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在讀者面前的是一本獨特的小書,它的作者是一群曾經和現在活躍在天涯社區閑閑書話論壇的書友。說它獨特,是因為它不是所謂名人學者所寫的關於書的高頭講章,也不是著名藏書家眩奇鬥富、搜尋珍秘的津津樂道,它只是普通讀者淘書、讀書和評書的經驗和感受,平淡而真實,很容易引起讀者的感同身受。作者出入的舊書店和舊書市場就在我們身邊,其買書的經歷令人倍覺親切;所評介的書,大多是讀者手邊的或在大眾間廣泛流行的讀物,評點的視角和傳統媒體有明顯的不同,其觀點是正經的書評中很難見到的。

文人一生,一直都和書的糾纏相始終。讀書、借書、買書、編書、寫書、收藏書,只要有閑暇,有余錢,大概總不能不和書發生糾葛。這中間,淘書的經歷最讓人神往,看西諦、黃裳等先生的書話,描寫得到好書的狂喜、和愛書擦肩而過的失落,總不免會心一笑——夕陽西下,微風吹衣,訪得久覓而不得之書,夾之而歸,是人生一樂也——愛書人古今同慨,應該所言不虛。時移勢異,以前人們在東安市場舊書攤前緩步流連,在琉璃廠舊書肆和書店老板品茶聊書,為得到某書舉鼎絕臏、竭全力而得之的情形已經不可再現了。但在這本書裏,我們可以看到發生在身邊的淘書的真實場景、買書者的微妙可愛的心理、各地舊書市場變化的滄桑以及不同的風俗人情。從作者的筆下可以想像到這樣的場面:晨星還未隱去潘家園書攤前攢動的人頭,薄霧未散的清晨如同攻打冬宮般沖進報國寺的人群,香港銅鑼灣中央圖書館舊書義賣開幕前的長長隊列,上海文廟、南京朝天宮裏擺在地下的書攤……

這本書裏還收集了幾篇在國外買書的文章。和國外繁盛的舊書業相比,在中國淘書的經歷往往非常讓人沮喪。北歐那些裝修精致、排放整齊、透著溫暖燈光的舊書店,東京神保町鱗次櫛比的幾條書店街,巴黎塞納河邊晴空下連綿數裏的舊書鋪……再比較國內散布在鬧市小巷的一個個破舊襤褸的舊書店,局促在街邊和古玩市場地面上那些寒磣的書攤,中國數千年的燦爛典籍歷經浩劫、薪火相傳的艱難實在讓人浩嘆。說來慚愧,筆者真正懂得買書是2002年來到閑閑書話論壇以後,前後也不過三年左右的時間,可就這短短的三年,已經足夠能看到中國舊書業處境的尷尬和前景的暗淡。書價越來越高,舊書越來越少,舊書市場甚至在一些地方因各種理由被取締和驅逐,舊書業萎縮的速度驚人。此外,網絡舊書交易的興起使書價變得非常透明,以前的揀漏已經少有可能,淘書帶來的樂趣和偶爾得到的驚喜也相應大打折扣。看前人的書話裏的淘書記,總覺得如前塵夢影,遙不可及,大約若幹年後再回頭看這本書,又如同談天寶遺事一樣使人悵惘了。即便如此,感覺一下過屠門而大嚼的情景,也是不錯的體驗。

如今,商業大潮已經波及到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圍繞書的相關產業,也不例外地沖斥著虛假繁榮的泡沫。大小不同的書城在全國各地如雨後春筍地出現,各類書展也變換著花樣層出不窮。但遺憾的是,面對汗牛充棟的書海和聲勢浩大的書展,逡巡幾個小時,往往一無可買;而燈火闌珊的舊書店、潦倒在大街小巷的舊書攤,卻總是讓人流連。這樣的感受,應該很多愛書人都有。也許是科技進步了,抑或是思維過於新潮,現在的書籍裝幀也讓人不敢贊一辭:傖俗的封面、豪華的版式、粗劣的裝幀、混亂的用紙,盡管花團錦簇,仍不脫金玉其外之譏。不必遠溯半個多世紀前魯迅、陶元慶、錢君陶等那個群星燦爛的個性裝幀時代,也不必拿五六十年代素樸大方的風格比照,即使和八十年代出版的書籍相比,這二十年來的裝幀水平也江河日下。從這裏,足可以明白舊書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及舊書在愛書人心目中如同寵兒的真正原因。

雪夜閉門讀禁書向來是人生一樂。隨著書禁的解除,現在人們已經很難有這樣的感受了;但我們畢竟經歷過無書可讀、禁書難覓的時代。如此,重溫這本書裏的一些關於購買禁書、回憶童年“小人書”的親切經歷,讀者一定會覺得趣味良多。春日晴窗,披卷泛覽;秋夜歲寒,一燈如豆,這大概都是讀書人向往的境界。在現代人急功近利的心態下,能有這樣的心境並能享受這樣境界的人們已經越來越少了。雖然說“饑可當肉,寒可當衣,孤獨時可以當友,憂愁時可以當絲竹,迷惘時可以當良師”過分誇大了讀書的功用,但書畢竟給了我們一把領略大千世界的美妙和內心世界的精彩的鑰匙。盡管瑣碎的生活、繁重的工作壓力總是讓人覺得無聊又無奈,但畢竟還有書啊!還是讀書吧!
潘家園的傳說

Views: 8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