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785)

尹虎彬:荷馬與我們時代的故事歌手(下)

24族志學者。帕里和洛德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起研究了口頭詩人,認為他們是在不借助寫的前提下傳播和創作詩歌的人。

我們應該反思這樣一個流行的觀點:口頭詩歌的創作是匿名的或集體的。洛德在《故事歌手》自序裏有一段耐人尋味的話:“荷馬是我們的故事歌手”,“南斯拉夫的阿夫多是我們時代的荷馬”。這句話充滿了濃厚的古典學的氣息,但是,把一個現代目不識丁的屠夫、巴爾干的歌手與荷馬並駕齊驅,的確需要一種膽略。阿夫多是南斯拉夫的一位歌手,一九三三年被帕裏發現,洛德在此後的二十多年裏曾對他進行了反复的訪談與調研,關於歌手的傳記和演唱篇目在過去的四十年間陸續被出版。帕里和洛德對阿夫多的研究可以成為民間藝人研究的典範。…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November 7,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桑克·“通向現實的新途徑”(4)

詩人北島敏銳地意識到“檢查員所代表的防線(即語言邊界)”,從而將現實的屏障與語言的邊界結合起來,具有歷史與語言的雙重深度。他進而闡釋第二句和第三句,“語言所具有的行為能力,是對檢查員所代表的防線的挑戰。”[20]238明確地指出,詩人的私人語言具有對抗現實(即未來的歷史)/強權政治的可能性。

饒有意味的是,如此鮮明的關於檢查制度的歷史性問題,本應對此更敏感的俄文版譯者卻說,“特朗斯特羅姆在詩里不涉及政治或者社會主題,他讓我們看到的只是現實。”[21]64表達貌似高妙,實則取締政治主題的存在,因為類似的內容不僅出現在《給防線背後的朋友》之中,也出現在其他的詩篇之中,如《里斯本》、《東德的十一月》以及前面提及的部分作品。…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November 2, 2017 at 11:15am — No Comments

桑克·“通向現實的新途徑”(2)

全詩只有9行,卻被特朗斯特羅姆分成3個相對獨立的詩節。在詩歌的形式構成中,詩節比段落具有更強的封閉性和獨立性,它使極為簡短的9行詩具有了更長的時空停頓。讀者完全可以從中體會到特朗斯特羅姆的嚴肅、隱忍與遲滯。…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November 2, 2017 at 11:14am — No Comments

桑克·“通向現實的新途徑”(1)

在歷史與語言的交匯之中——以特朗斯特羅姆的中文譯本個案為中心

摘要:本文通過比較由於譯者李笠反覆修訂詩人特朗斯特羅姆《給防線背後的朋友》中文譯本而生成的四種版本之間的文本差異,闡釋特朗斯特羅姆的詩歌寫作不僅具有歷史性,且以多種隱蔽的語言方式呈現,進而論述詩歌翻譯之中歷史性與創造性的具體表現。同時揭示,這種歷史與語言的雙重交匯其實正是我們“通向現實的新途徑”。這一新途徑,既直接通向我們處身其中的新鮮而荒謬的社會現實,也曲折地通向我們朝思暮想的新鮮而特殊的藝術境界。

 

1.對特朗斯特羅姆的翻譯、誤讀及其歷史性…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November 2, 2017 at 11:13am — No Comments

中國特色產業小鎮

看小鎮,見未來:長三角特色小鎮引領中國產業發展轉型

在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一個叫椏溪的小鎮以“慢”聞名。在這里,不僅工作生活節奏慢,吃飯行動慢,就連開車也將要限速20公里/小時。

這樣的速度,與中國連續數十年的高速經濟增長相比,是一個鮮明的反差信號,這表明中國的發展方式正在轉型。



位在南京的旅遊勝地,夫子廟。中國民間創造力強,科技應用代際更迭迅速,脫實入虛的經濟轉軌,仍有內生動力。…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November 2, 2017 at 11:00am — No Comments

桑克·“通向現實的新途徑”(3)

4.修訂版2重新考慮節奏並且延伸歷史經驗

 

2011年12月底到2012年1月初,我在雲南大理參加“天問中國新詩新年峰會”期間,與李笠面對面探討特朗斯特羅姆的作品。他說他仍在修訂10月份的修訂譯本(即上面提到的譯本,下面簡稱“修訂版1”)。1月7日,他通過電子郵件給我發來《給防線背後的朋友》修訂版2——

 

給你的信寫得如此乾癟。而我不能寫的

像一隻古老的飛船膨脹,膨脹…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November 2, 2017 at 11:00am — No Comments

頓巴澤:預演

見江我們是老同學,當時我倆並排坐在最後一排課桌。當老師轉身在黑板上寫字的時候,我們常在一起沖著他的後背做鬼臉。我們還一起參加期末補考。

這是15年前的事了。15年來我們一直沒有見過面。今天,我終於懷著激動的心情登上了四層樓……“不知道他是否還能認出我來?”我心裏暗想。

我毅然按了一下電鈴。

“不怕爛掉你的臭爪子。可惡的東西!震得整個房子嗡嗡響。什麽時候你才能改掉這個壞習慣?”裏面傳出一陣叫罵聲。

我羞得滿面通紅,連忙把手塞進口袋。前來開門的是一個淡黃頭發的女孩,看上去約莫有八九歲。…

Continue

Added by 客家 庫 on November 2, 2017 at 10:56am — No Comments

黃佳琪·說故事掀起的文化風潮(下)

以下舉一則國語日報發出的新聞為例:

臺灣師範大學昨天公布一項調查報告指出,有高達八成五的民眾認為,由於子女的教育費用太高,降低父母生小孩的意願。研究推估,少子化現象如不改善,五年後,國小一年級的學生人數將低於二十萬人,二十年內,國小到大學各階段學生人數,都將比現在減少將近三成。臺灣師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廖遠光表示,少子化是全球先進國家的共同現象,美國婦女平均生育數為兩人,法國為一點九人,日本為一點三人,但臺灣卻是全球先進國家中少子化現象速度最快的國家,生育數由一九五○年的五人,降低到二○○五年的一點一八人,原因與社會經濟不振、家庭教育支出攀升有密切關係。…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November 1, 2017 at 3:00am — No Comments

黃佳琪·說故事掀起的文化風潮(中)

參、說故事文化產生的現象



一、說故事女性團體

其實在台灣,自我成長已蔚然成風,更有趨勢專家認為,二十一世紀將是志願服務的新世紀(王安娜,1996;張英陣,2000)。陳佩甄(2004)亦指出,婦女從事志願服務的這股趨勢,是當今社會上不可漠視的潮流。因此,社會上出現一群用心良苦、熱心的婦女選擇利用說故事的方式,主動地陪孩子在故事中閱讀、摸索、學習、思考、並發問。然而這群有愛心的媽媽們-就是「故事媽媽」,雖然故事媽媽無法替代家人與老師的溫情,卻能幫孩子的世界開啟另一扇窗,以及引領孩子翻開書本,進入奇妙的書中世界,找到心靈的遊樂場和智慧的寶庫,開啟這扇閱讀大門的鑰匙。…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November 1, 2017 at 2:00am — No Comments

黃佳琪·說故事掀起的文化風潮(上)

本文作者:黃佳琪為南華教社所研究生



壹、前言…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November 1, 2017 at 1:00am — No Comments

波蘭童話·妖龍(4)

犯人



一支沈悶,雖說是色彩鮮明的儀仗隊,從市場朝著小地獄場的方向走去。

走在前面的是舉著長柄斧的市守備隊,隨後是一群身穿黑色大長鬥篷的“懺悔罪人”這些人的臉都被鬥篷蒙了起來,只在眼睛的地方開了兩個洞;接著,市書記官先生手上捧著一卷紙莊重地邁著腳步,書記官先生身後是司法官員組成的侍從隊,隨之便是這支行進隊伍中的兩個主要角色:

一個犯人,年紀已經不輕,大胡子,破衣爛衫,雙手反綁在背後,再就是劊子手,一個彪形大漢,全身穿紅,舉著一把閃光的大刀。儀仗隊的兩旁和前後擠滿了看熱鬧的人:華沙民眾、調皮的孩子、地痞、流氓、惡棍。…

Continue

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October 30, 2017 at 4:00am — No Comments

波蘭童話·妖龍(3)

在巫師家裏

“奧斯特羅加太太!奧斯特羅加太太!您的孩子們掉進地洞裏,完了!”

“耶穌!瑪麗亞!你們說什麽?什麽地方?怎麽啦?你們說清楚!”

“唉呀,他們跑進歪圈街那古房子的地下室去了,魔鬼準得掰下他們的小腦袋,可憐啊!”

“全知全能的上帝!救救他們吧!你們是怎麽知道的?”

“對街的小鞋匠看見孩子們跟克萊普卡家的瓦魯希一起走進了地下室,後來阿加塔去喊他們,喊著,喊著也走了進去,後來她大叫一聲,再也沒有出來!我們都聽見了她的慘叫!”…

Continue

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October 30, 2017 at 3:00am — No Comments

波蘭童話·妖龍(2)

在古房子的地下室裏

台階是木頭的,破破爛爛,有的地方缺一級,因此他們經常不得不跳著走,為了避開缺口的地方。路很難走,特別是離入口不遠的地方台階突然斷了,黑暗籠罩了三個孩子。遠處有個小亮光一閃一閃;大概是地下室的小窗口,可那亮光又遠又不清晰,那小窗口一定很臟,結滿了蜘蛛網。

瓦魯希走在前頭,離兄妹倆幾步遠;他想得很美,一邊還高興地哼著歌兒,這可憐鬼沒有預見到等待著他的是什麽。

他們小心翼翼地、慢慢地走著,終於走進一個大大的地下室。地下室的墻邊堆著各種各樣的破爛:舊窗框、破門框,爛門,還有各種沒用的東西。…

Continue

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October 30, 2017 at 2:00am — No Comments

波蘭童話·妖龍(1)

在軍械匠的作坊裏

在軍械匠梅爾希奧爾·奧斯特羅加先生的打鐵坊裏,人們在熱火朝天地干著活兒。工匠們正在完成給普沃茨克城防官大人制作的豪華的騎士盔甲的最後工序,兩個男孩鼓動著大風箱,大熔爐裏的火熊熊燃燒。在金紅色的烈焰輝映下,梅爾希奧爾·奧斯特羅加先生,這位軍械行業著名的師傅,正用鉗子夾著一大塊燒紅的鐵,就要在鐵砧上打造成劍。

這把劍連同甲胄、頭盔、護肩、膝甲構成全副戰鬥裝備,城防官大人明天就要來取。

這副甲胄真體面!用的是最好的鋼,磨得跟鏡子一般無二,鑲嵌了最純的銀子,帶有一枚金質的欽斯托霍瓦聖母肖像,領子上還鑲有驃騎兵十字。…

Continue

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October 30, 2017 at 1:00am — No Comments

地方創生必讀·中國特色小鎮類型

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徵及時代任務促使「特色小鎮建設」 進入強效化推進和爆發式增長階段,作為特色小鎮的重要類型,旅遊小鎮具有其獨特的內容內涵特徵與發展模式路徑。本文基於特色小鎮建設視角,對特色小鎮模式及發展類型進行探索。



特色小鎮模式解讀:

1. 特色小鎮IP孵化創意-核心特色吸引粉絲

2. 特色小鎮策劃規劃設計-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遊則遊

3. 特色小鎮PPP模式創新-解決本級財政壓力

4. 特色小鎮一體化施工建設…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October 27, 2017 at 7:30pm — No Comments

海南特色小鎮百大,總有一個是祖家

經省政府批准,省發改委公佈了海南省百個特色産業小鎮名稱及類型。



其中,海口(上圖)特色産業小鎮數量最多,達10個,包括演豐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風情小鎮、雲龍工貿服務小鎮、三門坡荔枝風情小鎮等。



三亞8個,包括亞龍灣玫瑰風情小鎮、天涯蘭花風情小鎮、青田黎族苗族風情小鎮等。

儋州8個,包括白馬井古漁港風情小鎮、蘭洋溫泉養生休閒小鎮等。



文昌6個,包括東郊椰林小鎮、會文佛珠小鎮等。…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October 27, 2017 at 3:00pm — 1 Comment

高小康:中國語境中的審美文化與意識形態(4)

從社會成員構成的角度看,通俗歌曲並沒有替代高雅藝術。因為對平民而言,高雅藝術本來就不屬於他們。當代中國的情況也與此類似。當20世紀80年代的人們抱怨高雅藝術“滑坡”、大眾審美趣味降低時,忘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就是此前中國普通民眾的文化素質、藝術修養和審美趣味並不比這時更高。以前之所以不存在“滑坡”的問題,只是因為那時的高雅藝術團體是由政府資助維持,毋須計較觀眾的多少;更何況當時的大眾在審美方面也沒有更多選擇的余地和權利。所謂“滑坡”不過是因為社會審美需要的差異和層次顯現出來了而已。

從這個意義上講,平民並不是被文化工業的意識形態陰謀所俘獲,而是文化工業放大了平民的審美需要並使之合法化,也就是說把平民的趣味推到了社會文化生活的前臺。那麽,文化工業所制造的標準化產品是否會阻塞了民眾審美需要提升的可能,從而使大眾在不知不覺中陷入萬劫不復的平庸之中?這是阿多諾理論的邏輯結論,但不一定符合社會文化活動的實際。克蘭(Diana…

Continue

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October 26, 2017 at 4:00am — No Comments

高小康:中國語境中的審美文化與意識形態(3)

從更寬泛的角度來看,關於意識形態“霸權”的認知即使在最基本的經濟領域仍然可能是可疑的。比如“商品拜物教理論”把商品交換關系泛化為意識形態的思路,從邏輯上看是沒有問題的:對於資本來說,最基本的政治要求當然應當是保護商業利潤和資本再生產關系。然而,這里忽視了的問題是,商品交換和追求商業利潤需要的產生遠遠早於資本主義的產生,因而這種需要決非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獨有的需要。而恰恰是在跨國資本的時代,這種需要的主體變得復雜起來——比如當人們抨擊跨國資本對當地經濟的支配霸權時,本國的工會可能也抨擊它使得資本和就業機會外流而侵害了自己國家勞動者的利益。在這里我們遇到的是阿波爾科隆彼所說的“多種意識形態”混雜的難題而不是可以簡單定義的“霸權”。這樣看來,把一種相對於其他文化處於更優勢地位的文化現象簡單歸結為意識形態的“霸權”,有可能混淆傳統的或普適的需要與當代資本主義特定的政治需要之間的差別,從而造成對文化現象內在性質的誤解。…

Continue

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October 26, 2017 at 3:00am — No Comments

高小康:中國語境中的審美文化與意識形態(2)

二、女性被“殲滅”了嗎



意識形態批判理論的一個重要概念是葛蘭西(Antonio Gramci)所說的“霸權”。“霸權”(hegemony)這個詞在葛蘭西理論中的含義似乎比較復雜。有人認為葛蘭西的“霸權”是指“那個階級成功地說服了社會的其他階級接受它自己的道德、政治和文化價值標準。”[5](P184)還有人認為“霸權最好理解為組織贊同(the organization of consent)——從屬意識形態的形式不求助於暴力或強制便得到構造的過程。”[1](P312)這些解釋與“hegemony”這個詞的本義(支配、領導、盟主)比較接近,大體上算是一個比較中性的學術術語。…

Continue

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October 26, 2017 at 3:00am — No Comments

高小康:中國語境中的審美文化與意識形態(1)

在中國當代學術語境中,“意識形態”是個非常熟悉、甚至是非常通俗的概念。在美學和文藝學研究中,對審美經驗和美學理論的研究也常常與意識形態問題聯系在一起。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絕大多數《文學概論》或《藝術概論》之類的教材都毫不猶豫地把文學藝術活動歸入意識形態的範疇。盡管如此,當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批判理論進入中國的學術視野後,仍然造成了很大的歧義和困惑。這一方面是因為自盧卡契(George Lukacs)以來的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對“意識形態”的解釋與中國大陸學者的傳統理解多有不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意識形態批判所關涉的是中國美學和文藝學界開始研究不久的新問題——當代文化問題。重新審視近年來美學和文藝學界所使用的“意識形態”這個概念在中國學術語境中的意義,應當有助於理清近年來在中國社會的審美文化與意識形態關系研究中存在的許多矛盾、歧義和含混。…



Continue

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October 26, 2017 at 1:0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