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幼棣《後望書》誰來補上美學這一課(上)

新華社的一篇報導題目《城市建設需要補上美學這一課》。

問題是,誰來當老師?給誰上課?讓書記、市長和房地產商來做學生麽?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振葉以尋根,觀瀾而索源”。這也不是一日之功。

短短幾十年,從工業化到現代化,當代中國的城鎮化是一個壓縮了的過程。變化大、速度快。城鎮化和城市建設的指導思想尚不清晰,經濟建設與文化傳承上的盲目和錯位。實踐和理論上存在混亂甚至矛盾也就不奇怪了。

如果順暢,一個人只需十幾年甚至幾年,就可從普通的公務員或企業技術人員,“提拔”到省地縣各級領導崗位上。職務升遷的過程中,領導幹部和後備領導幹部只進黨校和行政學院。很少有再有系統學習的機會。如果僅僅是管理,也許不需要太多的歷史文化建築規劃的專門學問。但在城市大發展、大擴張的時代,決策者相關的知識不夠,科學文化缺失,甚至心理上的準備不足,後果十分明顯。


三五年可以打造出政績,但絕對打造不出一個城市的文化、風格和精神。把城鎮化簡單地理解為通過行政和市場經濟的手段,把城市“做大做強”。用城市的變化來美化自己政績的臉面——於是寬馬路、大廣場、豪華辦公樓成了城市“名片”。沒有錢,在“經營城市”、“資源變成資本”、“滾動發展”的口號下,集中精力通過拆遷,征用拍賣城市周邊農村的土地,以籌集資金。脫離實際,盲目攀比,著力在擴大城鎮規模和形象工程上下功夫——與此相配套的還有超越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勞民傷財得所謂“節慶活動”、“亮麗工程”、“夜景工程”。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來到北部灣畔。看到一個常住人口連流動人口只有5萬人的小城市,修建了足可容納10萬人的空蕩蕩的大廣場、大噴泉。陪同的一位當地同志說,還有更“搞笑”——他把這兩個字說得很幽默——我們這座城市三面臨海,有稱金沙灘的海濱浴場,市里面的領導還要在市內建一個人造沙灘。

城市位於海流的出海口,海灣和河口潮水的沖刷,形成了一個深槽,港口泊位就在深槽邊分布排列。市里先是填了幾千畝海灘,又在河口邊花幾百萬元堆沙建了個200米長的人造海灘作海濱浴場。他們在上遊倒沙鋪沙,我們就在下遊的港口挖沙。海灘是自然形成的,是水文、灣流和海岸地質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那是你能用人工堆出來的?沙倒下去,就沖走了,我們這里是半日潮,一日兩次,還有雨季洪水下來,岸邊的沙全沒了。現在這個“人造沙灘”就扔在那里了,因為流急,遊泳還死了40多個人。此外,由於填海造成灣內面積縮小,過去不淤的港口,現在淤積明顯加快。


我問,還有“搞笑”的嗎?

他說,幾任主要領導一上任,都跟被稱為王府井的大街“過不去”、對著幹。道旁種花換成種草,種草又換成種樹,種樹又換成種花。還有,街燈也換了好幾次。

在中部的一個貧困縣,當地同志告訴我,老百姓有一個說法,叫做“城里像歐洲,城外像非洲”。

(上圖:北京王府井網照)

Views: 3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