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3,210)

蕭功秦:傳統文化可以給我們什麽精神資源

H君:你好!

收到你發給我的信,不知道你的名字,只能這樣稱呼你了。



你的信很有意思,你說:“'中庸'、'忠恕'、'修身齊家'、東方神秘文化,不論好壞,都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體現。然而,中國的文化當中,缺少西方文化中嚴謹的邏輯、社會契約、科學理性的研究方法這樣一些東西。所以,我們要引進西方的契約精神,引進制度,引進科學理性。”



你的結論是,“現代化本身,就是一種必然的傳統文化丟失過程。我們越先進,越努力地活得更好,在活得更好這條路上的成功越大,我們的儒家文化就丟失得越大,最終為類似於科學主義的東西所取代。”你還說,你是一個文化民族主義者,但又不得不是一個文化悲觀主義者。…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November 22, 2016 at 5:30pm — No Comments

林宛瑄·綿延之群:以德勒茲-柏格森生命哲學重思生態學之初探(6)

拉圖爾認為理應繼上帝與人之後死去的自然,正是某些膚淺的環保論述所假設的先於且可免於人為宰制的素樸自然,他認為這種思考框架反而會引進以更細膩的方式操作的人本思維,並且在實際運作的過程中獨厚少數「選民」(“a small number of carefully selected human”) 的福祉(20)6 更有甚者,拉圖爾認為擁抱自然觀念所可能召喚的自然想像, 事實上是一種由無風險物體 (risk-free objects)遵循由「免於文明社會定義」的單一邏輯所組成的靜態系統(22;…

Continue

Added by Momogun 詩男 on November 22, 2016 at 4:00pm — No Comments

劉平平 劉源 劉婷婷·我們的父親劉少奇

劉平平(1949~),又名王晴,哥倫比亞大學營養教育博士;劉源(1951~),現任軍事科學院政委;劉婷婷(1952~),哈佛大學商學院碩士;祖籍湖南寧鄉。

1967年8月5日,在我們幼小的心靈裏刻下了深深的刀痕。

江青、康生、陳伯達、戚本禹一夥在中南海內策劃了一場批鬥劉鄧陶的大會,分別在各家院內舉行,與天安門的百萬人大會遙相呼應。“中央文革特派員”曹軼歐等,親臨現場指揮,安排了錄音、照相、拍電影,說要在全國放映。…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November 22, 2016 at 12:59pm — No Comments

關於桑霍·潘薩的真相

另外,桑霍-潘薩從不炫耀。通過提供大量的騎士小說和綠林小說,他這些年在傍晚和夜間成功地將後來被他稱作堂-克維克鎖特的魔鬼從自己身邊引開了,因此他這個魔鬼後來毫無理由地幹出一件件最瘋狂的勾當,不過由於缺少一個預定的對象——恰恰桑霍-潘薩本該是這個對象——這些勾當沒有危害任何人。桑霍-潘薩是個自由自在的人,也許是出於某種責任感,他沈著冷靜地緊緊追蹤著堂-克維克瑣特,並將此作為一種有益的大型消遣,直到他的終日。(周新建譯)

Added by ART FOCUSED 藝術聚焦 on November 22, 2016 at 12:57pm — No Comments

丁東:回憶錄的文化追求 上

——12月7日在深圳中心書城的演講

承蒙南翔教授安排,今天有機會與深圳的朋友交流,非常榮幸。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兩種回憶錄的心得。一種是我編的書,去年在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的《背影書系》,一共四本,分別是《先生之風》、《追憶雙親》、《此生此情》、《風雨同窗》。一種是我寫的書,今年10月在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個人回憶錄《精神的流浪》。

回憶錄歷來是人們讀書的熱點之一。中國外國都是如此。…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November 22, 2016 at 12:01pm — No Comments

雷蒙德·卡佛:箱子 1

我母親早已收拾停當,馬上就要搬走了。星期天下午,就在最後一刻,她來了個電話,讓我們過去吃飯。“我的冷凍箱在化凍,”她告訴我說,“我必須把這只雞炸了,不然就壞了。”她說我們最好帶上自己的盤子和刀叉,她的廚房用具大多已裝了箱。“過來和我吃最後一次飯,”她說,“你和吉爾一起來。”

掛了電話,我在窗前又站了一會兒,希望能想出個辦法,但是沒有。我只好對吉爾說,“我們去媽那邊吃個告別餐吧。”

吉爾坐在桌邊,面前是一本打開的希爾斯商品目錄,她一邊從裏面挑選窗簾,一邊聽我打電話。她做了個鬼臉,“我們非得去?”她把那一頁摺了個角,合上目錄,嘆了口氣,說,“老天爺,就這一個月裏,我們已經過去吃了兩、三次了,她真的要走嗎?”…

Continue

Added by baku on November 22, 2016 at 11:59am — No Comments

小鵬《我們為什麼旅行》巴別塔

對旅行者來說,由於語言文字、生活習慣、個體自由選擇不同而形成的溝通障礙無處不在。這有時讓我們頭疼不已,有時又是樂趣所在。

一次從西班牙的加納利群島飛往馬德裏,剛上飛機就看到我的座位被大包小包堆滿,這時鄰座一對矮胖敦實的老夫婦趕忙幫我收拾。他們真是買了不少東西,帽子實在沒地方擱了,老先生的腦袋上直接戴了兩頂。很快我發現他們只會講西班牙語,而我又只能講英語和中文,於是連說帶比畫再加上電子詞典,終於明白他們來自古巴,這次是來加納利群島探望女兒。下飛機時老先生一直拍我的肩膀,老太太拋給我幾個飛吻,還親昵地掐掐我的臉。溝通,有時是一種快樂。…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November 22, 2016 at 11:59am — No Comments

尋找文化共鳴 促進民心相通

——記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成立一周年



去年11月7日,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揭牌運營。一年來,該中心舉辦了近80項、100多場次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接待各界民眾6萬余人次;打造了“歡樂春節”、“山東文化年”、“中新兒童藝術節”、“天涯共此時”、“中國文化精品展”、“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馬蘭花藝校”、“全景中國”和“發現中國”系列講座等品牌活動。…




Continue

Added by 比雷艾弗斯 on November 22, 2016 at 11:58am — No Comments

高華:新中國五十年代初如何社會統合——十五個“小人物”的回憶錄研究 8

五,工資收入和政治忠誠度的關系

 

回憶錄的多數作者都提到他們的經濟收入在運動前後的變化,由於這些回憶錄的作者多是“小人物”,原來的工資就較低,當他們在成為“反革命”“右派”或“反社會主義分子”後,他們的工資又被大幅下降,有的只發十幾元到二十多、三十多元的生活費,這也就涉及一個大問題,即工資收入和政治忠誠度的關系問題。

新國家是根據政治忠誠度來進行經濟利益的分配的,這在1957年後大致確定了下來。…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November 22, 2016 at 11:55am — No Comments

高華:新中國五十年代初如何社會統合——十五個“小人物”的回憶錄研究 7

兩年後,在反右運動時,又提出,對大人物中的右派,對社會科學方面的要“放手進行,鬥深鬥透”,而對一些有重大成就的自然科學家和技術工作人員,除個別情節嚴重非鬥不可者,其他應一律采取保護過關的方針。

具體策略有許多:有的是“鬥而不狠”;

有的為了將來能夠使用,應采取控制新聞報道的方法,有的不登報,有的“小鬥登報”;

對有重大作用的科學家,采取“談而不鬥”;

對科學界中的“老右派”,即民主革命階段的右派,在鳴放期間沒有表現或很少表現反動言行的,“當然不要排隊,也不好批判”。…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November 22, 2016 at 11:55am — No Comments

高華:新中國五十年代初如何社會統合——十五個“小人物”的回憶錄研究 6

1953年後,1949年前舊中國學校培養的知識分子總體被劃入了“舊知識分子”的範疇,他們被一般視為“不純”階層,其主要依據是,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出身於剝削階級家庭,並曾為舊社會服務。在這群人中,“歷史不清分子”和“不純分子”占有相當的比例。…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November 22, 2016 at 11:54am — No Comments

高華:新中國五十年代初如何社會統合——十五個“小人物”的回憶錄研究 5

三,在城市進行“統合”的方法和步驟

 

新國家特別關註在城市的“統合”,它的基本內容是摸清“民情”,對廣大城鎮居民進行細致的政治分類,以了解每一個城市成年人口的政治面貌,新國家很快就建立起對全社會人員,特別是城市人口的“政治忠誠度的識別體系”。新國家對社會狀況的廣泛調查,也包括工人,但是出於意識形態的考量,新國家對工人比較寬容,調查和“排隊”的重點對象是資產階級,民主人士和知識分子,因為這些人群被認為和舊中國有較多的歷史聯系和思想聯系。這也和蘇聯的方式不同,蘇聯是依靠專門機關的調查,在中國主要是依靠建立黨委領導下的人事保衛制度,是對蘇聯經驗的發展。…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November 22, 2016 at 11:52am — No Comments

高華:新中國五十年代初如何社會統合——十五個“小人物”的回憶錄研究 3

回憶錄作者之一的喻明達,在建國初只是一個14歲的少年,已離開家鄉在外地讀中學,以後又考入華中農學院的中專部,但是他家鄉的鄉政府拒不同意為他“轉戶口”,其理由是他是“大地主的細崽子”,“應留在農村,老老實實接受勞動改造”,以後當地的鄉政府的工作人員還寫信給華中農學院,要把他帶回家鄉,充當“地主”。這種現象在50年代初並非個別,一些地區的縣、鄉領導為了表示站穩“階級立場”,習慣性地采取“寧左勿右”的方針,大面積擴大被管制人群的範圍。…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November 22, 2016 at 11:51am — No Comments

高華:新中國五十年代初如何社會統合——十五個“小人物”的回憶錄研究 2

上述回憶錄的共同的特點是:

1,14個人是親歷,只有1人是今天的年輕人,他主要是根據他的父母的回憶來寫他的“家族史”。

2,這些回憶錄的作者都是普通人,不是社會名流。

3,作者中有4個大學生,其中2個是在新中國的大學畢業的,其他多數人是小知識分子,也有普通工人,革命軍人,後兩類作者原先只有初等文化,是通過長期的自學,才能寫書的。

4,只有1個人在1949年前在國民黨的黨務部門及軍隊工作過,是低級人員。

5,多數人出身於非無產階級的家庭。…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November 22, 2016 at 11:50am — No Comments

高華:新中國五十年代初如何社會統合——十五個“小人物”的回憶錄研究 1

二十世紀50年代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個新時代的開端,“統一”,“改造”,“社會主義工業化”,“農業集體化”等都是構成50年代歷史的重要內容,也是那個時代的基本面相,但是新國家究竟是通過什麼具體的方式和路徑實現它對全社會的“統合”的?這個問題長期以來在一些宏大的詞語下被高度簡略化了,本文所要探討的就是50年代新國家是怎樣進行社會“統合”,如何實現高度一體化的?

本文所稱的“統合”,是指建國初新國家依著某些重大理論和概念,通過一系列政治運動,把某些被認為是敵對、異己或偏離新國家的思想和組織原則的人群加以清除、治理和整頓的過程。…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November 22, 2016 at 11:50am — No Comments

高華:新中國五十年代初如何社會統合——十五個“小人物”的回憶錄研究 4

1955-1956年的肅反運動對新中國歷史的影響很大,民主人士等對肅反運動偏差的批評帶來嚴重的後果,他們中的多數人在一年後都成為“右派”。肅反運動的“主觀化”、“擴大化”是普遍存在的。據曾任廣東省委“肅反五人小組”組長的文敏生回憶,廣東第一批開展肅反運動的單位有410個,“由於種種原因”,“運動開展不到一個月,竟揭發出上百個”小集團“。回憶錄《如歌歲月》的作者章正邦當時在四川省峨眉縣參加肅反,該縣將所有肅反對象集中歸口,統一安排住宿在禮堂和大會議室,為時一個月。為激發參加者的階級鬥爭的警惕性,每天在讀文件和報紙後,還安排專人讀肅反小說和報告文學,”以此來推進肅反運動的深入“,最後“抓了七八個暗藏的反革命分子”,但是一段時間後,這些人又回到原先的工作崗位。…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November 22, 2016 at 11:30am — No Comments

海明威:尼克·亞當斯故事集《關於本書》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1899-1961)美國小說家。生於鄉村醫生家庭,從小喜歡釣魚、打獵、音樂和繪畫,曾作為紅十字會車隊司機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長期擔任駐歐記者,並曾以記者身份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和西班牙內戰。晚年患多種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經多次醫療無效,終用獵槍自殺。他的早期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1927)、《永別了,武器》(1927)成為表現美國“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三、四十年代他轉而塑造擺脫迷惘、悲觀,為人民利益而英勇戰鬥和無畏犧牲的反法西斯戰士形象(劇本《第五縱隊》1938),長篇小說《喪鐘為誰而鳴》(1940)。50年代後,他繼續發展二十年代短篇小說《打不敗的人》和《五萬大洋》的寧折不彎主題,塑造了以桑提亞哥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滅,但就是打不敗他”的“硬漢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說《老人與海》,1950)。在藝術上,他那簡約有力的文體和多種現代派手法的出色運用,在美國文學中曾引起過一場“文學革命”,許多歐美作家都明顯受到了他的影響。…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November 22, 2016 at 10:01am — No Comments

蔣勳·生命裡的善與美(7)

我覺得詩中女子處理得很好,第三句“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很有趣,是說我好感動,都結了婚,還有人對我有這麽深的情誼,所以把珍珠綁在大紅色的裙子上。這應該是唐朝女人的裝扮。女子綁上以後覺得蠻得意,走來走去的。忽然想起,“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裏”。我是有家教的,我們家是有身份的人,我的丈夫也是有頭有臉的。明光殿是漢朝的一個宮殿,“執戟”等於是一個衛戍司令。這兩句話什麽意思?是說我好像不應該有越軌的行為。可以理解嗎?是理性在起作用。剛才是“感君纏綿意”,感覺很好,現在覺得理性上不能接受。可是跟人家說自己家世很好,丈夫很有地位,好像又傷了對方。所以趕快轉了一句,“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是說我知道你光明磊落,送珍珠沒有非分之想。這個態度很了不起。後來我跟很多女學生講,你一定要學會跟男生說“知君用心如明月”。

我相信裏面有善意,即使對方真的沒有善意,也要有善意了。可以理解嗎?逼他有善意,如果先確定他是色狼就麻煩了——…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November 21, 2016 at 10:18pm — No Comments

白靈五行詩 7

一朵白雲抹亮了湖心

一朵白雲抹亮了湖心

奮翅遊泳過去幾只鳥影

鳥的叫聲使整座湖淺淺

淺淺的地震,群山坐不住

醉熊之姿一只只倒頭栽入了

1987



燭臺

竹林在狂風中甩著滿頭亂發…

Continue

Added by 邊鄉 岸 on November 21, 2016 at 10:17pm — No Comments

文玉山·南洋華人苦境之我見

蘇哈托下台,印尼這場社會動蕩的塵埃盡管未必完全落定,但是亦算告一段落了。在此期間,學生的正義行動固然令人讚嘆;而暴民的乘機肆虐則更令人震驚。尤其是那些破壞、搶劫、焚燒等種種暴行主要是沖著印尼華人而來的。無數的華人的商店住宅被毀,遭難的華人淒慘無助,四處逃亡,更有逃避不及而被燒死在家中。至“五二零”前夕甚至傳出要“殺盡華人”的流言。吾擁有五千年文明、十二億人口的泱泱大國的海外同胞竟然遭到此等淩辱殘害,於情何忍?於顏何堪?

翻開歷史,可知南洋華人的悲苦遭遇由來已久。如1603年,菲律賓的西班牙殖民者禁止華人開采金礦,華人據理力爭,卻被屠殺二萬多人。1639年,西班牙殖民當局又屠殺近二萬華人,幸存者被強迫信奉天主教,被迫交納高額的…

Continue

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November 21, 2016 at 10:15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