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啟功在揚州
說來好久不拿毛筆了,但私心卻總有那麽幾個喜愛的書家,沒事看看他們的字,摩挲一番,也算能讓自己的心靜一靜的吧。活著的書家中讓自己喜愛的屈指可數,但這個名單裏是不能缺少“啟功”二字的——先生的字,淡淡的書卷氣,清雋,安靜,挺拔,看一眼是不夠的,多看幾眼,心裏的煙火氣漸漸就少了一些。
如他所寫的一副對聯:“靜坐得幽趣,清遊快此生。”
以前聽說過啟老的打油詩,比如那首著名六十六歲《自撰墓誌銘》,極富意趣:…
Added by triste chateau on July 1, 2016 at 10:45pm — No Comments
我在天涯買書的故事
閑閑書話論壇的書店,聽說很早就開了起來。那時賣書的人是三十年代(胡同),他的書店名字很雅致,也很親切,叫“布衣書局”。但慚愧得很,來天涯已兩年多了,卻很少來閑閑書話論壇(不過兩年之前倒是常常來的),更不必說到“布衣書局”買書了。大概是今年7月或8月的樣子,不知怎麽就給吸引到書話來了,覺得這裏很好,出出入入的朋友都很有學問,能學到許多新東西——因為自己是個泥腿子,所以很喜歡有學問的人,同時也希望多和有學問的人在一起,能使自己也變得有學問一點。現在看來,學問是不是多了不敢肯定,對讀書的興趣以及對買書的興趣,卻的確培養了一點。…
Added by triste chateau on June 28, 2016 at 11:52am — No Comments
京阪淘書日記
辛巳金秋,東渡日本,遊蹤未出關西,然頗得淘書之樂。現將日記中淘書部分摘出,略加擴展以公諸同好。所謂京阪,乃日本慣稱,京都、大阪之略也。
9月29日星期六晴
10點外出,順大阪著名的道頓堀街東行,至戎橋北拐便是大名鼎鼎的心齋橋商店街,遊人如織。逛一家新書店,從攤臺上所堆新書一覽流行趨勢,好書雲集,但價格昂貴,立讀片刻,飽飽眼福而已。往前走,進中尾書店,此店賣舊書,品位不低,但標價也高,看看即出。
過大馬路,行約30米,“BOOK OFF”杏黃大字招牌闖入眼簾,這便是自己欲訪的BOOK …
Added by triste chateau on June 25, 2016 at 10:59am — No Comments
圖書館淘書
舊書在讀書人敏感的想像中是一種溫暖的存在,它沒有沁人心脾的新鮮墨香,卻承載了書的新主對故主的感知。對於我這樣時常耽於遐想的人來說,舊書上每一處文字(或非文字)的批註(或痕跡)都將引我駐足微笑。我會自以為跨越了時空,感受到了彼時彼處彼人投往書頁的深思目光和筆端遊移紙面的簌簌聲。
比之書攤上的舊書,圖書館裏的舊書則是一種更廣義上的溫暖存在:所有走進圖書館的、走進閱覽室的、將視線投向書脊的人,都以一種微妙的方式與書聯系著。但是,我更多註意的是那些將書取下架來,放在桌前趣味盎然地閱讀的人們,他們的目光投向書頁,經過一個無定期的延遲,再反射到我的眼中。當然,這是古希臘時期的看法了。…
Added by triste chateau on June 16, 2016 at 8:40am — No Comments
錯書的境遇
至今為止,我錯過最厲害的一本書並不是自己犯下的錯誤。大概在兩年前,我的一位很好的女性朋友到杭州學習繪畫,我拜托她幫我找三本書,分別是《格非文集·樹與石》、《格非文集·眺望》和《欲望的旗幟》。在她離去一年多的時間裏,我會時常想起這位看起來多少有點“假小子”味道的女性,有時候在課堂上,對著下午三點鐘的天空想入非非,幻想那個帥性的女孩立刻出現在我的面前。不過奇怪的是,她的面貌我一直不是很清晰,而是幻想著我拿到書的情景。那時候跟現在真是很兩樣,消息閉塞,除了溫州境內,其他什麽地方都沒有去過,電腦網絡對我來說還是遙遠的事物。…
Added by triste chateau on June 8, 2016 at 5:18pm — No Comments
買舊書的樂趣
無聊才讀書,這是喜歡讀書的人常講的一句話。現代社會娛樂活動這麽多,很容易將一個人的精力分散,這樣無聊的時候並不多,所以讀書的人也就不多了,但總還是有一些喜歡讀書、喜歡買書的人。我也算是一個無聊的人,不喜歡其他活動,寧可把時間花在讀書上,無聊就無聊吧,自己覺得充實就好。
喜歡逛書店、逛書攤,這是喜歡讀書的人改不了的習慣,看著那一本本排著的書,也是一種樂趣。其實買回來的書也不一定會讀,但買而不讀仍要買,漸漸就成了習慣。花掉些錢就是為滿足這種“買書之樂”吧,這大概和別人花錢唱卡拉OK的情況是差不多的,都是為得到一種心理滿足。…
Added by triste chateau on May 18, 2016 at 10:12am — No Comments
記得那一天是星期六,依照慣例,這本是我同S君去逛書店的日子。然而實在是才前幾天就買書花掉了七八十元,心中難免有些不安,遂拉了個人來下象棋,以消磨這無聊的下午。接連幾盤把對方殺得片甲不留之後,感到實在是無趣得很,逛書店的欲望陡然增強起來。拋下目瞪口呆的棋友,我爬到上鋪取出皮夾子,左思右想之後,把一張50元的票子壓在枕頭底下,冷不丁地問了一下也在著裝待發的S君:“錢是不是少帶一點,以克制一下消費?”S君跺了一下腳,說:“還是帶著吧,要是遇到好書,沒帶錢,可真是要懊悔死了。”不堅定的我,受了這種蠱惑,竟又把那張票子拿了出來。…
ContinueAdded by triste chateau on May 15, 2016 at 5:25pm — No Comments
一
近日秋高氣爽,上班時候,車上一路聽著Reich的《鼓聲》,捧一本紀德的書,生活還算愜意。朋友過生日,和他們夫婦二人同去北師大附近的“福萊軒”吃飯,喝薄荷茶,飯前發現鐵獅子墳那兒有家5折書店,不知是不是屬於北師大的,要改經營別的了。我買了70多塊的書,包括好多本《榮寶齋畫譜》,其中幾本任伯年的我心儀已久。
付款時人家少算了一本任伯年的花鳥畫冊(標價28)。我知道貪小便宜不好,但實在覺得這是件有情趣的事情。早起,沖咖啡當早餐,把一個快爛的檸檬切下一片,然後坐在窗前讀畫,發現在陰涼濕潤的秋季,讀文人畫真的是太合時宜了,筆墨的味道如同漂浮在空氣之中,畫幅的情景切和心意,醉人啊………
Added by triste chateau on May 5, 2016 at 6:55pm — No Comments
周末早市最累人,既要起得早,還得回得晚。城裏人一到周末就像大腸一樣扭扭曲曲的,有露頭早起鍛煉買菜的,也有盤頭大睡到十一二點的。這就苦了咱賣菜人,賣菜時間得延長兩個小時,菜金收得卻一點也不比平時多。…
ContinueAdded by triste chateau on April 29, 2016 at 1:59pm — No Comments
買《金瓶梅》的經歷
十幾年前的事了。
那時廣州的北京路不像現在這麽亂。那時比現在還亂。
那時的北京路的人不像現在這麽多。那時比現在還多。
正是七八月份。我和同學躍平從來沒經歷過這麽熱的天氣,沒見識過這麽多的人。我們熱得想把身上的衣服全扒光,管他雅觀不雅觀;我們熱得想把身邊晃晃悠悠的人群變成北方故鄉映出垂柳倒影的清涼的小河水;我們熱得亂看街上的女人,她們竟然穿得那麽少!天,我們那邊的女同胞呀………
Added by triste chateau on April 27, 2016 at 9:31pm — No Comments
李振常
古書講究承傳有序,拍賣會上有名人收藏印章的書價格往往一路攀升。記得一部道光版朱墨套印《四書》,書店裏不過標價1200元,擺了一年多才賣出去;而拍賣會上有羅振玉藏章的同一版本,賣到15萬元,這還是沒算傭金的價。書販老郭,山東人,一日電話告知朋友M,有明初刻本《纂圖互註荀子》一部,細說版本特征,並說有“李振常”的藏書印,書是如何如何的好,索價1萬,相約周六於潘家園見面。屆時相見,M以藏章說事,因李振常不是名人,遍查工具書亦未查到此人,遂以3000元買下。書拿給我看,只見卷端的藏書印文是“季振宜”。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Added by triste chateau on April 19, 2016 at 11:40am — No Comments
雖身居北京,但因家住海澱,去一次潘家園要坐一個多小時的車,所以並不常去。每次到潘家園都已是八九點鐘,天放大亮,人頭攢動,已沒有什麽可買的了。只好隨便走走,看些垃圾書、假古董。真不明白潘家園之魅力所在,何以引得如此多的人放棄休息,蕩漾於我們偉大文化遺產的糟粕之中。
於是就要請教,於是便有了發現,只有兩個字:撿漏。這應了那句“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話了,利的魚餌就是一些傳說。最著名的是“著名”收藏家L先生,只1000塊錢,就買到帶清禮部大印的明北監本《十三經註疏》一事了。報上好炒了一陣。閑談時一說到潘家園,就有朋友問及此事,臉上都帶著敬仰的神色。北監本《十三經註疏》不是什麽難得的書,有禮部的印亦非罕見。這種傳說也只是像L先生那樣的水平傳出來,一些不懂書的朋友們說說罷了。懂書的朋友間也有傳說,引幾條給大家說說,有興趣的話我們潘家園見,有漏大家撿。…
Added by triste chateau on April 16, 2016 at 2:48pm — No Comments
[摘要]浮世繪是日本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它受中國古代仕女畫、小說插圖、木版畫及彩色套印術的深刻影響,並融合了日本民間審美風尚,最終發展成為獨具日本民族特色的藝術風格。而後又影響了西方的印象主義和後印象主義。文章試圖對日本浮世繪藝術發展中折射出的文化的輸入與輸出問題進行簡要的探討。
一、文化輸入——日本浮世繪文化直接來源於中國古代侍女畫
…
Added by triste chateau on April 14, 2016 at 9:30pm — No Comments
擺在讀者面前的是一本獨特的小書,它的作者是一群曾經和現在活躍在天涯社區閑閑書話論壇的書友。說它獨特,是因為它不是所謂名人學者所寫的關於書的高頭講章,也不是著名藏書家眩奇鬥富、搜尋珍秘的津津樂道,它只是普通讀者淘書、讀書和評書的經驗和感受,平淡而真實,很容易引起讀者的感同身受。作者出入的舊書店和舊書市場就在我們身邊,其買書的經歷令人倍覺親切;所評介的書,大多是讀者手邊的或在大眾間廣泛流行的讀物,評點的視角和傳統媒體有明顯的不同,其觀點是正經的書評中很難見到的。…
ContinueAdded by triste chateau on April 11, 2016 at 10:39am — No Comments
人文古跡之好在羅馬終結
關於純自助式的旅遊,我常常在想,只有深刻的向往,才能讓自己成為自助遊的行動派。出發前辦簽證、訂機票、訂酒店、查資料、設計路線等,前期工作量浩大,並且為了準備一次長途出遊往往需要提前把工作安排好,搞得每次出發差不多都是“雞飛狗跳”。當然有辛苦必然有回報,獲得的享受和體驗也是跟團旅遊所得不到的。尤其目的地是羅馬這樣的城市,行前更應當進行一些知識儲備,多準備一些參觀資料。…
ContinueAdded by triste chateau on April 8, 2016 at 7:53pm — No Comments
愛琴海邊的婚禮和絕無PS的婚紗照…
ContinueAdded by triste chateau on April 7, 2016 at 7:14am — No Comments
帕羅斯的海上田園夢
愛情有多少種面目,愛琴海上就有多少個與其對應的小島。
原本由來、傳說都與愛情無關,名字也只是父子情深的紀念。可是愛琴海就是憑借文雅浪漫的名字和極致的純凈成為愛的代言,以至於我們都忘了其實它是標準的地中海文明發源地。
一千多個小島星羅棋布在愛琴海,有的如夢似幻;有的古樸純凈;有的熱情如火;有的清新灑脫。時間有限的旅行,要“挑”哪些島,真的足夠讓選擇恐懼癥患者抓狂。度蜜月的一定要去聖托裏尼;喜歡神話熱愛考古的不能放過克裏特;不走尋常路的得去紮金索斯看沈船灣;同性戀者不能拋棄米克諾斯。…
ContinueAdded by triste chateau on April 5, 2016 at 2:18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