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幼棣《後望書》臨汾·用人墻保護城墻(3)

新華社記者孫春龍在報導中說,華門廣場的設計和策劃均出自“昔日政治明星”宿青平之手。2001年宿青平擔任堯都區區長後就開始修建廣場,此後,對這些建築的議論一直是臨汾官場及民間的重要話題之一。是什麽動力讓這個政治明星修這樣的建築呢?

對於“天安門”的提法,臨汾市堯都區區長宿青平在采訪中多次糾正,“我們這不叫天安門,天安門是七個門洞,我們只有五個。”在臨汾市官方的所有資料中,這個被民間稱作“天安門”的建築被稱為觀禮臺或立體中國地形圖。最初,宿青平只想修一個觀禮臺,而正在施工時,來了一個老太太看熱鬧,說為什麽不修個天安門。

“聽了老太太的話,我當即決定,改變圖紙,仿造天安門。臨汾市的大部分老百姓一輩子也看不到天安門,給老百姓建一個天安門難道不行嗎?”宿青平解釋說。

臨汾市的一位出租車司機稱,“天安門”大概建於2002年,“那時我還在上學,落成剪彩時各學校都組織了好多學生去,當時宿青平就坐在‘天安門’上,很是威風。”

報導說,臨汾市堯都區一位煤礦負責人說,“政府沒有錢,卻要修‘天安門’、‘華門’這些毫無實際意義的東西,並多次強行向我們攤派。”為了修華門廣場,他向當地政府“捐”了20多萬元,“不捐不行,不捐的話你的煤礦就通不過驗收。”

對於強行捐款,宿青平並未完全否認,“讓一些企業家為社會做點貢獻,就不願意。”宿青平稱,這些建築總共花費7000多萬元,除貸款外,就是社會集資和借款。

臨汾市古城煤礦借給政府500萬元,“我開始只想借200萬元,古城煤礦的老板一下子給了500萬,而且後來向我表示,這些錢不用政府還了。這種精神多麽高尚呀!”宿青平說。

據記者了解,“借款”達到500萬元的還有臨汾市同世達焦化實業公司,而在10月11日召開的山西省打擊違法排汙損害群眾利益突出問題交叉檢查動員會上,該公司因“拒不執行環境處罰”被環保部門列為11個典型環境違法案件之一。上述官員稱,除向汙染企業集資外,在修建這些建築時,一些“黑煤礦”也“捐”了款,“這無疑是另一種形式的官煤勾結”。

新華社的報導說,臨汾市的一位官員透露,一位中央領導在2003年3月來臨汾時,為了不讓他看見“天安門”,在去堯廟參觀時沒敢讓他走正門。但在參觀結束後,這位領導徑直從正門走出來,一眼看見“天安門”,陪同的地方官員都躲到了一邊。宿青平向中央領導做了一番解釋,天安門是中國建築的精華,是為了讓臨汾的老百姓能感受到天安門才修建的,“當時領導‘噢’了一聲,但宿青平把這當成對他的認可,又修這修那,到現在修成了這個引起更大爭議的華門”。

新華社的報導說,曾任山西省侯馬市委副書記的宿青平,是著名作家張平的反腐小說《國家幹部》中主人公夏中民的生活原型,也曾是媒體熱捧的一位政治明星。

生活原型與小說中的人物不能混為一談。因沒有看過《國家幹部》,也不好評論。

我一般是不看當代作家寫的“反腐小說”或“改革小說”,包括那位對氣功和人體特異功能很有研究的作家寫的,因為我不相信改革家與大氣功師是同一類值得歌頌的人物。另外,不看的理由,一是往往翻書沒看幾頁,便覺出了假——專業作家缺少生活,憑一些道聽途說的故事虛構編造,情節、細節經不起推敲。二是主人公也多有類型化臉譜化的傾向。這些改革英雄或反腐鬥士,走馬上任伊始便卓爾不群,堅定執著,志向高遠。辦事大刀闊斧,雷厲風行,敢於拍板,我行我素,一言九鼎。用現代的眼光看,這些人物的行動往往帶有強烈的指向性素質、能力和品格特征。而且左右都有一個女記者之類的“紅顏知已”。政治上出人頭地與聲名狼藉,往往只有一步之遙,如果換作“文革”時代,便可能是“反潮流”英雄的樣子。

Views: 3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