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起先我聽見一聲響亮的呵欠,轉過去,看見一個中年男人,站在不遠的地方,頭髮有點蓬亂,衣服有點骯髒,但也跟其他人看來沒有太大分別。當他發出聲音,其他人只是默默坐在座位上,或者看著窗外的景色。每個人在管自己的事,對他沒有理會。
他手裏拿著一疊報紙,這時就取出一張,彎下身去抹自己的鞋子。他穿著黑色的舊皮鞋,也不見上面有甚麼污跡,但他就是在那裏抹了又抹。也許是別人踏髒了他的鞋子?也許是他比較敏感?但我也沒有繼續留神,就像同一輛電車裏其他沉默的乘客,我們繼續沉入自己的天地,回想自己小小的煩惱。…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January 11, 2020 at 10:23am — No Comments
如果不是他在背後喚我,我可沒留意到剛才站在店前的是他。我在這附近的路上踱步曬太陽,他剛好站在一所時裝店門前,向我喊一聲:「喂!」
走進店裏坐下,他告訴我這是他自己的生意。他終於開了一所時裝店。這是值得替他高興的。
這爿店處於旺中帶靜的地方,位置很好。店子有點狹小,但很舒適,燈光昏暗而柔和,後面傳來流行音樂,坐在那些軟墊上,叫人想沉沉的躺下去,靠在那麼柔軟的東西上,不再思想。兩旁掛著美麗的衣服、新款的衣服,但是他看來不快樂。…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January 3, 2020 at 5:34pm — No Comments
他有一次告訴我說,他有個兒子,跟我差不多年紀。又有一次說起小兒子,他帶點驕傲地說:算是難得了,一向都是考第一拿獎學金,這回因為有新生插班,考了第三,我也叫他不要難過呵,怎樣也會供他讀下去的,他帶點驕傲地說著。
四五十歲的人了,天氣熱的時候他總是只穿一條短褲在排字間執字,他是股東也是工人,沒有甚麼人手,生意也不怎樣好。另外一個年輕的股東悠閒地坐在桌後。
他總是說:「不用擔心,我們一定準時排起的……」他對自己的手藝很自豪。有時他說:「到樓下去喝杯茶,」在那所廉價的茶廳裏,他繼續說:「不用擔心……」…
Added by Suyuu on December 29, 2019 at 5:44pm — No Comments
晴朗的天氣,陽光爛漫地照遍大地,照著高高的建築物,照著來往的車輛,照著快樂與不快樂的人群,在他們身旁,留下長長的影子。
在鬧市的一角,有一座大公園。一個小孩,由他的父母帶著,走進公園來了。
這個小孩子,還沒有大人的腰那麼高。他對許多事物都覺得新鮮。起先到水池看船,他要下去玩水,媽媽說「不可以」。但過一會,他卻看見一個年紀比他大許多的哥哥捲起褲腳走下水池。他覺得奇怪,舉起頭,好像想提出疑問,但沒有人回答。沒多久,他又看到那人把一隻機器的大船放下水去,噗噗的,又響又快,繞著水池亂衝,撞翻了許多別的小船,把波浪都翻起來。他覺得很害怕,就說要走了。…
Added by Suyuu on December 21, 2019 at 11:22am — No Comments
野獸,對於愛斯基摩人來說,比對文明人有更大的意義。我們在一部記敘愛斯基摩人生活的短片中,看到愛斯基摩少年以慶祝獵到第一頭海豹作為他成年的儀式。在這盛大的慶典中,他就在那裏,看著別人分食他第一頭獵物,靦腆而又驕傲地笑著。對於一個現代城市的少年,或許是跑車、單車、收音機和攝影機,但對他們來說則是親手捕回來的一頭海豹。
野獸一直生活在他們周圍,不是動物園裏的奇觀,而是衣食的來源,伴侶以及致命的敵人。據說愛斯基摩人在捕殺一頭海豹後,向牠口中倒入一勺清水,因為他們相信海中的海豹被捕上釣是為了想喝清水,所以他們滿足牠的慾望。他們對敵人也這樣遵守諾言,互相敬重。…
Added by Suyuu on December 18, 2019 at 1:42pm — No Comments
這個長著黑色鬍子的漢子,高高地舉起雙手,到底有甚麼事情令他這樣高興?
是因為他看見了馴鹿。這是勃圖各(Pootogok)畫的〈高興地看見馴鹿〉。
在另一張畫裏,在孩子單純的臉孔旁邊,畫著不成比例的兩頭小小的狗兒,那是伊魯舒斯(Elushushee)的〈孩子夢著狗兒〉。而另一張,在海豹圓圖的頭顱上,站著一個幽靈般的人,那則是泰力(Tudlik)的〈海豹想像中的人〉。
這些畫,大膽天真猶如兒童畫。它們的畫法樸拙,又有豐富的想像力和幽默感,充滿大自然動物生活的夢幻;但這些畫都不是兒童畫。到底是甚麼人,可以有這樣一雙孩子的不受拘束的手?…
Added by Suyuu on December 18, 2019 at 1:42pm — No Comments
走過大街,看見街上有個人在玩的得球,他晃動手中的繩子,繩末兩個硬球便互相撞擊,碰起來的得作響。走過的人都看看他,沒有人走近他,大概是因為不想球砸到自己身上,不想自己的骨頭給碰出響聲。
的的得得。
這個人在玩球。現在大街小巷都有揮動這樣兩個硬球的人。每個時期都有流行的玩意。比較起來,的得球是一種攻擊性的武器,它為你霸佔一幅空間,它發出惹人注目的聲音,它使別人閃避。一個時期流行的玩具見出一時期的心態。現在人們需要這麼一種武器式的玩物,需要發洩這麼一種攻擊性的心理,可知人們腦海中想的是甚麼。的得球是一種隨身帶備的武器,像棒子,像拳頭。
的的得得。…
Added by Suyuu on December 15, 2019 at 8:16pm — No Comments
阿嬸最愛說的話題就是打劫。她總是說:「昨天那邊的大廈裏又有人入屋打劫了。」她總是說:「幾樓幾座又被賊劫了。」說起來就擔心。本來就沒有表情的臉孔更加沒有表情了。
阿嬸一個人在家裏的時候,把門閘鎖得好好的,大門關得嚴嚴,不管誰來叫門都不開。所以呢,不管推銷電器的、傳教的、收碗碟的,不管別人在屋外叫得震天價響也好,她就是不開門。阿嬸一夫當關,一隻蒼蠅也不放進來。即使是派信、收管理費、送石油氣,阿嬸也絕對沒有人情講,一律拒諸門外,弄得人家要把送來的一罐石油氣又再搬走,在那裏破口大罵,阿嬸還是眼睛也不眨一下。她說:「誰曉得是不是假冒的!以前呀,我住的那個地方,四樓就是有人假冒送石油氣,進來以後還不是把人都綁起來了!」實在有太多前例了。…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December 15, 2019 at 8:13pm — No Comments
家裏的牆上,有一張〈魚的魔術〉的複製品。奶白色的牆上,這一方藍汪汪的海洋,也是一個夢的水族箱。在那裏,你看不見直往上冒的水泡,溫度計,或是人工的假山,但是你卻可以看見人,戴著小丑般的尖帽子或是張著手作著舞蹈的姿勢,你可以看見花瓶和菊花,月亮和時鐘;當然,還有魚,一二三四五六尾魚。魚的魔術是克里(Paul Klee)的魔術。他是一個魔術師,因為他可以把各種不可能組合起來的東西組合起來。他脫下帽子,向我們一鞠躬,然後,從帽子裏抽出一尾魚和一個月亮,一顆星和一朵菊花,有時,那是尖銳的箭咀,指向的符號,有時,那是煩憂或尷尬的人的面孔,有時是死亡的扁臉,有時是摔角的天使,他的帽子裏,甚麼都有。…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December 13, 2019 at 10:04pm — No Comments
正如初民把未知的神秘力量幻化為人獸混合形象的神,現代人想像出一種人與機器的混合體,既具有機器的力量和盲動,又具有人的狡黠。博丁尼的〈工業家胸像〉便是如此的一種「神像」,胸像機械化猶如機器,一手拿硬幣出去,一手取回,這神所傳的宗教不用說,正是現代人的宗教──「金錢」了。 …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December 10, 2019 at 9:35am — No Comments
聽到羅拔.克瑞利(Robert Creeley)來香港的消息,跑到大學去聽他講美國詩。克瑞利?有一段時間沒有翻他的詩了。借出了、失落了、或者不知放到哪裏去了,就像許多別的書本一樣。但他的樣子我仍記得,當他從門外進來,穿一身深藍色的衣服,我就認出他來。他長著鬍子,就跟書後的照片一樣,不同的是照片嚴肅一點,而且照片總是固定的,真人卻是流動的節奏。…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December 2, 2019 at 8:22pm — No Comments
──昨夜到那兒去了?
──扮天使去了。
──怎麼樣?
──從天空吊到十一樓的窗外,燈光亮著,戶內的人卻到外面去了。於是我只好在街上徘徊,喝咖啡,並且量度旺角的街道的長度。
──那對藝術家夫婦到哪兒去了?
──去看那部據說有時革命有時不革命的電影。…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December 2, 2019 at 8:21pm — No Comments
去看廣東手托木偶戲,但卻不是在街頭,也不是在戲棚中,而是在德國文化協會。外國人固然是帶著好奇的眼光來看這甚麼曹操關公的中國木偶戲,事實上,我們中有不少人也是第一次看到。小小一個放映室,擠滿了人。人愈來愈多,擠在人叢中,聽喧天的鼓樂,倒是有童年時跟著大人在戲棚中看大戲的那種遙遠的感覺。
以前有一部由李絲莉嘉儂和米路花拉主演的電影,叫做《孤鳳奇緣》,裏面就有木偶戲。李絲莉嘉儂演的女孩,有甚麼心事就向木偶傾訴,還跟木偶一起唱歌。不過那些木偶是出現在一個舞台上,有帷幕圍住下面,由人在幕後控制。等到這女孩發覺木偶不可能有自己的生命,拉開帷幕,才發覺在後面的是單戀著她的米路花拉!不過這是在舞台上表演的木偶戲,倘若是手托木偶戲呢,恐怕就沒有那末羅曼蒂克了。…
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26, 2019 at 6:11pm — No Comments
他已經很老了,看來很高大,有一個胖胖的肚子,他剛午睡醒來,旅途的疲倦還未恢復。他正在說排練朗誦詩時在那官僚機構的麻煩遭遇。他的手左轉右轉,作著手勢,顯示他們如何在那狹隘冷漠的大廈覓路前行。走下樓梯,去到這個或那個房間,甚麼都沒有準備,問櫃臺的小姐,她們也不知道。設備不如理想,音響有點問題,幫忙的人手不足夠。他想把這事敘述成一趟滑稽的經歷,但後來也只是笑著,無可奈何地搖搖頭,說算了,不用調換甚麼了。
旅程的疲倦,健康的問題……晚飯的時候他不喝酒只喝汽水,教認識他的人大為驚奇。他笑笑,說一句笑話。他坐在那裏,在答話時說起一些熟悉的名字,那些他認識的人,那些已經逝去的,留在書本中的名字。
…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24, 2019 at 11:24am — No Comments
夜很靜,聽見掃街的聲音,竹掃把一下一下擦在街道上,顯得特別安靜,特別空曠。
你在上面的感覺也是一樣?在那個巨大的星球的夜晚中,你可也感到竹掃把在柏油路上擦響的聲音,那些用來烘托寂靜的聲音?
但你自己就是夜了。你是寂靜中唯一的聲音。有人喜歡塵埃,但你選擇月亮。到了現在,你後悔你的選擇麼?
有許多人過得很好,他們很滿足,他們也很快樂,他們不會明白,你為甚麼這麼堅持?他們的股票漲了,他們加薪了,他們添置更多傢具,他們不明白:為甚麼有人奔向月亮?
…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22, 2019 at 11:52pm — No Comments
開始的時候,舞台上是一片黑暗。然後,我們逐漸看見一個人用手去撫觸四邊的牆,每一下按下去,就被那無形的牆抵住。逐漸的,他的手沒有伸得那麼遠,他的手沒有伸得那麼直,轉眼間,他所要推開的東西已來到他四周,那四扇牆圍攏過來。
然後,又一次,我看見另一位啞劇演員表演,有一場,演員露出一副哭喪的臉孔,然後用手一抹,抹成一個歡笑;不久,又變回沮喪,然後又用手一抹,又抹成一個歡笑;不久,又變回沮喪……這樣簡單的動作,也說盡許多話了。
然而今天我坐在這裏,聽人談起另一個啞劇演員的煩惱。精神的不穩定、心中的抑鬱。我看著桌面上,剪刀、漿糊、膠紙、墨水瓶,電話……然後是人。人總是最拙劣的啞劇演員。你甚麼時候見過一間房間跑去學啞劇?…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20, 2019 at 11:29am — No Comments
聽他與上一回聽那位德籍的指揮,最先的印象幾乎完全相反。上一回聽後者,指揮是那麼熨貼、從容不迫,每一個音符都好像經過他撫摸,那麼準確地傳遞過來,綿密但是從容,由頭到尾保持了極好的風度。這一回聽他,這位居住在外國的中國指揮,卻很不同了。起先,就外貌看,也許會叫人感到意外。他的姿勢,即不輕靈瀟灑也不從容,是笨拙、怪異,叫人感到不習惯,甚至激怒人的。但一曲〈狂歡節序曲〉下來,你感到他投入時是如此不同,可以感到他的狂歡與激情,看到一種與眾不同的素質。…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14, 2019 at 7:55pm — No Comments
新近發現的曹雪芹佚著中,《南鷂北鳶考工志》的序文讓我們看到曹雪芹與風箏的一段淵源。《南鷂北鳶考工志》是一本關於風箏的書,寫風箏的扎、糊、繪、放的技術。他寫這麼一本書,其中有一段故事。據說有一趟他的朋友于叔度來訪,說起生計困難,求曹雪芹幫助。閒談中提起京城中某公採購風箏,一擲就是數十金,這樣的錢,實在夠他整家人幾個月的生活費了!曹雪芹傾囊以助之餘,戲為他扎幾隻風箏,讓他一併帶回去。不想這幾隻風箏,卻使于叔度獲得重酬,解決了生活的困難。其後這老于就以扎風箏為業。曹雪芹由這事獲得啟發,就搜集更多材料,寫成《南鷂北鳶考工志》一書,讓一切「鰥寡孤獨廢疾」的人,可以學習這種技能以自養。我們由這事可以看出,曹氏不但是一位偉大的小說家,而且是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11, 2019 at 5:10pm — No Comments
來到這兒,已是下午接近黃昏的時光。在這四周堆滿雜物的院子中,有燒好的陶器,有包紮好的模子。有些陶器擱置太久,在發亮的黃色與綠色上面,還可以抹出一層灰塵。在一旁是些破舊的傢俱:轉動不靈的黑色皮椅、缺了幾個抽屜的文件櫃,斜臥著像一個缺了門牙的老人。…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6, 2019 at 9:13pm — No Comments
去看大會堂展出的《當代義大利雕塑》展覽,上了博物館的樓梯,轉往右方,我們最先看到的是洛素的〈頭像〉,那是一個面目朦朧的頭像,彷彿還未完工,那人像的臉孔已經有了輪廓,但還未清晰地從青銅的材料中浮現出來。這作品的原名是〈看這孩子〉。我們去看這雕塑展覽,在大部份是人像的展品中,可以看見這些藝術家如何用他們的材料(多是青銅,偶然也有鐵、綱,或是鋁)塑造出他們所知所感的人的面目:或是朦朧,或是清晰,或是美好的具體形象,或是抽象的線條結構,或是古拙的純樸,或是現代的扭曲,或是感情的抒發,或是機械的壓抑……這種種,都是人類多變的面目,也是敏感的現代藝術家紛紜的看法。…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3, 2019 at 10:46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