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埃德加·莫蘭(Edgar Morin)法國當代著名思想家、法國社會科學院名譽研究員、法國教育部顧問】
據我觀察,在知識的傳授中,有七個黑洞,也就是說七個基本問題,它們或被肢解,或不為人知。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皆如此。所以,我做的建議同樣適用於這三級教育,當然根據等級不同可以靈活掌握。
第一個黑洞是教育無視知識的問題。這顯得不合情理,因為教育正是提供和灌輸知識的。不錯,教育提供知識,但是人們從來不教授什麼是知識。然而,知識不只是哲學家和認識論學者研究的問題。是的,所有的知識都含有謬誤和錯覺。笛卡爾就說過,謬誤的特性是不認為自己是謬誤。要知道犯了錯誤就必須具備識別錯誤的能力。
因此,傳授知識的問題就是要對謬誤和錯覺的原因保持警覺。夏農(Claude Elwood Shannon,1916-2001),美國數學家)1的信息最低限度理論告訴我們,所有信息的傳播都有擾亂、引發爭議、傳播謠言,歪曲事實的危險。當然,有一些改正的辦法,但是信息不都是知識。我們甚至可以說,把信息加起來並不足以獲得知識。
我一會兒還要談到這個問題。我們的問題就是認識謬誤的問題。我甚至要說,在生命世界,在動物世界,在獵物和獵手的世界,認識活動就是企圖引誘獵物犯錯誤,以便將它吞噬。因此自然界中存在錯誤的問題。對人類說來,這個問題提出的層次更高,因為人類有思想,有幻想,而凡是有思想,有幻想的地方,就有產生錯覺的可能。知識的問題可以讓我們將哲學和今天我們稱之為認識論的科學結合起來。
哲學的關鍵問題之一是思考知識的性質。有一點為十八世紀末葉的哲學家康德所強調:我們自認為認識客體,但要知道這個認識對不對,認識首先要認識自己。在康德看來,人的大腦將自己的結構和範疇強加於外部世界,據此,它對現象產生了一種感知力。今天,大腦的科學以其特有的方式證實了這一說法:感官受到的刺激,例如光子使眼睛受到光亮的刺激,立即被一種二進制的語言譯成電碼,通過視覺神經傳達到大腦,大腦經過無數次處理產生了一種感知力。這意味著什麼呢?人的大腦在一個保險箱,即顱骨當中,它從來不直接與外部世界接觸,而是通過感官間接與外部世界聯系,也就是說,所有最基本的知識都同時是翻譯和重建。然而所有翻譯都有犯錯誤的危險,意大利人就說:traduttore-traditore 2。我們也知道有一部分光亮的刺激,例如紅外線,還有紫外線,都是我們眼睛看不到的。因此,自以為認識是不夠的,必須真正知道這個知識是否確切。這意味著教育應該重視錯誤的根源,無論是個人的,文化的,歷史的,還是範例的。
先說個人的根源。首先,在幻覺和感覺之間沒有本質的區別。也就是說,如果我有一個幻覺,我相信這就是現實。只有當我向周圍的人談起這個幻覺的時候,他們才會使我翻然醒悟。換句話說,為了對我們看到的東西確信無疑,我們永遠需要與他人交流。當我們閱讀一篇文章,我們的眼睛跳過大量的字母,幾乎是幻覺般地重建整體。也就是說,與我們閱讀的東西合作的還是我們的大腦。
我可以舉一個可能讓你們覺得粗俗的例子,卻是最近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在離自己家不遠的地方,突然想尿尿,這是上了點年紀的人經常遇到的情況。
這時候,我看到一家我很熟悉的商店的招牌,上面寫著:“小便處”(urinoirs)。我真是又驚又喜,再仔細一看,原來是“燈具”(luminaires)。很明顯,開始看到的是出自我的想像。在錯誤的個人根源中,有一種被盎格魯·撒克遜人稱作self deception(自我欺騙),即對自己說謊。self deception有好幾種形式:我們的大腦無意識地對我們的回憶和記憶重新加工,我們選擇對我們有利的事實,剔除我們不喜歡的事實,我們以自我中心的方式重建過去,之後,這個自我暗示使我們忘記了自己的缺點,而將所有的罪惡,所有的壞處都歸咎於他人。
因此,錯誤就在我們身上。我認為教育很早就應該引用許多具體的例子,向孩子和學生指出錯誤的可能性,而且還應該教他們學會正視自己,因為是什麼可以幫助我們與self deception做鬥爭呢,是反省,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是自我批評式的反省,我們永遠需要別人的幫助。我們必須重新找回這個被遺忘的做法,它曾通過蒙田3和普魯斯特4表現過它的美德,這就是研究自己精神複雜性的能力,因為每個人的精神都是複雜的。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