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我挑了個黃昏去尋青田七六,臺北的朋友說如果探訪老屋新生的日式建築,這裏一定要去。陽光透過青田街兩旁高大茂密的榕樹,化做斑駁的光影灑落下來,路上的行人以及路邊的車輛沐浴在金色的光芒之中。日治時期青田街這一帶是臺北文人聚集之地,幽靜雅致的氛圍由來已久,臺北最美麗的街道之稱謂毫不誇張。
青田七六指的是青田街七巷六號,曾是臺灣大學地質系教授馬廷英的故居。這幢木結構的日式建築完工於1931年,設計者為當時在農學部任教的足立仁教授,他以永久居住的規格投入全部資產興建,是日治時期日本教授集體開發興建的“大學住宅組合”之一。足立仁返回日本前引薦好友馬廷英入住青田七六,後來馬廷英及其家人將房屋所有權捐給臺大,2006年5月被定為臺北市古跡。馬廷英去世後,房屋在相當長時間內無人居住而廢棄,直到2011年6月才修繕開放,做文化導覽,推廣地質教育,同時也經營餐飲。
青田七六的院子郁郁蔥蔥,一株高大的樹木遮掩在青苔叢生的屋頂之上,顯出這裏所經歷的歲月滄桑。一段粗大的樹木擺放在院中的醒目位置,是埋藏地底近2000年的樟木,至今仍然散發出淡淡的樟木香。正對大門一側的院墻開辟做了地質推廣的專區,整面墻壁上安放了上百塊地質標本。
得知我事先並未預訂,房屋門口的工作人員遺憾地告訴我當天所有的位置都已訂滿,如想進入參觀只能預約後再來。
原來,為了保護這幢經歷過戰亂以及白蟻肆掠的建築,青田七六目前采用預約制,無論是文化導覽、地質推廣還是用餐,都需提前在其網站預約,限制每日參觀人數從而更好保護。每位進入房屋的參觀者必須脫鞋並著襪,入口處甚至出售簡易襪套以方便夏天沒有穿襪子的參觀者。
於是,我的青田七六之行就只能帶著莫大的遺憾。我圍繞屋子轉了幾圈,透過窗戶玻璃隱約見到柔和的燈光下擺放著日式美食的餐桌,想象屋子裏的日式穿廊和榻榻米,以及馬廷英的地球儀、手稿、收藏畫和書法等過往的痕跡。
院子門口遇到一對臺灣夫婦,聽他們的口氣是從外地趕來臺北看望這幢老屋,跟我一樣因不知需要預約而無法入內。夫妻倆遺憾地在院子門口青田七六幾個大字前留影,還請我幫他們拍了張合影,跟我述說著從前在這屋子裏跟當時的主人暢談的情景。
紫藤廬是我在臺北錯過的另一幢日式建築。有一日在新生南路上尋著咖啡館,路過一個古色古香的院子,見著院內纏繞的藤和樹,不由得內心一動,後退幾步走到院門口張望一陣,看那樣子是家茶館。當時趕時間去約好的咖啡館,想著日後再過來仔細地瞧,後來才知道說起臺北的茶藝館就不得不提紫藤廬,我錯過的不僅是臺北最有特色的茶道,還有這裏積澱的深厚人文歷史精神。
這幢由日式平房改建而成的兩層樓房如今結合了日式和西洋房屋的風格,其前任屋主周德偉教授在民國四十年代企圖為臺灣引進西方自由主義思想與制度,做出不懈努力,當時這裏聚集著許多知識界的重要學者如殷海光、張佛泉、徐道鄰、夏道平等。民國六十五年後周渝先生在紫藤廬陸續發起藝文活動,許多文化團體不定期在此舉辦座談與展演,臺灣第一個實驗劇團“耕莘實驗劇團”便在這裏醞釀創辦,成為開啟臺灣小劇場運動的先河。
臺北眾多日式建築中,北投溫泉博物館是個奇妙的綜合體。這幢興建於1913年的房屋所在的花木扶疏的院子極具英國鄉間別墅風格,事實上房屋的整體建築是日式木結構,原本為北投溫泉公共浴場。我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換了拖鞋,順著木階梯下到地下一樓,差不多占據了整間屋子的一個大浴池呈現在眼前,當年這裏曾是東亞最大的溫泉浴場。午後的陽光透過浴池周圍羅馬風格的拱形窗戶映照到馬賽克花紋的地板上,跟窗戶相連的一串拱形屋頂的盡頭掛著一副色彩明艷的壁畫,十足的羅馬浴場風格。
在臺灣溫泉歷史與分布以及北投石介紹之外,我更感興趣的是博物館二樓北投風情與人文的內容,特別是“北投聲影”部分,參觀者能用現場的耳機聽到臺語和客家話兩種語言的《北投溫泉詩》,還有臺語歌曲《心愛的老車站》以及《溫泉鄉的吉他》。
《北投溫泉詩》是梁啟超造訪北投溫泉時寫下的詩句,“尋幽殊未已,言訪北投泉;曲路陰回壑,海流碧噴煙,土膏溫弱荇,溪色淡霏煙,苦憶湯山淥,明陵在眼前”,描述了北投溫泉當年的景象。
《心愛的老車站》是北投子弟臺語民謠大師陳明章特意為新北投的老火車站能早日重回故鄉而做。而臺語電影《溫泉鄉的吉他》當年讓北投享譽全臺灣,低音歌王郭金發演唱的同名臺語歌曲也被齊秦、蔡琴、秀蘭瑪雅等多名歌手翻唱,帶著濃郁日本風情的前奏娓娓而來,開始講述一個北投的故事。
北投還有一處別致的日式建築是北投文物館,前身是建於1920年的佳山旅館,當時北投最高檔的溫泉旅館。館長是位氣質高雅的中年女子,她帶著我們穿行於臺灣目前僅存的純木造二層日式樓房之間,講述著那裏曾經的歷史,言語之間傳達出對文物館深厚的熱愛之情。
她告訴我們,佳山旅館當時一個晚上住宿的費用,抵得上普通軍官小半月的薪水。旅館在日治之後先是成為安置軍民的“佳山宿舍”,後來又變為招待官員的“佳山招待所”,接著拍賣民間成為私人豪宅,二十世紀80年代轉變為私人博物館“臺灣民藝文物之家”,收藏和保存臺灣早期民俗文物以及原住民藝術,最後更名為“北投文物館”。
她還告訴我們,日治晚期佳山旅館曾被日本軍方征用,一度是“神風特攻隊”招待所。她帶領我們到二樓的“大廣間”參觀昔日的宴會場所,特攻隊員們在執行敢死任務的前夜,往往會在這裏受到最後的款待。
北投文物館的建築樣式為二十世紀初日本最時興的“書院造”型式,原為十六十七世紀代表武士階級的標準住宅樣式,包含“床之間”、“袋”、“棚”、“書院”等元素,室內鋪設榻榻米,選材不僅考慮耐用,更講究木材的色澤和紋理。館長跟我們一一介紹室內的各種珍木和奇木,以及造型獨特做工精細的木雕和造型優美的格珊紙窗,是臺北少見的日式木造藝術品。
這日文物館有名為“福祿-葫蘆文化特展”的展覽,展品為世界各民族的葫蘆以及以葫蘆為素材創作的藝術品。我對這個並不在行,但聽著館長的講解,不知不覺也參觀完了全部展室,她無時無刻流露出來的熱愛,對我的觸動更甚於那建築和那些器物本身。
小貼士:
1、青田七六,位於臺北市大安區青田街七巷六號,部落格:http://www.geo76.tw。
2、紫藤廬,位於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16巷1號。
3、北投溫泉博物館,位於臺北市北投區中山路2號。
4、北投文物館,位於臺北市北投區幽雅路32號。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