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etiyo's Blog (211)

海德格爾:藝術作品的本源(二)——作品與真理(1)

藝術作品的本源是藝術。但藝術是什麽呢?在藝術作品中,藝術是現實的。因此我們首先要尋求作品的現實性。這種現實性何在?凡藝術作品都顯示出物因素,雖然方式各不相同。依靠通常慣用的物的概念來解釋作品的物之特性早已宣告失敗、這不光是因為這些物的概念不能解釋物因素,而且由於它追問作品的物性根基,把作品逼入了一種先人之見,阻斷了我們達到作品之作品存在的通路。只要作品的純粹自立沒有清楚地顯明出來,作品的物因素就根本無法揭示。…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July 8, 2022 at 11:30pm — No Comments

那薇《海德格爾與莊子的同一在於體驗》(4)

海德格爾在談到中世紀神學家埃克哈特大師(Meister Eckhart)對物(Ding)的解釋時說 :dinc這個詞既表達上帝,也表達心靈(Seele)。上帝對於他來說,是最高最極端的物 ,而心靈是偉大的物。埃克哈特大師絕不是要表達這樣的意思:上帝和心靈是像大石頭 那樣的東西,是像質料那樣的對象。他認為:愛具有這樣的本性,它改變著人,使人進 入到他所愛之物中。[2]

當代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創始者、理論家馬斯洛…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May 3, 2022 at 8:30pm — No Comments

那薇《海德格爾與莊子的同一在於體驗》(3)

朝徹與海德格爾所說的澄明之境有相似之處,澄明之境不是類似於供存在者表演的舞臺或空間,而是說存在者的存在在於此在對存在者的敞開。此在原本就生存地、出離地進入到存在者之中,先天就把自己交托到存在者那裏。不論此在是否意識到這一點,此在都置身於存在的澄明之中,人總是把自己指引到由人敞開著的存在者那裏。並不是說人發明創造出了一道光明,而是說,人若能從沈迷中覺醒過來,才能獲得這個朗照,重新回到本源之處。海氏指出:“超越存在者,但並不脫離存在者。這是說在存在者之前 ,還有另外的事情在發生著。在存在者整體之中一個敞開的場所存在著(eine offene Stelle),一個澄明存在著。從存在者那裏來考慮,澄明比存在者更加存在著(seienderals das Seiende)。這個敞開的中心(die offene…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April 19, 2022 at 12:00am — No Comments

那薇《海德格爾與莊子的同一在於體驗》(2)

嘗試著用莊子的“仿徨乎馮閎”,去詮釋海德格爾的返回到思索之路,興許我們可以體味海德格爾的初衷與莊子思想之間的相通之處。莊子在《知北遊》中描述了心遊於無 何有之宮的體驗:

嘗相與遊乎無何有之宮,同合而論,無所終窮乎!嘗相與無為乎!淡而靜乎!漠而清乎! 調而閑乎!寥已吾誌,無往焉而不知其所至,去而來而不知其所止,吾已往來焉而不知 其所終;仿徨乎馮閎,大知入焉而不知其所窮。物物者與物無際,而物有際者,所謂物 際者也;不際之際,際之不際者也。謂盈虛衰殺,彼為盈虛非盈虛,彼為衰殺非衰殺, 彼為本末非本末,彼為積散非積散也。[4]

 …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April 18, 2022 at 12:00am — No Comments

那薇《海德格爾與莊子的同一在於體驗》(1)

內容提要:在海德格爾和莊子那裏,所有的事物都被包含在心物一體的體驗中,道家的聖人、海德格爾的詩人對萬物統一的理解已經運行於天人契合為一的領域。人的生命體現為摒棄分析辨別,任隨萬物契入的智慧。



一、海德格爾的融契於世界之中與莊子的遊乎無何有之宮

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中,分析此在在世界之中存在時,指出“在之中”是此在的 存在狀態,是一種生存論狀態(existenzial)。不是說,此在作為精神和肉體之人,在作為現成的存在者——天地萬物之中存在;不是說一個物在另一個空間之中存在,而是 說,此在依寓於世界而存在,進一步的意思是此在“融契…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April 17, 2022 at 12:00am — No Comments

楊凱麟·傅柯哲學中的文學布置與摺曲(15)(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

楊凱麟 Kailin Yang。2005。〈考古學空間與空間考古學-傅柯的「異質拓樸學」〉Kaogusyue kongjian yu kongjian kaogusyueFoucault de “yijhih tuopusyue”,《中國文哲研究通訊》Jhongguo wunjhe yanjiou tongsyun,15, 3:75-97。

楊凱麟 Kailin Yang。2006。〈分裂分析傅柯 III:內在性知識論與內在性倫理學〉Fenlie fensi Foucault IIINeizaising jhihshihlun yu…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July 12, 2020 at 9:00pm — No Comments

楊凱麟·傅柯哲學中的文學布置與摺曲(14)

肆、小結:讓一切的語言空間湧現於語言 

透過對傅柯文學布置的分析,吾人以兩篇論文分別勾勒越界與摺曲所呈現的概念特性,根據不同的條件,傅柯的考古學與系譜學方法,亦分別從這二個主要概念的角度提出說明。這二組足以重構傅柯思想視域(或至少是其「已說的再說」)的概念星群,也可視為傅柯對差異與重複這兩大概念的另類思考,這無疑的,是他對德勒茲哲學的致意。 …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July 12, 2020 at 9:00pm — No Comments

楊凱麟·傅柯哲學中的文學布置與摺曲(13)

就某種意義而言,如果文學成為一種由特異力線構成的布置,正因為其斲斷詞與物的關連而自我轉向、折返於詞彙的內在性空間 32。這或許就是唐吉訶德(也是文學)的真理,一種僅因自我摺曲而顯現的抽象之線。用傅柯自己的話來說,這種摺曲所實際進行的,就是「同一與差異無止境戲耍的殘酷理性」。

書寫成為一種與字詞整體的戲耍,閱讀(而且是狡獪的閱讀)於是成為書寫的必要條件 33,用傅柯的話來說,這種得以致使字詞由自我到自我的織構,僅建立在已隱寓一切檔案(已被說、被寫之物)的「知識空間」。在文學史上,《唐吉訶德》是一個例子,《聖安東尼的誘惑》則是另一個 34。文學作者於是彷如新的檔案學者,蟄居於大寫圖書館中從事反式考古學的工作。…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July 12, 2020 at 8:00pm — No Comments

楊凱麟·傅柯哲學中的文學布置與摺曲(10)

文學透過語言的越界(「每一真實詞彙都是越界」)折返回自身, 在文學的去與返之間,「傅柯時刻」出現(語言越界);文學只能折返文學自身(「文學不再能被給予它本身之外的任何客體」),但那個使其得以廻返自身的轉折點卻是越界的語言(薩德 600…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June 13, 2020 at 10:24am — No Comments

楊凱麟·傅柯哲學中的文學布置與摺曲(9)

如果書寫透過越界與摺曲怪異地懸擱了詞(思想)與物(存有) 的關連,並不意味這兩者從此各自游離於無意義的虛空之中,並因此導致一種語言的虛無主義或意義的相對主義。相反的,書寫創造了一個由「與」所隱晦說明的白色空間(布朗修的「中性」[neutre]),這是由強勢越界(交互解疆域化)所激生的「間」(entre):詞與物、思想與存有、經驗與超驗、真實與虛構、實際與虛擬…在此取得嶄新的意義與「非關係」(non-rapport)



一切在此都是雙重的,但一切雙重性也都指向被倍增的差異;在傅柯諸多由鏡像、雙重性、摺曲、折返、襯裏 (doublure)…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June 13, 2020 at 10:23am — No Comments

楊凱麟·傅柯哲學中的文學布置與摺曲(8)

參、懸擱詞與物關連的白色空間:文學布置中的重複與差異

一、文學倫理型我是我不思考之物與我思考我不是之物

對傅柯而言,存有似乎就等同摺曲。被傅柯以一種特異折返形式(自我再現)所定義的文學存有,似乎總是秘密關連到某種倍增或雙重性的實驗。然而雙重性並不意味相同或相似者的內在加乘,也絕不是同一性的外在引入 21,相反的,透過語言表面的曲折運動,書寫對傅柯而言成為差異化作用 (différenciation)…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June 13, 2020 at 10:00am — No Comments

楊凱麟·傅柯哲學中的文學布置與摺曲(12)

對傅柯而言,這個由內在性摺曲所構成的純粹空無空間,最早可上溯到塞萬堤斯的《唐吉訶德》,其作為文學的歷史門檻就如薩德作品般,「是現代文學作品的第一部,在此看到了符號與譬喻的同一與差異無止境戲耍的殘酷理性;因為語言斷開了它與事物的古老親緣性,以進入這種孤獨的無上權力 (souveraineté),僅自此它,以其晦澀的存有,重現成為文學[…]」(1966 : 62)



再次的,如果《唐吉訶德》對傅柯而言是最強勢表達下的文學作品首部曲,僅因為書寫不是為了鑄造「世界的散文」,而是存有論地投身於「同一與差異無止境戲耍的殘酷理性」中。《唐吉訶德》一方面立足於游俠小說,自始便已不是世界的再現,另一方面,其也遠非游俠小說的再現,而僅是其擬像,…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May 10, 2020 at 8:27pm — No Comments

楊凱麟·傅柯哲學中的文學布置與摺曲(11)

書寫所具有的豐饒或多產性首先來自這種自我倍增或摺曲作用,因為每次的倍增或摺曲都是異質性的再度引入,每個褶層都意味由語言的「外自身」所再倍增的文學存有自身29;書寫成為一種怪異的鏡像繁衍,一方面是純粹的自我再現,但另一方面在此鏡像中卻總是已猱雜了由越界所產生的異質「外自身」。



然而,書寫的可能性則僅成立於此鏡像或摺曲的巴洛克式增生中;在此,書寫的主體或情節讓位給語言(外)自身的摺曲作用,其僅是無限增殖此摺曲的疊層性,只是語言自我摺曲所滋生的喃喃自語;每一部作品在一方面都是對先前同類作品的消抹(越界),都是其「外自身」,但同時在另一方面卻又是文學這個虛擬空間的「玄妙增厚」(épaississements fantastiques, Foucault, 1994b :…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May 10, 2020 at 8:20pm — No Comments

楊凱麟·傅柯哲學中的文學布置與摺曲(7)

從書寫實踐中習練嶄新摺曲的所有可能 16,折返、轉向、回歸…為了劃出一道創新(也必然是虛構)的弧。這是何以在傅柯這門獨家的摺曲學中,語言透過文學所充份給予的界限經驗一再被怪異地凹折,意符 (signfiant) 在此不僅如拉岡所指出的開始滑動,不僅斷開了其與意指 (signifié) 的固定關係,而且自我折返如同鏡像,或如同只有不斷彎折甬道卻不指向任何目的的迷宮,而書寫在此,「不意指事物,而是話語」(Foucault, 1994b : 252)



於是存在一種類似傅柯所謂「哲學倫理型」(êthos philosophique)…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May 10, 2020 at 7:56pm — No Comments

楊凱麟·傅柯哲學中的文學布置與摺曲(6)

對立於文學範型的複製與再現,當代文學作為為己重複,似乎僅能透過擬像來理解其成立的條件。在此,重複無疑地完全不同於複製,而且剛好相反,每一重複都是對文學可複製性的反叛。因為如果當代文學只在迫出文學存有本身才抵達其最強威力,那麼這個威力來自我們到目前為止所發展的雙重操作:首先,文學僅以文學自身為客體,成為純粹的為己重複;其次,文學的書寫語言命定地對文學越界(「每一真實詞彙都是越界」,Foucault, 1964 : 3)。



文學一方面是一種內在性(總是只能不斷以自身作為唯一客體,且因此構成弔詭的惡性循環),另一方面文學則離不開與域外的關係(每一組成詞彙都只能是文學的越界)。這就是傅柯透過文學布置所呈顯的怪異景觀。…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May 10, 2020 at 7:45pm — No Comments

楊凱麟·傅柯哲學中的文學布置與摺曲(5)

文學是一個由內在性定義的空間,確切地說,文學僅存活於內在性中。面對「何謂文學?」這個問題,只有透過對此內在性的重新招喚才能答覆。但另一方面,每一個用來建構文學內在性的詞彙卻都是對文學的越界。每個詞彙都是為了指向文學的域外而被書寫於紙上, 文學僅含納對其越界、褻瀆與背叛的語言。



這便是當代文學最重要的第二重弔詭,文學重複文學,但絕非以同一的方式,因為必須被重複的(文學的永恒回歸?),是對文學的越界;換言之,文學不該以柏拉圖的觀念來設想,而僅有其擬像。這個弔詭導致二個結果:首先,如果文學僅以自身為客體,那麼文學作品中的情節或對白其實都可以說僅是偽造的,是其擬仿,僅是為了「像」文學,擺擺文藝腔,作個好像「說故事的人」的騙子,但重點卻總是在於激起不斷廻返其自身的文學存有。這是何以傅柯會說,「在一部文學作品中,毫無任何相似於日常所說之物。毫無真的語言。」(1964 :…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May 10, 2020 at 7:42pm — No Comments

楊凱麟·傅柯哲學中的文學布置與摺曲(4)

傅柯文學布置的去作品狀態必須被推演至底:如果文學僅在摺回自身中存在 10,確切地說,這絕不意味文學是那個摺曲後之物,不是任何承載、表現摺曲的物質,不是語言,即使其已因越界習練而徹底空無。以自身為客體的文學僅是摺曲動作本身,被摺曲之物則是其經過的痕跡。其正如笛卡兒的我思,僅僅是一種空洞存有:我作為正在思考的東西,重點並不在於任何思考的內容,而是由思考所造成的摺曲與廻返:我思考我而非其他外於我之物,所以我作為一種思考我的東西存在。



「我思」(cogito) 沒有內容,只是一個由我到我的摺曲, 一個形上學的空白或空洞。我是什麼?是思考我的東西,思考我的東西就是我。我原來是思想運動的一個簡單折返。這個要確認「我」的思想軌跡畫出一道廻返的弧線,用德勒茲的概念來說,製造了一個由這道單薄軌跡所圈出的「域內」(dedans)。在文學或我思的例子中, 這兩者似乎都企圖質問類似問題:「什麼是我?」與「什麼是文學?」,…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May 10, 2020 at 7:37pm — No Comments

楊凱麟·傅柯哲學中的文學布置與摺曲(3)

換言之,越界者薩德是這種雙重身份的代表:同時既是褻瀆者又是範式,同時既抹除過去又奠立未來。對傅柯而言,這便是由越界所定義的文學反式考古學,其存有論地跨越一切既成話語的同時,並不是停駐於(順式)考古學所考掘的語言事件及其現場,不是對構成過去經驗的考古學土壤從事單面向的分析,而是進一步反向摺回,成為一種,以德勒茲 (Gilles Deleuze) 與瓜達希 (Félix Guattari) 的術語來說,「朝向未來人民的文學」,成為指出未來(而非過去)無定限可能的姿態。這種同時涵納二種非辯證式逆反運動的「既…既」,成為薩德所曾從事的,在抺除其之前的一切哲學、文學及語言之際,同時賦予語言由越界所迫顯的無定限的界限 (limite indéfinie)。…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May 10, 2020 at 7:36pm — No Comments

楊凱麟·傅柯哲學中的文學布置與摺曲(2)

在〈何謂啟蒙?〉最後,傅柯對系譜學的著名界定如下:「從致使我們是我們所是之物的偶然性中提取不再是、不再作或不再思我們所是、所作或所思的可能性」(1994h : 574)。這種在「所是」與「所是中的不再所是」間的非辯證式轉換與改道,賦予了自我到自我,或思想到思想最繁複曲折的可能距離。吾人曾在〈分裂分析傅柯 III:內在性知識論與內在性倫理學〉一文中予以分析,並指出系譜學的這個特異性正深刻銘刻傅柯思想中的摺曲條件。換言之,摺曲作為一種怪異的雙重性,深植於「所是」與「不再所是」的交互鏡像中 4,最終使得傅柯的界限態度贖回一種特屬於哲學的堅實性 (consistance),免於在越界的暴力運動中成為一道純粹的死亡之線。…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May 10, 2020 at 7:29pm — No Comments

楊凱麟·傅柯哲學中的文學布置與摺曲(1)

摘要: 傅柯的文學布置展示了二個對其哲學至為關鍵的概念:越界與摺曲。這二者是傅柯哲學中最獨特的思想運動,其分別對應了反式考古學與內在性系譜學的發展。本文主要延續先前已發表的研究成果,集中討論摺曲在傅柯的文學布置中所怪異構成的文學存有,並透過差異與重複這二個概念來說明其所引發的獨特存有模式。在此,文學一方面是語言最遠離自身的「外自身」(hors de soi),但同時卻又只是純粹的自我凹摺、去而復返。這個怪異的雙重性闢拓一種特屬於書寫的「虛擬空間」,而傅柯哲學在某種意義上正奠基於此。



壹、前言:摺曲系譜學

在本文中,摺曲與越界將被視為傅柯文學布置…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May 10, 2020 at 7:0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