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學靈《中衛文化縱橫》文化概論(41)

閏云霞女,漢族,1953年生,中衛市沙坡頭區人。畢業於東北大學。高級工程師。先後在中衛鐵廠、科委、建設銀行銀川支行從事技術、科技管理、企業管理工作。曾獲國家科委星火計劃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現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寧夏詩詞學會副會長、中衛市詩詞學會名譽會長、《夏風》詩刊副主編。擅長詩詞歌賦,業余創作頗豐,部分作品發表於《中華詩詞》等刊物,並入選《中國西部開發詩詞大典》《中國當代微型文學作品選》《陜西當代散曲選》《中華詩詞文庫》(寧夏卷)等,榮獲首屆國際“古城金榜”詩詞大賽二等獎、中華詩詞學會2007年度會員作品一等獎。整個作品講韻律,重對仗,運用寧夏、中衛特色文化元素駕輕就熟,比喻奇特,意象優美,情景交融,時代感強。主編了《星海之光》詩詞集、《傳承與發展——寧夏詩詞學會成立二十周年剪影》大型攝影畫冊等書刊。有《應理之光》《云霞韻語》《沙坡頭詠懷》著作出版發行。

秦發生筆名小青、秦生等。男,漢族,1954年生,中衛市沙坡頭區永康鎮人。副研究員。1980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文學評論專業,分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廳文藝創作研究室,寧夏民族藝術研究所,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文藝處,自治區文化廳社會文化處、藝術處工作,先後任編輯、干事、副處長、處長,兼任寧夏文化廳藝術專家委員會主任、寧夏群眾文化學會副會長、寧夏戲劇家協會理事、寧夏圖書館學會常務理事、寧夏作家協會會員等職。2011年4月,出任自治區文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撰寫發表文藝評論等80余篇,約50萬字,其中多篇作品被報刊轉載或結集出版,並獲得獎項。創作(與他人合作)6集電視連續劇《鐵警丹心》被銀川電視臺、寧夏公安廳等拍攝播映。參與策劃並成功組織舉辦多項國家級、省(區)級大型群眾文化活動。出版文藝評論專輯《寂寞的守望》。

嚴光星男,漢族,1954年生,中衛市中寧縣舟塔鄉人。中共黨員。寧夏著名紅枸杞作家、紅枸杞策劃家和紅枸杞文化特邀研究員。1970年參加工作,歷任車間主任、基層團委書記、公社黨委副書記、《寧夏青年報》編輯部主任、陜甘寧《青年生活導報》總編輯、北京中美集團掛職副總裁等職。2000年以來棄政從文,成為寧夏文聯一級專業作家。其以“活著我是一江春水,死了我是一座青山”為人生信條,不屈不撓向命運抗爭,頑強抒寫著西北漢子的奮斗之歌。

經歷艱難曲折,一生奮發有為。先後拜訪了巴金、丁玲、王願堅、艾青、張賢亮等文化名流,35歲時在復旦大學作家班深造,練就了坐寫功、站寫功和跪寫功,共發表紅枸杞方面的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影視劇等作品600多萬字,出版長篇小說《天禪》《天豹》《天虎》,長篇紀實文學《北京青年報的故事》《張賢亮出賣荒涼的故事》,影視劇《紅枸杞》等19部文學著作。創作出版的《紅枸杞大寶典》、長篇神俠小說《沙湖公主》、長篇文俠小說《蘇軾遊嘉州》、長篇官俠小說《大官俠》、長篇秀俠小說《狀元聖母》頗具影響力。所著《杞芽茶韻》一書,以中、英、日、韓四國文字出版,為枸杞芽茶榮獲“奧運會產品獎”起到助推作用。創作設計了由紅枸杞宴、東坡養生宴、沫若才子宴、海通素食宴、洪興府小吃宴、民族風情宴等組成的“嘉州第一宴”,被四川某酒店試用,其肖像被雕刻在酒店的石壁上。協助寧夏泰豐企業創辦了寧夏枸杞文化展館。

榮獲全國首屆自學成才獎章,新世紀人物金杯獎、中國西部大開發傑出人物獎、寧夏回族自治區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個人獎、寧夏首屆十大優秀青年獎等60多項榮譽。長篇小說《大官俠》《天禪》榮獲國際炎黃文化第三屆龍文化金獎,共有6部作品獲得全國大型報告文學征文特等獎和一等獎。其事跡被《中國青年報》《寧夏日報》《銀川晚報》《華興時報》等宣傳報道,並入選《中國藝術家名典》《中國青年作家名典》。

張懷玉男,漢族,1955年3月生,中衛市沙坡頭區永康鎮人。1978年畢業於寧夏大學中文系,系中衛職業技術學校語文高級教師、校報總編輯,現為寧夏楹聯學會副秘書長、中衛市楹聯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中衛市作家協會會員。曾於國家級、省級刊物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20余篇,其中《實施素質教育必須重視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被聯合國北京教科文組織評為國際華文教育優秀論文。多年從事業余文學創作,於《西南作家文學》《寧夏大學學報》《中衛日報》《沙坡頭》等報刊發表詩歌60余首,散文、文學評論20多篇,楹聯50多副,其中散文《鏡湖漣漪韻悠悠》獲得2012年“大美中衛”征文教師組一等獎。主編《我們的校園》一書,創辦《中職藝苑》校報,有《中衛楹聯集萃》《螢火星光》著作出版。

張永生筆名張帆。男,漢族,1955年生,中衛市沙坡頭區人。多年從事基層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機關工作,多年擔任中衛市作家協會主席職務。1988年涉足文壇,開始小說、散文創作,擅長報告文學,作品發表於《朔方》《黃河文學》等區內外報刊,多部電視專題片在寧夏電視臺播出。發表作品約百萬字,多次獲獎。現為綜合文藝期刊《沙坡頭》編輯部主任、副主編、執行主編。系寧夏作家協會會員、中衛市作家協會名譽主席。著有長篇小說《底色》《商道》,中篇報告文學《動感地帶》,長篇報告文學《百年夢尋》(合著)。2011年被評為中衛市“德藝雙馨”文藝家。

朱彥榮男,漢族,1956年8月生,中衛市中寧縣人。1978年吳忠師范畢業後分配到寧安鄉文化站工作。歷任中寧縣建設與環境保護局工會主席、黨委副書記,中寧縣水利局總支部副書記,中寧縣文聯主席等職。1986年至1995年,於中寧縣文化館從事攝影宣傳工作,其間,在中原攝影學院系統研修攝影理論和攝影創作、電視理論及拍攝。1996年至2001年,任中寧縣組織部電教中心副主任,拍攝黨員電教片40余部。

曾在《中國農民報》《報告文學》《寧夏日報》等刊物發表報告文學、散文、新聞並多次獲獎,其中新聞《集資辦學何其難集資建塔易反掌》獲得1994年度中國新聞三等獎,電視片《黃河兒女》於1995年獲國家民委“團結杯”一等獎。連續五年被寧夏電視臺、《寧夏日報》評為優秀通訊員。有《談古論今話枸杞》《中華枸杞故事》著作出版。中國攝影家攝影協會會員,寧夏電視新聞會會員,寧夏新聞攝影協會會員、記者。

楊森林筆名揚聲領。中共黨員,著名作家。男,漢族,1956年生,中衛市中寧縣人。寧夏大學中文系畢業,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歷任寧夏電視臺編導,寧夏畫報總編輯,寧夏人民出版社事業發展部主任。兼任中國廣播電視學會會員、寧夏作家協會會員、寧夏民研會會員、寧夏新聞學會會員。1979年大學畢業,分配到中寧中學任教。1984年至2003年在寧夏廣播電臺、寧夏電視臺當記者。往後多年從事新聞宣傳和文藝工作。1978年開始發表作品,相繼出版《(文心雕龍)與新聞寫作》《夢系朔方》《七彩人生》《笑問客從何處來一訪德前後日記》《黃土高原的花兒》等著作。作品多次獲得全國、省級獎項。新聞理論專著《文心雕龍》與新聞寫作》、散文集《夢系朔方》榮獲寧夏社會科學獎,作品被介紹到蘇聯、日本、美國、英國、法國等,特寫集《七彩人生》《高原的旋風》得到專題評介。《(文心雕龍)與新聞寫作》屬於發軔之作,被人民日報社編人《青年記者文庫》,作為教材印發全國,目前仍作為大學新聞專業參考教材。發表消息、通訊、特寫、調查報告及報告文學頗豐。作品大氣,極具個性,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其中:《請到我們寧夏來》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寧夏人民廣播電臺播出後反響強烈;《青銅峽鳥島遭破壞的采訪日記》於中央、地方臺播出後,得到國務院總理批示。

馬建興男,漢族,1957年7月生,中衛市沙坡頭區人。本科學歷,高級政工師。歷任中衛縣農業局副局長,紅泉鄉、城郊鄉黨委書記,中衛縣政協副主席,中衛市總工會主席。出版發行《塞上古史鉤沈》《天書圖譜》等文史著作,韻致不凡。尤其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天書圖譜》專著,以奇石展現文字情性、以書法詮釋奇石韻致、以攝影題簽深化藝術,地方文化元素備達,開創了文化藝術的新領域,並將特色濃厚的黃河文化提升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於沙坡頭設立“馬建興黃河文字奇石藝術館”。

Views: 10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