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七、蜂大咖啡
成都路42號的蜂大咖啡是西門町的顯著地標,反正我每次都以它為參照物,捷運西門町站6號出口,往紅樓方向步行幾百米就看得見左邊騎樓外圍“蜂大咖啡”的大字招牌。若是晚上那就更容易找著,白色燈箱中紅色的咖啡館名字非常醒目,再加上咖啡館與臺北天後宮隔路相望,想迷路都難!
萬華區的西門町繁華已超過百年,其間經歷了短時間的沈寂之後再度成為臺北最熱鬧的商圈。1956年開業的蜂大咖啡,近六十年來一直是很多人逛西門町必去的地方,上了年紀的人們習慣了幾十年來熟悉的咖啡和糕點的味道,年輕的人們到這家傳統的中式咖啡館去探尋西門町的傳統風采。
中式咖啡館是我杜撰出來的一個名字,蜂大咖啡給我印象如同中國傳統的茶樓,只不過這裏暢銷的飲品是舶來的咖啡而不是茶。蜂大的第一代老板蕭誌光曾經在香港經營點心餐飲,因此咖啡館擁有傳統的港式烘焙技術,而“蜂大咖啡”的名字,則來源於蕭誌光曾經是當地蜂蜜出口大王。
蜂大咖啡所在的成都路是西門町最熱鬧的地段,咖啡館上下兩層樓。一樓大門口的左邊是一排盛放咖啡豆的玻璃櫃子,來自世界各地的咖啡豆貼著標簽,即使隔著玻璃也能聞到誘人的香味。大門右邊的玻璃展示櫃裏放著幾十種傳統中式點心,加上展示櫃上面放的一排玻璃壇子裏的點心,是我見過甜點種類最多的咖啡館,核桃酥、娃娃酥心糖、牛軋糖、雞仔餅、鮑魚酥、杏仁餅、鳳梨酥、綠豆糕、芝麻粒、小五谷餅、鹹切酥、倫敦糕還有咖啡酥,這些見過沒見過的點心看得我眼花繚亂口舌生津,難怪老老少少的臺北人都對它戀戀不忘。
櫃臺裏面的玻璃櫥子裏是各式磨豆機、咖啡壺和咖啡杯,一個戴著眼鏡花白頭發的阿婆坐在裏面整理賬單。櫃臺對面櫥子前的桌子上放著烘焙機,正在精心查看咖啡豆的中年男子,看起來是我之前見過照片的第二代老板曹世華,由臺北交響樂團的首席音樂家轉行來幫父親料理咖啡館。另外一位在烘焙機周圍四處走動的銀發老人,熟悉的面容應該是曹世華的父親蕭誌光。我沒有料到會在這裏同時見到蜂大父子兩代老板,卻也不想冒昧上前打擾。
烘焙機看起來已經頗有些年頭,旁邊有咖啡稱重工具,和一些包裝好的成品豆。生豆和熟豆在蜂大都可以買到,但成品熟豆通常需要預訂。
一樓琳瑯滿目的櫃臺之上還有幾個最引人註目的架子,那就是蜂大的招牌冰滴咖啡濾器。三層高的木架子上最上層的玻璃容器裏是冰水,緩慢滴到第二層的咖啡粉之中,充分浸泡萃取了咖啡粉的精華之後再滴到最下層的玻璃壺中。
為了保證冰滴咖啡濃郁的口味,又盡量減少咖啡因,蜂大對咖啡豆從烘焙到拼配都有嚴格程序,用本店特有的咖啡豆制作冰滴咖啡。
做為臺北最早自己烘豆的咖啡館之一,蜂大咖啡在烘焙方面的技藝聞名業界,很多想要開設咖啡館的新人都會前來學習,老板也很樂意傳授其道,這也是蜂大這麽多年興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參觀完一樓上二樓,樓梯口同樣有個吧臺,吧臺上也放著冰滴咖啡的濾器。狹長形的廳裏座無虛席,幸運的是正好有靠窗一張小桌的客人結賬離開,給我倆騰出個好座位。
招牌冰滴咖啡還有一款是加了冰淇淋的,我想了想還是要了原味的,然後再要一塊原味芝士蛋糕,都說冰滴咖啡味道濃烈,來份甜點調和一下口感。同行的朋友點的是一份冰淇淋和一杯蜂大咖啡,店裏自己的拼配豆做成的濃縮咖啡。
說蜂大好似中國式茶樓,不只因為一樓好像一個老式糕點鋪,還因為整間咖啡館的裝修風格極其簡單,跟茶餐廳差不多,不大的空間裏擺滿簡單的桌椅,幾乎就挨著旁邊陌生的客人。服務生見不到年輕優雅的靚男靚女,給我們點單的是位四十來歲的中年女人。裝咖啡的杯子和盛蛋糕的盤子也都是最簡單的式樣。我的芝士蛋糕需要自己去櫃臺那裏單獨點單,看看有什麽才可以點。沒有背景音樂,客人們自由自在地大聲說著話。這裏也不是年輕人專場,各個年齡段的人都自得其樂。
所以,蜂大也是臺北給予我的關於咖啡館的重大顛覆。一間看起來跟浪漫、優雅、文藝等名詞絲毫不搭界的咖啡館,卻是臺北人說起咖啡館必提的老字號。
我的冰滴咖啡上來,竟然上面加了份冰淇淋,看來確實很多認覺得比較苦,老板才煞費苦心。害怕苦味又想嘗試冰滴咖啡的話,可以選擇冰淇淋冰滴咖啡那一款。
我們邊上是幾個學生模樣的年輕人,看到他們桌上盤子裏的杏仁粒和核桃酥,我奇怪為什麽在菜單和吧臺都沒有見到它們的影子。一個男生告訴我,這些中式的點心需要自行到一樓去單獨購買,二樓只有咖啡和西點。
幾個年輕人很熱情地讓我給他們的點心拍照。聽說我們有去九份的計劃,便七嘴八舌開始給我們建議,怎麽去玩什麽吃什麽,邊上另外一桌的兩個女孩兒也加入進來,那情形仿佛我們是多年的朋友。
這也是臺北人喜歡蜂大的一個原因吧。
我看著窗外車水馬龍的街道,咖啡館正對面是臺北天後宮,“臺北天後宮媽祖圖書館”的牌子吸引了我的註意力,想起福建泉州承天寺裏的廣欽佛教圖書館,這個媽祖圖書館也十分讓我向往。
咖啡館和中國式茶樓,商業街和宗教圖書館,看似互不相連的這些東西一起留在我的西門町記憶中,揮之不去。
地址:臺北市萬華區成都路42號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