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耍紙條有口吐紙條、繞紙條兩種。口吐紙條是在鼓樂伴奏下,有兩個單鼓子同時出場,將紅色紙條卷實,事先放人口中,紅紙條從單鼓子的口中慢慢吐出,成柱狀形,然後順著前後左右方位不斷走動,直到紙條柱倒下即停;繞紙條是將一截尺許長小木棍上粘一丈多長的白紙條,在鼓聲中踏步繞花,有轉身繞“8”字花、蛇形花,還有跪腿繞花,平躺或側躺繞花,紙條翻騰飛舞。舞者起勁瀟灑,觀者眼花繚亂,可與現代體操中的繞彩帶相媲美。
頂燈。由食用面捏成蓮花、八棱、寶塔等狀面燈12盞,置有燈芯,內裝麻油,擺放在表演場地中央的12個空碗里。單鼓子舞者圍燈起舞歌唱,然後有4人將點燃著的面燈頂在頭上,邊唱邊舞邊擊鼓,做著頂燈蹬腿跳、頂燈踢腿撥轉鼓跳等難度極大的動作,很有看頭。
廟會到第二天,進人“裝娘娘”程式,內容是敘說母女倆上廟進香,祈求生兒育女,路遇送子娘娘的典故。這是巫師為迎合婦女們醉心求子心理而設計的內容。整個進程以歌唱為主,中衛地方民歌曲調,歌詞內容涉及古今名人、花草樹木之類,押韻上口,寄願順耳,文理自成,也有一些荒誕不經、庸俗低下、逗人發笑的唱詞。
廟會最後一個程式,是單鼓子扎胳膊,名曰“謝神”,即送神回歸。起始,放一張桌子於廟院中央,由兩個單鼓子繞著“帽尕子”、打著鼓人場跳神,然後將鼓放在地上,其中一個拿起一把長一尺多長的三皇刀,刀形似禪杖頭,刀刃是弧形,刀柄下有三環,環中套有小鐵片,搖動刀柄,鐵片連連作響。這時,神漢頭戴發冠,插著黃表條,貼著符咒,光著上身;另一個光著背,敲擊單鼓,間或手插兩腰間,站在供桌前,將左小臂置於桌沿,由神漢手搖三皇刀拍打手臂,啪啪作響,引人關注,目的在於使手臂處於麻木狀態。時許,神漢便一刀一刀地扎起胳膊來了,伴隨著鼓聲節奏,時快時慢,同時還唱著頌神歌。不一會兒,單鼓子的小臂被刀扎破,鮮血直流。此時,圍觀者心里都有種淒慘的感覺。鼓聲漸漸慢了下來,被扎的單鼓子便閉目稍憩。不多時,鼓聲急起,被扎者快速站立在桌前,神漢放下三皇刀並向後退出幾步,然後猛地向前奔去,躥上桌子,扎胳膊活動便進入高潮階段。首先,是嘴上穿簽子。道具為長五寸、直徑一毫米的鐵簽子,一頭細得像針尖一樣。在鼓聲中,桌上的神漢把鐵簽子由腮幫穿入嘴內,於上下兩排牙齒中間通過,又從另一面頰中穿向嘴外。神漢兩目緊閉,兩手各接一把由下面人遞上的小刀,表演卸胛子。“卸胛子”是廟會活動中最令人驚駭的一幕。用小刀的刃部,兩手向另一上臂扎去,待鮮血淋漓時,鼓聲便徐緩下來,好似神已謝過並回歸神府了,整個廟會由此結束。
以單鼓舞為主體表演的廟會,屬於拜神祭祀活動,很少有頌神求神內容,絕大部分展示的是雜耍技藝,具有娛樂刺激性。新中國成立後,中衛單鼓舞由於自身局限性被取締了。但是,舞蹈韻律、繞帽尕子、打鼓技藝等文化元素獨特,經地方文化部門挖掘整理,改編成《中衛單鼓舞》劇目,曾於1956年赴銀川演出獲得表演獎,同年被選拔到蘭州匯演榮獲一等獎。20世紀90年代,中衛縣文化館再次創作編排為《單鼓聲聲慶豐收》地方保留劇目,並列人省級“非遺”項目名錄。
高廟地獄中衛兩山夾一川,史載,中衛古城,藏有峰腰之病,故建高廟,一輔風脈,二固城防。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年),中衛西路參將蔡英等倡議,建樓三層,與南山頂對峙相望。曾有學者贊言:“北省往來商賈名宦士庶人登斯樓者,均皆羨慕,言北方數省名勝廟宇,居多未有如斯者之完備,廟之全體似鳳凰於飛之形。”
清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農歷九月十二日,中衛永康南發生7.5級地震,高廟上層建築毀壞,後陸續修葺和增建。鹹豐八年(1858年) 又增建南天門、天池及門前的法戒樓,時稱玉皇閣。民國31年(1942年)農歷二月十五日廟會,因香火不慎,南天門以上建築群皆遭焚毀,後歷時四年方修建完工。
新建的高廟聳天百尺,氣宇軒昂,建築格局進一步完善。穿過大雄寶殿,登上24級臺階,直達南天門,臺階的前12級建成天橋形,兩側被一圓形隧洞相互溝通,稱作地獄輪回洞,內塑十八層地獄變相及六道輪回轉生圖,呼應了轉牌樓題額所示“無上法橋”“賞善罰惡”等因果報應的宗教哲理。四周的殿堂轉樓還設有靈官殿、諸靈殿、孤魂殿等。統觀高廟建築形制,其表現形式為由佛接引,超脫地獄輪回,渡過天橋,進人南天門升上天堂。
據史書記載,從南北朝開始,統治階級開始利用宗教來治理天下,於是在地下修造各種神話中的地獄原型,目前全國保存下來的尚有四座:位於江西省中部蒲縣城東2公里處的柏山寺十八層地獄,山西省平遙縣西南7公里處橋頭村的雙林寺地獄,山西省五臺縣南臺西北嶺畔金閣寺地獄,寧夏中衛城內的中衛高廟地獄。中衛高廟地獄借助於樓臺基座修建“陰曹地府”一十八層地獄,在廟宇建築史上獨樹一幟,實乃-大奇觀。
新中國建立以後,文化教育事業興起,封建迷信日漸破除,中衛高廟地獄封禁。尤其“文化大革命”期間推行“破四舊”,即破除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舊思想是指歷史上從孔子、老莊等先秦諸子,經董仲舒、韓愈、朱熹到王陽明、曾國藩、胡適、劉少奇等所謂封建主義、資產階級代表人物的思想,包括他們的著作及其他作品;舊文化是指舊時代的禮儀制度、文學藝術、教育思想和實踐等精神現象的遺存;舊風俗是指歷史上人們日常生活中代代傳承、相延成俗、層疊積累的禮節、習慣、時尚,包括衣食住行、年節、婚喪、娛樂等世俗表現;舊習慣是指歷史上、現實中長期形成的行為模式、傾向、風氣、心理定式等。由此,地獄原有的一些相圖被毀。20世紀70年代初,由於備戰需要,以地獄巷道引伸開挖,構建了防空工程。隨著改革開放深人和發展,當地統戰、宗教等部門牽頭制訂修復高廟地獄方案,並報請自治區有關部門和中衛縣委、政府批準,於1992年6月開始動工修建,歷時半年完工,同年12月15日正式對外開放。高廟地獄的神話景觀得以復現,為當地旅遊業發展增添了新的項目和內涵。
修復高廟地獄項目工程,由原中衛縣委統戰部部長、政協常務副主席孟長慶與政協副主席何其正負責策劃、設計、監制,原縣文物管理所所長辛錫林負責雕塑彩繪,原縣佛教協會會長呂維新負責募捐、籌集資金。由於組織得力,人員精干,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地獄的彩塑、貼畫、壁面、聲控、光控等設計。整個地獄工程結構全部設於地下,殿內繪有各種地獄怪相,置景森嚴,獄卒浄獰,刑具殘酷,形象逼真,觀後令人驚心動魄,不寒而栗。地獄之上還設置了天堂樓,樓內塑有玉皇大帝、太白金星、二十八星宿等神話人物形象,技藝精湛,堪稱精品。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