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10多年前,我回到故鄉時,還有一條比較完整的明清時代的商業街西街。清晨,我曾長久地在這條日漸雕敝的長街和小巷中徘徊,尋找明清時期的古建築和庭院,尋找童年的記憶。這條及其相連的長虹般的五洞石橋,寫進了我的散文集《淡出九峰》。這時,臺州市搬到了原來的黃巖縣,原黃巖縣境內三個集鎮分成了三個縣級的區,小縣城的居民與農民一夜間成了“市民”。一位區委書記走馬上任,據說此人的“魄力”很大,急於出政績,不顧許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以及許多老百姓的反對,堅持大拆大建,下令拆毀明清商業街西街,進行“舊城改造”和房地產開發。在西街被夷為平地,成為一片瓦礫之際,這位區委書記東窗事發,因貪汙受賄腐化墮落受到懲處。他唯一的“貢獻”,大抵是他在“雙規”期間寫下的上萬字的“懺悔錄”,後來被紀檢部門作為黨員幹部的反面教材下發。…
ContinueAdded by Virunga on April 21, 2019 at 10:41pm — No Comments
給一個人影響最大的地方是家鄉,最讓人牽掛的地方也是家鄉。
我家鄉是東海邊上的黃巖縣城——現在則稱為臺州市區,是近年經濟高速發展,也是長三角地區變化最快、消費最高的地方之一。
東漢時期的永寧縣已不可考,黃巖從唐初建縣至今,一直在沿海小平原的澄江南岸、方山西側這塊土地上,1300多年歷久不衰。無可否認,古人在城市的環境優選、時空優選上達到了相當的高度,這是一個奇特的文化現象和科學現象。中國古代上至都城,下至州縣,其選址與格局多與“風水”學說有關。黃巖顯示了中國的一般縣城規制和水鄉城鎮特色的組合。城周五門,街衢方整布局,秩序井然。其中心部位不立鐘鼓樓,而建風雨橋及亭臺,異曲同工,亦是水鄉城市的特色。…
ContinueAdded by Virunga on April 21, 2019 at 10:37pm — No Comments
他倆的聲音是在同一間屋子的圍墻內回蕩,屋子的窗欞在微風中格格作響;鐘擺的震動,爐火的劈啪,還有灰堆上餘爐的閃爍,都如同眼前親見一般。面朝慘淡的爐火,坐著這一對老人,男的垂頭喪氣,女的嘀嘀咕咕,眼淚汪汪,兩人悲悲切切說著話。他們在談論女兒,不知她流落何處,女兒自己永遠見不得人,又使二老雙親至死也擡不起頭,而且要一直痛苦到死。他們也提到一些其他的近來發生的憾事,可是說著說著,他倆的語音似乎與秋風掃落葉的悲鳴融為一體了;當夫人擡頭時,發現自己依然跪在三山夾峙的谷地之中。
“那老兩口子正在淒慘寂寞地過日子啊!”老太婆望著夫人的臉,笑著說道。
“你也聽見他倆的聲音了嗎?”她問道,這時羞愧難當的感覺厭倒了痛苦和恐懼的心情。…
ContinueAdded by Hérétique on April 21, 2019 at 11:54am — No Comments
一位政要夫人在被問及面對大眾如何保持鎮定時,她說:“起初我很緊張,後來想到三件事,便安詳下來。那便是:我就是這個作風,這個樣子,這個年紀。”
她說的很有道理,也幫助了我不少。從前在大眾面前,我只是假裝不緊張,其實心里卻很緊張。既怕人家不可以接受我的作風,亦怕樣子不夠漂亮,又在二十歲起便擔心太老。
最近幾年,緊張沒有了,輕松了不少,既然有脫胎換骨的法術,亦不是有一下子可以變成另一個人的本領,那麽擔心什麽呢?緊張什麽呢?人家看見的始終是我,再裝模作樣,那個人依然是我,而不會是另一個人,更不會是理想中的我。所以,管它哩!自自然然,老老實實算了。…
Added by Bleach on April 20, 2019 at 4:36pm — No Comments
妻子是工作能手,也是個麻壇高手。前幾年,因為忙著玩麻將,沒時間給孩子做飯,饑餓的兒子自己從火爐上端鍋時,由於蒸汽燙了手,將一鍋粥扣在了腳上打那以後,妻子再沒摸過麻將。
不知為什麽,多年不賭的妻子又迷上了麻將,每次還總是輸。每到周末,吃過晚飯,連家務活兒也不做,把碗一放就走人。我想,她的老毛病又犯了。
面對著重操舊業的妻子,我苦口婆心,但一點兒作用也不起,她還是照玩不誤。她說你不用擔心,我就玩過這一段時間,以後就不玩了。我心說,賭一博的人還有那記性?唉!沒辦法,多年的夫妻了,我還能說什麽呢?
一個多月過去了,她還是照玩不誤。…
ContinueAdded by Seltsames Denken on April 20, 2019 at 4:34pm — No Comments
喜子和六子是表親,屬於那種頭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就拉倒的表親。在農村,像這種不知拉倒了多少回的表親是不大走動的。田間地頭撞見了,頂多親一熱兩句就算完,即便是登門拜訪,也都不當客待。但在小城,在排斥鄉下人的小城,鄉下來的喜子和六子就走得異常親了,好像多個親戚就多點倚仗似的,心里要比平日踏實勁多幾分。
親戚在於走動,資金在於流動,不知是哪位好事者將生命在於運動一句名言篡改了。
走動一密,金錢上也就難免有個往來,古人尚有千里送鵝一毛一禮輕情義重之說,更別說如今電視上還喋喋不休地誘導人們,今年過節送什麽,送禮還送腦白金呢。…
ContinueAdded by Seltsames Denken on April 20, 2019 at 4:34pm — No Comments
時間飛快地流轉著,在那段時間里,年輕人不問、不說,也不離難屋,他似乎已經忘了他自幼熟讀的那些儒家的經典,忘了二十多年來一個又一個作官的夢想,他戴著方巾,腳踏耳鞋,在這座南臺寺里心甘情願地做著一名方外的僧人。他只是感到,原來他一出生在這個世界上,就已經決定了他必定是一個明心見性的僧人。
終於迎來了三年期滿的H子,那一天,石頭希遷和尚把所有的僧人都叫到法堂前,石頭和尚說:“今天要除大殿前的雜草,聽到了嗎?”所有的僧侶全都扛著鋤子到大殿前忙活去了,惟獨不見這碓屋里的年輕人。過了一會兒,人們看到這年輕人打來一盆熱水,當著石頭希遷的面認真地洗沫著。洗沫完畢,便端坐在希遷大師的面前。希迂蛻:“你要干什麽?”
他回答說:“你不是說今天要除大殿前的草嗎?”希遷於是二話不說,讓人取來剃刀,當下就為年輕人舉行了剃度儀式。…
ContinueAdded by Kaki Bukit on April 20, 2019 at 4:33pm — No Comments
工商局辦公室主任小王走出會場,心里不禁暗喜,今天的會開得可真是大快人心矣在會上,全局上下都一致高呼,反對紅色名片,趙局長和錢書記都發了言。並表示如果誰最先違反一定要嚴懲,並追究相關領導的責任。會議結束後,每一個人都在責任狀上面簽了名。
小王覺得上級領導的這個舉措,真正的做到了實處,也是想了群眾之所想的。小王的妻子前兩年因單位不景氣而下崗,三口之家就靠小王一個人的工資來過日子。對於像小王這樣的年輕幹部來說,每個月的工資也就剛好基本夠用。如哪個月要收到幾張紅色名片,那小王一家到了下半月就會出現經濟危機了。…
ContinueAdded by Seltsames Denken on April 20, 2019 at 4:33pm — No Comments
翡及安人用以抵禦寒冷、風暴、潮濕的,只是一方從項頸掛到背上的皮革,而且就是這件簡陋的外套也只在天時特別不好的時候偶爾披用。可是在另一方面,則很難得看見有人不用兩根帶子或繩子來裝飾項頸的。和他們主有的極少數的其他物件比較起來,他們的頸飾的豐富確是可驚的。
在我們的博物館中,也許可以看見海豹皮頸帶和穿著各樣的骨片、牙齒、貝殼的繩子用駱馬的筋腱織成的織物,羽毛的領子以及一切沒有實用的雜物。制造這些東西的時候,他們都和制造可以幫助他們取得日用必須的武器一樣用盡心機。75…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April 20, 2019 at 12:09pm — No Comments
以前我沒有見過大地真正的形像。大地的模樣像是一個懷里抱著孩子的女人(生物偎依在她寬闊的懷抱)。
我逐漸明白了事物的母性。俯視著我的山嶺也是母親,
黃昏時分,薄霧像孩子似的在她肩頭和膝前玩耍。
現在我想起了溪谷。溪底的流水給荊棘遮住,還看不見,只聽得它潺潺歌唱。
我也像溪谷;我覺得細流在我深處歌唱,被我身體的荊棘遮住,還沒有見到光亮。
Added by SRESCO on April 20, 2019 at 9:17am — No Comments
融匯到一起的河水朝著下遊奔流,而我們也終於看到了解放橋。這意味著前面就是終點,就是最美麗的背崩鄉!
這盈盈綠色鋪滿了目光所及之處,淡淡的霧氣飄浮在半空,不知道是炊煙還是雲朵。之間,點綴著一些紅色的,是房屋,也是泥塘。
我們在這裏認識了加措。
住進村頭門巴人開的旅館,迎頭就撞上了一個懵懂的小夥子,他匆匆道歉離開,卻又在看到陶偉的越野車時駐足停留,只見他撫摸著臟兮兮的車身,然後擡起頭問:“這是你們的?”
那雙眼睛,純凈得如同未涉世事的孩童,那麽認真地看著你。…
Continue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April 20, 2019 at 9:16am — No Comments
懷漢亭碑記
西漢前期,邊地不靖。蘇武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被扣,遭威逼誘降,枉然不恭,遂遣斯地囚牧。武朝朝牧歸必登此亭,群山淒淒;暮暮南望淚洗峰壑,眷戀殷殷。際遇雁陣落孤,精心呵護,經時痊愈,修書鴻傳。昭帝得訊而喜,睦鄰安疆,武終歸漢室。
蘇武苦節,凡十九載,愛國之情,民族之魄,凜然不屈,為後世所景仰。至於鴻雁傳書,緣於是處發祥;漢匈親善,莫非皇恩志士。先賢建置以誌,惜屢毀災禍。今勒石再造,延文以昭,資鑒備賞。
中衛一中碑記…
Added by 文創 庫 on April 20, 2019 at 9:04am — No Comments
一所規模很大的大學畢業考試的最後一天。在一座教學樓前的階梯上,有一群機械系大四學生擠在一起,正在討論幾分鐘後就要開始的考試。他們的臉上顯示出信心,這是最後一場考試,接著就是畢業典禮和找工作了。
即將進行的考試他們知道只是輕易的事情。教授說他們可帶需要的教科書、參考書和筆記,只要求考試時他們不能彼此交頭接耳。
他們喜氣洋洋地魚貫走進教室。教授把考卷發下去,學生都眉開眼笑,因為學生們注意到只有5個論述題。
3個小時過去了,教授開始收集考卷。學生們似乎不再有信心,他們臉上有可怕的表情。沒有一個人說話,教授手里拿著考卷,面對著全班同學。教授端詳著面前學生們擔憂的臉,問道:「有幾個人把5個問題全答完了?」…
Continue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April 19, 2019 at 10:55pm — No Comments
故鄉從前每年的舊歷五月十三是廟會日子,廟會是白天,等到夜里就演驢皮影了。廟會才只一天,驢皮影卻要演上三夜:十一、十二、十三,三夜。影臺子搭在關帝廟前五丈遠的曠場上,臺口正對著山門。這三夜,兩扇朱紅的山門大敞著,使關老爺坐在正殿里一直可以看到影臺支出的影窗上。聽說這驢皮影是用以娛樂神爺們的。神爺們成年到頭盡在替眾生盡護衛之責,怎能不報答報答盛意呢。…
ContinueAdded by 百万主播 on April 19, 2019 at 10:54pm — No Comments
我同意荷馬的這一見解:從殼中爬出的蝸牛即刻就變成了一隻蟾蜍,因此不得不馬上找一個凳子坐下;同理,流離在海外的遊子很快就變成了一個奇形怪狀的人,不得不根據其習慣改變住所,得過且過,而不能隨心所欲。 ——黎里《尤弗伊斯》…
Continue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April 19, 2019 at 5:41pm — No Comments
“愛廬”的清晨,我沿著山徑漫步,兩側的柏樹,散出濃烈的藥香,作了幾次深呼吸後,全身毛孔舒暢。再走到一排松樹林下,又聞到芳郁的松香,我停住腳步,靜下聲息,貪婪地享用這微風中寄來的芬芳。此後我留心每一種草木,發現各有動人的氣味,桂的烈,蘭的芬之外,許多不知名的“微馥微薰”,都有著「養氣攝靈”的奇妙感覺。
我不相信某人說的:中國人是一個嗅覺遲鈍的民族,大糞缸家家千年依舊,臭豆腐風靡觀光勝地,至今大陸上每戶少不了的陳年馬桶,從戶內仍飄臭到戶外。就算中國人也懂得薰香,但是三代的銅器只有吃東西實用的鼎爵,卻沒有生活品味的香爐,最古的焚香之器──漢代的博山爐──香爐的發明大概也是外國傳來的………
ContinueAdded by 馬厩 儺淄 on April 19, 2019 at 12:19pm — No Comments
──記破邊洲
船駛近的時候,看見前面那山崖,果然像是給人破開,劈出一道裂縫。山都是石壁,像蜂巢、像杉木、像榴槌、像動物的四肢重疊。石都是有生命的。石崖近海的低處,有一個洞穴,像是石頭呼吸的氣孔。石都是會呼吸的。
停了船,下了小艇,從那破開的隙縫中划過去。小小的水道,剛夠小艇划過,彎彎曲曲的,而前面有一個空間,白雲和海水,向你保證,路總是通向闊大的空間。…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April 19, 2019 at 11:28am — No Comments
選官不如選佛 皚皚大雪像一塊灰蒙蒙的幕布籠罩在北方的原野上,遠處的山,近處的村莊,均在這漫漫大雪中顯出影影綽綽的輪廓。天將黃昏,通往西京長安的那條官道上此時更是少見行人,一個騎著毛驢的身影山遠而近,終於看見,那是一個頭戴方巾、腳踏耳鞋的年輕人。走了一天的山路,小毛驢早已累了,年輕人倒也不急著趕路,他樂得在這漫天大雪里盡情釋放著自己的心情。小毛驢一路走走停停,走到一處小客棧,天完全就黑了。乖巧的小毛驢善解人意地停了下來,於是,年輕人踏著積雪,走進那家簡易的客棧。…
ContinueAdded by Kaki Bukit on April 19, 2019 at 11:26am — No Comments
藍問我:“修,為什麽都市一夜情泛濫的時候,這裏可以有那麽多為愛留守的感人故事?”
也許,是因為這裏潮濕的氣息,各種奇異的花草樹木,還有門巴族和珞巴族奇特的生活方式和堅守的土地。
就像我們聽到的那樣,為愛而留在此地的都市人應該是受到這氣息的感染,比如那個留在背崩的漢族男子。
背崩是墨脫地區最大的鄉,鄉裏唯一的一座都市建築,是一所傳來瑯瑯讀書聲的希望小學。
那個有著亞熱帶風情和感人故事的地方,催眠著我們的疲憊,讓我們馬不停蹄趕往那個毗鄰印度的地域。…
Continue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April 19, 2019 at 11:26a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5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