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學靈《中衛文化縱橫》文化概論(36)

蒿籽面制作技藝在衛寧地區廣泛流傳、經久不衰的原因,一是古時中衛、中寧兩縣佛教盛行,居士僧侶及素食者較多,制作蒿籽面能豐富食譜,調劑口味;二是衛寧兩地北靠騰格里沙漠,采集蒿籽條件優越。

蒿籽面系純手工制作,面粉、蒿面、蓬灰等原料講究,摻配比例合理,經過和面、揉面、餳面、搟面、晾面、疊面、切面、放面等八道工序,澆湯所用的臊子也經過選、洗、切、淘、抄五道工序,再經過煮面、撈面、過面、盛面、澆臊子五道工序後,一碗香氣撲鼻的蒿籽面方可端上餐桌。蒿籽面的原料搭配十分講究,特別是蒿面的含量。手工蒿籽面揉面、搟面、切面都是一件非常費體力的活。多年來,隨著於振玲制作蒿籽面的名聲遠播,前來拜師學藝者絡繹不絕。


十九 中衛童趣追憶


玩耍,屬於素質教育范疇,孩童間教學相宜,寓教於玩,理應也是一種文化現象。我們小的時候,沒有電視,沒有電腦,沒有因特網,沒有手機,更沒有時尚玩具。那麽,中衛的少年兒童當時都在干嗎呢?以下遊玩項目很有童趣,能增智健體,提升素養,受益面廣,現追憶如下。

蹲在地上觀察螞蟻搬家。

追在別人身後踩影子。

對著電扇大聲喊“啊——”,然後聽顫音。

擠塑料包裝紙上大氣泡,聽啪啪的響聲。

用圓規在桌子上畫圈。

把筆帽吸在舌尖上。

把三層的紙巾一層層分成薄片。

學魯迅先生在課桌上刻“早”字。

把泥土做成碗狀,碗口朝下使勁砸向地面,看誰的碗底破洞更大。

下雨打傘時用力轉動看水珠飛舞。

在婚禮現場撿拾撒落在地上的彩色紙片當作寶貝。

屏住呼吸,跟夥伴比賽憋氣,看誰憋的時間長。

用吸管吸水的時候,往里吹氣,聽咕嘟咕嘟的聲音。

把手指插到剛剛熄滅蠟燭里取指紋。

把內眼皮翻到外面惡作劇。

用右腳穿過三角形車架,騎在比自身高許多的自行車上,居然也能跑得那麽快。

把整串鞭炮拆開放在地上或塞到墻縫里,點、炸,再點、再炸,聽響聲。還將火藥粉撒地上圍成個圓,用火柴點燃,整個圈圈便嗖嗖地燃亮,好開心。

小男孩站成排比撒尿,看誰澆得又高又遠。

冬天玻璃上結的窗花,不知怎麽想的,非要用舌頭舔一下。

列隊玩老鷹抓小雞遊戲,比反應速度,看協作精神。

冬天的田野上打坷垃仗,溝渠冰面上溜冰、劃冰車,院里堆雪人,夏天的溝渠湖泊里遊泳、扎猛子、跳閘坑、打水仗、徒手逮魚,驚險刺激,家長默認。

還有,捉迷藏、打陀螺、踢毽子、抓子兒、蕩秋千、拋喀子、跳皮筋、扔沙包、玩彈弓、趕毛驢、爭上遊、斗地主、背回回、拍紙牌、滾鐵環、扳手腕、摔跤、跳僂、爬樹、斗雞、打梭、折紙、看連環畫、下坷垃棋、彈珠子、過家家等。


懷念我們這輩人那再也回不來的時光,可謂一種享受。那個傻傻的、純純的、美好的童年……讓我們向逝去的歲月致敬!

中衛屬於黃河文化發祥地之一,素有“勤耕讀,尚禮賢”的優良傳統。據史料記載,明清兩朝僅本市沙坡頭區考取功名者就達到443人,其中進士24人,舉人183人,貢生236人。中衛儒學始於明代,具體時間應為正統四年(1439年),在城之東北隅建廟立學,實屬官辦之縣學。明朝成化十一年(1475年),按照“左廟右學”格局,廟學合一,於街衢適中之地改址重建,統稱“學宮”。沿襲至清代,學宮從未間斷,同時存續有應理書院,屬應理小學之前身。民國年間,各級國民學校體系日趨完善,並建立濟蒼圖書館、啟蒙閱覽室等。歷經更替衍變,應理小學即今中衛市第一小學,在中衛教育史上久負盛名,為國家培養輸送了大批人才,如革命烈士孟長有、何至公,愛國民主人士袁金章,著名教授蘇景泉、劉景星,以及寧夏有名的水利專家李貴榮、林業專家李樹榮、畜牧專家李培榮、冶煉專家王亞飛等。

新中國成立後,中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強國富民政策如春風化雨,沐浴了神州大地,也給地處騰格里大漠邊緣的中衛注入文化的血液,致使“魚米之鄉”迸發出勃勃生機。


鄉賢聞達拂去中衛歷史的封塵,我們仍能尋覓到眾多民族遺落在這里的文化遺跡。羌族、匈奴、黨項、韃靼等民族都曾在這里居住生活過,但因歷史上宋、夏、遼鼎立,中衛淪入西夏版圖,故而歷史文字失考,至明代才有了較為系統的文字記載。“中邑自五代迄宋,淪入西夏,荒滅不可考矣。元置應理州,明改寧夏中衛……”,這是清朝乾隆年間首部縣誌的記載。打開這部史籍,歷史上中衛文化的墨香便濃郁彌漫,在封建王朝的皇榜上,進士不乏其人,舉人、鄉貢比比皆是。中衛人文早開,在有記載的明清時代,各種廟學、私塾在各地紛紛興辦,崇文、重教、尊師風尚在時空的長河里涓涓流淌,早已滲進中衛人的血管里。毋庸置疑,這是歷史留給中衛人的一筆精神財富。

中衛學子沒有辱沒讀書報國的志向,學業有成後為官朝廷的有之,寓居地方教化於人的有之,於是,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進程中,或長或短,或深或淺,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隨著清王朝的滅亡,新學盛行,中衛學子的腳步也跨進了京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這樣的高等學府留下了他們的身影,五四運動中也有過他們的熱血澎湃,盡管身影寥寥,但代表的正是中衛的文明主流、文化願景。在中國,讀書是為了求知明理,求知明理是為了更好地做人,至少做一個有用的人,這是中國讀書人區別於西方國家讀書人只為學知識的地方。

Views: 8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