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課 庫's Blog (204)

龍迪勇 | 歷史敘事的空間基礎(1)

摘要:空間不是歷史的可有可無的要素,而是構成整個歷史敘事的必不可少的基礎:那些於特定歷史時代殘存下來的器物、廢墟及其圖像之類的空間性存在物,不僅可以成為歷史的證據,還給史學家的歷史敘事行為提供了動機;  所有的歷史事件都必然發生在具體的空間里,因此,那些承載著各類歷史事件、集體記憶、民族認同的空間或地點便成了歷史的場所; 要使歷史更貼近事件的原始存在狀態,史學家便應該在空間維度上進行編排和創造,賦予歷史事件一種空間性的結構。

盡管「有多少歷史學家就會有多少種歷史定義」,但作為一種古老的敘事形式,歷史總應該包括空間、時間、事件、人物等基本要素。事實上,盡管歷史是凝固時間、保存記憶、探究往昔的一種形式,但歷史總是生活在某一個地方上的人物、發生在某一個空間內的事件的歷史。托雷斯·維也加斯說得好:…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August 25, 2022 at 1:00am — No Comments

梁曉聲:讀書是一種抵抗寂寞的能力

         都認為,寂寞是由於想做事而無事可做,想說話而無人與說,想改變自身所處的這一種境況而又改變不了。是的,以上基本就是寂寞的定義了。寂寞是對人性的緩慢的破壞。寂寞相對於人的心靈,好比某些容易生銹的金屬。



  某次和大學生們對話時被問:“閱讀的習慣對人究竟有什麽好處?”

  我回答了幾條,最後一條是——可以使人具有特別長期地抵抗寂寞的能力。…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July 4, 2022 at 2:49pm — No Comments

人類學家米德:文化對人的塑造的概念

前塑文化

Prefigurative Culture



名詞解釋: 後塑文化是美國人類學家米德 (Margaret Mead, 1901~1978) 在〔文化與奉獻一代溝之研究〕(Culture and Commitment-A Study of the Generation Gap)…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July 1, 2022 at 3:00pm — No Comments

青鳥之辰《後喻文化的終結,青年未必青春》(下)

現在媒體贊揚的00後,“自我”、“不加班”、“自己當老板”、“逆天”、“巨大能量”、“強勢出圈”、“新新人類”、“新紀元”,可謂詞窮墨盡,舔犢情深。這些標簽似曾相識,和20年前贊揚80後、10年前贊揚90後的標簽相比,沒有什麽創新,還不如用90後自己創造的yyds呢。只不過,當年的yyds—繁忙工作中的80後、90後,還在深夜加班之中;自己當老板的,在疫情中拆東墻補西墻;買房的,還要找父母拿首付款;賣房的,發愁有價無市。這麽多年過去了,無論是每個時代的“後浪”再厲害,也僅僅是擺脫自家長輩的束縛(甚至還要為買房結婚而屈服);對於家庭外部的長輩的管制和束縛,就根本看不到“強勢出圈”、“逆天”、“新紀元”的任何痕跡。…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July 1, 2022 at 2:20pm — No Comments

青鳥之辰《後喻文化的終結,青年未必青春》(上)

在《文化與承諾》(Culture and Commitment: A Study of the Generation Gap)(1970)這本書中,作者文化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通過代溝文化研究,將人類的文化分為3種類型:前喻文化、並喻文化和後喻文化。



前喻文化,是指晚輩向長輩學習知識;並喻文化,是指晚輩和長輩的學習都發生在同輩人之間;而後喻文化則是指長輩反過來向晚輩學習,亦稱“青年文化”。並且,書中預言:“在這一文化中,代表著未來的是晚輩,而不再是他們的父輩和祖輩。”…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June 28, 2022 at 4:00pm — No Comments

陳力川譯·埃德加·莫蘭:教育的七個黑洞(6)

第六個黑洞是傳授人類的理解。理解不僅在不同宗教之間,不同文化之間是必要的,在我們之間也是必要的。令我非常驚訝的是,即使在同一個家庭當中,在父母和子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互不理解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為什麼由於我前面談到的某些進程,自我欺騙,自我辯解,極端自我中心,發生爭論和家庭糾紛時缺乏理解力,這一切產生了一個惡性循環,一個人的憤怒引起另一個人的憤怒,而不是停止辱罵別人。如果不系統地、具體地進行理解教育,怎能期待人際關係哪怕些許改善呢?

 …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August 10, 2021 at 10:33am — No Comments

陳力川譯·埃德加·莫蘭:教育的七個黑洞(5)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July 10, 2021 at 12:30am — No Comments

陳力川譯·埃德加·莫蘭:教育的七個黑洞(4)

第三個黑洞是人的同一性。奇怪的是,我們的同一性完全被教育大綱所忽略。正如我對你們說過的,你們可以在生物學中了解一點兒生物人,在心理學中學到一點兒人的心理,等等。但你們知道人的真實存在是不能撕裂的。…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July 8, 2021 at 12:30am — No Comments

陳力川譯·埃德加·莫蘭:教育的七個黑洞(3)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July 5, 2021 at 12:30am — No Comments

陳力川譯·埃德加·莫蘭:教育的七個黑洞(2)

在文化方面,尤其是在僵化的社會,有一些觀念被當作不可辯駁的事實強加於人,這些觀念在人的童年就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銘刻…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July 4, 2021 at 12:30am — No Comments

陳力川譯·埃德加·莫蘭:教育的七個黑洞(1)

【埃德加·莫蘭(Edgar Morin)法國當代著名思想家、法國社會科學院名譽研究員、法國教育部顧問】



據我觀察,在知識的傳授中,有七個黑洞,也就是說七個基本問題,它們或被肢解,或不為人知。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皆如此。所以,我做的建議同樣適用於這三級教育,當然根據等級不同可以靈活掌握。…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July 1, 2021 at 12:30am — No Comments

何帆《變量3》:本土時代應對危機的三種能力(下)

文|楚汐

誠如比亞迪這樣,因外部壓力而倒逼出自身潛力的案例,在本書裏也是不勝枚舉。何帆老師借由這些真實生動的案例,意在告訴我們,喚醒本土力量,可借助於“變形金剛式”的創新思路,即激發—轉化—重啟,並由此總結出三大法則:

 

1,如果前面有兩條路可以選,選那條更難走的路;

2,如果遇到了新的勁敵,去武器架上找你最趁手的那件舊兵器;…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February 4, 2021 at 10:54am — No Comments

慕課:到了2021年,活得下去嗎?

“目前國內做得好的慕課,大多是老師講得好,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學生願意學,第三步是學生能學會,第四步是想學什麽都有可學的好課程,這是慕課發展的四重境界。”

“真正懂得心理學,你就會知道挑哪個顏色的衣服,能讓人第一眼就喜歡上你……”在南京大學慕課《心理學與生活》101秒的課程簡介微視頻中,南京大學副教授陳昌凱生動地介紹著這門曾摘得南京大學疫情期間慕課人氣桂冠的課程。還未開學,這門課程已有33,953名網友報名。…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January 25, 2021 at 4:19pm — No Comments

何帆《變量3》:本土時代應對危機的三種能力(上)

文|楚汐



2018年,經濟學者何帆在山東省安丘市石埠子鎮孟家旺村的兩顆銀杏樹前發了一個宏願:在未來30年,要每年寫一本書,記錄中國的變化。

他說,過去的歷史多是 “長河模式” 記錄體,顧名思義,描述一個相對漫長的(比如 3000 年)時間長河裏的歷史變遷;而他要做的則是在快速運轉的當下,以 “大樹模式” ,多維度地記錄每一年的社會全貌和歷史端倪。…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January 15, 2021 at 4:00pm — No Comments

何帆:改變?太奢侈了(5)

六、年輕人要想清楚3個問題



我剛剛提到說,越來越多的人會明白,靠奮鬥改變命運這種信念是經濟高速增長時才有的奢侈。

比如人工智能是未來大趨勢,人工智能有好的一面,也會讓人產生失業的擔憂:人們擔心新技術會拉大財富鴻溝,帶來階層固化問題。

我認為,階層固化問題不應該被過度解讀。因為從人類社會大歷史角度看,也很少有能夠從底層直接蹦到最高層的。…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May 31, 2019 at 5:03pm — No Comments

趨勢在小鎭教育裏

2018年《時間的朋友》知識跨年演講,羅胖特別推薦了一本書:何帆老師寫的《變量》,提出了“小趨勢”這個概念——影響趨勢的趨勢,帶來改變的改變。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社會快速發展,未來社會的變化也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和發展息息相關。

作者提到了五個變量:大國博弈、技術賦能、新舊融合、自下而上、重建社群。分別用一章內容和親身觀察的案例來解釋這五個變量。引用書中的一些帶給我啟發的案例來聊聊我眼中的“小趨勢”。

 …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April 18, 2019 at 9:57pm — No Comments

何帆:改變?太奢侈了(4)

五、敢問路在何方?



草莽英雄們可以對此熟視無睹,但年輕人要想出路。

舊的事物會被清除,新的事物也會落伍,你需要去尋找的是能夠帶來“反轉”的“新新事物”。

舉個例子,在高科技領域裏,廣州有個無人機公司叫極飛,邀請我去看他們無人機的應用,說去的地方有點遠。我想廣州的公司,遠能遠到哪裏去呢?無非韶關。結果一下子把我帶到了新疆。…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April 12, 2019 at 9:32pm — No Comments

何帆:改變?太奢侈了(3)

2.中國真正優勢:應用技術領先

 

發展核心技術當然很重要,但不能忽視我們真正的優勢——發展應用技術。

勞動力成本在上升,原材料價格在上升,環保的壓力越來越大,現在越來越難以把成本降低。如果沒有辦法繼續把成本降低之後,中國的企業還有什麽創新的優勢呢?我們在2018年至少看到兩個小趨勢,中國的兩個紅利。…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April 12, 2019 at 9:31pm — No Comments

何帆:改變?太奢侈了(2)

慢變量就是這樣一種一旦打開就無法合上的趨勢。有了電,就有了家用電器,婦女的家務勞動才大幅減少,才能夠大幅進去勞動力市場;有了電,就有了電梯,有了電梯,才能蓋摩天大樓,人們才能更加密集地居住在城市裏;城市化會帶來公共衛生設施的改善,公共衛生設施的改善又大幅延長了人口的預期壽命。

這就是慢變量的威力。

 

戈登教授的思路給了我們啟發。如果你觀察過去30年中國的經濟發展,只要去看三個最重要的推動力就行:工業化、城市化和技術創新。中國過去只有第一產業,也就是農業。工業化帶動了第二產業,城市化帶動了第三產業,而技術創新改變了所有產業的面貌。…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April 12, 2019 at 9:28pm — No Comments

何帆:改變?太奢侈了(1)

筆記君說:很難再有像以後的30年這樣令人激動人心的歲月了。

如果說2018年企業已經感受到經濟寒冬,但這僅僅是上半場。

2019年是一個新的開端。

 

過去的一年,人們感受到中國經濟遇到的各種沖擊:中美貿易摩擦、經濟增長回落、股市下跌。他們會感到焦慮和擔憂。舊路標已經消失,新秩序尚未出現。…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April 12, 2019 at 9:22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