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128)

錫蘭

錫蘭第一部故事片《毀棄的諾言》上映於1947年,當時這個島國還未獨立,隸屬於大英聯邦范圍之內。該片由大工業家S.M.納亞加姆製作的,主角由喜劇演員埃迪·賈亞馬納擔任。這位演員由於扮演這一角色而獲得廣泛聲譽,使他因此而成為他自己主演的幾部影片的製片人兼導演。

從1947年到1958年,錫蘭攝制了30部影片。1958年后(這時在這個島國已建立了3個小製片廠與洗印廠),影片是在馬德拉斯的印度城市中拍攝的。這些影片都講僧伽羅語,可是其服裝、道具陳設、風俗習慣等卻很少僧伽羅的風格特色。


1956年錫蘭有175家固定的電影院和90個巡迴的電影
放映隊。這些電影院的大部分以及影片的發行都掌握在三個企業巨頭手中,其中西塔爾帕拉姆·A.加爾蒂納爵士這位大資本家就佔有85家影院。觀眾人次為1000萬,平均每人每年購票一張略多些,影片產量達到9或10部。

儘管製片工業還處在萌芽階段,錫蘭在1957年仍拍出一部質量很高的影片《命運線》,這部影片是完全在錫蘭製作和導演的,採用了天然外景,導演為雷斯特·詹姆斯·貝利斯。它描寫一名男孩子被人當作能治百病的神醫,一些江湖醫生利用他的才能來騙錢,這個不幸的孩子被趕出村去,后來得到了寬恕。

這部充滿真實性和詩意的影片,在攝影技術與演員演技(尤其是I.密德尼亞的演技)方面都很出色。貝利斯接著又導演了《使命》一片,這部影片質量不如《命運線》,但《甘普拉利亞》一片又充分表現出他的才能,獲得了新德里電影節的大獎。

在製片業尚處於萌芽階段、只生產過30部質量平庸的商業片的情況下,突然出現了這樣一部藝術作品,原因不單單是由於年輕的彼利斯具有非凡的才能,也是由於錫蘭有偉大而優秀的藝術與文化傳統。在亞洲各國,古老的文化基礎並非是一種罕見的例外,而是普遍存在的事物。我們還應補充一點:錫蘭的影片生產到1964年政府禁止外國影片進口時,已經達到年產長片40餘部的高度。


巴基斯坦


在印回分治和成立了這個擁有7500萬人口的伊斯蘭國家后的十年中間,巴基斯坦同印度的電影關係完全斷絕。

影片生產在拉合爾建立的製片廠里有所發展。在1949—1952年間,影片年產量平均達到十部左右。1954年之后產量達到50部。大部分影片講烏爾都語(該國的官方語言),也有幾部講阿拉伯語與孟加拉語,后兩種影片是專為與西巴基斯坦隔著2000公里的印度領土的東巴基斯坦1(在加爾各答地區)的居民攝制的。

1東巴基斯坦:現已獨立為孟加拉國,現仍按原文譯出。——譯者。


在1954年,觀眾人次還達不到平均每人每年購票一張,但是製片業很興旺。1956年的電影院數目(260家,其中40家為流動影院)幾乎為1950年的兩倍。好萊塢的影片大量輸入,但是每週只吸引了22.5萬名觀眾,其他100萬觀眾卻喜歡看巴基斯坦新近攝制的影片或是分治后仍在流通的印度老片。

在這個伊斯蘭教國家,埃及電影開始找到了一些觀眾。

我們缺乏最著名的導演的情況材料,只知道Z.盧克曼在1947年攝制過《夏伊達》,大衛·尚德在1954年攝制過《薩辛》,特別是安瓦爾·卡馬爾在1952年攝制過《根蘭》,1954年攝制過《加蒂爾》。不過,阿埃賈伊·卡達爾根據班哈倍亞的短篇小說改編、由菲茲·阿赫默德編劇的《黎明》是一部高質量的影片。他在該片中表現的「新現實主義」同孟加拉學派有聯繫,孟加拉比鄰南巴基斯坦,影片就是在南巴基斯坦的一個漁村中拍攝的。

到1964年,巴基斯坦影片產量達到69部長片,電影院的數目約為430家。

納齊爾·阿赫默德在東巴基斯坦攝制的《新地平線》是1962年獲得相當成功的一部影片,這主要應歸功於索赫爾·哈斯米拍攝的那些優美的畫面。


阿富汗


在這個人口為1200萬(98%為文盲)的國家里,電影業歸國家控制,政府擁有僅有的四家電影院(共計有2500個座位)。到1965年為止,喀布爾還沒有攝制過一部長片。

Views: 5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