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迪勇 | 歷史敘事的空間基礎(1)

摘要:空間不是歷史的可有可無的要素,而是構成整個歷史敘事的必不可少的基礎:那些於特定歷史時代殘存下來的器物、廢墟及其圖像之類的空間性存在物,不僅可以成為歷史的證據,還給史學家的歷史敘事行為提供了動機;  所有的歷史事件都必然發生在具體的空間里,因此,那些承載著各類歷史事件、集體記憶、民族認同的空間或地點便成了歷史的場所; 要使歷史更貼近事件的原始存在狀態,史學家便應該在空間維度上進行編排和創造,賦予歷史事件一種空間性的結構。

盡管「有多少歷史學家就會有多少種歷史定義」,但作為一種古老的敘事形式,歷史總應該包括空間、時間、事件、人物等基本要素。事實上,盡管歷史是凝固時間、保存記憶、探究往昔的一種形式,但歷史總是生活在某一個地方上的人物、發生在某一個空間內的事件的歷史。托雷斯·維也加斯說得好: 「沒有地理的歷史,是一幢沒有地基的建築。」不考慮空間維度的歷史文本,只能是無本之木,是不可能存在的。說起來,歷史就像是在舞臺上上演的一幕活劇,歷史學家必須要有一個舞臺,才能真正把這幕活劇演好。「希羅多德的歷史舞臺是三個大陸之間的血腥屠殺的連接點(東南歐洲、小亞細亞和西北非洲); 波利比阿的`世界史'主要是馬帝國征服和擴張史;  … …因此歷史總是地緣歷史',歷史學家總是盡量使所評述的人類行為和社會環境相關聯,這種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藉此可確定並使它與人類的其他地區相區別。可以用傳統的比喻說,歷史在一個巨大的自然劇場'里上演… … 」事情還不止於此:歷史敘事的「空間性」不僅僅體現在人類行為的地理空間上,它還體現在歷史的證據、敘事的動機以及歷史的結構等多個方面。然而,長期以來,無論是歷史寫作者還是歷史研究者,卻總是把思考的重心放到了時間上,有意無意地忽視了空間,以至於「當今歷史已與時間順序結成了聯盟」,歷史僅僅被看成是一種時間維度上的敘事文本。翻開各種史學理論、歷史哲學類的著作,涉及空間維度的論述少之又少,似乎歷史是與空間並不相涉的一種抽象性、孤立性存在。這當然是片面的,也是與「歷史」的事實不相符的,因為事實上,空間不是歷史的可有可無的要素,而是構成整個歷史敘事的必不可少的基礎。本文所要探討的,即是史學研究中非常重要卻又長期為人們所忽視的歷史敘事的空間基礎問題。

 

一、歷史的證據與敘事的動機:古物、廢墟與圖像

 

於特定歷史時代殘存下來的器物、廢墟及其圖像之類的空間性存在物,對於歷史敘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除了可以成為歷史的證據,它們還給史學家的歷史敘事行為提供了動機。 

在歷史研究中,某些古代遺存下來的器物有時會成為某些歷史事實的佐證,有時則會改變某些長期以來被視為「事實」的傳說。對此,英國圖像學研究者哈斯克爾曾經這樣寫道:

 

當公元前5世紀希羅多德獲悉特納魯神廟,留存有一件由阿里翁獻祭的騎著海豚的小型青銅男像時,他對科林斯人和雷斯波島人講述的一個故事的真實性就更有信心了———故事說那個著名的歌手和作曲家曾逃脫了他那艘船上的水手的蓄意謀殺,並被一條喜歡音樂的海豚從海中救起。與此相反,當他在埃及時又否定了一個(約2 000多年前的)傳說。這個傳說是:凱奧普斯(Cheops,埃及第四王朝的國王)的兒子美西努斯玷汙了自己的女兒。他之所以否定這個傳說,部分就是因為他看到了「二十個裸體巨型木雕人像」,據說這些人像代表那些仆人,他們因為疏忽大意而讓國王接近了這個姑娘,故而被罰斬落雙手。事實上,他看到的這些手「僅僅因為年代久遠而掉落在了地上。它們仍在那兒,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就落在雕像腳邊的地上。」(搜狐 2017-06-11 )

Views: 3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