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欣 如·環顧影像: 德勒茲影像分類理論釋讀(2)

德勒茲電影理論的這一立足點從何而來?

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是從哲學而來。他認
為,對於電影來說,“不應該再問說‘何為電影?’而是‘何為哲學?’”。[2]751 這是什麽意思呢,電影何以能夠變成哲學? 這是因為認,為哲學的立場不同於一般所謂科學的立場,科學的觀念是為人們提供清晰的、可理解的對象事物,而不是那些模棱兩可、尚處在未知混沌中的事物。



柏格森用萬花筒作比喻來說
明這點: “我們每個行動的目的都是: 以某種方式將我們的意志插入現實。我們的身體與其他的實體之間,存在一種安排,它就如同構成萬花筒圖案的那些碎玻璃片的安排一樣。

我們的活動從一種安排走向一種重新安排,而每次都無疑使萬花筒產生新的搖動,我們的活動對搖動本身並無興趣,而僅僅對新圖案感興趣。”[3]德勒茲延伸了柏格森的這一思想,提出了許多複雜的論證,這裏不再復述。


德勒茲也有一個比喻很好地說明了自己
的意思,他把哲學對於事件的展示比喻成《愛麗絲漫遊仙境》中的隱身貓,它在消失後,會把自己的笑容留在空中,而科學則是將事件“實顯化”,因此德勒茲的結論是: “科學和哲學走上了兩條截然不同的道。”[4]

所有
的麻煩均來自於此。

作為一般人,而非哲學
家,我們的思考和想象,基本上都是“科學”化的,那些非科學的成分都被驅趕至潛意識和夢境之中,而德勒茲的電影理論,是從一個非科學化的哲學立場和角度出發,專門針對一般人無法想象的混沌世界,這就難怪一般人難以理解了。


我們在此碰到的麻煩是——


我們應該怎樣
來闡釋德勒茲的電影分類理論,如果我們站在德勒茲的哲學立場上,那麽我們寫出來的東西會和德勒茲一樣佶屈聱牙,難以被理解; 如果我們站在自身的立場上,那麽我們的解讀就難免會曲解、誤讀德勒茲的本意。這也是當今國內電影理論釋讀德勒茲最大的問題。

在此,我打算采用一種折中的立場,既
非德勒茲的哲學,亦非我們的“科學”,而是設法“改造”德勒茲的視點,從我們的立場加以理解。用一個形象的說法,我們既不跟隨德勒茲像陀螺似地自轉( 我們不是哲學家,我們會“暈”) ,也不像地球環日那樣面對客體公轉( 只有克服這一慣性,才有可能理解德勒茲) ,而是將我們的觀察方法,施之於德勒茲,也就是把德勒茲作為我們的對象,讓我們來看他的“旋轉”,從而理解他的變成了影像的世界。


[2 ] [法]吉爾 · 德 勒 茲. 電 影 2: 時 間-影 像
[M]. 黃 建 宏,譯. 臺 北: 遠 流 出 版 公
司,2003.
[3][法]亨利·柏格森. 創造進化論[M]. 肖聿,譯. 北京: 華夏出版社,2000: 264.
[4][法]吉爾·德勒茲,菲利克斯·迦塔利. 什麽是哲學[M]. 張祖建,譯. 長沙: 湖南文藝
出版社,2007: 379.

(本文作者聶欣如服務單位:華東師範大學 傳播學院,上海 200241)
(本文原載 2015 年 1 月,第 32 卷,第 1 期,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Views: 4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