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求敗's Blog (156)

葉靈鳳《太陽夜記》·鎮江醬菜

鎮江的醬菜,一向是有名的。種類有醬黃瓜,醬生薑,蘿蔔頭,什錦醬菜,都是當地傳統著名的特產。

最近有一批這樣的醬菜運到這裡來發售。除了沒有醬生薑之外,其餘三種都有。都是用玻璃瓶裝的,鐵蓋。美中不足的是,鐵蓋撬開後,就不能再用,一隻質地非常好的玻璃瓶,就變成沒有蓋的了。以前曾來過一批,是用有螺旋的鐵蓋的,不知現在為什麼又改了裝。

但這總比早幾年用玻璃杯的鐵蓋裝設計好得多了。以前那一隻盛醬菜的玻璃杯,用意原來很好,吃完了醬菜還可以有一隻玻璃杯可用,可惜那鐵蓋蓋得非常緊,很難撬得開,往往要撬破了玻璃杯的邊緣,深以為可惜。…



Continue

Added by 東方求敗 on August 11, 2020 at 9:30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太陽夜記》·薄言采芹

偶然經過一家外國伙食公司,見到他們所售的自外國運來的生菜和芹菜,這種在本地市場上只售兩三毛錢一斤的東西,放在他們冷藏櫃裡,售價竟在十多倍以上。雖然品種有點不同,而且又遠自外洋運來,但是價錢貴成這樣,果真表示它們與本地產品在滋味或是營養價值上有這樣的懸殊嗎?

我不曾親自買回來比較過,不想在這裡下斷語,但是就市上有一種售價相當高的「西芹」來說,我就覺得它的滋味遠不及我們原有的芹菜。

我是喜歡吃芹菜的,而且我的家鄉也以產芹菜著名。那是一種稱為「白芹」的芹菜,比普通的芹菜小而細嫩,莖是白色的,有一種清香。白芹炒燒鴨絲,是我們家鄉菜餚中的一味雋品。陳作霖的《金陵物產風土志》記家鄉的蔬菜說:…



Continue

Added by 東方求敗 on June 16, 2020 at 4:49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太陽夜記》·楊花蘿蔔及其他

這幾天,在我們家鄉,會有一種新上市的蘿蔔,小而且圓,外紅裡白,只比櫻桃略大,園丁將它們連蘿蔔纓紮在一起,十幾顆紮成一把,洗乾淨了上市出售,又紅又綠,色彩極為鮮艷,稱為「楊花蘿蔔」。因為是時蔬,初上市的時候價錢頗不便宜。這種蘿蔔只宜生吃。因為小,並不需用刀切,只要用刀將它整個拍破,加糖醋醬麻油涼拌,像吃西菜的沙律那樣,很爽脆可口。西菜裡彷彿也有這種小紅蘿蔔,將皮削去一半,只用一兩枚放在盆邊作點綴,不像我們將它當作春天很珍貴的時蔬。

它們所以稱為「楊花蘿蔔」,大約因為是在楊花季節上市的原故。另有一種較大的外紅裡白的蘿蔔,也是圓形的,那就不僅我們家鄉有,在江南一帶,一直到北方,都有這種紅蘿蔔。近年有一部彩色的卡通片,名為《蘿蔔回來了》,主角就是這種圓形的外紅裡白的紅蘿蔔。…



Continue

Added by 東方求敗 on June 16, 2020 at 4:48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太陽夜記》·秋末晚菘

菘就是我們今日所說的白菜。古人評論蔬菜的滋味,推崇「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早韭就是韭黃,古時用人工培養韭黃的方法還不普遍,在春初吃新出的韭黃,最當令,自然滋味也最好。至於白菜所以要推秋末的最佳,則是因為白菜雖然一年四季常有,但要過了霜降,田裡的白菜經過霜以後,吃起來滋味才特別鮮美。這個訣竅,北方的農人和一般家庭主婦都是知道的,所以古人談到「藩」,要特別推許「秋末晚菘」。南邊沒有雪,也沒有霜,就不大懂得這奧妙了。

「秋末晚菘」的典故,出在六朝。《周顆傳》:「顒清貧寡慾,終日長蔬食。惠文太子問顒,蔬食何味最勝?顒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古人稱白菜為「菘」,據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解釋說:「按陸佃《埤雅》云,菘性凌冬晚調,四時常見,有菘之操,故曰菘,今俗謂之白菜。」…

Continue

Added by 東方求敗 on March 8, 2020 at 8:54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太陽夜記》·萵苣、楊梅帶來的幸福

江南的季節已經到了「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我在這裡也有機會吃了楊梅,又吃了萵苣。

所吃的楊梅並不是江南的。報上的消息說是汕頭廈門的產品。試了一下,滋味果然與我們江南的有點差異;顆粒較小,甜和酸的滋味都沒有洞庭楊梅和寧波楊梅那麼濃。但是楊梅到底是楊梅,就像青梅一樣,你只要見到它,或是想到它的名字,已經口角生津,不吃就已經被它陶醉,彷彿這個心願已經完成了。

萵苣是蔬菜,聽說近年新界的農場已經試種成功,不過生長得較短小,而且滋味較淡,同真正從內地運來的一比較就知道。…



Continue

Added by 東方求敗 on March 2, 2020 at 10:42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太陽夜記》·歲暮的鄉懷

我的家鄉,以鹹板鴨著名。這東西在當地被稱為「鹹鴨子」,倒並不怎樣被看重,平常的時候很少吃它,彷彿只有到了冬天過年才吃,或是專門供人買了去送禮的。我們家鄉人平常所吃的,乃是「鹹水鴨」和燒鴨。

香港也有燒鴨。灣仔修頓球場對面就有一家燒臘店,整年在店門口「戳」起一塊招牌:「整隻燒鴨兩元九」。價錢雖然便宜,但是「曾經滄海難為水」。望了那些瘦小乾癟的鴨架子,實在引不起我的興趣。我們家鄉的燒鴨,雖然沒有北京用填鴨烤成的烤鴨那麼大,但它滋味的腴美,只有廣東燒得最好的燒鵝才彷彿相似。除了燒鴨之外還有燒鴨湯,那是可以單獨向燒鴨店買得到的,說是燒鴨湯其實是淨湯,這是店裡煮鴨的副產品。家鄉有的是外紅裡白的蘿蔔。「蘿蔔煨燒鴨湯」是最常吃的一味家常菜。…



Continue

Added by 東方求敗 on January 30, 2020 at 10:32am — No Comments

葉靈鳳《太陽夜記》·家鄉的過年食品

在我們家鄉,過年的應時食品,是沒有所謂煎堆、油角、芋蝦一類東西的。在這幾天,每家最忙碌的就是炒「炒米」,每家都要炒上幾升米或是幾斗米(在我們家鄉,米是論斗論升,從來不論斤的,只有面和麵粉才是論斤的)。炒米分成兩種,一種是用糯米炒成的,一種是用秈米炒成的。糯米的一種,炒的時候鍋裡要用砂,像炒栗一樣。炒成以後,顆顆漲大,雪白如銀。這類的炒米,我看香港也有,不過不一定在過年才上市,這就是所謂「米通」,像薩騎馬一樣,是一種普通食品。但在我們家鄉,這種炒米則是過年必備的食品。

這種炒米是淡的,沒有糖也沒有鹽,吃的方法是用白開水泡,臨時略加一點糖。新年親友來拜年的時候,照例要用小碗泡一碗這樣的炒米。除了孩子以外,客人總是用小茶匙吃一兩匙就放下,因為它實在沒有什麼好吃,看來不過由於它又「甜」又「發」,取一種吉兆而已。…



Continue

Added by 東方求敗 on January 27, 2020 at 12:48am — No Comments

葉靈鳳《太陽夜記》·老菱

對於這裡的孩子們,見了菱角能認得出的已經不多,曾經吃過菱角的更少。就是我自己,也怕有十多二十年不曾見過這小果物了。前些時候游鑽石山,見到路邊果攤上有賣菱角的,是那種雙角的大烏菱,看來像是一對水牛角,又像是烏木的雕製品,兩毛錢就買了一大堆。聽說這還是供應七巧節的貨尾,大約我不買就沒有第二個顧客買了,因此兩毛錢就買了這許多。

這種雙角的大烏菱,我們俗稱老菱,這與一般的紅菱刺菱不同,是不能生吃,只能煮熟了吃的。這是我們兒時的恩物,到了這樣的秋天,街上從早到晚都有賣「老菱」的小販,好像現在賣良鄉栗子的那樣,背上背了一隻小木桶,上面蓋了厚厚的棉花墊。有交易的,不論一個銅板兩個銅板,總是隨手抓一把,從來不用稱。熱騰騰的,就像吃良鄉栗子一樣,先用嘴咬破,然後再用手剝了殼吃。…



Continue

Added by 東方求敗 on December 16, 2019 at 5:13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太陽夜記》·家鄉食品(下)

某師太秘製的「臭滷麵筋」,簡稱「臭麵筋」,小的時候雖然沒有資格吃,歲數稍大以後卻有機會吃到了,那是我們家中自製的。看來是我的繼母從娘家學來的,可能還是從庵中討得了一點老鹵,因為最難得的就是這種老鹵。麵筋是普通的麵筋,是一團搓成只有魚丸大小,浸到盛在瓦壇的鹵中,過了若干日子,就成熟了。

這種泡好了的臭麵筋,作灰白色,可以就這麼像吃腐乳一樣的生吃,也可以用素油炸了來吃。說到滋味,由於各人嗜好不同,那就很難說。我看凡是喜歡吃乳酪、腐乳、臭豆腐、魚子、黑黃鹹蛋的人,就一定喜歡吃這東西。若是不喜歡上述諸物的,對於臭麵筋一定會望而去之。…

Continue

Added by 東方求敗 on December 16, 2019 at 5:03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太陽夜記》·家鄉食品(中)

洪福齊天



除夕名物,多取吉祥。安樂菜者,乾馬齒莧也;如意菜者,黃豆芽也。守歲時取紅棗、福建蓮子、荸薺、天生野菱,煮粥食之,謂之洪福齊天。 

這一種粥,不同於臘八粥,滋味不錯,不知現在還有人吃否,我以為倒不必以名廢實的。





發糕



到了新年,我們家鄉還有一些應節食品。《金陵物產風土志》說: …

Continue

Added by 東方求敗 on December 16, 2019 at 5:01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太陽夜記》·家鄉食品(上)

香肚



嚐了新自我的家鄉運來的香肚。大約為了趕運來應節,風乾得還不很透,但是已經夠甘香了,一吃到嘴裡,就獲得了這種家鄉食品所特有的滋味。而今年的香肚售價更特別相宜,我只能說這真是「口福」。

香肚不見於鄉土籍載。它的滋味好,該是與豬肉本身有關的。我們家鄉有一種小型的豬,肉質特別好,是冬季的最好肉食。陳作霖《金陵物產風土志》云: 

豬肉,中國人貴賤之通食也,金陵南鄉人善豢之,軀小而肥,俗呼駝豬,歲暮始宰以祀神,供賓客,給年用,非市間所常有。其皮厚肉粗,間雜以臭惡者,皆販自江北之豬,必稍稍飼之然後殺,始無此病。 …

Continue

Added by 東方求敗 on December 16, 2019 at 4:51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太陽夜記》·夏天的花

夏天的花,當然很多,但我在這裡要說的,卻不是蓮花白蘭一類的花,甚至不是茉莉梔子,因為這些雖然都是夏天的花,卻不是在一般人家庭院裡都見得到的。我在這裡想說的,乃是孩子們在家裡可以隨手種在天井裡石階下,到了這樣的夏天,就可以茂盛得開起燦爛的花來的那些草花,如鳳仙、洗澡花、蔦蘿之類。

往往,孩子時代的一點園藝實踐經驗,都是從這些上面獲得的,因為如鳳仙、喇叭花這一類的草花,只要將隔年所收得的種子,隨便拋在牆根下或是天井裡的花壇上,不用你去照顧。到了時候,它們自然會發芽抽葉,按時按候的開起花來。就鳳仙花來說,最常見的是那種淺紅色單瓣的,若是偶然的種出來的是一棵大紅雙瓣的,甚或是紅白雙色的,那就高興極了。…

Continue

Added by 東方求敗 on December 10, 2019 at 6:30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太陽夜記》·玄武湖的櫻桃

櫻桃又上市了。雖然國內出產櫻桃的地方很多,但是一提到櫻桃,我總是首先要想到我自己的家鄉,以出產櫻桃著名的玄武湖。

學生時代去游玄武湖,出了玄武門,站在長堤邊上,遙望湖中的沙洲,但見一片芳草淒淒,煙籠綠樹,總是使人立時想到詩人所詠的「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那一類的感傷詩句。

那時在春末夏初去遊湖。如果要想嘗嘗櫻桃的滋味,一定要乘船才可以到洲上,向那些門前種有櫻桃樹的洲上人家買一小筐,價錢往往很不便宜。…



Continue

Added by 東方求敗 on December 9, 2019 at 3:32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太陽夜記》·櫻桃的鄉情

最近從內地已有新熟的櫻桃運到了。

詩人范成大有句云:「楝花來石首,谷雨熟櫻桃」。櫻桃是農曆三月當令的果物,今年的「谷雨」是三月初四,應該在內地上市已久了。但這位喜歡以農村歲時景物人詩的南宋詩人,他的家鄉是蘇州,詩中所詠的該是江南蘇常一帶的情形。

到了大江以北,以至齊魯一帶,由於氣候不同,果物的成熟自然與江南先後不同。這次運到海外來的櫻桃,就不是江南的,而是山東的產品。我國北方種植櫻桃的果園很多,不下於江南。北京有一處地方就稱為「櫻桃溝」,因為山坡兩側遍種櫻桃而得名。

北方的櫻桃與江南的品種略異。這次運來的山東櫻桃,顆粒較大,果身橢圓,像一隻小荷包,不似江南的小而渾圓。…

Continue

Added by 東方求敗 on November 19, 2019 at 2:24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太陽夜記》雨花石和雨花台

這幾天,本港國貨公司櫥窗裡陳有雨花石,標價每磅九元。本地人見到伸長了舌頭,說這東西本港海邊和山坑裡遍地都是,為什麼要賣到近十元一磅?

本地人的詫異是有理由的,石子為什麼也要賣到這樣貴?這情形只有我這個南京人能夠理解。因為雨花石根本不是「石子」,而是「文玩」,從前賣幾塊錢一顆是常事,就是現在,我回家鄉的時候,就親眼見過那些專門出售雨花石的商店,盛在白瓷碗裡的一些上好雨花石,有許多都標價每顆五元。記住,這價錢還是人民幣,本地人聽了…

Continue

Added by 東方求敗 on November 19, 2019 at 2:19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太陽夜記》·南京的馬車

從前南京最多馬車,幾乎成了這個城市的一個特色。這是因為南京的地方大,從前從城裡到下關,步行固然不可能,轎子和人力車都不能一口氣直達,一定要在中途換人,十分不便。只有馬車可以直達,因此大行其道。

這種馬車,有自置的,十分講究,馬也精壯,車窗和車燈的玻璃都擦得雪亮,馬車伕總是穿制服的。此外還有跟班。另外有大規模的馬車行,備有馬車供人租用,彷彿今日的營業汽車那樣。此外就是幾個人合資購置一輛馬車來謀生的,車敝馬瘦,聊以餬口,這就是上海人口中所說的「野雞馬車」了。…



Continue

Added by 東方求敗 on November 19, 2019 at 2:00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太陽夜記》中山陵所見

去年秋天,路過故鄉南京,我去了中山陵一次,同行的有許多是海外歸國觀光的華僑,人數相當多,扶老攜幼,拖男帶女,有不少都是不遠萬里,全家從非洲和加拿大回國來觀光的。

海外華僑提到孫中山先生,總是感到十分親切的,因此對於南京中山陵的現狀特別關懷,尤其因為近年海外有人散播謠言,說中山陵因為沒有人理會,早已荒涼破敗不堪了,他們都想看看究竟已經荒涼破敗到怎樣程度了。哪知到了陵下一看,正如在國內任何一個地方所見到的名勝古跡一樣,都收拾一新,打掃得乾淨整齊。僅是沿途所見的那一條由法國梧桐構成的,枝柯交加,濃蔭蔽日的長長的林蔭路,一塵不染,恬靜整潔的情形,就知道是有人在怎樣細心打理著了。走到陵下向上一望,遠在半山腰的中山陵,琉璃瓦和大理石在晴朗的秋空下熠熠生輝,恰像我們在照片上見慣的那樣,一點沒有什麼荒涼破壞的痕跡。…

Continue

Added by 東方求敗 on October 23, 2019 at 9:48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沙追

沙錐,也可寫作沙追,中國古名鷸,也就是古寓言「鷸蚌相爭」的對手之一。這是香港著名的獵禽,今日我們在餐館菜牌上所常見到的「燒肥沙追」,就是這東西。

本地所出產的沙錐共有四種,最常見的是普通叫作金錢錐的一種。它本是候鳥,從八月下半月開始,直到十二月初,它們開始在新界一帶出現,聚集的地點是水田和海邊的沙田。從八月到九月間,粉嶺和上水一帶最多,從十月到十二月的下半季,他們則喜歡聚到屏山、錦田一帶。

春天偶然也見到沙錐,那是它們從南方飛回北方路過此地的,不過為數很少,不似秋季冬季那樣多。

沙錐雖是候鳥,但是已經有可靠的資料證實,它們也有在香港營巢孵卵的。…

Continue

Added by 東方求敗 on September 10, 2019 at 9:09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古怪的海星

海星一名海盤車,是我們在海濱最容易見到的一種古怪小生物。它們喜歡吸在岩石上,潮水退了也不走,灰黑色或是青褐色的棘皮,看來完全像是中國藥材店裡所賣的陳皮。它們多數有五角,所以稱為海星。從前灣仔那家怪魚酒家門前的養魚櫃裡,時常會有活的海星養著。它們伸開「五肢」平貼地吸在玻璃上,那樣子完全像一隻五角星。

海星的種類很多,大小不一,據說共有一千多種。普通常見的是五角,但也有六角、八角、十二角,甚至有二十五角的。多數海星的全身好像都很僵硬,但有一種五角海星的觸手像章魚一樣,長而柔軟,被稱為蛇海星。香港海邊常見的海星,多是五角的,一種角較鈍,另一種較尖長。前者的直徑約四寸,後者較小,約兩寸半。…

Continue

Added by 東方求敗 on June 28, 2019 at 3:41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香港的老虎

冬天,正是老虎在香港出現的季節。香港本地並不出產老虎,凡是在香港出現的老虎必是來自外地的。它們多數來自江西和福建,因為這兩處正是中國出產老虎最多的地方。它們攀山越嶺而來,目的乃是冬季旅行,因此在香港不會停留很久,大都在新界的粉嶺、上水以至沙田之間停留三五日,然後又飄然遠引了。到香港新界來作冬季旅行的老虎,多數是單身的,只有雌老虎有時帶著一兩隻乳虎同來。老虎會游水,因此不僅冬天在新界會有老虎,就是在大嶼山以及香港島上,過去也曾屢次發生過出現虎蹤的事,這顯然是從新界大陸作渡海泳而來的。香港島上最近一次千真萬確出現老虎的新聞,是一九四二年淪陷期間的事,地點是赤柱警署附近,後來給一個印度差人用槍打死了。當時香港的一位著名自然科學家香樂思教授正囚在赤柱集中營裡,老虎也會在夜間闖入集中營的菜園,香樂思曾親眼見過那腳印。這隻老虎據說很瘦(在那黑暗的日子裡,每個人都餓瘦了,老虎自然也不能例外),因此有人認為是從豢養的獸籠中逃出來的,因為戰爭爆發時,正有一個馬戲班來到島上。…

Continue

Added by 東方求敗 on June 25, 2019 at 8:37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