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幼棣《后望书》疏勒河的挽歌(4)

接著,我又去了舊城之北15公里的惠遠古城。這座城是在左宗棠收復新疆後建的,其規制與老城相仿。伊犁將軍府舊址現為駐軍所在地,門口一對石獅子仍為當年舊物。鼓樓依然,石雕無語。

晨風中,西去的流水銀子般閃爍著光亮。所有色彩在這時都絕對自由了,只有白與黑能還原大地的精神。獨自佇立在伊犁河畔沈思,心中不由得多了幾分震撼和感動。

說遠了,還是回到河西走廊上來。

從酒泉、嘉峪關到敦煌,平坦寬闊的公路就從橋灣故城附近經過。路邊立有旅遊廣告路標。如果不急著趕路,不妨下車一看。當然參觀古城也是要收門票的。


橋灣是河西最“年輕”,也是最短命的古城之一。


徐松曾詳細考察了疏勒河及主要支流,記載了兩岸的風物。這是疏勒河的中遊景象——“余歸程至四道溝,柳蔭蔽日,紅杏花繁,流水潺湲,環繞村落。疏勒河自是西流十里,有微泉自南注入,是為五道溝。”“疏勒河自五道溝西流五里,逕橋灣城南。”

現在橋灣城周圍是寸草不長的荒漠。

導遊小姐眉飛色舞,把歷史的沈重變成傳說與掌故,講得輕鬆愉快,頗有趣味。這個故事大抵是:京城的皇帝某日做了個夢,夢見龍袍掛在一個河灣邊的大柳樹上,於是派大臣四出尋找,終於在疏勒河橋灣邊發現與夢中完全相同的景物。皇帝下詔書,命在河邊建一座城,修一個行宮。在施工中,官員偷工減料,把城池的質量建得很差,不久便發生坍塌。皇帝下令把這個貪汙的官員處死,剝下其頭皮制成了皮鼓。現在這個頭皮鼓還陳列在展廳里……


傳說只是傳說而已。


實際上,位據疏勒河中遊的橋灣城,扼戰略要地,沿河有發源於祁連山的十道溝水相繼注入,“諸溝皆微泉,並溝皆良田”。1744年修建的橋灣城,“周一百四十四丈,高九尺”,也非皇帝的心血來潮。當時在城東南隅建有糧倉,作為西域防務、平息叛亂的重要後勤基地。城內駐有馬步兵300多人。50多年後,徐松考察水道途經橋灣城時,其城尚在使用,沿河盡是水渠農田。

寫到這里,我忽然想起,清代熊懋獎在《西行紀略》中一個小故事:疏勒河“黑水橋有一土房,內住一老翁,捕魚為生。魚名鐵背魚,余買數尾。”一部大著作中,有這麽幾個小故事,就像水面上跳躍的光亮,賞心悅目。我不知徐松到橋灣時,是否亦與河邊的漁翁交談過,品嘗過“水煮魚”?


眼前的疏勒河既無水,亦無魚。

周圍黃沙莽莽,渺無人跡。農田是什麽時候廢棄的,人們是什麽時候離開的?我無法知道逝去的古代真實。

Views: 4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