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785)

田聯韜《瑰麗多姿的少數民族民歌》(4)

下面一種呢,我想給大家介紹一種,叫祭祀歌,也叫信仰儀式歌。祭祀歌,這種歌多半是跟宗教信仰有關系。例如,我們經常聽到電視里邊唱到“唵瑪尼叭咪吽”,這個在佛教里面是叫“六字箴言”。大家注意一下,藏族的老人在那兒轉經,這叫小經輪,轉那個經輪,那個經輪上的那一圈的字就是這六個字,藏文“唵瑪尼叭咪吽”。另外,每個藏傳佛教寺院,在我們看見寺院的墻邊,都有大的轉經輪,看他們走過就要轉一下,就摸一下,輪子就轉起來了,金黃色的,是用銅皮做的。這個轉經輪上面刻的那個字也是這六個字,這六個字是很重要的。信徒們認為,反覆持誦和思維這六個字,即可功德圓滿。…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October 17, 2017 at 1:12pm — No Comments

田聯韜《瑰麗多姿的少數民族民歌》(3)

現在,我想請納西族的同學唱一段,是《栽秧歌》;還有蒙古族的同學,我想請你唱一段《哄羊歌》。

(現場唱歌,納西族《栽秧歌》歌詞大意:等等我,等等我,大家一起來栽秧;等等我,等等我,齊心協力往前栽。)

實際上,這種歌帶有山歌的風格,因為它栽秧時候沒有規定的節奏,各人你可以自由地往前栽,有人可能比較慢,有人可能比較快,那麼這個時候唱的歌,就像有的時候,犁地的時候,趕牛,在犁地,犁水田,犁旱地,犁的時候,這時候唱的吆牛歌,南方話:叫吆牛,吆牛歌也是這種類型的,它像山歌,但是它是在勞動中間唱的,他吆著牛,快要到地方了,你該回頭了,他就唱,他就唱著這個帶著牛繼續在這兒勞動。另外,我還想請你唱一下有節奏的,打麥歌,唱幾句就可以。…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October 17, 2017 at 1:11pm — No Comments

田聯韜·《瑰麗多姿的少數民族民歌》(2)

下面,我想比較簡略地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少數民族的概況。這里面就涉及到歷史文化背景方面的問題。為什麼要介紹,先要介紹這方面文化呢?因為文化是和歷史文化背景關系是極為緊密的,我們不能只單純地就文化而研究文化,就音樂而研究音樂,我們必須要把它放在文化背景中來進行觀察和研究。所以我先簡單地介紹一下咱們的中國少數民族的概況,55個少數民族,大家都知道,加上漢族,56個。55個少數民族,它們分布的地區:東北、西北、西南是比較多的地區。另外,在東南也有個別的民族,例如,高山族在台灣,畬族在福建。當然,最集中的地區是西南和西北這兩個地區,西南地區最集中的是雲南。…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October 17, 2017 at 1:10pm — No Comments

歐陽中石·我的書法觀(下)

先生您好,就是說當代中國我們湧現了很多藝術院校,但是藝術院校他們在教學方法上,有一個誤區,就是說他們只注重技法的培養,但是他們卻忽略了理論上的修養。我們都知道,您在創辦首師大書法專業的時候,您是考慮到了把書法當作一門國學來教。那麼,我想請您具體談一下你在當初創辦書法專業的時候,有哪些這樣方面的想法?謝謝。

您說的是我的一個思想。就像我剛才講的一樣,我希望我的學生是全能的,是做字行文的,是文以載道的。根據這樣的情況,光只是技法太簡單了,不能完成這樣大的任務,所以我特別強調內容、內涵。所以我強調了文化,強調了加強國學的學習,加強了文化的各個方面的學問,所以我始終把它看成一門有著深厚內涵的學問來看待,不簡單地看做一個藝術。因為藝術上的問題,寫字是一輩子的事,他路子只要正了,他就一定會走好,所以我特別強調,學問這方面。…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October 17, 2017 at 1:09pm — No Comments

歐陽中石·我的書法觀(中)

文化大革命中,我們大家都流傳一句話:“是可忍,孰不可忍”。這句話什麼意思,說如果這種情況,可以忍受的話,還有什麼東西不能忍受呢?我們得說這麼多話,可是它說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大家都明白,它的文字太簡潔,太簡潔了。所以這一部分,我們應當看到,它也是我們的成績,也是我們高度的成就。所以我說,漢字,漢文,都是了不起的。我們今天如果搞出一個書法作品,寫個“你的”,“我的”,“我們的”,“大家的”,等等許多“的”往上一寫就沒法看了,就把它寫成一首詩,沒有層次,很簡練的話,就很好,來一個“與時俱進”,就好得很。我們不能這樣呆著,我們要和時間,和寶貴的時間一塊往前走。你說吧,羅嗦得很,可是來一個與時俱進全解決了,這是我們珍貴的文化。所以再說書法是關於漢字書寫的一門學問,在說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應當先把漢字漢文它們的珍貴處,談一談我的想法。不一定全是對的,但是,總有一點是對的,哪怕一點點,值得考慮。…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October 17, 2017 at 1:09pm — No Comments

歐陽中石·我的書法觀(上)

主講人簡介

歐陽中石:我國著名學者、書法教育家,當代中國最傑出的書法家之一。現任首都師範大學書法文化研究所所長、博士導師、全國政協委員。由於歐陽中石教授在書法教育方面的傑出成就,2002年由中宣部設立的中國書法最高獎,中國書法教育特別貢獻獎“蘭亭獎”授予歐陽中石教授。



內容簡介…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October 17, 2017 at 1:08pm — No Comments

雷戈:经验、心灵与生命(1)

摘要:歷史學不是對經驗的總結,而是對經驗的綜合。一方面,歷史學試圖把碎化的個體經驗綜合為總體化的人類經驗;另一方面,歷史學又必須努力把抽象的人類經驗落實為具體的個體經驗。歷史學的功能之一在於把人類經驗和個體經驗綜合在一起,從而塑造出一種“新經驗”。心靈感應歷史的方式始終制約著我們對歷史的一般認識。



歷史學不是對經驗的總結,而是對經驗的綜合。因為經驗本身總是分散的、支離的、破碎的。把破碎的經驗綜合為一個整體,以便使生活獲得一個堅實的基礎。這樣,無窮無盡的瑣碎的日常細節便都具有了非凡的意義。基於這個觀點,歷史學無疑應該對人生經驗持有一種永恒不衰的激情、敏感和親和力。在歷史學手中,經驗成為一種堅實的結構、完整的形式。…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October 17, 2017 at 1:00pm — No Comments

田聯韜·《瑰麗多姿的少數民族民歌》(1)

主講人簡介

田聯韜,男,1930年生於天津市。現任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副長、秘書長。從事音樂教育及少數民族音樂創作、研究等工作五十余年,培養了近五十名少數民族作曲、理論等方面專業人才。

創作有歌曲《家家戶戶運糧忙》、《邊疆,我可愛的家鄉》等,電影音樂《火娃》、《孔雀公主》、《第三女神》、《爬滿青藤的木屋》等。此外,他還創作了大量的電視音樂、舞劇音樂、舞蹈音樂和器樂音樂。主要專著有:《西藏傳統音樂集萃》、《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音樂》等。

享受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他曾多次赴歐美及香港、台灣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October 17, 2017 at 1:00pm — No Comments

王平:“西遊戲”與《西遊記》的傳播(下)

最明顯的是陶君起《京劇劇目初探》○22所收“西遊戲”,百回本《西遊記》的前九十回都有相應的京劇劇目。有的是一劇搬演小說一回的內容,如《水簾洞》又名《花果山》、《美猴王》,演鬧龍宮事,見小說第三回;《五行山》演悟空拜玄奘為師事,見小說第十四回;《鷹愁澗》演收伏白龍馬事,見小說第十五回;《流沙河》又名《收悟凈》,演收伏沙僧事,見小說第二十二回;《女兒國》又名《女真國》,演西梁女國事,見小說第五十四回;《琵琶洞》演蠍子精事,見小說第五十五回等等。有的是小說中的一回由幾劇搬演,如小說第十二回便有《唐王遊地府》、《李翠蓮》、《劉全進瓜》等三種劇目。…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October 15, 2017 at 11:00pm — No Comments

王平:“西遊戲”與《西遊記》的傳播(中)

第六折“村姑演說”似也從吳劇而來,吳劇第一套曲文開頭交代:“雜隨意扮眾男女鄉民;醜扮王留兒……旦扮胖姑兒,穿衫背心系汗巾;同從上場門上。”這說明“胖姑兒”是眾多鄉民中比較突出的一個,但可惜有關她的唱詞未能保留下來。楊劇此折通過“胖姑兒”的獨特視角寫唐僧與眾送行官員的形象,風趣幽默。尤其是寫唐僧的一段更令人忍俊不住:“則見那官人們簇擁著一個大擂槌,那擂槌上大生有眼共眉,我則道瓠子頭葫蘆蒂。這個人也忒煞蹺蹊,恰便似不敢道的東西,枉被那旁人笑恥。”再如寫眾文官:“一個個手執著白木植,身穿著紫褡背,白石頭黃銅片去腰間系,一雙腳似踹在黑甕里。”這種表現形式與著名的元代散曲《高祖還鄉》異曲同工,但卻與小說的描寫相去甚遠。“木叉售馬”、“華光署保”兩出也不見於小說,但保留了較古傳說的痕跡。…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October 15, 2017 at 10:30pm — No Comments

王平:“西遊戲”與《西遊記》的傳播(上)

長篇章回小說《西遊記》在“唐僧取經故事”歷代傳播積累的基礎上完成, 在這一過程中,“西遊戲”占據著重要位置。長篇小說《西遊記》問世之後,根據小說改編而成的“西遊戲”,對《西遊記》的廣泛傳播更發揮著重要作用。比較小說成書之前與小說成書之後的“西遊戲”,可以發現小說《西遊記》刊行之前,取經故事尚處於變化之中。而在其刊行之後,取經故事便被定型化,幾乎所有的“西遊戲”都是根據小說改編而成。與此同時,這些“西遊戲”又都未能表現出小說本身所具有的哲理內涵。





現知最早的“西遊戲”當為宋代的戲文《陳光蕊江流和尚》和金代的院本《唐三藏》…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October 15, 2017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寧稼雨:《世說新語》中樗蒲活動的文化精神(下)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October 14, 2017 at 7:30pm — No Comments

寧稼雨:《世說新語》中樗蒲活動的文化精神(上)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October 14, 2017 at 3:30pm — No Comments

寧稼雨:從《世說新語》看服藥的士族精神 (5)

由於士人階層的累世不懈經營,服丹用藥這一先前帝王的特權終於讓位於門閥士族,成為門閥士族的身份性標誌之一。從外觀形象上看,“一班名人都吃藥,穿的衣都寬大,於是不吃藥的也跟著名人,把衣服寬大起來了!” 因為士族文人提倡風行的緣故,五石散中幾味主藥價格日趨昂貴,普通市人求之不易。西魏時梁彥光的父親得了重病,醫生給他開的藥方為五石散,然而紫石英一味卻求之不得。梁為此而憔悴,因而感動上蒼,讓他在園中拾到一塊。可見求五石散之難。所以在一般人心目中,服藥便意味著其人為上流貴族,如同穿金戴銀一般神氣。由此還導致了許多人倒在路邊冒充服藥散發:



後魏孝文帝時,諸王及貴臣多服石藥,皆稱“石發”。其時乃有非富貴者…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October 14, 2017 at 2:00pm — No Comments

寧稼雨:從《世說新語》看服藥的士族精神 (4)

陳寅恪先生《天師道與濱海地域之關系》一文所列舉的東晉天師道世家的服藥修道行為明顯地體現出嵇康所認定的疏離政治、註重精神修煉的服藥宗旨 。尤為引人矚目的是王羲之,他不僅與道士許邁等人“共修服食,采藥石”,而且“窮諸名山,泛滄海,嘆曰:‘我卒當以樂死!’” 。“我卒當以樂死”一句是值得玩味的。如果理解上沒有偏歧的話,那麽在王羲之看來,“樂”的意義要遠遠超過“不死”,至少可以用“死”來交換“樂”。這也就是說,精神上的安祥和愉悅遠比肉體生命本身的存在要重要的多。這種註重士人自身的精神修養的取向不僅與嵇康的倡導遙相呼應,而且也與整個魏晉時期士族文人註重精神養煉的潮流密切吻合。明白了這一背景,也就比較容易理解兩晉士人服藥過程中的精神取向:



王孝伯在京行散,至其弟王睹戶前,問:“古詩中何句為最?”睹思未答。孝伯曰:“‘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此句為最。”(《世說新語•文學》)…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October 14, 2017 at 1:00pm — No Comments

曹炳建:新發現的《西遊記》資料及其解讀(下)

清人捧花生《畫舫餘譚》記載曰:

無業遊民,略熟《西遊記》,即挾漁鼓詣諸姬家,探其睡罷浴余,演說一二回,藉消清倦。所給不過杖頭,已足為伊糊口。擅此藝者,舊推周某,群呼為周猴。自入京為某公所賞,名遂益著。某公敗,猴乃喪氣而歸,今且不知所往。孫供奉一寒至此,真為樹倒猢猻散耳[16]22。

據作者所撰《畫舫餘譚序》,末署“嘉慶戊寅九月朔捧花生漫志”,知《畫舫餘譚》成書於嘉慶二十三年(1818)。由此條文字可知,當時以專門演說《西遊記》故事而聞名的民間藝人“周猴”,不僅為青樓妓女所喜愛,亦為京城貴族所賞識。《西遊記》成就了“周猴”,“周猴”也傳播了《西遊記》。惜“周猴”將自己的命運和貴族完全聯系到了一起,而脫離了《西遊記》的民間土壤,最後落了個失敗的結局。…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October 13, 2017 at 11:30pm — No Comments

曹炳建:新發現的《西遊記》資料及其解讀(中)

二、新發現的《西遊記》版本和評論資料



新發現的世德堂百回本《西遊記》成書之前的有關版本和評論資料有兩條。第一條見於明代文人孫緒《無用閑談》卷五。其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October 13, 2017 at 10:00pm — No Comments

曹炳建:新發現的《西遊記》資料及其解讀(上)

【內容提要】近幾年陸續發現九條有關《西遊記》的文獻資料。這些資料既不見於有關資料匯編,亦不見於諸家論文與著作,對研究《西遊記》的思想內涵、版本、故事演變乃至傳播與影響,都具有重要意義。



最近幾年,筆者陸續發現一些有關《西遊記》的文獻資料。這些資料既不見於朱一玄的《〈西遊記〉資料匯編》、劉蔭柏的《西遊記研究資料》,亦不見於諸家論文與著作。這些資料對我們研究《西遊記》的思想內涵、版本、故事演變乃至傳播與影響,都具有重要意義。茲披露於下,以饗學界同仁。



一、新發現的《西遊記》繪畫資料…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October 13,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伊永文·行走在宋代的城市~休閒(2上)

賞心樂事

南宋的張約齋曾把春夏秋冬四季中的每一季,劃分為孟、仲、季三個月。即正月孟春,二月仲春,三月季春。四月孟夏,五月仲夏,六月季夏。七月孟秋,八月仲秋,九月季秋。十月孟冬,十一月仲冬,十二月季冬。

在張約齋筆下,每個月都有節日、有活動,如果說正月歲時更新,是節日活動之高峰,還情有可原,可那平平常常的四月孟夏,卻也是活動不斷,好像每天都在節日之中——

初八日亦庵早齋隨詣南湖放生食糕糜

芳草亭鬥草芙蓉池賞新荷…

Continue

Added by 有格 台 on October 13, 2017 at 2:30pm — No Comments

伊永文·行走在宋代的城市~休閒(2中)

鐘馗已不再是那種猙獰厲鬼模樣,而是像一位胖墩墩的老官吏,端坐輿上,袖手回眸,悠然自得,只是兩只巨眼圓睜,鼻孔碩大朝天,仍顯露出神威凜凜。小妹及其侍女,則均以墨當作胭脂塗抹面頰,出人意表,妙趣橫生。但詼諧之中亦見端莊,只見小妹長裙曳地,高髻朝天,少女老婦,簇擁隨後,儼然貴人模樣。

二十余個奔走趨行的小鬼,大小胖瘦,高矮不齊,黑白分明,各具神態;或光頭,或戴帽,或側首回顧,或仰面昂首;有架輿的,有肩壺的,有扛寶劍的,有挑行裝的,有挎包裹的,有背葫蘆罐的。他們多為赤背裸體,與小妹、侍女的麗服靚裝互相映照。…

Continue

Added by 有格 台 on October 13, 2017 at 1:3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