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黎巴嫩
黎巴嫩在1950年左右共有50來家電影院,觀眾人次:平均每人每年購票6張(居民總數為130萬),它擁有小亞細亞最發達的電影業(比較而言)。貝魯特建有兩家小製片廠,埃及導演侯賽因·法茲在那里曾拍了《喚醒黎巴嫩》一片。在這以后,又有一些埃及人在黎巴嫩拍了兩三部影片。…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April 11, 2019 at 12:21pm — No Comments
伊拉克
1949年,伊拉克有71家影院(其中32家是露天影院),每一居民平均購票約為4或5張(共500萬人次)——這些政府的統計數字至少還不過分樂觀。伊拉克石油公司另外還擁有一些放映16毫米影片的電影廳,專供它的職工看片之用。
1945年后,在巴格達修建了一家小製片廠。1948年前,該製片廠只攝制了兩部影片,即阿赫默德·巴德拉克汗導演的《開羅——巴格達》和伊拉克人伊伯拉辛·赫爾米導演的《東方之子》。…
Continue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April 11, 2019 at 12:20pm — No Comments
沙拉·阿布·塞夫和優素福·沙欣這兩個氣質不同的導演同時出現在一個從1945到1958年間經歷相當動盪的國家里。兩人中年齡較大的沙拉·阿布·塞夫從16歲(1932年)就開始電影生涯,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擔任剪輯師,直到1947年才導演第一部影片《永記在心》。他最初獲得成功的影片為《安泰爾與阿伯拉》,由庫卡和賽拉格·慕尼爾主演,表現一個優美的阿拉伯民間故事,但他的氣質使他轉向現代題材,例如他的傑作《你的時運就將到來》或《工人哈桑》,后一部影片因法魯克的檢查機關強加的種種限制(只要導演想表現平民階層就會立即招致這些限制),而很受損害。…
Continue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March 1, 2019 at 8:04pm — No Comments
在大戰期間,埃及電影擴展到阿拉伯各國,同時湧現了新的一代(在法國、意大利或德國受過培養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卡瑪爾·塞列姆。他在《意志》一片上獲得他初次的、也是最大的一次成功,胡森·塞德基在該片中扮演一個窮青年,他成功地進了大學,可是以后又陷於失業的境地。這部影片反映出埃及的真實生活,觸及到一個危險的主題。儘管這位青年導演沒有按照慣例在片中採用歌曲與舞蹈,卻獲得持久不衰的成功。卡瑪爾·塞列姆接著導演了《重大案件》、《星期五晚上》,同時以阿拉伯風格改編了雨果的《悲慘世界》。他那部《殉愛記》顯然同樣受了《羅米歐與朱麗葉》和阿拉伯一個古老傳說的啟發。…
Continue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March 1, 2019 at 8:03pm — No Comments
第二十六章·阿拉伯世界和黑非洲
用「阿拉伯世界」來指數達九億左右的穆斯林,不如用「阿拉伯語地區」一詞更合適些,因為這些穆斯林的膚色與民族特性差別很大,從達喀爾到雅加達,他們是被一種出自可蘭經的文化聯結在一起。在這部偉大的宗教著作的基礎上產生了一種交通的語言,這種語言所起的作用和拉丁文在中古基督教社會中所起的作用很相類似。
這種阿拉伯語,也叫做「阿拉伯文」,已經被現代化和簡單化。它被廣播電台所採用,而無線電廣播在文盲通常占80%—90%的人口中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文化工具。阿拉伯語的主要傳播范圍是北部非洲與中東地區。這些國家的文化中心——開羅在1940年之后已成為它們的電影首都。…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March 1, 2019 at 8:02pm — No Comments
伊朗
波斯國王摩扎法羅丁在大擺御駕參觀1900年巴黎博覽會之后,來到孔特雷格澤維爾1療養,宮廷照相師米爾扎·伊伯拉辛汗給他放映了幾部長片,使他大為驚奇。這位國王叫伊伯拉辛汗買了一架電影攝影機。這位官員就用這架攝影機於1901年拍攝了德黑蘭幾個街景,供國王陛下觀看。
1孔特雷格澤維爾:法國小市鎮,以礦泉水著稱。——譯者。…
Continue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March 1, 2019 at 8:00pm — No Comments
錫蘭
錫蘭第一部故事片《毀棄的諾言》上映於1947年,當時這個島國還未獨立,隸屬於大英聯邦范圍之內。該片由大工業家S.M.納亞加姆製作的,主角由喜劇演員埃迪·賈亞馬納擔任。這位演員由於扮演這一角色而獲得廣泛聲譽,使他因此而成為他自己主演的幾部影片的製片人兼導演。
從1947年到1958年,錫蘭攝制了30部影片。1958年后(這時在這個島國已建立了3個小製片廠與洗印廠),影片是在馬德拉斯的印度城市中拍攝的。這些影片都講僧伽羅語,可是其服裝、道具陳設、風俗習慣等卻很少僧伽羅的風格特色。
1956年錫蘭有175家固定的電影院和90個巡迴的電影…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March 1, 2019 at 7:58pm — No Comments
同薩蒂亞吉特·雷伊截然不同,拉吉·卡普爾是以孟買電影而出名的,這種電影在許多方面與加爾各答正相反。《流浪者》獲得巨大商業成功之后,這位製片人兼明星叫他的助手導演了《擦鞋童》,這部影片的故事有點矯揉造作,它敘述孟買一個擦鞋童的遭遇。
拉吉·卡普爾后來主演《四二○號先生》一片,在這部影片中,他塑造了一個小人物的角色(顯然受了卓別林的影響),他到處流浪,經歷了許多險遇。這部作品標志著他的創作道路上一個轉折點,他后來主演的《夜幕之下》更能證明這點,該片在他監督下由剛開始導演工作的尚布·米特拉與阿米特·梅特拉導演,描寫他飾演的那個小人物由於口渴偶然闖進孟買一家豪華的大廈,他在各套間里亂轉,經歷了一系列悲喜劇式的驚險遭遇。…
Continue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March 1, 2019 at 7:57pm — No Comments
著名舞蹈家烏代·香卡以稍帶好萊塢的風格,製作並導演了他那部極為豪華的芭蕾舞劇片《幻想》,這部影片含有一些十分優美的段落,它將古代的印度與工業化的印度穿插在一起。
孟買流行的明星制使得許多著名電影演員成為自己影片的製片人,例如情侶演員拉吉·卡普爾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在《火》與《雨》兩片上獲得商業的巨大成功,又在《流浪者》一片上大獲勝利,這部影片是根據阿巴斯的劇本、由卡普爾自己製片、主演並導演的。影片攝制費用達100萬美元,有些歌舞場面很為壯觀,它帶有孟買那些超級影片的缺點,但劇情生動活潑,充滿熱情,時而令人激動,時而使人捧腹大笑,因此仍有它的價值。…
Continue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March 1, 2019 at 7:56pm — No Comments
向緬甸推進的日本人轟炸了加爾各答,使這個城市的影片產量大為降低。印度影片的產量最后下跌到不足100部(第二次大戰前為175部至200部)。在這些影片中特別應予指出的是《鄰居們》一片,森達拉姆在該片中宣揚印度教信徒和伊斯蘭教徒要友愛團結。還有《女同路人》一片,標志著孟加拉人比麥爾·洛伊在故事片導演上的開端,他在「新戲劇有限公司」里長期擔任尼金·博斯與維·希·巴魯阿的攝影師。這是一部名列前茅的傑作,表現一個貧苦的工人與一個工業資本家之間的猛烈衝突。…
Continue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March 1, 2019 at 7:49pm — No Comments
為了普及印地語(同有文化的印度人之間交流的英語相對立),民族主義者主張在影片中只准使用印地語。但是,各種民族的電影日趨增多,使用的語言有十來種,在一個90%的人口為文盲的國家里,這樣做法使電影擁有更為廣泛的觀眾。
三個大的製片中心在當時已經形成:西部是孟買、浦那和科爾哈普爾,攝制印地語、馬哈拉施特拉語和古吉拉特語的影片;東部是加爾各答,攝制孟加拉語影片;南部為馬德拉斯、哥印拜陀和薩利姆等地,攝制泰米爾語、泰盧固語、馬拉雅拉姆語等與北部梵語毫無相同之處的德拉維語系的影片。…
Continue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March 1, 2019 at 7:48pm — No Comments
第二十五章·印度和亞洲的電影
除遠東地區以外,電影事業在這個幅員最廣、人口最多(有20億人)的大陸上有很大發展。1960年,亞洲的影片產量居全球首位(在全世界生產的3000部長片中,亞洲約占2000部)。
印度
在英國統治下,「印度帝國」(有3億人口)包括今天的印度、緬甸、巴基斯坦與錫蘭。…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March 1, 2019 at 7:48pm — No Comments
北朝鮮
1950年的轟炸摧毀了上述這家製片廠,然而金日成政府在戰爭期間仍拍攝了二三部長故事片(如《游擊隊的姑娘》,年輕的閻志久導演,傑出的女演員文藝峰主演),同時還攝制了幾部紀錄片和新聞片,由設在地下的洗印廠洗印出來。
平壤的製片廠后來在蘇聯技術人員的幫助下重新修復。
從1947年到1956年十年間,在那里共攝制了18部故事片,但在1958這一年里,卻攝制了好幾部大型影片:包括歌劇片、歷史片以及反映不久前這場戰爭的影片(《南江村的婦女》與《漁郎川》)。…
Continue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November 19, 2018 at 9:58pm — No Comments
越南
直到1935年,在這個當時還稱為「法屬印度支那」(包括越南、柬埔寨和老撾)的地方,有若干影片是由巴黎的一些公司攝制的,而唯一一部越南人自己攝制的影片(張信司的《巴德》)卻未能完成。
1939年,觀眾人次只有200萬,或者說,平均每年每人購票十分之一張都不到。大電影院屬於法國人所有,普通電影院則歸中國人所有。
大概在1940年左右,中國人在香港攝制了一部《鬧鬼的墓地》,由越南演員演出。影片質量平平,但是在越南觀眾中卻獲得極大成功,因為他們聽到影片中講他們的語言十分高興。大約也是在這個時期攝制了《金雲翹傳》這部越語片。在日本佔領時期,越南沒有生產一部影片。…
Continue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November 19, 2018 at 9:56pm — No Comments
1950年以后,香港每年生產200至250部影片,其中只有少量向人民中國進口。這些影片大多為商業性影片(戲曲片、神話片、舞劇片、探險片、言情片以及模仿好萊塢的影片)。
這些產品一直是專門供應東南亞各國的,在那里,華僑開設的電影院也是當地居民中不那麼富裕的階層光顧的影院。為了適應那些文盲和不懂華語的觀眾的需要,來自香港的影片不得不把故事變得非常簡單,而這時進步導演在香港的地位已被那些自上海移居香港的製片商們所取代了。…
Continue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November 19, 2018 at 9:54pm — No Comments
繼1950年的影片大量生產之后,人民中國力圖提高它的電影的質量,著重於劇本的完美無缺。這種注意做過了頭,對電影劇本的草稿進行無休無止的討論,最后卻從不把它們拍成影片,這就妨礙了影片的生產,以至到1952—1954年間影片年產量下降到不足20部,而一般質量卻無顯著的提高。
在這個時期攝制的影片中,陳西禾在上海導演的《姐姐妹妹站起來》有力地揭露了國民黨統治下妓女的可怕命運。呂班在長春攝制的《六號門》可稱為是一部傑作,它描寫天津碼頭工人組織的一次反對國民黨和那些在碼頭上作威作福欺壓工人的惡霸的罷工。石揮的《雞毛信》在手法的新穎上與嚴恭的《結婚》不相上下。…
Continue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November 19, 2018 at 9:52pm — No Comments
1936年,國民黨控制的「中央電影攝影場」在南京正式開張1。到了1938年,由於蔣介石和毛澤東之間簽訂了合作協定,「中電」也在好幾個月里成為進步人士公開合作製片的中心。南京失守之后,一些製片廠在臨時首都重慶匆促成立。它們被用來作為製作《塞上風雲》這部經過艱難的長途跋涉到內蒙古拍攝外景的影片的基地。應雲衛導演的這部影片是由著名女演員黎莉莉主演、根據陽翰笙創作的劇本拍攝的,陽翰笙是許多進步影片的傑出劇作者之一(1932—1937年攝制的《中國海的怒潮》、《鐵板紅淚錄》、《逃亡》等片的劇本都是他寫的)。《塞上風雲》是在景色非常優美的草原拍攝的一部極引人入勝的影片,歌頌漢族與蒙古族人民的團結一致。日本人則於1944年也在那里拍了一部《成吉思汗》以示對抗,該片是同內蒙古的資本家合作攝制的。
1「中央電影攝影場」,簡稱「中電」,據查證,成立於1933年10月,此處有誤。——譯者。…
Continue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November 19, 2018 at 9:49pm — No Comments
進步的編劇(於伶、陽翰笙、夏衍、孫瑜等)把一些老導演引向新的道路,如卜萬蒼導演了《故都春夢》、《三個摩登女性》,程步高改編了茅盾的小說,拍成《春蠶》,同時根據夏衍的腳本,攝制了他的最佳作品《狂流》,表現因國民黨官員玩忽職守而釀成大水災的情景。
誰要是看過袁牧之的《馬路天使》,如果不知道該片是在1937年出自一個對法國電影一無所知的年輕導演之手,他一定會以為這部影片直接受讓·雷諾阿或是意大利新現實主義的影響。袁牧之的這部影片以充滿愉快、激情和同情的筆調,通過一個流浪的音樂師、一個小理髮匠、一個賣報人,以及幾個年輕的女子和一個妓女的悲喜遭遇,描繪了上海郊區的平民生活。影片嚴厲地抨擊了那些中國富商和實業家,風格極為獨特,而且是典型中國式的,——但受當時日本「新現實主義」的影響不是不可能的。…
Continue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November 19, 2018 at 9:47pm — No Comments
中國
1903年在上海的一個茶館里,西班牙人雷瑪斯放映了幾部影片,生意如此興隆,以至十年以后,這位外僑在上海、漢口、廣州與天津擁有十來個電影院組成的放映網。1
1據《中國電影發展史》初稿(程季華主編),我國首次放映「西洋影戲」為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8月11日在上海徐園(見該書第8頁);雷瑪斯是在1903年接管他的朋友加倫白克(西班牙商人)的電影放映業,先在上海虹口乍浦路跑冰場內放映,后遷至大馬路同安茶居內,最后遷到福州路青蓮閣,而加倫白克的電影放映則在1899年已在上海進行。見該書第10頁。——譯者。…
Continue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November 19, 2018 at 9:45pm — No Comments
印度尼西亞
這個文化悠久、美麗的大國(人口為8000萬)在被正式稱為「荷蘭東印度」時,電影業的發展還微不足道。
直到無聲片末期,在這個島國還只有百十來家影院。最為豪華的影院歸荷蘭人所有,而最大眾化的影院屬於控制該國部分商業的華僑。電影院中央的椅子是留給殖民者坐的,當地「土著」只能坐在兩側的長凳子上。…
Continue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November 19, 2018 at 9:43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