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鳥之辰《後喻文化的終結,青年未必青春》(下)

現在媒體贊揚的00後,“自我”、“不加班”、“自己當老板”、“逆天”、“巨大能量”、“強勢出圈”、“新新人類”、“新紀元”,可謂詞窮墨盡,舔犢情深。這些標簽似曾相識,和20年前贊揚80後、10年前贊揚90後的標簽相比,沒有什麽創新,還不如用90後自己創造的yyds呢。只不過,當年的yyds—繁忙工作中的80後、90後,還在深夜加班之中;自己當老板的,在疫情中拆東墻補西墻;買房的,還要找父母拿首付款;賣房的,發愁有價無市。這麽多年過去了,無論是每個時代的“後浪”再厲害,也僅僅是擺脫自家長輩的束縛(甚至還要為買房結婚而屈服);對於家庭外部的長輩的管制和束縛,就根本看不到“強勢出圈”、“逆天”、“新紀元”的任何痕跡。

作為“前浪”的老年文化,真的比“後浪”文化落後嗎?誠然,憑借傳統的習慣、權威,長輩迫使晚輩服從是錯誤的,評判是非對錯應該基於真實性和人性,而不是依靠地位和年紀。但是,長輩擁有的真實經驗往往是晚輩無法真正體驗到的,年輕人可以在網絡上獲取歷史,但歷史本身無法真正成為自己的經驗。歷史給人們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從來不吸取教訓。以往,我們勸說父母不要囤食物,現代社會不是饑荒年代,囤菜顯得不理智。但這兩年疫情,經歷過1942、1960饑荒的長輩,重新讓囤菜的年輕人生出一份敬意。


後喻文化的終結


從後喻到“後浪”,預示著後喻文化的衰退,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口老齡化和經濟下行的影響,後喻文化的終結快要到來了,而00後應該是瑪格麗特·米德定義的後喻文化的最後一代人。後喻文化,在未來也許會再出現,但原因不同以往,它會產生於社會體制變革。推動體制變革的往往是年輕人,不過前提是:那個時候的年輕人,至少還有剩下一部分沒有成為精致利己主義者。

互聯網的普及和世界經濟下行,不可避免地把後喻文化放進世界文化博物館。未來以年齡段為文化特征的文化,亦變得毫無界限,各個年齡段的文化領地將更加混合和多元,可能我們會稱之為混喻文化。混喻文化的出現,也會讓青年、中年、甚至老年的邊界不再明顯。換句話說,就是老年人不再像老年人,行為舉止心態,更像中年人、年青人;也有一些青年人、中年人,越來越具有老年人的特征,失去熱愛、失去動力。究其原因,要看一個人是否擁有青春。


青年未必青春


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應該有不同的特征,特征無優劣之分。年少輕狂,中年持重,老年淡泊,每個年齡層都有各自的優缺,不必厚此薄彼。和而不同,才有多彩。晚輩接受長輩的廣場舞,長輩理解晚輩的網遊,都是一種開放的思維,也是一種年輕的心態。

青年,一般指年齡介於20歲-39歲之間的人,不同國家對“青年”的定義和理解存在著差別。青春出自《楚辭·大招》:“青春受謝,白日昭只”,本意為:春天降臨,萬物復蘇,太陽燦爛輝煌,朝氣蓬勃;指美好的時光,珍貴的年華,青年時代。通過詞義和詞源,我們知道青春是一種光明的狀態,並非只屬於青年,擁有“青春受謝,白日昭只”狀態的人,都擁有青春。反而一些內心陰暗、人性缺失、精致利己主義的青年,青年未必青春。因為青春是有代價的,這個代價需要用內心的光明去照亮四周的黑暗。所以,幾乎所有人都喜歡青春,但並不是人人都喜歡青春的代價。多數人從青年進入中年,青春不復,原因就是無法承受這個代價。

青春是一種力量,進取而不固執,願意把自己和世界變得更好。擁有青春的人,內心懷有良知與熱愛,行動上保持進取,而非經歷春秋的計數器。世界會老,青春不老。

最後,告訴大家一個消息: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確定了新的年齡分段,青年人的年齡在18歲至65歲之間。(作者:青鳥之辰 05·05·2022 https://new.qq.com

Views: 2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