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五、絲綢之路上的摩尼教
摩尼教最遲亦於唐朝沿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在中國宗教史上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波斯人摩尼在3世紀創教後於277年遇害,其門徒東逃,在3世紀末已將其教傳入中亞。此後,在中亞、北非、印度等地都有了摩尼教的身影。…
ContinueAdded by Qyzylorda on October 20, 2017 at 5:30pm — No Comments
三、絲綢之路上的猶太教
猶太人在唐代甚至更早就已來中國經商,他們多從中亞經絲綢之路來華,亦有從海上絲綢之路經西亞、北非或印度等地轉道來華者。因為猶太民族全民信教,所以其蹤跡所在亦是其猶太教到達之地。公元2世紀的猶太教拉比文獻中已經有了關於絲綢的記載,但在絲綢之路所發現的猶太教遺跡遺物則多為7世紀至14世紀之間的文物,隋朝裴矩的《西域圖記》也有當時從中國出發西行的路線記載,稱“發自敦煌,至於西海,凡為三道,各有襟帶。北道從伊吾,經蒲類海鐵勒部,突厥可汗庭,度北流河水,至拂菻國,達於西海”。[5]而有確切史料證明大批猶太人來華喬寓定居之事實的,主要乃宋代開封等地猶太人的存在及同化。…
Added by Qyzylorda on October 20, 2017 at 4:30pm — No Comments
[內容提要]:始於西漢(公元前2世紀)的絲綢之路不僅是中外政治、經濟交往之路,更是文明相遇、文化交流之路。其中絲綢之路的連接和保持亦有著重要的宗教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絲綢之路的生命力乃靠宗教的往來得以維系和延續,故而體現出其典型的宗教之魂。本文將探究絲綢之路歷史上的各種宗教交往及其在中國的傳播,論及佛教、瑣羅亞斯德教、猶太教、景教、摩尼教、伊斯蘭教、天主教等,並對這種宗教文化的交流在絲綢之路發展歷史上的作用及意義加以分析、評價,由此明確指出宗教對於絲綢之路的價值,使人們能夠以史洞今,為當前絲綢之路經濟帶及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建提供有益的啟迪和借鑒。
…
ContinueAdded by Qyzylorda on October 20, 2017 at 4:00pm — No Comments
三
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規劃與充實後,中國“一帶一路”構想由倡議、規劃逐漸步入政策實踐階段。習近平主席提出以亞洲國家為重點方向、以經濟走廊為依托、以交通基礎設施為突破、以建設融資平台為抓手、以人文交流為紐帶的指導思想,(32)為“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明確了方向。為此,要推進“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重點需要註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ContinueAdded by Qyzylorda on October 20, 2017 at 3:30pm — No Comments
美國重申對其倡導的“新絲綢之路”和印太經濟走廊的戰略承諾,而這兩者與中國所倡導的“一帶一路”在地理範圍、項目內容上均有很大重疊,即使美國不至於公開反對中國所倡導的“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但其舉措無疑將加劇中美海洋秩序方面的戰略博弈。2014年9月底莫迪訪美時發表的美印聯合聲明強調維護海上特別是南海地區安全、航行與飛越自由的重要性。(22)這是美印兩國官方文件中首次提及南海。2015年1月奧巴馬訪印,雙方發表《美印關於亞太和印度洋的聯合戰略展望》,將兩國在該區域的戰略合作擴展至“從非洲到東亞”的更廣範圍。美國拉住印度加強在西太平洋的戰略協調,存在對華制衡的音符。有印度學者稱,“讓印度支持一個更遙遠的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不符合印度的利益。因為,印度與中國都是多極世界中的重要中心。”(23)這反證了美印海洋戰略協調的弦外之音。…
ContinueAdded by Qyzylorda on October 20, 2017 at 3:00pm — No Comments
其三,“海上絲綢之路”作為一種互通互利的貿易通道,可以對沿線國家經濟發展釋放更多的“正能量”。基於巨大的人口優勢和市場潛力,中國產業可能比任何國家同類產業具有更大規模,產能的累積自然導致過剩,由此形成中國開辟或擴大多元貿易通道的內生動力,古代的瓷器、絲綢、茶葉等行業和今天更多的產業發展皆遵循這個邏輯。美國、歐洲和日本等發達國家是中國傳統出口市場,但其增量空間已不大,而“一帶一路”沿線廣大發展中國家則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潛力,有助於消化中國的過剩產能。時值中國經濟面臨產能過剩和產業鏈升級問題,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面臨制造業落後、難以有效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相互之間就形成了中國過剩產能轉移的供需局面和態勢。…
ContinueAdded by Qyzylorda on October 20, 2017 at 2:30pm — No Comments
【內容提要】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一體兩面”之一,其推進與所成將註解一個已然壯大的中國的海緣經濟戰略方向,亦會溢出深遠的政治與外交意義。建設“海上絲綢之路”有其必然邏輯與考量,也需清晰明確其面臨的挑戰與困難,徐圖漸進,以更好推進與有關國家共商、共建、共享的戰略目標。
…
ContinueAdded by Qyzylorda on October 20, 2017 at 2:00pm — No Comments
本書的作者小寬是當下北京最熱門的美食記者。這是一個寫美食的人不甘寂寞寫出的書。他認為最無聊的事情莫過於只寫美食。於是他寫出了幾十個有關青春與美食的故事。書中有關於吃喝看似隨意實則精辟的記述,但吃喝只是幌子,書中售賣的是有關青春的各種情感回憶。這本書為讀者帶來全新的閱讀體驗,書中不單是記述美酒佳肴的文字,彌漫在字裏行間的青春回憶,一定能讓讀者產生共鳴,並為之震撼。
作者簡介:小寬,本名趙子雲。1980年出生,金牛座,B型血,是個胖子,初級痛風患者,職業吃貨,業余詩人。2003年進入《新京報》,擔任美食記者至今。混跡於北京吃喝江湖,上至五星酒店米其林餐廳,下至路邊攤街邊館;上頓吃的是日本幹鮑頂級和牛,下頓就是鹵煮火燒腌小館。百無禁忌,自得其樂,烤鴨與松露齊飛,鹵煮共鮑汁一色。同時也在一些媒體開設美食專欄,專欄文字散見《第一財經日報》、《生活元素》、《投資有道》、《他生活》、《time…
ContinueAdded by Seltsames Denken on October 20, 2017 at 1:30am — No Comments
從郁達夫對早年生活記憶的選取看,他的自傳寫作的指導思想,與郭沫若自傳寫作的主導動機:“我寫的只是這樣的社會生出了這樣的一個人,或者也可以說有過這樣的人生在這樣的時代”…
ContinueAdded by 說好不准跳 on October 19, 2017 at 10:51am — No Comments
在中國傳記文學的現代轉型中,梁啟超、胡適等幾位最初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們的理論提倡和創作實踐也受到了後來研究者的充分重視。而出現於上世紀40年代的朱東潤因為其系統的理論研究和大量的傳記文學寫作,在現代傳記文學研究領域也成為重要的研究對象。但在現代傳記文學理論倡導和創作實踐上都別樹一幟的郁達夫相對說來就沒那麽幸運了,已有的論文寥寥無幾,相關著作中有關的論述也有限。①究其原因,郁達夫是以小說、散文和舊體詩詞聞名於世,他的重要建樹使得一般的研究者無暇顧及這些領域之外的傳記文學;而相對於梁啟超、胡適、朱東潤以至郭沫若等豐厚的傳記寫作,郁達夫有限的傳記文學作品也很難引起現代傳記文學研究者的深入關注。實際上,歷史地評判一位作家的關鍵,並不僅僅看他寫下了多少作品,同時也看他比前人多提供了些什麽。就郁達夫有關傳記文學的理論與實踐而言,我認為他的獨特性並未受到深入的、充分的認識,因此他在中國現代傳記文學發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也沒得到恰如其分的肯定。…
ContinueAdded by 說好不准跳 on October 19, 2017 at 10:43am — No Comments
第二十二出寫唐僧四眾,得成正果,即已經成佛,但卻仍然處處流露出對佛法的戲弄調侃。如搬經卷時,行者竟杜撰出一部:
《饅頭粉湯經》,佛經中何來《饅頭粉湯經》?真是對佛大大不敬。
表現之四是宗教思想被治國平天下的的政治理想取代,更多注重揭露政治黑暗和諷刺社會,反映著人性的發展和要求。結尾〔雙調•沽美酒〕、〔太平令〕二曲,可以視為全劇的點題之曲:
祝皇圖永固寧,拜如來願長生。保護得萬里江山常太平,普天下田疇倍增,民樂業息刀兵。…
Added by 瑪琳娜 on October 18, 2017 at 2:00pm — No Comments
【內容提要】 過去學術界偶有論及雜劇《西遊記》時,多斥其內容龐雜、宗教色彩濃厚。但若認真分析作品,知人論世,該劇的思想成就就是很高的。具體表現在:淡化了前代取經作品的宗教色彩,以三教圓融增強了入世精神;在鮮明的娛樂色彩中,反映了新興市民的趣味和價值觀;具有反理學、崇人欲的時代特色,尤其是進步的婦女觀值得重視;歌頌了為追求理想而頑強奮鬥的堅韌精神。…
Added by 瑪琳娜 on October 18, 2017 at 1:30pm — No Comments
九
人類的歷史已經有幾十萬年,甚至是上百萬年了。每一種歷史都蘊含有生命的精華,都凝聚著生命的意義。在歷史中,生命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可能是無與倫比的。從而,研究歷史就給了我們一個發現生命敏感性的最佳機遇。如果生命敏感性是生命的本質,那麽,我們就應該說這個本質恰恰也決定了歷史研究的本質。
從習慣上說,歷史學研究的向來都是一些死東西(死人和死物)。但這並不是歷史的過錯,而是歷史學的失誤。因為這完全是因為歷史學根本就沒有擺正好自己的位置。所以,它構成了歷史學的一個決策性失誤。歷史學根本不知道歷史是什麽,歷史學恐怕也沒有打算真正弄清歷史本身到底是什麽。因為這對於歷史學實在是太難了。歷史學尚未做好這個準備,歷史學家也還不具備有這種能力。為了方便起見,歷史學家便出於想象地把歷史理解為一種過去了的死東西。…
Added by 瑪琳娜 on October 17, 2017 at 10:00pm — No Comments
七
歷史不僅是生命,而且還是對生命的敏感性。而歷史學則是努力保持這種對生命的敏感性。喚醒人類的生存意識,喚醒人類的生命敏感性,並不是歷史學研究歷史的一種手段,而是歷史學研究歷史的目的,甚至是最終的目的。歷史並不是活人同死人或生者同死者開的一個無傷大雅的粗俗玩笑。歷史是快要死的人與剛剛死去的人之間在靈魂中展開的一場關於生命意義之問題的嚴肅討論和對話。所以,寫什麽並不重要,寫出什麽也不重要,關鍵在於是否寫著。因為,在這裏,生命的敏感性已不是一種既定的結論和完成的事實,而是一種需要捕捉和把握的感覺和意象。它是一種未定之天。在不確定的廣袤天宇自由自在獨往獨來地流動和漂泊。…
Added by 瑪琳娜 on October 17, 2017 at 4:00pm — No Comments
五
歷史學的功能之一在於把人類經驗和個體經驗綜合在一起,從而塑造出一種“新經驗”。新經驗既是人類的,又是個人的。但必須指出的是,新經驗之所以“新”,並不是一般歷史的產物,甚至也不是一般歷史學的產物,而恰恰是第三種歷史即歷史新聞學努力的結果。歷史新聞學要求人們用新經驗的眼光去看待人類經驗和個體經驗。而新經驗的本質就在於它是一種包含有心靈體驗的史學視野。所以,如何用心靈去感知歷史便成為第三種歷史塑造人類經驗總體的關鍵要素。…
Added by 瑪琳娜 on October 17, 2017 at 3:00pm — No Comments
三
經驗可分為人類經驗和個人經驗兩個方面。那麽,究竟是用人類經驗來解釋個人歷史,還是用個人經驗去解釋人類歷史?這二者顯然有著較大區別。當然在某些時候,這二者卻又驚人地相互一致。其中的奧秘在於,我們如何理解這種奇特的現象,並進一步尋找到靈活地掌握和運用這種高度復雜的理智體操和思想舞蹈之正確技巧的微妙平衡點。一切偉大的歷史學家從來不是單獨使用其中的一種方法,而是交替使用或同時使用兩種不同的方法。這樣,歷史在歷史學家的筆下將變得豐滿起來、立體起來、活起來,歷史將充滿著勃勃生機、情趣盎然,歷史將變得厚實和沈甸甸的。歷史不僅有重量,而且還有熱量。歷史就象從煉鋼爐中剛剛流出的鐵水,泛著透明的紅光,挾帶著灼人的熱氣,生成為一種富有沖擊力的沸騰的實體,使人不得不正視和尊重歷史的深沈。偉大的歷史學家就象一個奇妙的魔術師,任何一件普通的枯燥乏味的歷史事實在他手中也會變得具有靈性和生命。…
Added by 瑪琳娜 on October 17, 2017 at 2:00pm — No Comments
剛才我也講了,歌手善不善於即興地編唱歌詞,這一點在即興性中,這也是很突出的。他有的歌手非常善於即興編詞,你隨便用什麼樣的問題來難不倒他,他能馬上給你編出來。…
Continue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October 17, 2017 at 1:12pm — No Comments
現在,我想請幾個歌手唱一下民俗活動時候的歌曲。(現場演唱)
剛才講到的是民俗活動,民歌和民俗活動。第二個問題就是民歌和愛情生活。在許多少數民族的婚戀生活中間,民歌是青年交往時不可缺少的傳情的工具。這種現象在南方民族中更普遍。例如,要舉到咱們的苗族的,苗族有一種歌曲它叫約方歌。約方歌實際上從苗語里邊意譯過來的,原來的苗語的發音是約飛,就是從別的地方到了這個地方來找朋友,找對象,是這個意思。所以,漢語把它翻譯成了約方歌。這種約方歌,為什麼要舉這個作為例子呢?因為約方歌是一種系列性的情歌,它不是一首兩首,它是系列性的情歌。它從青年人第一次見面,剛剛相識,互相介紹,互相介紹自己的情況,互相了解,一直到後來談情,然後定情,然後訂婚,甚至要分手,都有歌,每一個階段都有歌。所以,約方歌在苗族的,就是在少數民族情歌中間是相當有代表性的一種歌曲。…
Continue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October 17, 2017 at 1:12pm — No Comments
大家好!我是中央音樂學院的教師田聯韜。上次,我給大家介紹了少數民族民歌的產生,它的傳承方式,它旺盛的生命力,它的不同類別和中國少數民族的一些概況,也就是歷史文化背景方面的情況。現在,我繼續這個演講的第二部分。…
Continue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October 17, 2017 at 1:12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5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