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勝 金耀基:儒商研究:儒家倫理與現代社會探微(4)

雖然經濟社會學家斷定道德價值可以促進工具性行動,即是古人所說的利寓於義,但他們只解決了我們所提問題的一部分,因為義與利的正面關系只存在於特定處境。以山東曲阜的宋先生為例,他提到有家麥芽廠,因為拖欠別人債務而遭法院起訴,要把他們的東西封存,並且計劃賤價出售。他說,法院的人打電話給他,問他要不要麥芽。他問價錢多少,對方說2500元一噸。他覺得很便宜,但隨即問道"麥芽是哪個地方的?"當他知道貨物的來源之後,便說1000元一噸也不要,因為那廠是他們的長期合作夥伴,萬不能在人家困難的時刻落井下石。最後,他派人去了解情況,結果以每噸2700元的價格把麥芽買下來,讓對方有錢清還欠款。很顯然,宋先生的做法是合乎道義的,卻未能替公司賺取最大利益。

 在這里,有個問題必須弄清楚:在高度競爭的商業世界,商人是否經常可以維持道德操守?前文提及在吉隆坡的林先生,是經營汽車零件的。根據他的經驗,堅持道德操守是會妨礙公司賺取最大收益的。主要問題是在汽車零件的市場,競爭劇烈,而價格往往是關鍵因素。他自己一向的宗旨,是正派經營,不走私,不虛報進口貨價格,但同行中許多人並非如此。就像排隊一樣,必須大家守規矩,才有秩序可言,不然的話,正派的人只會吃虧。林先生承認在這種情況之下與人競爭,做得特別辛苦。以下是訪問員與他之間的一段談話。

 訪問員:"規規矩矩的做生意,總的來說是吃虧呢?還是有利呢?"

 林先生:"嗯……競爭起來是要吃虧的,但是還是可以做的,並不是一定要不規矩才能做生意的。長期來講,我們相信兩個字,就是誠正。……可以做的,不過很困難,遇到很多的挑戰。"

 訪問員:"那很辛苦呀!"

 林先生:"當然。我們因為這樣的話,我們成長得比較慢。有很多同行啦,賺了許多錢,我們沒有他賺這樣多錢,但是我們也得到我們其他的東西,我們在社會上人家給我們的尊敬,給我們的認同。我們還是照樣在發展呀,你看我們(這時,他拿出公司歷年的生意及盈利增長表)……,照樣在發展呀,一直在增加呀,只是沒有他們賺這樣多錢而已。"

 訪問員:"那會不會有時候您想想,您那麽辛苦,像他們那樣就發展快一些啦?"

 林先生:"價值觀問題。"

 訪問員:"有沒有想過?有沒有沖突?或者認為我就是我,他就是他呢?"

 林先生:"嗯……我不認同他的做法。……不過我們現在做又很辛苦。我們不認同他的做法,不認同就不要跟他做啦,可是我們又遇到很多困難,很辛苦。"

 從這段談話,可見林先生背負著道德責任來做生意,真正如曾子所說的"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論語·泰伯》)。林先生跟著談到,他們能夠在商場立足,主要是靠服務,靠定位,靠自己所建立的良好形象,以及多年形成的客戶網絡。有了這些,他們就能獲得一些名牌零件的代理權,因此不必總是在價錢上與人競爭。不過他補充說,代理權也不是十拿九穩,隨時會給人奪走,所以做生意危機四伏,就像一千零一夜那樣,總是說不完,每天都有新的挑戰。

 林先生所涉及的,基本上是多取還是少取的分別,但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儒商的抉擇又如何呢?首先要指出,在商業世界這種處境是極為少見的。常言說:商場如戰場,二者確有相同之處,譬如競爭都很激烈,都是工具理性當道的賽場。照倪略(Ellul)所言,人在這樣的處境下,並沒有選擇的自由。他強調,在技術手段與非技術手段之間,是沒有選擇余地的。只要我們立心要達到某個目標,便沒有什麽其他手段可以與技術手段抗衡。人當然可以維護選擇的自由,選擇一些傳統的、道德的,或者是一廂情願的手段。但是這樣的話,與別人競爭或對抗時就難逃被淘汰、被擊潰的厄運。人不僅不能在技術手段與非技術手段之間選擇,即使在技術手段之間,也沒有選擇的余地,其中一個無可避免要脫穎而出,猶之乎在四與三之間,四大於三,這是事實,與個人無關。所以倪略認為,在制勝的處境中,人不再是選擇者。事實上,他既不是這樣,也從未這樣做過(1964,84)。

 不過商場如戰場只是個比喻,而比喻所著眼的是相同之處。現實世界的事物,就整體而言,都是獨特的,商場與戰場亦不例外,因此也有許多不同的地方。首先,二者的競爭結構並不一樣。在戰爭的處境中,不是你死,便是我亡,不能手軟,也無情可言。商業世界並非如此,而是個復雜多樣的場所。與戰場不同,商場是可以"良性競爭"的,這是受訪企業家經常提及的名詞。所謂"良性競爭",是指通過技術創新,改良產品以取勝,或者靠敏銳的觸感,開發新的市場。李先生是臺灣一位頗具規模企業的老板,他這樣說:

 "在臺灣這個環境,市場不是很大,假如自己表現不如別人的話,那您生存也成問題。倒沒有說非怎樣把對方置諸死地,而是每天在想,怎樣改進您的產品,怎樣克服缺陷。很自然的,這樣就會轉變成為自己(在市場)的競爭力。"

 訪問員跟著這樣問他:"做生意的,一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另一類在跟人競爭的時候,用盡一切辦法把對手壓下去,您自己是屬於那一類人呢?"他回答說:

 我是這樣想,這個……這個壓別人,我倒是從來這樣的一個邏輯。我認為,我們要跨進一個新的行業,我們想,怎樣推出一個產品,比現在市場現有的,我們是有沒有辦法令產品有差異性。我們在尋找我們產品的差異性來尋找我們的位置。他對方的消費者的需求,是這樣的一個需求;我們的消費者的需求,是這樣的需求,是不一樣的需求。我們的著眼點不是要把對方排出去,而是能否使更多消費者喜歡我們產品。"

 由此可見,商場本領是要能夠脫穎而出,不一定非要置他人於死地不可。宋先生以運動場的競技來形容他在市場的競爭態度,從而提出了三條準則:第一,拼命向前;第二,緊盯著領先的那一位;第三,不絆倒對方。

 不過有些時候,商人可能被逼進入一個類似戰場的處境。許先生並不符合本文給予儒商的定義,是個比較接近老莊思想的企業家,然而他所經歷過的體驗,很值得在這里作為例子說明一下。在他確立他的企業王國地位之前,受到一個財雄勢大的競爭對手排擠。那位對手發動一場減價戰,旨在將他趕出市場。當他回想此事時,他形容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最後的結果,不是他被排斥,而是對手出局。他之所以能夠獲勝,不靠力敵,純以智取(黃,1996,125-130)。這個例子,一方面支持倪略的論點,在充滿競爭的制勝處境,工具理性一定擡頭。在你死我活的關頭,更加容不下同情與憐憫。但是商場與戰場不同,後者要殺人,即使逼於無奈,也不能說無愧於心。但像許先生那樣,商人為了掙紮圖存,而將對手打敗,總不能說是不道德吧!


四、小結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訪問了一些懷抱儒家價值,以義制利的商人。他們的經驗顯示,雖然做生意時堅持道德操守中間會造成障礙,但基本上還是能夠在商場生存,而且做得相當出色。受訪儒商雖然人數很少,但其重要性不應因此而受到忽視,因為他們的存在,顯示出儒商不光是概念及歷史現象,而是現實社會里面活生生的人。他們人數稀少,不是因為與時代脫節,而是他們所懷抱的價值,沒有像傳統時代那樣得到制度上的支持。如上所言,自本世紀以來,就其影響力而言,儒家思想已失去了昔日的光輝。在今日,基本上是以文化傳統的余緒綿延下來。

 但是我們深信,隨著東亞地區日漸現代化,儒家思想應予重新肯定。這里不只有著共同的文化淵源,而且都納入全球性的現代化進程,工具理性的泛濫指日可待。如果我們同意法蘭克福學者的判斷,工具理性是高度現代化社會許多罪惡的主要源頭,則儒家思想正可發揮制約作用。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已經致力於抵制工具理性的橫決,並且創教立說而垂諸千古。我們今天要做的,是證明他提出的一套是有用及可行的。本研究在這方面邁出了一步。



張德勝系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金耀基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


【參考文獻】


1王邦雄,1984,"中庸的思想體系"。《華學月刊》,147期,第1-18頁。

2杜維明,1996,"12月14日與楊中芳及張德勝的談話記錄",未發表。

3余英時,1987,《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臺北:聯經。

4--,1989,"儒家'君子'的理想",刊於《中國世界傳統的現代注釋》,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

5--,1996,"明清社會變動與儒學轉向",未發表論文。

6張德勝,1989,《儒家倫理與秩序情結》,臺北:巨流。

7黃越宏,1996,《觀念:許文龍和他的奇美王國》,臺北:商周文化有限公司。

8馬敏,1995,《官商之間》,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9喬健,1995,"人在江湖:略說賽場概念在中國人計策行中的功能",刊於《中國人的觀念與行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0楊中芳、趙誌裕,1997,"中庸實踐思維初探",未發表。

11葛榮晉,1991,"儒家'中庸概念的歷史演變'",《哲學與文化》第18卷9期。

12潘亞暾,1995,《儒商大趨勢》,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13潘亞暾、汪羲生,1995,《儒商列傳》,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14--,1996,《儒商學》,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15顧忠華,1992,《韋伯學說新探》,臺北:唐山。

16--,1996,《儒家文化與經濟倫理》,未發表論文。

17蕭公權,1980,《中國政治思想史》(上冊),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18Aristotle,1951,"TheNicomacheanEthics",inAristotle,TheOdessyPress.

19Bernstein,Richard.,1985,HabermasandModernity,Oxford:BasilBlackwell.

20Dore,Donald.,1987,TakingJapanSeriously:AConfucianPerspectiveonLeadingEconomicIssues,Standford:StandfordUniversityPress.

 21Ellul,Jacques,1964,TheTechnologicalSociety,NewYork:VantageBooks.

 22Elster,Jon,1989,"SocialNormsandEconomicTheory",JournalofEconomicPerspectives,Vol.3.

 23Frank,Robert,1988,PassionsWithinReason:TheStrategicRoleofEmotions,NewYork:Norton.

 24Gambetta,Diego,ed.,1988,Turst:MakingandBreakingCooperativeRelations,Oxford:BasilBlackwell.

 25Granovetter,Mark,1985,"EconomicActionandSocialStructure:TheProblemofEmbeddedness",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Vol.91.

 26Habermas,Jurgen,1987,TheTheoryofCommunicativeActions,Vol.Two,Boston:BeaconPress.

 27Hirschman,Albert.,1985,"AgainstParsimony:ThreeEasyWaysofComplicatingSomeCatgeoriesofEonomicDiscourse",EconomicsandPhilosophy,1:7-21.

 28Lin,YuSheng,1974,"TheEvolutionofthePre-ConfucianMeaningofJenandtheConfucianConceptofMoralAutonomy",MonumentaSerica,Vol.31.

 29Luforano,Richard,1997,HonorableMerchants,Holonunu:UniversityofHawaii.

 30Marx,Karl,andFrederickEngels,1968,ManifestooftheCommunistParty,Peking:ForeignLanguagePress.

 31McPherson,Michael,1984,"LimitsofSelf-Seeking:TheRoleofMoralityinEconomicLife",inNeoclassicalpoliticalEconomy:TheAnalysisofRent-seekingandDUPActivities,editedbyDavidColander,Combridge:Ballinger.

 32Powell,Walter,1990,"NeithreMarketNorHierarchy:NetworkFormsofOrganization",inResearchinOrganizationalBehavior,editedbyB.M.StawandL.L.,Cummings.Greenwich:JAIPress.

 33Schutz,Alfred,1970,OnPhenomenologyandSocialRelations.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

 34Streeck,Wolfgang,ed.,1992,SocialInstitutionsandEconomicPerformance:StudiesofIndustrialRelationsinAdvancedCapitalistEconomies,London:Sage.

 35Weber,Max,1978,WeberSelectionsinTranslation(ed.byW.G.Runciman),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36Yu,YingShih,1997,"BusinessCultureandChineseTraditions-TowardsStudyoftheEvolutionsofMerchandCultureinChineseHistory",inDynamicHongKong:BusinessandCulture,editedbyGuangwuWangandSiu-lunWong,HongKong:TheUniversityofHongKong.^NU1 

(愛思想網站 2015-05-09)

Views: 14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