮的小孩。在雨中的英國鄉間房屋里看到這樣的畫面,許多人會期盼自己能盡可能早地找到機會,渡過英吉利海峽,到意大利一遊。如同約瑟夫·愛迪生在1912年所言: "我們發現自然的作品越相似於藝術作品,就越令人愉悅。"…

Continue

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June 21, 2019 at 2:08pm — No Comments

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令人眼界大開的藝術(7)

幾週以後,凡·高開始另一幅"漫畫"。他告訴他弟弟,"今晚我想開始畫一間咖啡館。它晚上點著煤氣燈,是我吃晚餐的地方,這種地方叫作‘夜間咖啡館’,整夜都開著,它們在這里相當普通。夜晚四處遊蕩的人們,如果沒有錢支付一間寓所或者醉得無法被擡進寓所,可以在這里寄宿。"在創作《阿爾勒鎮的夜間咖啡館》這幅作品時,凡·高為了表現現實的其他內容而不再拘泥於"現實"的某些要素。他並沒有再現景觀本身或是咖啡館的色彩,咖啡館的燈泡變形為發光的蘑菇,椅子的背彎成弓形,地板翹了起來。然而他依然感興趣於表達他對這個地方的真實想法,而如果他必須遵循藝術的那些經典規則,恐怕無法像這樣將他的這些想法表現出來。…

Continue

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February 2, 2019 at 8:04pm — No Comments

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令人眼界大開的藝術(6)

1888年5月初,因為覺得自己住的旅館太貴,凡·高租下了位於拉馬丁廣場2號的一座建築物的一側,這就是著名的"黃色小屋"。這座"黃色小屋"的外墻被他的主人漆成了明亮的黃色,而屋內卻沒有。凡·高對於房屋內部的設計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想讓它顯得單純而樸素,具有南方的色彩: 紅色、綠色、藍色、橙色、硫磺色和淡紫色。他這樣告訴他的弟弟,"我想讓它真正成為‘一間藝術家之屋’——沒有什麽昂貴的東西,但是從椅子到圖畫,每一樣東西都有特色。至於床,我已經買了鄉間常用的床,不是鐵床,而是大的雙人床。它的外表給人堅固、耐久且恬靜的印象。"重新裝飾完成之後,他得意地寫信給他的妹妹: "我在這里的房子,外面漆成鮮黃油般的黃色,搭配著耀眼的綠色百葉窗,房子在一個廣場中,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下,這房子有一個綠色的花園,里面種了梧桐、夾竹桃和洋槐。房子里面的墻完全被刷成白色,地板由紅色的磚塊鋪就。在房子的上空就是耀眼的藍天。在這間房子里,我可以生活、呼吸、沈思和作畫。"…

Continue

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February 2, 2019 at 8:03pm — No Comments

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令人眼界大開的藝術(5)

凡·高之前的畫家常常忽視這些相互形成對比的色彩,而只是將它們畫作補充的色彩,就像克勞德和普桑傳授的技法。比如康斯坦丁和畢道爾描繪的普羅旺斯,完全在柔和的藍色與棕色中細微地變化。凡·高因大家忽略了普羅旺斯的自然色彩而忿忿不平: "大多數的畫家對色彩的研究不深……沒有看到南方的黃色、橙色、硫磺色,並且如果有一個畫家用眼看到了他們沒有看到的色彩,他們就說這個畫家瘋了。"因此,凡·高摒棄了傳統的明暗對比法的技巧,大膽用原色在畫布上揮灑,將顏色的對比表現得淋漓盡致:…

Continue

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February 2, 2019 at 8:03pm — No Comments

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令人眼界大開的藝術(4)

凡·高對絕大多數在他之前已經描繪過法國南部的畫家進行了抱怨,認為他們沒有把最本質的東西表現出來。

在客房里有一本大部頭的關於凡·高的書。到這里的第一個晚上我無法入睡,因此讀了其中的幾章,我貪婪地閱讀著,直到粉色的黎明映現在窗戶的角落,才讓書頁翻開著而沈沈睡去。

我醒得很晚,醒來時發現主人們已經前往聖雷米了,他們留下一張字條告訴我他們會在午飯時間回來。早餐放在臺階上的一張金屬桌上,我以極快的速度,接連吃了三個巧克力面包。我感到很不好意思,吃的時候一直在留意著管家,擔心她會把我狼吞虎咽的情形告訴給她的主人。…



Continue

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February 2, 2019 at 8:01pm — No Comments

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令人眼界大開的藝術(3)

凡·高在阿爾勒鎮中心的許多小飯店里吃過飯。這些小飯店的墻通常是陰暗的,百葉窗緊閉,而屋外卻是陽光燦爛。有一次午餐時間,他寫信給他弟弟,說他偶然發現某些完全"委拉斯開茲式"的東西: "我所在的這間飯館非常奇怪。它全部是灰色的……一種‘委拉斯開茲式’的灰色——就像在《紡紗的女人》中的一樣,甚至連委拉斯開茲的畫作中那一條條從百葉窗縫隙透入的細細的亮光都不缺……在廚房里,有一個老女人和一個又矮又胖的仆人,他們的穿著也是灰、黑、白三色……這是純粹的委拉斯開茲式。"

對於凡·高來說,衡量每一個傑出畫家的標誌,就是他們是否能夠讓我們更加清楚地看到世界的某些部分。如果說委拉斯開茲讓凡·高了解了灰色和大廚師們粗糙的臉,那麽,莫奈就是落日的導覽人,倫勃朗讓他了解了晨光,維米爾則讓他了解了阿爾勒鎮的少女。他在阿爾勒附近看到了一個少女之後,寫信告訴他弟弟說:…

Continue

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February 2, 2019 at 8:00pm — No Comments

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令人眼界大開的藝術(2)

我們探尋美的旅程也是這樣; 我們想要從哪里開始藝術之旅,藝術作品就從哪里開始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

文森特·凡·高在1888年的2月底來到普羅旺斯。那年他三十五歲,他決定獻身於繪畫不過是八年前的事。在這之前,他嘗試過做一名教師,繼而是一名牧師,但都不太成功。來普羅旺斯之前的兩年時間,他和他的弟弟泰奧居住在巴黎。泰奧是一名經營藝術品的商人,並在經濟上資助凡·高。凡·高幾乎沒有接受過什麽藝術訓練,但是那時他和保羅·高更、土魯斯·勞特累克已經成了朋友,並且他的作品和他們的作品一同在克利希大街的唐布蘭咖啡館展出。

凡·高回憶他坐了十六個小時的火車來普羅旺斯的感覺:…

Continue

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February 2, 2019 at 7:59pm — No Comments

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令人眼界大開的藝術(1)

一個夏天,我應邀和朋友一起在普羅旺斯的一座農舍里度過了幾天時間。我知道"普羅旺斯"這個詞能讓許多人產生無限遐想,然而它對於我而言並不意味著什麽。我傾向於通過這樣一種感覺,即那個地方與我並不相投,來打消自己對這個詞的聯想。沒錯,在一些聰明人眼里,普羅旺斯美若仙境——"啊,普羅旺斯!"他們會懷著崇敬之情作如此感嘆,一如他們正在觀看歌劇或是欣賞代爾夫特陶藝品。

飛抵馬賽機場後,我租了一輛小小的雷諾汽車,前往主人的住所。他們的房子建在阿爾卑斯山腳下,處於兩個小鎮阿爾勒和桑特拉米之間。出了馬賽機場,我竟走錯了路,車子一直開到了濱海福斯的煉油廠。它那糾結在一塊兒的管道和冷卻塔訴說著這種液體生產的複雜性,我習慣於將這種液體注入我的汽車卻從不思考它的來處。…

Continue

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February 2, 2019 at 7:58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