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runga's Blog (252)

朱幼棣《后望书》疏勒河的挽歌(2)

思考有時需要時間提供的佐證,需要科學與歷史精神的觀照與巡回,走出混沌的那個瞬間,清醒的周期畢竟會又一次來臨。

以往的歲月不完全沈沒在黑暗之中,不完全是在摸索中前行,有過智慧燭光的照耀,有過超群的智者和大師。盡管水利學科有許多院士博導和專家,我不清楚當代還有沒有像清代徐松這樣的學者。

徐松是浙江人,20歲中舉人,25歲時以殿試二甲第一名、朝考一等二名的成績高中進士——被稱為處於封建沒落時期的科舉制度,在選拔人才上仍顯示了公開公正的一面,至少徐松這些有真才實學的俊才能脫穎而出,還是有賴於科舉。…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December 15, 2019 at 4:59pm — No Comments

朱幼棣《后望书》疏勒河的挽歌(1)

疏勒河是河西走廊西部的大河,在中國內陸河中排名第三。

詩人聞捷與清代學者徐松的身影,曾映現在清清的河水之上。二十世紀,比羌笛更憂傷的是,疏勒河的挽歌。

疏勒河幹流全長670公里,流域面積4.13平方公里,年徑流量達到10億多立方米。疏勒河兩岸田陌成片,景色宜人。哺育著安西和敦煌綠洲,使之成為連接河西走廊與新疆、中亞最有力的支撐。在洪水季節,疏勒河匯合黨河的大水後,甚至有足夠的水量繞過漢玉門關,向羅布泊奔去。古疏勒河流經處留下的濕地與泉眼,是維系古代敦煌與樓蘭絲路的生命線,疏勒河下遊“自敦煌西至鹽澤,往往起亭”。(《漢書·西域傳》)…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December 15, 2019 at 4:58pm — No Comments

朱幼棣《後望書》民勤綠洲的生死存亡之秋(7)

其實無需什麽專家,真理往往是最簡單,也是最本質的,最有震撼力的。

民勤縣的一位教師曾結合小學數學課,給孩子們算過這樣一筆“生態賬”——…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December 15, 2019 at 4:50pm — No Comments

朱幼棣《後望書》誰廢江河萬古流?(下)

——疏勒河上修建的雙塔水庫,淹沒了唐玉門關故城,對這一明顯的敗筆,我後面還將作一些詳細剖析。

不管承認還是熟視無睹,在西北各主要內陸河流域,灌區不斷擴大,大壩已多得“成災”。



在西北,河流沖出發源的山脈後,不再有大山的阻隔,不再有險灘和峽谷,在幹流上大量修建的是“平原水庫”,這是西北水利工程的“創造”。

於是,流域的水系改變了,地下含水層破壞了,這也印證了楊萬里幹流與平原上兩個“不可修壩”的原則。修建在石羊河幹流上的紅崖山水庫、塔里木河幹流上的大西海水庫,形成了足以致河流死命的“血栓”。…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December 15, 2019 at 4:33pm — No Comments

朱幼棣《後望書》誰廢江河萬古流?(中)

水利專家楊萬里說:“山區與平原這兩種地貌與河床的演變及其治河的方法是不一樣的。總的原則是,沖刷下來的泥沙卵石,要順勢盡量讓它下行。除非荒蕪山區可以築高壩節流發電,攔住了卵石;凡在兩岸有沖積平原的河段,若坡降較陡,水流較大的,可築活動壩通航、發電、並灌溉;此外,在綜合了許多支流的幹流上,則不可攔沙發電。在平原上,河道雖有沖淤,但長期結果總是淤積的,絕對不可修壩;要盡量放淤擡高兩岸的田地,其次是沖沙出河口。在最下遊的三角洲上必須分流。”(楊萬里《地貌演變與治河原理》)



風、海洋、河流、煤炭、石油,都是太陽的熱量創造出來的一種能量。我們不會忘記,許多真正的科學都是詩人或者藝術家。以職業醫生開始自己生涯的意大利的伽利略,在鐘樓頂上開創了現代科學方法,寫出了傑出的著作《星辰的使者》。確定機械能轉化為熱能的準確交換率的焦耳說過,“自然的偉大力量永不磨滅。”德國詩人歌德同時也是一位科學家。…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December 15, 2019 at 4:32pm — No Comments

朱幼棣《後望書》誰廢江河萬古流?(上)

水利與水害是相對,又是相生相依,甚至互相轉化的。

與江河打交道時,我們的睿智的祖先比較“謙遜”,經常用的字眼是“治水”。

治,是指治理,有安定或太平的含義。

治水更有明確的指向:道法自然,疏通水道,築堤設堰,消除水患。先賢們在治水中表現出了非凡的大智,精湛、深刻而豐富;他們創造出的驚人業績,高山仰止,震爍古今。



某些遺佚的、史詩般的偉大往事,成為歷史時期人類科學發展的一束光明與淵源。它們往往並未寫進先祖遺典,而是散失在江河大地,深刻在人們的思想和記憶里。…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December 15, 2019 at 4:31pm — No Comments

朱幼棣《後望書》城市的官府、廣場與園林(下)

更為離譜的是,專家得出中國從明代以來的落後,竟然是由於文化落後的原因,特別是與中國人的居住建築的“落後”有關。——在這些專家們看來,中國人只要住進洋樓,就能放眼世界,趕上西方發達國家了。

我早學會了沈默,可有時又不能不說。無術的學術和虛偽的文章,理論的荒謬簡直不值一提。“博導”唾沫橫飛的演講,聽得人渾身起雞皮疙瘩的不舒服。

正是由於“專家們”的合力清掃鏟除,中國傳統審美、文化和精神,更難在當代城市建設中延續下來。像“園外有園,園中有宅;宅外有園,宅中又有園”的包容性群體格局,在今天房地產開發中還能見到麽?…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November 7, 2019 at 9:23pm — No Comments

朱幼棣《後望書》城市的官府、廣場與園林(中)

中國古典園林植根於東方哲學、生態學和美學。

城市宅院都有墻,不能無限擴大,土地一直珍貴。中國式的園林景觀文化可能與此有關,在有限中追求無限。盡可能地接近自然的原始狀態,庭院中也盡可能地有一種置身於自然的感覺。正像《老子》中所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從而達到人與自然互為感應,互為交融,天人合一的境界。這與西洋草坪花園有很大的區別。

因此在城市宅院美化的宗旨上是模山範水,示其自然率真,而摒棄人工的劃一整齊。在具體手法上則采用鑿池、築山、引水、疊石這幾樣手法。亭臺樓閣,也多有文化意蘊與建築特色,有一種親和力。…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November 7, 2019 at 9:22pm — No Comments

朱幼棣《後望書》城市的官府、廣場與園林(上)

幾千年來,中國官員有不解的官府和官邸情結。

如果說完全沒有文化也不盡然,至少這是官場文化的體現。官府建築,是權力和權威的象征。

在封建社會里,等級森嚴,州、府、縣的衙門,在營造中要受到諸多的限制。遠不像今天這麽開放和自由,滿懷壯志地營造豪華氣派巨構——書記市長縣長就是“整出”天安門廣場、“整出”皇宮中南海白宮來,也沒有人說你大逆不道。山東半島某縣,在很有氣魄的辦公大樓前,修建了如同北京天安門廣場大小的廣場——我到那里參觀時,正值夏天,偌大的廣場空空蕩蕩,除了草坪就是鮮花,沒有幾棵樹,走在廣場上酷熱難耐。一個縣城有多少人?真是顯擺啊。坐在這麽一幢辦公樓里,一把手二把手,俯瞰著他們的“領地”,俯瞰著芸芸百姓,感覺一定極好。…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November 7, 2019 at 9:20pm — No Comments

朱幼棣《後望書》臨汾·用人墻保護城墻(5)

堯廟每年都有民間廟會,當地人稱皇會。原在廟前開闊空地上,多是些葦席搭的棚子,過後即拆除,並不影響整體景觀。而現在的廟會,多了些官辦的色彩。

有專家指出,如果要在某片空地或景區中,建一些“微縮景觀”或者“巨型景觀”,也不是不可。現在政治上應該沒有“犯上”之類禁忌。沒有禁忌,並不意味著可以異想天開,隨心所欲,不少人心中,還是隱約有一條紅線的。問題是,現在把“小天安門”、“小天壇”、巨型華表,和近20層樓高的幾座仿古建築組合在一起的所謂“華門”,都“堆到”堯廟大門口。新建的“堯都大道”更是寬40米,與國內許多城市的新區大道相仿。當地提出要向外拓展,把“無形資產”變成“有形資產”,在堯廟周邊建設旅遊經濟開發區,形成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堯帝廟真有不能承受之重啊!



堯帝廟是供後人瞻仰祭拜的地方。…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November 7, 2019 at 9:06pm — No Comments

朱幼棣《後望書》臨汾·用人墻保護城墻(4)

說遠了,還是回到天安門上來。

天安門在中國是有政治意義的。現在,對於臨汾建天安門、華門、華表之類的“政績”,報導已經很多,爭論也還會繼續,但不應該“上綱上線”。事實上,在這一點上爭論不休已經沒有什麽特別的意義。有的已經超出了這些建築的本身,涉及其他方面的問題,有極大的“殺傷力”,應該就此打住。

還是說說堯帝廟吧。堯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久遠。

現在這個位置上的堯廟,始建於唐高宗顯慶三年(即658年),元碑《山右石刻叢編》卷26有錄,當時的規制不大。《太平寰宇記》記載,堯廟原來在汾水西岸,晉元康年間(291-300年)移至汾河東岸,顯慶三年移至今址。…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November 7, 2019 at 9:01pm — No Comments

朱幼棣《後望書》臨汾·用人墻保護城墻(3)

新華社記者孫春龍在報導中說,華門廣場的設計和策劃均出自“昔日政治明星”宿青平之手。2001年宿青平擔任堯都區區長後就開始修建廣場,此後,對這些建築的議論一直是臨汾官場及民間的重要話題之一。是什麽動力讓這個政治明星修這樣的建築呢?

對於“天安門”的提法,臨汾市堯都區區長宿青平在采訪中多次糾正,“我們這不叫天安門,天安門是七個門洞,我們只有五個。”在臨汾市官方的所有資料中,這個被民間稱作“天安門”的建築被稱為觀禮臺或立體中國地形圖。最初,宿青平只想修一個觀禮臺,而正在施工時,來了一個老太太看熱鬧,說為什麽不修個天安門。

“聽了老太太的話,我當即決定,改變圖紙,仿造天安門。臨汾市的大部分老百姓一輩子也看不到天安門,給老百姓建一個天安門難道不行嗎?”宿青平解釋說。…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November 7, 2019 at 8:54pm — No Comments

朱幼棣《後望書》臨汾·用人墻保護城墻(2)

臨汾曾有不少古跡和古建築。詩中所說的“古寺”大抵是指平山龍子祠,這是一座規模很大的廟宇。“風雷龍子”,則是指晉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匈奴劉淵定都於此,在這里修築“陶唐金城”時的一個傳說。我不知道這些古建築今天是否依然。孔尚任“重巒雪霽”時要登的樓,應該是臨汾城內雄偉的大鐘樓。這是一座建在高高臺基上的三層樓閣,站在這座樓上,目光越過城墻,可以遙望城南的堯帝廟和西南的射姑山。這座大鐘樓不知始建於何時,但孔尚任時代肯定已經有了。據《山西古跡志》記載,鐘樓里原有一口金代鐵鐘,鐘上鑄有以下銘文:

“大金明昌七年(1196年)四月十六日。皇基永固,宰輔千秋,國泰民安,法輪常轉,南無一萬五千佛,南無五十三佛。”

我從潼關、晉南返回時夜宿臨汾。…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October 26, 2019 at 10:14pm — No Comments

朱幼棣《後望書》臨汾·用人墻保護城墻(1)

大凡到過山西臨汾的人,對見到的那些熟悉的景觀都不免感到詫異——怎麽這樣搞笑,誰把天安門“移植”到這里?

近幾年,山西南部城市臨汾引起全國注意的新聞不太多。

回想一下,除了時不時有一些礦難報導外,印象比較深刻的也就是這麽幾則:1998年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堯廟大火,古建築被毀;連續幾年居全國大氣汙染最嚴重10個城市的末尾幾位;堯廟廣場建成,還有座高達50米的“天下第一門”——華門;2005年《新華每日電訊報》等報導了臨汾的“天安門”,引起不少人的熱議;2005年夏天,臨汾古城墻被毀,文物局幹部職工組成人墻阻擋施工車輛………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October 23, 2019 at 10:03pm — No Comments

朱幼棣《後望書》花型街燈風波:不可忽略的“細節”(8)

武當山遇真宮:“破房子”大火映見了什麽?

武當山古建築群與故宮、頤和園、長城齊名,被譽為“掛在懸崖上的故宮”。

1994年,武當山古建築群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世界文化遺產申報書上寫道: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地方之一,這里融合了感化的智慧、歷史建築和自然的美景,中國偉大的歷史依然留在武當山。

遇真宮位於武當山下武當北路,是一座紀念道教先賢張三豐的大型文物建築,也是武當山著名景點之一。整個建築群占地面積5萬多平方米,現存宮門、配殿、廊廡、真仙殿等建築40多間。張三豐為武當拳的創始人,遇真宮是明朝永樂皇帝專門為張三豐建造的,至今已600多年歷史,現存建築主要為清代。…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May 1, 2019 at 8:09am — No Comments

朱幼棣《後望書》花型街燈風波:不可忽略的“細節”(7)

登泰山至少需要兩天時間,先在山下住一晚,拜謁東嶽廟,再從一天門、中天門到南天門,斗母宮、經石峪、壺天閣、雲步橋、五松亭、升仙坊,一路上慢慢走認真看,登上玉皇頂已是黃昏。在天街上徜徉,次日淩晨,早起觀旭日東升,雲海玉盤。現在,修建了三條索道,每小時往泰山極頂上的運量增加到1500人。用這樣的速度,每天把數萬人源源不斷地送到0.6平方公里的岱頂上去,常常人滿為患。花幾十元錢買一張索道票,幾十分鐘就登頂了。旅遊也有快餐,遊客方便了,兩三小時就可遊完泰山岱頂的主要景點。不少遊人坐車來,坐車去,拍幾張照片,無需在山下住宿消費,體味不到自然和文化的意蘊。主要受益的是索道公司。對發展當地經濟的好處也不多,泰安的老百姓和專家對此有不少意見。

木已成舟。再改,又要影響多方面已形成的利益格局,也難。…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May 1, 2019 at 8:08am — No Comments

朱幼棣《後望書》花型街燈風波:不可忽略的“細節”(6)

徽州從地圖上“消失了”。



是文化、景區與歷史定位的迷失?

這幾年,專家們一再談到黃山北海景區的“城市化”問題。

根據黃山風景名勝區規劃,應該是“山上遊,山下住”。由於山上的黃山風景名勝區和山下的黃山區行政上分設,互不隸屬。為了使“肥水”不流山下,山上搞了很多賓館餐飲,為了留住遊客,下午索道早早停止運營,致使山上居住的遊客和管理人員不斷增多,景區“城市化”的趨勢加劇。山上人多,就有水源的供應問題,於是就修建大壩引水上山。發展旅遊帶來的很大一部分經濟效益,歸了上市企業,由廣大股東分享、或用來填補其他經營造成的虧損。而黃山周邊地區,並未從黃山的旅遊開發中得到太多的好處,反而有貧困化加劇的現象。…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May 1, 2019 at 8:07am — No Comments

朱幼棣《後望書》花型街燈風波:不可忽略的“細節”(5)

樂山市一位副書記代表樂山市委、政府表態:仿造“巴米揚大佛”是企業行為,是違法的;“巴米揚大佛”雖然對文物沒有造成直接損害,但對景觀環境有不良影響;該事件反映了政府相關部門監管不力,大佛景區管理體制不完善。事件被曝光後,樂山市委市政府已經采取了補救措施。同時要求新聞單位不炒作,對采訪一概不接待;將大佛嚴密封閉,不對外開放;停止一切附屬工程;請文物保護、世界遺產專家現場考察研究論證,並提出處理意見,市政府將依據專家意見做出處理決定;認真學習貫徹文物法,提高認識,吸取教訓,堅決杜絕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

峨眉山—樂山大佛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一家企業如何能進入樂山大佛地區,而且在保護區內建造了“東方佛都公園”,仿制出數以千計的各地佛像,而且還在麻浩崖墓附近打造了“巴米揚大佛”?——問題的關鍵,正如樂山的官方意見所說的“管理體制不完善”。…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May 1, 2019 at 8:06am — No Comments

朱幼棣《後望書》花型街燈風波:不可忽略的“細節”(4)

令人驚異的是,法師有如同神助的超強記憶力和觀察力,真是非凡夫俗子可及,對於多年前取經途中經歷的往事,仍記得清清楚楚,連佛像的高度幾乎都分毫不差。一尊高“百四五十尺”——52米左右,另一尊“高百余尺”——30多米。鍮石即銅礦石,記載中“披藍色”袈裟的,應是一尊鍍銅的大佛,銅金屬氧化後呈藍綠色。——受地形的限制,樂山市要打造的,大約就是這尊低一些的立佛。

復制在技術上不成問題。值得質疑的,是易地克隆巴米揚大佛究竟有多少價值?還有,需要關注的是,遮遮掩掩開鑿的“巴米揚立佛”山崖,正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麻浩崖墓的核心區。…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May 1, 2019 at 8:05am — No Comments

朱幼棣《後望書》花型街燈風波:不可忽略的“細節”(3)

誰在克隆巴米揚大佛?

2001年早春,在中亞荒涼的巴米揚谷地,騰起了一陣陣煙霧,在劇烈的爆炸聲中,兩尊舉世聞名的大佛被塔利班炸毀。

伊斯教是反對偶像崇拜的。如同西天如輪的落日,佛教在阿富汗早已衰落。但巴米揚大佛作為人類文明的遺產,一直受到保護,旅遊業也成為當地的主要產業。巴米揚大佛被徹底破壞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關注和同聲譴責。在大佛毀滅前後揪心的日子,各國文物保護和佛教界人士,也曾熱議過如何修復或者復制巴米揚大佛——但最終這些議論都歸於沈寂,因為重建工程不但費用巨大,而且易地復制出來的巴米揚立佛,與真實遺存無關,其宗教文化、歷史科學價值都不再存在。…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May 1, 2019 at 8:03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