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欣 如·環顧影像: 德勒茲影像分類理論釋讀(7)

德勒茲使用皮爾士的指號學,似乎有種“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味,因為他並沒有嚴格按照皮爾士的指號學,來規劃自己的影像符號分類。

但是,對於整個影像的分類系統來說,
皮爾士的影響又似乎無處不在。

我們知道,
皮爾士的指號學與索緒爾的符號學大不相同: 索緒爾的符號學嚴格限定在語言符號的範疇之內,其符號的所指並不指向實在之物,而是指向物之概念;[11]

“而在皮爾士那裏,指號的根本功能則是作為對實在世界的指稱”。[12]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德勒茲不僅把影像作為一種存在於洪荒太古的想象之物,同時也把影像當做一種“實在”,並把影像的“實在”與其本身的紀實功能聯系在一起。

因為沒有紀實性,影像的“實在”便只剩下賽璐珞和感光化學塗層了,這顯然不符合電影的概念。


現在我們再來看在電影紀實美學觀念影
響下,德勒茲的影像分類系統。首先,感知-影像消失不見了。感知-影像因為自身無所不在,既可以是主觀的,也可以是客觀的,[1]148正是因為這樣一種基礎性的存在,使其自身的特點消失於無所不在之中,德勒茲將其稱為一種“0 度”的存在。

說: “嚴格來說,感知就等同於影像。”[2]414也就是說,只要是影像,它就是一個感知。這就如同空氣對於我們生存的必要性,我們每時每刻都需要空氣,但我們一般不會表達這種需要,我們可能需要水、食物,但很少有人會表述需要空氣的欲望。

感知-影像貫通內
外,勾連主客,往來於全體世界的這樣一種一般化的存在,使其在具體的影像分類中,不再能夠發揮作用,或者說,當德勒茲轉身面對實存影像的時候,他腦後那個在混沌世界中被生成的虛擬化影像,便不再能夠被看見了。


其次,空間概念被引入。
當德勒茲把感
知-影像、動情-影像、動作-影像分別對應於全景、特寫、中景的時候,已經是結合空間的概念來思考影像了。

空間與時間不同,按照柏
格森的說法,人們在對事物進行思考和計算的時候,一定是以空間作為依托的: “倘若我們把時間解釋為,一種媒介並在其中區別東西和計算東西,則時間不是旁的而只是空間而已”。

因而他得出結論說: “我們相信空間是
實在的東西。”[13]67,68 正是在空間的概念中,德勒茲面對影像,或者也可以說,德勒茲面對影像思考時,便進入了空間。


①有關西部片的“神話”說可參見安德烈·巴贊的《電影是什麽》,崔君衍譯,中國電影出版社 1987 年 4月版。



[1][法]吉爾 · 德勒茲.電影 1: 運動-影像[M]. 黃建宏,譯. 臺北: 遠 流 出 版 公司,2003.

[11][瑞士]菲爾迪南·德·索緒爾. 普通語言學教程[M]. 高名凱,譯. 北京: 商 務 印 書館,1980: 102.
[12] 張留華. 皮爾士哲學的邏輯面向[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164.[13][法]柏格森. 時間與自由意誌[M]. 吳士棟,譯. 北京: 商務印書館,1958.

Views: 3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