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閏云霞女,漢族,1953年生,中衛市沙坡頭區人。畢業於東北大學。高級工程師。先後在中衛鐵廠、科委、建設銀行銀川支行從事技術、科技管理、企業管理工作。曾獲國家科委星火計劃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現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寧夏詩詞學會副會長、中衛市詩詞學會名譽會長、《夏風》詩刊副主編。擅長詩詞歌賦,業余創作頗豐,部分作品發表於《中華詩詞》等刊物,並入選《中國西部開發詩詞大典》《中國當代微型文學作品選》《陜西當代散曲選》《中華詩詞文庫》(寧夏卷)等,榮獲首屆國際“古城金榜”詩詞大賽二等獎、中華詩詞學會2007年度會員作品一等獎。整個作品講韻律,重對仗,運用寧夏、中衛特色文化元素駕輕就熟,比喻奇特,意象優美,情景交融,時代感強。主編了《星海之光》詩詞集、《傳承與發展——寧夏詩詞學會成立二十周年剪影》大型攝影畫冊等書刊。有《應理之光》《云霞韻語》《沙坡頭詠懷》著作出版發行。…
Continue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5:56pm — No Comments
楊兆興筆名沙垣。1949年生,男,漢族,中衛市沙坡頭區宣和鎮人。中共黨員。1969年應征入伍,1985年轉業,先後在中衛縣委任專職新聞干事、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任副主任。1987年通過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獲漢語言文學大專學歷。1991年進入寧夏日報社,歷任記者、編輯和專刊部副主任。1982年開始發表文藝作品。200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兼任寧夏報紙副刊研究會副會長、寧夏詩詞學會秘書長。著有長篇報告文學《沙坡頭世界奇跡》,紀實文學《黑色備忘錄》《無花的薔薇》《拯救生命之樹》,電影文學劇本《天沙》等。《沙坡頭世界奇跡》系記錄世界治沙奇跡誕生和崛起的力作,分別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於1990年、寧夏人民出版社於2013年出版發行,獲第二屆中國紀實文學創作獎、寧夏文學創作一等獎。…
Continue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5:54pm — No Comments
孟長有中衛中學學生。抗日戰爭時期毅然投身革命,奔赴延安,在抗日軍政大學讀書。之後,由黨組織派回寧夏從事地下革命和抗日宣傳活動,被國民黨反動軍閥馬鴻逵抓捕後,寧死不屈,大義凜然,壯烈犧牲,用年輕生命詮釋了一個學子、革命者的高尚品格。系寧夏最早的著名革命烈士之一。
徐良曾參加了紅軍長征和平津、淮海兩大戰役。在50多年的革命斗爭生涯中屢立戰功,被授予上校軍銜,任廣東省公安總隊副隊長、廣州軍管會主任,多次負責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在廣州的安全保衛工作,成為中衛籍革命干部中受到毛澤東、周恩來接見最多的人。
楊正喜新中國成立中衛首任縣委書記兼縣長,1949年9月下旬受命在中衛正式組建縣級人民政權。…
Continue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5:51pm — No Comments
汪潮明朝嘉靖年間選貢,任江蘇沭陽縣丞。在任期間為政清廉,功績顯著,淮上百姓時稱“汪青天”。
黃元會明朝萬歷年間貢士,授山西武鄉知縣。為官清正廉明,政聲卓著,武鄉列入名宦。
李彩明代中衛古水營守備,率軍響應李自成起義,反抗清兵而罹難。
李日榮清代名將。曾率軍平息吳三桂叛亂。
李景隆清代名將。轉戰東南沿海抵禦帝國主義侵略,軍功卓著。
黃允清清代舉人。1895年4月,在京參與康有為的聯名“公車上書”光緒皇帝,寧夏籍唯此一人。…
Continue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5:51pm — No Comments
蒿籽面制作技藝在衛寧地區廣泛流傳、經久不衰的原因,一是古時中衛、中寧兩縣佛教盛行,居士僧侶及素食者較多,制作蒿籽面能豐富食譜,調劑口味;二是衛寧兩地北靠騰格里沙漠,采集蒿籽條件優越。
蒿籽面系純手工制作,面粉、蒿面、蓬灰等原料講究,摻配比例合理,經過和面、揉面、餳面、搟面、晾面、疊面、切面、放面等八道工序,澆湯所用的臊子也經過選、洗、切、淘、抄五道工序,再經過煮面、撈面、過面、盛面、澆臊子五道工序後,一碗香氣撲鼻的蒿籽面方可端上餐桌。蒿籽面的原料搭配十分講究,特別是蒿面的含量。手工蒿籽面揉面、搟面、切面都是一件非常費體力的活。多年來,隨著於振玲制作蒿籽面的名聲遠播,前來拜師學藝者絡繹不絕。
十九 中衛童趣追憶…
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5:50pm — No Comments
皮筏制作技藝項目中國的皮筏歷史悠久。《水經注·葉榆水篇》載:“漢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王遣兵乘船南下。”據考,這里的“船”即指皮筏。《日唐書·東女國傳》以牛皮為船以渡。”《宋史·王延德傳》“以羊皮為囊,吹氣實之浮於水。”中衛皮筏俗稱“排子”。元代因漕運而發輛,以牛皮實之。清代光緒年間,采用羊皮制作,系黃河水運工具。…
Continue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5:49pm — No Comments
十八 非遺頂目述略
非物質文化遺產又稱無形文化遺產,主要指人類以口頭或動作方式相傳,具有民族歷史積澱和代表性的民間文化遺產,曾被譽為歷史文化的“活化石”,通常包括民間傳說、習俗、語言、音樂、舞蹈、禮儀、慶典、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5:48pm — No Comments
金張掖,銀武威,打點不到坐中衛。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窮窩。
官憑印,虎憑山,人沒籠頭擱紙拴。
黑飯不吃肚子饑,官司不打受人欺。牛不抵牛是個慫牛。
好漢子不吃眼前虧。
慫男人的話多,懶婆姨的屁多。
新娘子上山,多備條褲帶。
兔子不吃窩邊草,好馬不吃回頭草。…
Continue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5:47pm — No Comments
九彩坪拱北距海原縣城39公里,始建於清朝道光三十年(1850年),系回族嘎德忍耶第七輩、九彩坪門宦創始人楊保元,第二輩安洪雄,第三輩楊枝云等16位老人的陵園,具有中國伊斯蘭文化建築群獨特風格。關於九彩坪拱北,還有一個傳說。據傳,嘎德忍耶傳至第七輩楊保元的時候,保元云遊到今海原縣的一個名叫“九羊寨”的地方,發現有9只不同色彩的羝羊來到河邊飲水,便尾隨而去。誰知到圪撻山時突然消失,道祖感到非常奇妙。至後,通過9次踩點,便在圪撻山下建立了道堂,靜修苦練。有一天,周邊群眾發現9色羝羊和9色祥云出現在圪撻山上,從此這里便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民過上了富裕生活。“九彩羝羊”出現和道祖9次的踩點並建立道堂,從而誕生了“九彩坪”這個地名。…
Continue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5:46pm — No Comments
名勝遺存現今的海原,最具歷史價值而且最引人注目的,當首推“兩山兩城”了。“兩山”是指海原境內的西華山和南華山,“兩城”為今天的海原城和早已煙沒為斷垣頹壁的西安州城。正是這兩山兩城,與海原古老而輝煌的歷史聯系在了一起,共同見證了1000年前大夏王朝的興衰榮辱,呈現出人類文明史的驚濤駭浪和起伏跌宕。…
Continue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5:44pm — No Comments
舊時,李元昊建有避暑宮一處,現從殘跡中可辨認當年宮殿、廟宇、亭臺、樓閣的基址。原有的蘆溝大湖也變成了如今的小湖泊,存有泉數眼,水源、林蔭已成牧羊人飲畜和乘涼所在,湖旁的菜園子里種蔬菜、玉米等,四周長滿柳樹、紅棗樹、沙棗樹等,蒲草茂密,生機勃發,多少還有點當年世外桃源的味道。
隋唐秧歌隋唐時期,中寧川區得到開發,經濟發達,黃河兩岸同時設縣,即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設置豐安縣,屬靈武郡;開皇十九年(599年)置環州,轄鳴沙等縣。這里是絲綢之路上內地同西域交通的要道,民間藝術也得到融合和繁榮。逢年過節,民間社火鬧得紅紅火火,隋唐秧歌便是流傳在鳴沙曹橋一帶頗具特色的社火形式。…
Continue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5:43pm — No Comments
鳴沙南有丘陵環抱,北有黃河阻隔,河岸沖積平原是大雁棲息之所,各種候鳥在汊河、湖泊繁衍生息。在今天,“過雁數聲清墮玉”,已經成為一種歡樂悠閑、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景致了。…
Continue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5:41pm — No Comments
這天晚上,春梅翻來覆去怎麽也睡不著,青年讀書,穿衣變鳥,這樣神話般的情景攪得她心里亂哄哄的,過了許久才迷糊著了。睡夢中,只見一個白髮老人說你家園子里有一只鳥神,是王母娘娘的侍童,因王母外出而偷拿了鳥衣,飛到人間與漁家姑娘聚會……”一覺醒來,她心里評評直跳。翌日晚夕,她早早吃過晚飯,等爹爹睡下後換了一身美麗新衣,梳妝打扮了一番,拿上火柴,提著柳筐,來到園子里,等啊,等啊,等到月亮升起一竿子高的時候,美麗大鳥飛了回來,只見翅膀扇了幾下便脫下鳥衣,又變成了個英俊青年,翻開書本讀了起來。春梅看得真切,一伸手把鳥衣拉過來,到桃樹下把鳥衣點著了。沒了鳥衣就不能飛回天宮,小夥心急火燎地在園中尋找,發現一位美麗女子正燒他的鳥衣,便傷心地哭了,但也發現姑娘長得實在美貌,便產生愛慕之情。從此,老漢每天到黃河中打魚,小夥子勤奮讀書,春梅操持家務,一家三口過得很是幸福。…
Continue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5:40pm — No Comments
宵夜一般於出殯的前一天下午進行,目的在於超度亡靈。請陰陽念黃經,邀樂隊吹奏演唱,曲目有《秦雪梅吊孝》《哭靈堂》《招魂曲》等。念經講究做道場,首先轉“燈碗城”,亦稱“麩子城”,即用燈碗擺成一個冥城,由陰陽領孝子孝女轉城誦經,東南西北各念一次方成。至後,過“奈河橋”。晚上,將一些花圈、挽幛擺放在路上,靈堂設在戶外,由陰陽主持,孝子孝女三拜九叩。宵夜當晚放飯,即喝粉湯,意味喝的人越多,亡人的災難越小。經濟條件好的家庭請戲班唱大戲,凡看戲者在宵夜這天晚上都要去事主家里喝粉湯,孝子還要將粉湯送到一些莊鄰家里,這種風俗在鳴沙、白馬、恩和、舟塔一帶尤為盛行。為60歲以上老人置辦喪事,一般當作喜事來對待。諺語死人不張口,一天吃一斗。”喪事期間的夥食視亡者生前葷素習慣而定,有些家庭一天吃一頭豬、幾只羊。…
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5:38pm — No Comments
十五 中華杞鄉文化
中寧縣地處寧夏中部,歷史悠久,人文發達,因枸杞而負盛名。境內明長城、石空石窟、牛首山寺廟群、泉眼山古今水利工程、黃河文化城、南河子公園等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將古老杞鄉文化與濃郁穆斯林風情融為一體,造就了山川秀麗、生機盎然、安逸和諧的西部美城、經濟重鎮。全縣行政區劃面積4191.6平方公里,總人口34.62萬人,分布建制鎮5個、鄉6個,擁有城鎮居民委員會12個、行政村114個。…
Continue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5:35pm — No Comments
中衛高廟地獄是依據佛經,參照世相百態建成的地下宮殿。地獄內塑有觀音菩薩及其化身面然大士、地藏菩薩、執掌嚴刑酷法的十八星君,還有奈河橋、鬼門關、望鄉臺、孟婆亭、金橋等,把不忠不孝、不悌不信、無禮義廉恥之徒送到十八層地獄,層層施刑,刑滿之後,按罪惡大小,經六道輪回轉生,使生前作惡多端者受到“萬劫不復”的懲罰。
“陰曹地府”是由人創設建造的專門用來管理鬼魂的地方,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官商百姓,死後都要在此報到清算,概莫能外。按鬼魂生前善惡,分別給予獎掖懲戒。設置地獄,是對世俗界一種善意規勸,雖以封建迷信來推行教化,但由此亦可見古人崇信生死輪回之良苦用心。
《地藏經》載,地獄大者十八,次有五百;《法苑珠林》說,閻羅王為地獄主,有臣佐十八人,分別主管十八層地獄。中衛高廟地獄分別按十八層地獄置景,各景觀略敘如下。…
Continue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5:34pm — No Comments
耍紙條有口吐紙條、繞紙條兩種。口吐紙條是在鼓樂伴奏下,有兩個單鼓子同時出場,將紅色紙條卷實,事先放人口中,紅紙條從單鼓子的口中慢慢吐出,成柱狀形,然後順著前後左右方位不斷走動,直到紙條柱倒下即停;繞紙條是將一截尺許長小木棍上粘一丈多長的白紙條,在鼓聲中踏步繞花,有轉身繞“8”字花、蛇形花,還有跪腿繞花,平躺或側躺繞花,紙條翻騰飛舞。舞者起勁瀟灑,觀者眼花繚亂,可與現代體操中的繞彩帶相媲美。
頂燈。由食用面捏成蓮花、八棱、寶塔等狀面燈12盞,置有燈芯,內裝麻油,擺放在表演場地中央的12個空碗里。單鼓子舞者圍燈起舞歌唱,然後有4人將點燃著的面燈頂在頭上,邊唱邊舞邊擊鼓,做著頂燈蹬腿跳、頂燈踢腿撥轉鼓跳等難度極大的動作,很有看頭。…
Continue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26, 2018 at 5:33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